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中班美术大象教案

2025/10/17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中班美术大象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中班美术大象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能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2.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体验表现音乐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的图谱。

2.音乐磁带。

活动内容:

一、激起兴趣,初步感知乐曲。

二、教师讲述故事《大象和蚊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内容。

提问故事内容。

三、欣赏乐曲,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1.教师出示图谱,幼儿根据图谱听音乐感受乐曲。

2.看图谱,引导幼儿发现乐曲结构。

3.幼儿倾听乐曲,在座位上自由想象动作表现乐曲。

四、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的提示,大胆用动作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

2.教师扮演大象,幼儿扮演蚊子,用动作表现乐曲。

3.交换角色用动作表现乐曲。

3.幼儿分角色表现乐曲。

4.与客人老师互动表现乐曲。

活动反思:

活动运用图谱的演示,采用视听结合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视听欣赏的形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乐曲美好的境界之中。利用与动作相符的动作感受理解乐曲,让动作使乐曲更具体化、形象化,并加深幼儿对乐曲的印象。

中班美术大象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儿歌的提示下初步学会画大象的基本特征。

2、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绘画小象的电脑课件,白纸、勾线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大象吗?那谁来告诉我大象长的什么样子?

教师小结:大象长着胖胖的身体,圆圆的眼睛,大大的耳朵,细细的尾巴,身体下面还长着四条腿呢!

二、个别幼儿示范画大象。

师:谁会把大象胖胖的身体画出来?

谁会把大象圆圆的眼睛画出来?

大象的头上还长着什么呢?(耳朵)谁会把大象的耳朵画出来?大大的耳像什么?(扇子)

我们看看,大象的身上还缺了什么?(鼻子、尾巴、脚)

那他们长的像什么呢?

三、幼儿观看课件。

你们瞧,我们一起用能干的小手画出了大象,那他到底是怎么变出来的呢?

教师边放课件边念儿歌:

胖胖的身体,

圆圆的眼睛,

大大的耳朵,

长长的鼻子,

细细的尾巴,

腿儿粗粗像柱子

中班美术大象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美术教案大象教案(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美术大象教案 篇3

一、活动名称:

大象(命题活动--折纸)

二、年龄班:

大班

三、人 数:

30人(分成两组,15人一组)

四、活动时间:

5月中旬的第二个星期

五、活动目标:

1.认识大象的外部特征(认知)

2.能用正方形的A4纸这大象,并给大象画上眼睛、耳朵、和脚;(技能)

3.体验折大象的过程带来的快乐;(情感)

4.发挥想象用油画棒涂出自己心中的大象(创造)

六、活动重点:

学会用正方形的A4纸折大象。

七、活动难点:

在折大象时,掌握对角折和对边折。

八、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观察大象的外部特征;物质准备:教师:A4纸35份,剪刀5把,已做好的范例大象折纸,大象图片2张;准备折大象的步骤图1份;幼儿:油画棒一份。

九、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谜语,引入课题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小朋友们听老师说了以后,猜猜谜语里面说的是什么动物--"鼻子长又长、眼睛大又大、耳朵大如扇子、身体重如小山,牙齿弯如月亮"师:小朋友们猜出是什么动物了吗?对了,是大象。(出事大象图片)小朋友们看一看是不是和刚才谜语里说的一样?

师小结:大象有长长的鼻子,大如扇子的耳朵,还有两颗弯弯的长牙齿,今天老师就要较小朋友们折大象小朋友们先看老师怎么折。

(二)师范讲解

通过示范讲解,让幼儿知道大象的折法

(1)首先我们要将纸折过来;(如图1)

(2)用剪刀剪去多余的部分;

(3)将正方形角对折后打开;

(4)将两边的角对折在中相处;

(5)将剩余的部分再横折过来;

(6)在依中线再对折;

(7)拿住三角形的中间部分,往下拉形成一个凹槽;(如图7)

(8)把鼻子轻轻地折一下,再画上耳朵、眼睛和脚,并将与耳朵相对的方向剪去一个小的半圆形;(如图8)

(9)最后大象就完成了。

师:好了,老师的大象折完了。现在该小朋友们折大象了,小朋友们就按照老师刚才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折。

(三)布置作业现在老师将纸,剪刀发给小朋友们,小朋友们在折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剪刀弄伤自己或其他小朋友,不要的废纸要丢在垃圾桶里,在剪大象的脚时注意不能剪得太大,鼻子不要折的太多,要根据老师出示的步骤图来折大象。

(四)巡回指导小朋友在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老师教的步骤,对能力差的小朋友给予指导,只要折出大象的外形就可以了,对能力较强的小朋友,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给大象涂上美丽的`颜色,对能力中等的小朋友鼓励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做点装饰。

(五)评价小结今天小朋友们在折大象时都很认真,而且折出来的大象都很漂亮,还给大象涂上了美丽的颜色,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有几个小朋友不够积极,希望他们下一次能积极地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现在我们将折出来的大象放到展示区去,也让其他小朋友也看看我们的作品。

十、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探索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在某些地方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课堂常规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2、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引导幼儿自己看图示并动手折纸,或者是让能力强的幼儿再次示范折法;

3、在幼儿折纸地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轻松优美的音乐,创造舒适和谐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贯穿与活动始终,这样可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大胆尝试的兴趣;以上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类似活动中我要注意改进和完善。

中班美术大象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蚊子是害虫,了解一些灭蚊的方法。

2、初步学习牙刷刷画的方法,感知多种色彩,体验操作的乐趣。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仪、图书、录音机、磁带、牙刷、颜料、画有大象和蚊子的'画纸、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1、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大象和蚊子》,想听吗?”(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和录音机讲述故事)

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蚊子看见大象的屁股去怎么啦?

3)大象是怎么做的?

2、谈话,知道蚊子是害虫,了解一些灭蚊的方法。

1)“你们有没有给蚊子叮过?叮了有什么感觉?”

2)“蚊子要叮人,是害虫,我们要消灭它,有什么好办法?”

3、学习牙刷刷画的方法,感知多种色彩。

(出示牙刷)“今天我们用什么来灭蚊?”

“看老师是怎样来消灭蚊子的”(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用红颜色的药水,呲呲呲,我们还可以用其他颜色的药水来灭蚊。”(请幼儿也来试一试)

4、幼儿几人一组进行绘画,教师指导。

“快快快,我们来帮大象消灭蚊子吧!”

5、评价活动。

(展示作品)“你们可真能干!蚊子终于被消灭了,你们高兴吗?你们真有爱心!帮助了大象,大象和老师要谢谢小朋友,我们每人贴一个小标记表扬表扬自己吧!”(每人到前面取一个标记)

中班美术大象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画,并理解掌握故事内容。

2、能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学会尊重、欣赏别人和自己不一样的地方。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出示花格子图片,请幼儿观看后提问:“图片中有什么?你觉得这会是什么?

2、教师提问:原来这是一只大象,刚才你们为什么没猜到啊,来看看这只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啊?”(五颜六色的、花格子的)

二、分段欣赏故事

1、出示图片2(艾玛跟其他大象在一起)教师提问:你觉得会怎样?

2、出示图片3(艾玛跟大家在一起很开心,是大家的“开心果”)

教师提问:你觉得“与众不同”是好还是不好?(好)什么是“开心果”?(让大家感到开心)你们中间谁是大家的开心果?

3、出示图片4(艾玛睡不着觉,想心事)教师提问:艾玛在想什么?

4、出示图片5(艾玛在森林里行走)教师提问:艾玛跟动物们打招呼时说“早上好”,可为什么天却灰蒙蒙的?幼儿回答:因为艾玛心情不好。

5、出示图片6(结果子的`树)教师提问:看到这棵树后,艾玛心里是怎么想的?

6、出示图片7(改变之后的艾玛)教师提问:此时的艾玛心情是怎么样的?

7、出示图片8(艾玛往回走,经过森林)教师提问:同样是这个森林,为什么艾玛回来时就变得绚丽多彩了呢?幼儿回答:因为艾玛高兴了。

8、出示图片9(跟大家一样的艾玛)教师提问:变得跟大家一样后,艾玛的心情怎么样?幼儿回答:很无聊。

9、出示图片10(下雨了)艾玛身上的颜色被雨水冲走了,大家最喜欢花格子的艾玛。

三、教师小结:

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自己最特别的地方,我们大家都有自己最特别的地方,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自己。

中班美术大象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对乐器缺乏了解,《大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并通过故事情节尝试让幼儿来运用打击乐配音。

活动目标:

1.认识并区分大鼓、串铃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音色。

2.尝试使用乐器,并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大鼓、蛙鸣筒、串铃每人一个。

2.《大象和小蚊子》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1.敲打乐器,引起兴趣

教师敲大鼓“咚—咚—咚—”,请幼儿闭上眼睛听,猜猜是什么动物走来了,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2.欣赏故事,师幼交流

(1)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2)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3.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打击乐器的配合

(1)认识几种乐器,玩一玩,听听它们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配音。

(3)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4.请幼儿为故事配乐演奏

请幼儿分组,进行演奏。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在合适的地方为故事配乐。

5.教师和幼儿共同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活动延伸:

(1)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

(2)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说说自己还认识什么乐器。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