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捏面人》
文学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捏面人》(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捏面人》 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3、在创编歌词与由慢到快的演唱中,接受挑战,体验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捏面人,并见过一些面人形象。
2、各种捏好的面人造型图片(有条件的准备PPT)。
3、图片(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头像)四张,空白纸四张,笔。
4、配套磁带或CD。
三、活动过程
1、观看各种面人造型图片(或PPT、多媒体),引出歌曲。
(1)律动《泥娃娃》。
跟教师一起随音乐模仿各种泥娃娃机械运动的样子。
(2)师:你们见过捏面人吗?
(3)教师借助图片(或多媒体)介绍各种各样的面人,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2、熟悉歌曲《捏面人》旋律与主要内容。
(1)教师翻唱歌曲,在"捏一个"部分时,只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中的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孙悟空形象,并不唱。
(2)教师请幼儿猜:老爷爷都捏了什么?
(3)教师做动作,幼儿随伴奏按节奏念"捏一个"部分歌词。
(4)完整学唱歌曲《捏面人》。
师幼相互扮演老爷爷与面人,分别演唱歌曲的各部分1~2遍。教师用动作提示幼儿各部分的歌词内容。
教师逐步退出动作引导,让幼儿逐步学唱歌曲2~3遍。
3、启发幼儿按故事主题创编部分歌词。
(1)"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的故事,那你想编一个什么故事呢?"鼓励幼儿讨论故事主题。
(2)教师选取幼儿讨论的某一主题,对"捏一个"部分歌词进行替换创编。教师将幼儿的创编简化成图,画在空白纸上,并按序排好在黑板上。
(3)在图片的提示下,幼儿演唱由自己创编的歌曲。
(4)教师逐步抽取1~2张简笔图,幼儿快速记忆歌词并进行完整地演唱。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捏面人》 篇2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理解歌词内容,感受说唱的音乐风格。
2、能按歌曲中不同的节奏,用京韵演唱歌曲。
3、产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练声《小朋友们好》
二、出示录像,激发幼儿兴趣
1、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短片,赶快看看里面有谁?他在干什么?”
2、“对呀!短片中的老爷爷在捏面人,面人可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赶快看看捏面人的老爷爷都捏了些什么?”(出示图片)
3、呀!老爷爷的本领可真大,捏出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快看花了?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呀!
三、出示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今天,老爷爷还会捏些什么呢?”
出示图片
1、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是怎样吃西瓜的?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2、唐僧骑马。
3、沙和尚挑着箩。
4、孙悟空变戏法。
四、感受音乐不同的艺术风格,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呀!老爷爷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听一听录像中的小朋友们是怎么夸奖他的?听完以后要告诉我,这首歌曲和我们以前唱过、听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2、再次欣赏
“歌曲里除了我们刚才说的,你还听到了什么?”
学说:“你说是啥就是啥”
3、跟着音乐念歌词。
“你们说的可真棒,我们也来夸一夸老爷爷的本领吧!”
4、学唱歌曲。
(1)“刚才我听到有好多小朋友都迫不及待的想唱了,我们赶快准备好,来唱一唱吧!”
5、重点唱准歌曲中的难点。
6、教师与幼儿分角色演唱歌曲。
7、请幼儿与客人老师分角色演唱
五、教师小结
“今天老爷爷捏了一个西游记的故事,在我们民间还有许多许多有趣的艺术绝活呢?如果你是捏面人的老爷爷你想捏一个什么故事呢?我们下次再来编一编。”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捏面人》 篇3
设计思路
《捏面人》是一首说唱歌曲,含有京剧中的韵味,唱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念白部分的内容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非常适合大班幼儿演唱。我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挖掘了教材所蕴含的四个价值:有趣的面人艺术、独特的京韵唱腔、鲜明的念白节奏、开放的创编过程。以这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展开活动,活动中设计捏面人的配乐录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捏面人的过程,回忆已有经验,同时初步感受音乐旋律;还设计了形象化、趣味化、体现节奏型的图谱,帮助幼儿记忆念白部分歌词,学习歌曲的典型节奏。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京味歌曲的风格。
2.尝试在念白部分创编歌词,体验说唱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入场音乐、配乐录像、十六宫图谱四张。捏泥材料、捏面人伴奏、课前了解捏面人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捏面人”,导入活动
1.幼儿随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捏面人和静止“面人”造型
导语:让我们来做捏面人的游戏吧!音乐停下来的时候要变成一个小面人哟!看谁捏的面人最有趣。
2.观看小面人PPT,用语言节奏跟小面人问好
导语:刚才的游戏里你捏了什么小面人?
老师捏的.什么小面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看课件)
让我们非常礼貌地有节奏地给小面人打个招呼吧!
小 朋友 小朋 友 你好吗一一
小朋 友呀 小朋 友呀 你好O 你好O
(评析:从捏面人的游戏到歌曲中的语言节奏训练,过渡自然连贯,当“小面人”向小朋友问好后,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并能积极有节奏地与小面人呼应。)
二、观看捏面人配乐录像,观察捏面人的过程
我们来看看老爷爷用什么材料,怎么捏的,捏的什么。(看录像)
讨论:小面人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做成的呢。
(评析:有趣的面人艺术直观地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录像中捏面人的老爷爷把捏好的孙悟空举起来给孩子们看时,小朋友们都自发地为老爷爷的精彩手艺而鼓掌。录像在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唤起了幼儿对小面人极大的兴趣,同时初步欣赏了歌曲的旋律。)
三、欣赏教师的表演,整体学习歌曲的演唱部分
1.教师演唱A段
导语:小朋友,你们觉得捏面人有趣吗?老师把捏面人这件有趣的事情放在了一首歌里,请仔细听哟!我要开始了!
2.分析A段京味
导语:这首歌与我们以前唱歌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呀?(声音长长的拐着弯)谁想来试试这个拐着弯的音?
幼儿讨论:这首歌曲像什么戏,你还知道什么戏,你会唱吗。
小结:我们中国有很多的戏,今天这首歌是有点像京剧味的歌曲,唱的时候还有拐弯,还要加上我们的动作和眼神。
3.幼儿有节奏地说A段歌词
导语:你能把捏面人这首歌像京剧一样有节奏地说出来吗?我来问你来答。(教师与幼儿有节奏地问答歌词)
4.幼儿跟唱A段
导语:现在我们一起来变成捏面人的老爷爷,像京剧一样唱一唱,老爷爷的胡子可长了,准备好了吗?
(评析:这一环节通过教师范唱、师幼讨论、节奏问答、角色表演等方式,让幼儿欣赏、感受、体验京韵歌曲独特的风格。让幼儿在不断变化、新鲜有趣的情境中学唱歌曲,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四、借助图谱,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念白部分
1.教师演唱A段,动作表演B段,念白部分请幼儿猜测
导语:这位老爷爷到底捏的什么呀?大家想知道吗?老爷爷还捏了几个有趣的面人藏在我们的歌曲里,我们一起听听看看吧!(教师演唱并表演)
捏的是谁呀?它在干什么?老爷爷一共捏了几个面人?(幼儿边讨论边出示实物面人,启发幼儿思考在干什么,并尝试念白节奏)
2.张贴十六宫图谱,分析说唱内容和节奏
导语:我们来看一下唐僧师徒四人跟小朋友说的一样吗?
猪八戒在干什么?请你有节奏地说一说。(重点分析猪八戒,其他人物重点分析在干什么,最后让幼儿完整地说一遍)
3.配合节奏完整练习念白部分
导语:我们一起说一说唐僧师徒四人的故事吧!
(评析:这一环节通过教师表演幼儿猜测、出示面人相互讨论、观察图谱探索语言节奏等方式,让幼儿主动探索念白部分的内容和节奏。变通图谱的设计和运用,帮助幼儿记忆念白部分的内容和节奏)
五、多种形式练习歌曲
1.教师演唱A段幼儿演唱B段
导语:现在老师变成捏面人的老爷爷,你们变成老爷爷捏的四个面人,记住哟!要用你喜欢的动作表演唐僧师徒四人。
2.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表演
导语:你们表演得这么棒,我们一起来变成老爷爷吧!(起立站到碰不到别人的地方)
(评析:在游戏情境中幼儿非常乐于演唱和表演。)
六、捏面人。创编念白部分歌词
1.幼儿捏面人,创编歌词
导语:如果你来捏面人,你想捏个什么面人?你捏的面人在干什么?想不想捏个小面人来唱一唱?捏面人的材料就放在两边的桌子上,请你选一筐材料,要求三遍音乐的时间内捏好,放在支架上。
2.尝试创编歌词,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导语: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想捏的面人有节奏地说给大家听。(四人一组,请幼儿完整表演)
你们都是会捏面人的小朋友了,本领真大呀!请把小朋友捏面人的事情,像京剧一样唱出来吧!捏面人的老爷爷变成谁了?(捏面人的小朋友)
(评析:创编歌词的环节顺应幼儿兴趣和情感的需要,提供适宜的材料,让幼儿体验捏面人的快乐,并把自己捏的面人创编歌词、演唱表演。此环节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所以幼儿创编出来的小面人的歌词就像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非常生动有趣!)
七、延伸活动
活动在音乐区域中持续开展,鼓励幼儿捏出不同的小面人,创编歌词并尝试表演。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捏面人》 篇4
设计意图
《捏面人》是一首说唱歌曲,含有京剧中的韵味,唱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念白部分的内容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非常适合大班幼儿演唱。我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挖掘了其中所蕴含的四个价值:有趣的面人艺术、独特的京韵唱腔、鲜明的念白节奏、开放的创编过程。以这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展开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捏面人的过程,回忆已有经验,同时初步感受音乐旋律;还设计了形象化、趣味化、体现节奏型的图谱,帮助幼儿记忆念白部分歌词,学习歌曲的典型节奏。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3、在创编歌词和由慢到快的演唱中接受挑战,体验乐趣。
活动准备
老爷爷捏面人的PPT课件,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进场:律动《泥娃娃》。
教师:我们都见过泥娃娃,今天,我们听音乐,学学泥娃娃的样子吧!
幼儿与教师共同模仿泥娃娃机械般的动作,随音乐跳舞。在音乐进行到一半时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舞”到座位上。
2、教师借助多媒体生动地讲述,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1)教师:泥娃娃不是没有家,它的家就在我们身边。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老爷爷,老爷爷本领可大了,他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来!瞧瞧看。
(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比较难的一句歌词。
教师坐回幼儿中,边做动作边说:“老爷爷捏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随后按歌曲节奏念:“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睛看花。”
教师:咱们一起跟老师说说看。(引导幼儿一同念这句歌词)
3、教师范唱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
教师:老爷爷今天还想捏几个面人,大家一起来看看,老爷爷到底捏了啥?
(前奏响起)教师轻声说:“老爷爷来了……”随后范唱。在范唱中,将第二句“面人把”这三个字以念白的形式表现,并将整个第二部分四个乐句有节奏地用动作表现。
4、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根据教师的身体动作演唱部分歌词,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帮助了解歌曲的部分结构。
(1)教师:老爷爷到底捏了啥呢?你看出来了吗?说说看……
幼儿1:孙悟空!
教师:你从哪个动作看出来的呢?学学看!
幼儿做打的动作,说:从金箍棒看出来的啊!
幼儿2做孙悟空看的动作。
教师:这个……我们大家一起学学看!
全体幼儿共同模仿这个动作。
教师说:老爷爷,捏一个……谁?(同时伴奏有节奏的响声)
幼儿齐声说:孙悟空!
教师:他在干嘛?
幼儿:打妖怪!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有节奏地念“捏一个孙悟空打妖怪”。(第二遍练习这句歌词时,出示孙悟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还捏了谁?
幼儿1:唐僧!
教师:唐僧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2:骑马!(同时做出骑马的动作)
教师:哪个是唐僧啊?你们教教我。
许多幼儿做出唐僧念经时双手合十的动作。
教师做骑马动作后,问:唐僧在干嘛?
幼儿回答:骑马。
教师:骑的是什么马呢?
幼儿:白龙马!
教师随音乐节奏说:“老爷爷……”
边做动作边引导幼儿说出“捏一个唐僧骑白龙马”。在不断练习中出示唐僧图片贴在黑板上。
(3)教师:还捏了谁?
幼儿1:捏的是沙和尚。
教师:哪个动作是沙和尚的?
幼儿2:挑着担子的。(做出挑东西的动作)
教师请幼儿2示范整句“捏一个沙和尚挑着担子”,并引导大家一起说。
幼儿齐念这句。在幼儿随伴奏念白时,教师出示沙和尚图片贴在黑板上。
(4)教师嘟起嘴,故意变粗嗓音说:小朋友,你们忘了我!
幼儿纷纷说:猪八戒。
教师:猪八戒在干嘛呢?
幼儿:吃西瓜。
在教师动作引导下,幼儿随节奏念白歌词“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教师随后将猪八戒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5、教师做动作,幼儿随乐按节奏念部分歌词。
(1)教师指着图片问:老爷爷捏的这些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啊?
幼儿大声回答:西游记。
教师: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咱们来跟着音乐节奏把他们表演一遍,好吗?
幼儿:好!(教师鼓励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2)教师范唱歌曲第一部分,在唱到“面人”时,只做动作,幼儿跟节奏边做动作边念四句歌词。
6、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面人都给大家念活了!现在老师来演老爷爷,你们来表演面人,好吗?
幼儿:好!
(前奏响起)教师:老爷爷来了
在幼儿表演时,教师在每个乐句,预先只做一个动作提示,幼儿有节奏地念白第二部分,并在教师的动作提示下,尝试演唱乐句的最后一句“你说是啥就是啥”。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教师尝试唱每个乐句的一部分,其余用动作提示幼儿自主演唱,并在幼儿演唱第二部分的后两句时,不做任何提示动作,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完乐曲。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捏面人》 篇5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捏面人》(通用1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捏面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捏面人》 篇6
教材分析
《捏面人》是一首含有京剧中韵味的说唱歌曲,歌曲生动形象,唱起来朗朗上口。其中的念白部分是深受幼儿喜爱的《西游记》里的人物,且面人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小物件。 大班幼儿已初步接触过京味的歌曲,对于京剧歌曲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对捏面人这项民间艺术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就为活动中念白部分的创编奠定了基础。本次活动通过歌唱、创编等形式,使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得到充分的回应和赞赏,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敢于并乐于表现的艺术活动氛围。
活动目标
1.按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带有京韵味的说唱歌曲《捏 面人》。
2.掌握说唱的表现形式,根据捏面人捏出的面人形象创 编歌曲。
3.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与歌词内容相符的课件,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面人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有个老爷爷特别喜欢捏面人,他捏的面人可好看了。瞧!这是谁啊?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大,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捏的什么呀?仔细听”。
二、用圆舞板以快板的形式说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念 白节奏,学唱歌曲。
1.师:捏一个猪八戒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猪八戒吃 西瓜 师问:捏一个唐僧干什么? 幼回答:捏一个唐僧骑大马
师:捏一个沙和尚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
师:捏一个孙悟空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孙悟空变戏法
2.师引导幼儿完整说一遍 师:捏面人的老爷爷真是本领大,真的这样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师唱歌曲 提问:“你听到什么了?还听到什么呢?”
4.师再次范唱 提问:你们仔细听听,最后一句有什么特别的呢?
提升:因为这个捏面人的老爷爷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时 带有浓浓的京味。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唱一唱。
5.师唱响一点,幼儿跟唱(2—3 遍)
师:谁来说说这首歌与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幼儿回答)
小结:这种既有说又有唱的歌曲叫说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再把这首说唱歌曲练习一下。幼儿再练习 2 遍
三、分组进行,运用多种形式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1.表演唱: 要求说的部分的幼儿要边说边做动作。
2.交换角色表演
3.男女生练习
四、根据歌曲内容,尝试创编歌词。
1.教师:“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这么大,还会捏什么呢?”幼儿仿编,教师把幼儿仿编的歌词唱进歌曲
2.开火车仿编,教师把幼儿仿编的歌词唱到歌曲里。
活动反思
面人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孩子们喜欢这种色彩鲜艳, 形象逼真的形象,但面人怎样捏出来的,孩子们并不清楚,也没有仔细的观察过,如果能有这样一位捏面人的老者亲身 示范。更能为孩子提供探索空间。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捏面人》 篇7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捏面人,并见过一些面人形象。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1.师:上次我们已经欣赏了一些面人,今天老师把捏面人的老爷爷也请到了我们班,我们来看一看他都捏了些什么?
2.逐一出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孙悟空面人形象。
教师范唱歌曲说唱部分。
师:今天老爷爷捏了哪些面人?你能不能用老师刚才的节奏说一说?
请个别幼儿示范。
3.幼儿跟随教师边说边做动作。
4.分组进行角色表演,侧重节奏练习。
二、完整学唱歌曲。
师:老爷爷的本领真大,捏出来的面人把我们的眼睛都看花了,有一首歌就是夸奖他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教师完整范唱歌曲一遍。 师:你听到了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跟唱,边唱边做动作。
3.集体练唱。
4.分组表演唱。
三、尝试创编部分歌词。
1.师:老爷爷真厉害,捏了这么多面人,你想不想帮老爷爷再捏一些其它的面人呢?你想捏什么面人?
2.幼儿尝试对捏一个xx x ︱x x︱x -部分歌词进行替换创编。
四、表演歌曲。
教师扮演老爷爷,幼儿扮演面人进行捏面人游戏。老爷爷可随意的把表演面人的幼儿捏成任意造型。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捏面人》 篇8
活动目标:
1、按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带有京韵味的说唱歌曲“捏面人”。
2、根据捏面人捏出的面人形象创编歌词。
3、萌发幼儿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准备一辆小车,上面放了捏好的面人(唐僧师徒)。
2、乐器若干:圆舞板、小铃、铃鼓、双响桶。
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引起幼儿找老爷爷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面人吗?你见过哪些面人?
幼儿自由表达。
师:有一个北京的老爷爷捏面人的本领真大,想不想去看看他捏的面人?老爷爷很喜欢唱歌,他跟人打招呼都用美妙的歌声,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看见了该怎样和他打招呼呢?
幼儿自编问好的旋律,请大家模仿。
师:我是这样和他打招呼的。
教师示范有京韵的一句,请幼儿边练习边骑着小车去找老爷爷。
二、学习歌曲。
师:捏面人的老爷爷在哪里呢?让我去找找。
教师四处找找,发现一辆小车。
师:老爷爷人不在,他的车子在这里,我们先帮他看好,好吗?看一看,老爷爷捏的是什么呀?
1、引导幼儿根据面人形象创编歌词,并有节奏的说唱。
师:我还会这样说呢,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XX|XX|XX|XO|),你会这样说吗?
幼儿根据其它面人创编歌词。
2、游戏“捏面人”。
师:老爷爷怎么还没来,我们先来玩个“捏面人”的游戏吧。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老师扮演老爷爷,边唱歌边骑着小车在幼儿身边走过,当唱到“你说捏啥就捏啥”时,如果摸到了你的头,你就把自己想捏的面人用刚才的节奏说出来,可以和小乐器一起说。
教师担当老爷爷和幼儿做游戏。
师:你想做老爷爷吗?那你得先学会刚才我唱的歌,这是老爷爷叫卖的歌,大家一听这首歌就知道捏面人的老爷爷来了。
3、教师范唱。
师:你最喜欢老爷爷唱的那一句?
4、引导幼儿带有京韵味的学唱歌曲。
师:因为老爷爷是北京人,所以他唱的这首歌有点像唱京剧一样。你觉得歌曲里什么地方像唱京剧?
重点练唱“你说捏啥就捏啥”。
5、分角色学唱歌曲“捏面人”。
(1) 请幼儿扮演老爷爷唱唱的词,其余幼儿说说的词。
(2) 请幼儿继续扮演老爷爷唱,其余幼儿用乐器说。
三、活动延伸师:捏面人的老爷爷怎么还没来,我们到外面找一找吧!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的兴致十分高,活动中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说唱和京韵两合体,是幼儿熟悉的故事情节,所以幼儿十分的感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能跟着我的步骤学下来。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问答法、图片法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歌曲中的念白部分,也是歌曲比较重点的部分,把这个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整体说唱打下基础。
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范唱、角色表演、角色变化等方式学习歌曲。让幼儿在形式多变的情境下练唱不觉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在本节活动的难点部分创编歌曲的念白部分,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幼儿喜爱熟悉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为幼儿提供素材,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培养了幼儿的创编能力以及大胆表现的能力。活动中幼儿创编出了“捏一个喜羊羊在跑步;捏一个美羊羊在化妆;捏一个懒羊羊在睡觉;捏一个沸羊羊在举重……活动中通过图片帮助和加快速度、拿掉部分图片和脱离图片,逐层让幼儿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整个活动在轻松之中结束,幼儿不仅学会唱原有歌曲,还在其基础上学会了创编。
但在活动中我发现也存在着不足:歌曲由“唱”和“说”两部分组成的,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幼儿“说”的部分和“创编”的部分而忽略了“唱”的部分,“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这句是这首歌曲的难点,在活动中我将难点前置,但发现在学习中幼儿对于这句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为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揪出来帮助幼儿解决。活动结束后我又利用下午活动的时间巩固练习了这首歌曲,幼儿能完整、正确的唱出整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