一定要争气课文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一定要争气课文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一定要争气课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一定要争气》是第六单元首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留学时,刻苦钻研,成功地剥离了青蛙卵的外膜的事,表现了中国人自尊、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启示学生只有立下志向,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功。这是对学生进行理想、志向、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文本。
设计理念:
以“争气”为主线,借助读、议、说、演等方式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心灵沟通,从而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童第周刻苦实验为国争光的故事,学习他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努力,不怕失败的精神。
3、在阅读中结合上下文理解“熟练、耐心、细心、尝试、一遍又一遍”等词语的意思,感受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词析句中感受童第周立成志向、为国争气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一、课前激趣,引入课题
1、课前: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我们玉小最大的教室里上课,同学们心情怎么样?
有决心上好这节课吗?老师也有决心。来我们一起加油吧!加油!
我们先来一个识字游戏。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挣、睁、筝”,读一读、认一认、找出共同特点,引出“争气”一词。
同学们能用“争气”这个词说一句话,表达一下自己对这节课的决心吗?
(我要( )为( )争气。)
好,同学们的决心真大!上课!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争气”有关,我们来一起书写课题。(板书:一定要争气)注意指导“ 争 ”字的写法。
3、来,齐读一下题目。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板书:童第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童第周。【课件播放童第周简介资料】
4、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结合刚才看到的关于童第周的资料,你有什么疑问吗?或者你们想在本课中知道些什么呢?
(预设:童第周要为谁争气呢?为什么要争气呢?是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板书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要想弄懂我们刚刚提出的问题,就要走进课文。让我们先把课文读通读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要认的字圈出来,认为难读的字、词或句子可以多读几遍。再找出你认为比较好的词语圈出来,好吗?(并请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自己圈出的词语)
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交流黑板学生板书词语。读一读,认一认。
3、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纠正读音。
三、抓“ 争气 ” ,解决问题。
1、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含有“一定要争气”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课件】
2、默读课文 【课件】 出示学生质疑问题。
思考:童第周要为谁争气呢?他为什么一定要争气呢?他做了一件什么事为中人国争了气,是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画出相关语句来理解。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
4、汇报交流。
预设:
A、为什么要为中国人争气?
生:由于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
师 【课件】 补充介绍当时社会背景:(1930 年童第周由亲友资助到比利时留学, 1931 年 “ 九一八 ” 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开始对中国东北大举进攻,贫穷而且灾难深重的`中国受人欺凌。有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抱着一种蔑视的态度,说 “ 中国人是弱国的国民 ” 。和童第周同住的一个洋人学生竟然公开说: “ 中国人太笨。 ”)
师:他们侮辱的不仅是童第周个人,而是童第周所代表的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面对这样的侮辱,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怎能无动于衷?
师:童第周是怎么做的?
生:童第周暗暗的在心里下了决心。
师:什么决心?(童第周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要努力办到。) 【课件】 (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全班读)
是啊,童第周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争气,一定要为谁争气?(为自己争气,更为所有的中国人争气!)
B 那么,童第周是怎样为中国人争气的呢?【课件】
生:“从此,他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一遍又一遍,失败了再重做,终于把这项实验做成功了。”
生:“当时,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 —— 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那位教授做了几年也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你从哪感受到这项实验特别难做?(朗读指导)
到底是什么样的实验这样难呢?
这的确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 【课件】 。
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紧紧地包着三层象蛋白一样的软膜,因为卵小膜薄,手术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许多人都失败了,他们一剥开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给撕破了。童第周也不例外。
这样难做的实验,光刻苦钻研是不够的,还需要哪些条件呢? 【课件 选词填空】
生:这种手术非常难做,要有熟练的技术,还要有耐心 和细心 。
C 这样的条件,大多数搞科学研究的人应该都具备。尤其那位很有名的教授,但是为什么外国教授做了几年都没能成功,而童第周却做成功了呢?
师:就在所有人都为这项非常难做的实验一愁莫展的时候,童第周是怎么想的?
生:童第周暗暗下决心 :……
师:他又是怎样做的?
生: “ 从此,他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一遍又一遍,失败了再重做,终于把这项实验做成功了。 ” 【课件】抓住关键词语指导朗读( 一遍又一遍、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 )读出童第周决心的坚定。(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全班读)
师:这项实验真的是太难了,童第周做了一次又一次,实验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可是想起外国学生对自己,对中国人的嘲笑,他想(我一定要争气 )他继续(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 );然而,实验又失败了,可是想起自己的祖国仍然贫穷落后,他想(我一定要争气 )他继续(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 );实验还是失败了,可是想起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的灾难中,他想(我一定要争气 ),他继续(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 )。多少个不吃不喝的白天,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童第周一直在想(我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一直在继续(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 )。
D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实验终于成功了!此时,童第周心里又想些什么呢?
生:这件事震动了整个欧洲生物学界。教授激动地…… 【课件】
师:想想教授的话应该怎样读?
师:这件事也震动了比利时,想想当初嘲笑中国人的那些外国留学生会对童第周说什么?
师:这件事更震动了全世界,想想,和童第周一样在外国留学,曾被外国人瞧不起的中国留学生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之后,又会说什么?
同学们,你又想对为国争光的童第周说些什么呢?
四、拓展升华,激发情感
1、【课件】补充阅读:童第周上学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童第周说些什么呢?
2、你有过被别人瞧不起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做的?
3、学习了这课,你今后打算怎样去做?【课件】
五、总结
同学们,作为中国人,童第周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勇于在逆境中成长,不怕困难,刻苦努力,一定要为自己争气,为父母争气,为祖国争气!
一定要争气课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习童第周勤奋学习,为祖国为人民争气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发愤”、“资助”、“耐心”、“尝试”、“钻研”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耐心”和“钻研”造句。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领会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怎么勤奋学习的。
2、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简介童第周
童第周(1902~1979):实验胚胎学家。曾任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的教授、研究员,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者。
今天我们学习《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看看写了童第周在学生时代时的几件事,从中我们受到什么教育。
二、学习新课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书,特别是要读准本课生字的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二)指名读书,订正读音。
“僻”读pì,不要读bì。“绩”读jì,不读jī。
(三)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出示字词卡片认读。基础、期末、考试、平均、成绩、退学、发愤、努力、瞧不起、实验、需要、耐心、钻研。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发愤:下决心,努力。课文是指童第周下决心努力学习
资助:用钱帮助。
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尝试:做一做,试一试。
钻研:深入地进行研究。
偏僻:离城市比较远,交通不便。
震动:本课指童第周的重大成就使欧洲生物学界感到惊讶。
(五)读书理清文章的.思路。
1、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个。)
2、写了童第周的哪两件事,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童第周勤奋学习,赶上了别的同学,取得优异的成绩,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童第周刻苦钻研,做出了外国教授几年没有做成的成绩。
(六)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巩固练习
(一)读书。
(二)读词语。
(三)预习生字的字形。
第二课时
一、谈话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
二、学习新课
(一)指名六人读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讲童第周家里很穷,小时候没有受到学校的正规教育。
第2自然段,讲童第周上中学晚,学习跟不上,经过再三请求,校长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
第3自然段,讲童第周勤奋学习,赶上了别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第4自然段,讲童第周受亲友资助出国留学,在中国留学生被外国人看不起的情况下,下决心要为中国人争气。
第5自然段,讲童第周刻苦钻研,做成了外国教授几年没有做成功的实验。
第6自然段,讲童第周实验成功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为中国人争了气。
(二)从课文中找到童第周两次“一定要争气”的句子读一读,带着童第周在怎样的情况下,怎样争气的问题继续学习。
(三)学习1~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①读
②知道有几句话;知道每句话的意思;知道这段与下面内容的关系。
2、学习第2自然段。
①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童第周学习跟不上,经过再三请求校长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
②找出带有“才”字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才”字的意思。
③读句子回答问题。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读一个学期。“再三”是什么意思?再三,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请求”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态度非常恳切。)“再三请求”说明了什么?(渴望学习。)
3、学习第3自然段。
①第二学期童第周是怎么做的?(发愤学习。)
②“发愤”的意思是什么?(是振作精神,努力学习。)
③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的?(一是他每天天没亮,就悄悄起床,在学校园的路灯下读外语,二是他夜里在路灯下看书,被老师发现,把路灯关了,就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学习。概括起来,就是讲童第周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在发愤学习。)
④经过半年的努力,结果怎样?(取得了优异成绩,数学还考了100分。)
⑤为什么在半年之内童第周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学习童第周心想的句子。读,体会意思。(一要争气,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相信自己的力量;三要刻苦努力。)
⑥指导朗读。
4、总结学习1~3自然段的学习思路,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是谁争气—→他为什么要争气—→他是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体会“一定要争气”句子的含义。
(四)学习4~6自然段。
1、按照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是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的思路学习4~6自然段。(让学生自学。)
2、讨论发言。
3、读句子回答问题:教授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童第周取得成功靠的是什么?(勇于实践,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
4、理解第二个“一定要争气”。这里所讲的“一定要争气”指的是为谁争气?(为中国人争气。)
(五)课文中两次写到“一定要争气”有什么不同?(第二个“争气”比第一个更可贵,这是为中国人争气,这是民族自信心的体现。)
(六)课文中几次写到穷?(两次、家穷、国穷)“穷”和“争气”有关系吗?(人穷志不穷,把压力变成动力。)
(七)读书。
三、总结
(一)看板书总结课文内容。
(二)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一)检查读书。
(二)认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新课,记忆分析生字的字形
(一)“末”字的第二笔横比第一笔横要短。
(二)“考”字不要多笔画防止写成“”。
(三)“试”字不要多笔画,防止在斜钩上加撇。
(四)“瞧”字是左右结构,“灬”在“隹”的下面。
(五)区分“愤”、“奋”的字义。
(六)区分“需”、“须”的字义。
三、指导书写
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工整,正确。
四、处理课后作业
(一)指导造句:
耐心——
钻研——
(二)听写词语。
一定要争气课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一定要争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以“立志”为主题的单元中第一篇主体课文,通过讲述童第周在比利时留学期间,凭着不屈的决心和刻苦的努力为国争光、为国争气的事,教育学生只要从小确立远大目标和志向,并为之努力学习、不懈追求,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本课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体会人物性格,因此,本课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以读促学,使学生体会到童第周志向远大,为国争光,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品质,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设身处境的想,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童第周为国争气的远大志向,以后刻苦勤奋的精神品质。
低年级的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还需要多读多练,而二年级的生字比较多,所以在第一课时适当的进行文字的训练也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心理和动作描写来体会童第周要争气的原因及决心。
3 、懂得立志后要用行动去实现目标。感受童第周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8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童第周实验做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回顾激疑,借题导入。
1、 同学们,我们刚认识了聪明的小高斯,善于观察以蜜蜂做向导的列宁,以及洞中取球的北宋宰相小文彦博,他们在遇到难题的时候,都能够动脑筋,想办法,最终解决了难题。他们的这种好习惯同学们已经深深的记在了心里,可是如果遇到有人瞧不起你,你会怎么做呢?
2、有一个新朋友,他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不过他只告诉自己一句话,一定要争气!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出示课件1 童第周图像,介绍童第周。
3、就是他,当有人瞧不起他时,默默的告诉自己:一定要争气。你怎样理解“争气”这个词,你觉得怎样才算“争气”呢?你还想了解什么?(别人为什么会瞧不起他,他争气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接下来让我们走近童第周,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正音,练习归纳
1、初读课文,注意文中标拼音字的读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给加点字注音
欧洲 教授 贫穷 一项 外膜 剥掉 尝试 失败 技术
3、介绍多音字 剥 正音,组词。
4、汇报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 师小总:课文讲述了生物学家童第周在留学期间,受到外国学生的瞧不起,但他靠自己的努力刻苦钻研,做成了一项很有难度的实验,给自己争了气,更给中国人争了气。
三、细读文本,体会感悟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童第周是怎样给自己和中国为争气的呢?细细品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印象最深的词语或句子。
(1)“从此,他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一遍又一遍,失败了再重做,终于把这项实验做成功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到底是什么样的实验这样难呢?你从哪感受到这项实验特别难做?
(2) 当时,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 那位教授做了几年也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
这是的确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紧紧地包着三层象蛋白一样的软膜,因为卵小膜薄,手术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许多人都失败了,他们一剥开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给撕破了。童第周也不例外。
这样难做的实验,光刻苦钻研当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哪些条件呀?
(3)这种手术非常难做,要有熟练的技术,还要有耐心和细心。
这样的条件,大多数搞科学研究的人应该都具备。尤其那位很有名的'教授,但是为什么外国教授做了几年都没能成功,而童第周却做成功了呢?(小组讨论)
(4)童第周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要努力办到。
是什么原因使童第周下这样的决心,(他为什么要为中国人争气?)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由于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
介绍当时社会背景[1930年童第周由亲友资助到比利时的比京大学留学,1931年“九?一八”后,日本侵略军开始对中国东北大举进攻,贫穷而且灾难深重的中国受人欺凌。有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抱着一种藐视的态度,说“中国人是弱国的国民”。和童第周同住的一个洋人学生竟然公开说:“中国人太笨。”
2、 他们侮辱的不仅是童第周个人,而是他所代表的身后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面对这样的侮辱,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怎能无动于衷?于是,童第周暗暗的在心里下了决心,一定要争气!为自己争气,更为所有的中国人,争气!
(三)再学第二自然段
1、机会终于来了,就在所有人都为这项非常难做的实验一愁莫展的时候,童第周是怎么想的? (童第周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要努力办到。)他又是怎样做的?(“从此,他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一遍又一遍,失败了再重做,终于把这项实验做成功了。” )(指导朗读出童第周决心的坚定)
2、然而,这项实验真的是太难了,童第周做了一次又一次,实验失败了, 可是想起外国学生对自己对中国人的嘲笑,他想( )他继续( );然而,实验又失败了,可是想起自己的祖国仍然贫穷落后,自己的同胞倍受人欺凌,他想( )他继续( );实验还是失败了,可是想起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的灾难中,他想( ),他继续( )。多少个不吃不喝的白天,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童第周一直在想( ),童第周一直在继续( )。
3、功夫不负有心人,实验终于成功了~!此时,童第周心里又想些什么?
4、这件事震动了整个欧洲生物学界。教授激动的对童第周说(出示教授的话)。想想教授的话应该怎样读?
5、这件事也震动了整个比利时,想想当初嘲笑中国人的那些外国留学生会对童第周说什么?
6 、这件事更震动了全世界,想想,和童第周一样在外国留学,曾饱受外国人藐视的中国留学生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之后,又会说什么?
7、 同学们,你又想对为国争光的童第周说些什么呢?
四、总结升华
现在,大家知道了吗?除了刻苦钻研,坚持不懈,耐心,细心,熟练的技术,童第周成功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有志气,有志者,事竞成!有句话说的好,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希望同学们也能从小立大志,树立一个努力的目标,搭乘刻苦,坚持,进取的帆,远航!
一定要争气课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课后作业第2题中的两个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掌握“偏僻、勉强、资助、尝试、实践、熟练”等词语;理解“才”在本课几个句子中的意思。
3、复习巩固用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归并在一起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了解童第周青年时期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体会童第周当时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课后作业中的两个长句子。
难点:
①体会两句话不同的思想感情。
②理解“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偏偏、勉强、资助”等词语的意思。
2、复习巩固用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归并在一起的方法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第1段。
3、初步了解童第周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
重点难点 复习巩固用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归并在一起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初步了解童第周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
谈话揭题
(1)出示课题。
2、一定要争气看了课题,请你说说题中的中心词是什么?
“争气”是什么意思?该用什么语气读?文中写谁“一定要争气”?他为什么要“争气”?
(2)简单介绍童第周。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为了新中国的富强放弃了国外优裕的生活,勤奋工作三十多年,为我国的分子生物研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篇课文讲的是童第周青年时期的事情。
听课文录音 带上面的问题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生字多读几遍,记记字形。
(2)划出生字所在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检查自学
(1) 认读生字词,正音,重点指导:础 授 贫 认读多音字:降、强、差偏僻 基础 期末 平均 勉强资助 贫穷 熟练 尝试 实践
(2)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偏僻、勉强、资助、发奋、尝试”的意思。
(3)比一比,口头组词。 末( ) 勉( ) 贪( ) 僻( ) 未( ) 免( ) 贫( ) 壁( )
指导分段
(1)再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1:课文写了童第周哪两个时期的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同一件事的?
(2)要求按童第周的童年时期、中学时期、留学期间的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3)交流、反馈。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第4、5 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一段
(1) 指名读第一段。有几句,每句讲了什么?重点讲什么?
(2)比较句子:
A 童第周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书。
B 丁丁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讨论:“一面……一面……”和“一边……一边……”
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一面……一面……”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有时做一种事,有时做另一种事;“一边……一边……”是指在同一时间干两件事。)
(3)联系上下文思考:童第周童年的穷苦生活会关系到什么?(家里穷,无法学习,所以文化基础差。)
(4)齐读课文第一段。
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2题。
一定要争气课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一定要争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以“立志”为主题的单元中第一篇主体课文,通过讲述童第周在比利时留学期间,凭着不屈的决心和刻苦的努力为国争光、为国争气的事,教育学生只要从小确立远大目标和志向,并为之努力学习、不懈追求,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本课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体会人物性格,因此,本课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以读促学,使学生体会到童第周志向远大,为国争光,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品质,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设身处境的想,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童第周为国争气的远大志向,以后刻苦勤奋的精神品质。
低年级的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还需要多读多练,而二年级的生字比较多,所以在第一课时适当的进行文字的训练也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心理和动作描写来体会童第周要争气的原因及决心。
3、懂得立志后要用行动去实现目标。感受童第周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8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童第周实验做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回顾激疑,借题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刚认识了聪明的小高斯,善于观察以蜜蜂做向导的列宁,以及洞中取球的北宋宰相小文彦博,他们在遇到难题的时候,都能够动脑筋,想办法,最终解决了难题。他们的这种好习惯同学们已经深深的记在了心里,可是如果遇到有人瞧不起你,你会怎么做呢?
2、有一个新朋友,他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不过他只告诉自己一句话,一定要争气!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出示课件1 童第周图像,介绍童第周。
3、就是他,当有人瞧不起他时,默默的告诉自己:一定要争气。你怎样理解“争气”这个词,你觉得怎样才算“争气”呢?你还想了解什么?(别人为什么会瞧不起他,他争气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接下来让我们走近童第周,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正音,练习归纳
1、初读课文,注意文中标拼音字的读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给加点字注音
欧洲 教授 贫穷 一项 外膜 剥掉 尝试 失败 技术
3、介绍多音字 剥 正音,组词。
4、汇报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师小总:课文讲述了生物学家童第周在留学期间,受到外国学生的瞧不起,但他靠自己的.努力刻苦钻研,做成了一项很有难度的实验,给自己争了气,更给中国人争了气。
三、细读文本,体会感悟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童第周是怎样给自己和中国为争气的呢?细细品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印象最深的词语或句子。
(1)“从此,他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一遍又一遍,失败了再重做,终于把这项实验做成功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到底是什么样的实验这样难呢?你从哪感受到这项实验特别难做?
(2)当时,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那位教授做了几年也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
这是的确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紧紧地包着三层象蛋白一样的软膜,因为卵小膜薄,手术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许多人都失败了,他们一剥开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给撕破了。童第周也不例外。
这样难做的实验,光刻苦钻研当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哪些条件呀?
(3)这种手术非常难做,要有熟练的技术,还要有耐心和细心。
这样的条件,大多数搞科学研究的人应该都具备。尤其那位很有名的教授,但是为什么外国教授做了几年都没能成功,而童第周却做成功了呢?(小组讨论)
(4)童第周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要努力办到。
是什么原因使童第周下这样的决心,(他为什么要为中国人争气?)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由于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
介绍当时社会背景[1930年童第周由亲友资助到比利时的比京大学留学,1931年“九一八”后,日本侵略军开始对中国东北大举进攻,贫穷而且灾难深重的中国受人欺凌。有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抱着一种藐视的态度,说“中国人是弱国的国民”。和童第周同住的一个洋人学生竟然公开说:“中国人太笨。”
2、他们侮辱的不仅是童第周个人,而是他所代表的身后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面对这样的侮辱,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怎能无动于衷?于是,童第周暗暗的在心里下了决心,一定要争气!为自己争气,更为所有的中国人,争气!
(三)再学第二自然段
1、机会终于来了,就在所有人都为这项非常难做的实验一愁莫展的时候,童第周是怎么想的? (童第周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要努力办到。)他又是怎样做的?(“从此,他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一遍又一遍,失败了再重做,终于把这项实验做成功了。” )(指导朗读出童第周决心的坚定)
2、然而,这项实验真的是太难了,童第周做了一次又一次,实验失败了, 可是想起外国学生对自己对中国人的嘲笑,他想( )他继续( );然而,实验又失败了,可是想起自己的祖国仍然贫穷落后,自己的同胞倍受人欺凌,他想( )他继续( );实验还是失败了,可是想起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的灾难中,他想( ),他继续( )。多少个不吃不喝的白天,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童第周一直在想( ),童第周一直在继续( )。
3、功夫不负有心人,实验终于成功了~!此时,童第周心里又想些什么?
4、这件事震动了整个欧洲生物学界。教授激动的对童第周说(出示教授的话)。想想教授的话应该怎样读?
5、这件事也震动了整个比利时,想想当初嘲笑中国人的那些外国留学生会对童第周说什么?
6、这件事更震动了全世界,想想,和童第周一样在外国留学,曾饱受外国人藐视的中国留学生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之后,又会说什么?
7、同学们,你又想对为国争光的童第周说些什么呢?
四、总结升华
现在,大家知道了吗?除了刻苦钻研,坚持不懈,耐心,细心,熟练的技术,童第周成功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有志气,有志者,事竞成!有句话说的好,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希望同学们也能从小立大志,树立一个努力的目标,搭乘刻苦,坚持,进取的帆,远航!
五、拓展延伸
1、阅读小故事 《努力的童第周》
2、查找更多关于立志的小故事,名言警句。
一定要争气课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童第周勤奋学习,为祖国为人民争气的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描写童第周勤奋学习的语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领会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勤奋学习的。
2、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预习课文,查找有关童第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简介课题,感知整体
课题属于偏正结构词组,解析题意的重点词在“争气”,理解“争气”,(下决心努力去做,不甘落后。)“一定要”表示争气的决心很大。带着题意,简要介绍童第周的生平事迹。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认读生字词,分段朗读,了解预习情况。学生再读课文,初步感知。思考:本文主要写谁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结果又是怎么样的?提示学生按“家里”、“中学”、“留学”三部分内容给课文分段。
二、缘词析句,捕捉内涵
在学生了解童第周家庭贫穷环境后,围绕课后思考练习2,细读课文。然后以问题导路,引导学生根据上下句联系,思考、议论、分析,由词及句而段,读懂课文各部分内容。
1、“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再三”是什么意思?他“再三请求”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着重理解词语:基础差、吃力、平均,和三个“才”字各说明了什么意思?(强调家庭贫穷与文化基础差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理解前两句的意思之后,把握“再三”的意思,领会“再三请求”的蕴含。
2、“第三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发愤”的意思是什么?联系下文,说说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的。)在学生懂得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的原因后,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发愤”的意思。引导学生学习时找出描写童第周“发愤学习”的具体内容。
讲读时引导学生:
①紧承上文,说说“更加发愤学习”的原因。
②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的?让学生依据时间:每天天没亮,夜里;以及地点变换:校园的路灯下面,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理解词语:悄悄、溜、努力、终于。弄清每句话的`意思。
③这一自然段哪几句是具体描写童第周发愤学习的?
④童第周发愤学习的结果如何?
⑤童第周是怎样想的?这里的“争气”是什么意思?(第一要有信心,我并不比别人笨;第二要努力,家里穷可以促使自己发愤。)再通过进一步朗读第二大段,加深对本段内容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这一段的方法。(紧扣“争气”,按原因、经过、结果、感想进行叙述。)
3、“教授自己做了几年,都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童第周取得成功靠的是什么?)围绕这一重点句,先让学生复习巩固第二段落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第三大段,即第4、5、6自然段,理解童第周“为中国人争气”的原因,争气的经过、结果,和他的思想感受的线索,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抓关键词语理解,着重捕捉,领会句子内涵,弄懂本段内容。
①理解词语:资助、贫穷落后、瞧不起。搞清童第周为谁争气?为什么?(争气的原因)
②童第周做成功了一项什么实验?“熟练”、“耐心”、“细心”说明了什么?(手术难度很大)
③“教授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说明了什么?童第周又是怎样做的?“不声不响”、“不怕失败”、“终于”说明了什么?表现了童第周的什么精神?(勤奋努力和卓越才干)
④“震动”的意思是什么?在句中说明了什么?童第周又是怎样想的?这里的“争气”又是什么意思?(第一要有自信心,中国人并不笨;第二要努力,国家穷促使中国人努力。)通过本段阅读,检查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由词及句而段,读懂文章内容的学习方法。
三、贯穿“争气”,加深理解全文
围绕“争气”,记叙了童第周发愤学习,迎头赶上同学和刻苦钻研,完成科学实验的事。总结课文时,要围绕课后“思考练习”1的两个问题,让学生默读全文,并画出“一定要争气”的句子。齐读童第周中学和留学时思想感触的句子,进行句子比较,意思比较,读懂童第周由“误”而产生“争气”的信念,根据“并不……笨”而“努力”“能办到”的文章结构。通过点拨、剖析,进一步理解童第周不甘落后,发愤学习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主义思想。启发学生要充满信心,勤奋学习,为人民争气,为祖国争气。
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加强朗读指导,注意读出自信、自立、自豪的语气,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五、巩固练习,落实训练
布置抄写生字词及课后“思考练习”3的词语,指导学生用“耐心”、“钻研”造句,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口头造句,互相交流,再进行书面练习。
一定要争气课文教案 篇7
课文《一定要争气》出自,其原文如下:
【原文】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出生在浙江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书。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童第周再三请求,校长才勉强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不这,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学习。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了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看书。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功课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差,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童第周28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一起学习的还有从别的国家来的学生。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同学。童第周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几年来,那位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需要熟练的技术,还需要耐心和细心。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那位教授自己做了几年也没有成功。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做成功了。那位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真行!”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办。童第周激动地想:“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也能办得到。”
【前言】
《一定要争气》是六年制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青少年时期立志为自己、为祖国争气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两件事,表现了自尊、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启发人们只有不畏困难,立下志向,并做出艰苦的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能给多音字“强”据词定音;理解“偏僻、勉强、资助、尝试、实际”等词语;理解“才”在本课几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2、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童弟周青年时代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感受强烈的进取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建议】
一、课前读话:
1、老师让大家课外搜集童第周的材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童第周?
指名简介童第周,教师表扬其学习的积极性。
2、老师也从网上搜集了童第周的材料,请看(出示课件介绍童第周生平并附照片)谈一谈你看后的感想。
二、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检查预习
1、同学们,我们学过了25课《做风车的故事》,知道英国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由于他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这件事使牛顿受到教育,从此发愤学习,养成了刻苦钻研的好习惯,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今天我们来学习童第周这位中国的大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经过努力学习,会有更多收获。
2、请看老师板书课题,注重“要”下边“女”字的笔顺,“争”字的中间长横要长。
请大家齐读课题
3、[出示有关生词课件]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课文,这些词你会读吗?请自由读一读,你认为难读的词就多读几遍。
教师分别检查2名同学读生词的情况。
同学们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
4、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童第周为谁争气?
三、读书研讨重点段落,掌握方法引导领悟。
1、童第周为什么为自己、为中国人争气?是怎样争气的?
请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些问题,画出有关语句。
[教师巡视指导读书方法]
2、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童第周为什么为自己争气?谁来说一下?
同意他意见的请举手。
4、你回答问题很全面,我也同意你的看法,请大家再读这一部分,读后学习小组内同学互相谈谈自己的感想。(课件投示出第二自然段)
谁来谈谈读完这段后自己的感想?
5、谁能把这种同情、佩服的感情读出来呢?
6、生读后师评:你读得很不错,老师想和你比一下,请听老师读的和他哪里不一样?好不好?好在哪里?
师读后生评
师问: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
师:老师边读边想,尤其是从第一个“才”中老师想到他年龄的大,思想压力大;第二个“才”使老师体会到文化基础差、学习压力大;第三个“才”使老师想到他的上学难,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从“再三”体会到他不怕种种压力,下定决心上学,这样边读边想、脑中像放电影一样,为童第周想,把自己的情况和童第周比,这样边读边想,不知不觉就把同情佩服的感情读出来。请你也这样练一下,注重这些重点词语,肯定读得比老师还好!(教师用课件提示,在第二自然段中用红线标画出“才”与“再三”)
7、学生练习后教师指名读,学生读得很有感情。
8、可怜的童第周、坚强的童第周是怎样为自己争气的呢?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作答
9、你回答得很全面,同意他意见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请大家再读这部分,像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使你感受深的词句。读后小组内互相谈谈自己的感想,(课件投示第三自然段)(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10、同学们读得好,想得好,谈得更好,谁能把这种佩服、感动的心情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边想边读,看谁读得好!
11、谁来读读童第周发愤学习令人感动的情景?请你读。
12、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有什么好方法?能告诉大家吗?
13、引导学生掌握老师刚才教给的边读边画的好方法。其他同学觉得还有读得不够的地方吗?
同学们学习了边读边想边画的读书方法,知道了在读书中想什么,想书中描写的情景,想当时人的心情。画什么,画自己感受深的语句,读出了童第周发愤学习为自己争气的感人情景。读出了童第周的自信、自立、自豪,就应该这样读书!
四、学法迁移
1、童第周为中国人争气这部分和我们刚才学的这部分差不多,请同学们按刚才的方法学习这一部分,(课件出示学习方法: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谈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画的、谈谈自己感受,互相读读课文,看谁想得好、画得好、谈得好、读得好。)
2、请学生用以上的提示方法自学童第周为中国人争气这部分课文,教师巡视参与小组学习
3、同学们自学得认真,讨论得热烈,下边咱们来个朗读比赛,要求不光能读好,还能说出为什么这样读的才是冠军。由于时间有限,咱分一下工,愿意读第4自然段的举手,好,第1小组;第5自然段给第2小组;第6自然段归第3小组,剩下的小组水平高当裁判小组,选出裁判长,比赛完后评出冠亚季军、下边请各小组推选出能代表你们组里最高水平的队员进行辅导,把你们自己读书的绝招告诉他,一会儿参赛。
〔引导各小组积极推荐代表,认真辅导、教师巡视指导〕
4、比赛马上开始了,请各小组安排好代表,站立参赛。请第一小组开始读,各小组代表按顺序接着读。
5、请第4小组评委组作评判,请裁判长先说,先说小组优点,再说不足的地方。
6、那大家认为谁是冠军呢?你们小组可再商量一下。
7、那我们只好服从裁判了,请冠军谈谈他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书就应该这样读,边读边想边画,收获一定很大!一块讨论研究,收获会更大。我们通过学习童第周少年时发愤学习为自己争气,青年时刻苦钻研为中国人争气的事后你有什么感想?
老师学习了童第周的故事后想到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要长志气,还要自信、更要努力去做,才会成功。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童第周一样的人(出示名人像下附人名课件:有爱迪生、爱因斯坦、华罗庚、邓亚萍、比尔·盖茨)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发明家爱迪生、数学家华罗庚、文学巨匠鲁迅,世界乒乓冠军邓亚萍、世界电脑王国的主宰比尔·盖茨等等,综观古今中外的这些成功人士,在他们的童年时代智商并非有过人之处,甚至被众人认为是低能儿,可是他们立大志,有自信、努力拼搏,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们不仅为自己争了气,也为祖国争了气!
请同学们下课后收集这些著名人物的有关材料,做一期手抄小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