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命运》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命运》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命运》有感 篇1
读了《命运》,心情很长时间不能平静。刘春和那么有才、良的男人,最后的命运竟然是和妻子二人双双饿死在雪地里。
很明显,如果不是遇见爱情,如果没有完全了解女孩家庭成员的性格品质,男孩还是不入赘为好。
刘春和入赘到女方家,岳父不是和他同心同德来支撑这个家,而是好吃懒做,家里仅有很少的一点粮食和鸡蛋他先吃,其他的事情也是以他为主。
就这些也就罢了,岳父对春和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春和只有干活和挣钱的份,精神上被岳父百般压制。春和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可是仍然得不到是岳父的肯定。
由于春和入赘而来,他没有时间和精力,甚至没有资格教育自己的儿子。
岳父春奎老人有三个女儿,当春和夫妇生下两个男孩时,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里,春奎老人特别溺爱两个孙子,“唯我独尊”的他竟然让孙子和他一起吃好饭菜。
甚岳父春奎至在自己喝酒时会用筷子蘸一点放进年幼的刘海的嘴里,他还是老烟鬼,就引导孙子抽烟,于是他把孙子培养成了烟鬼和酒鬼。最终刘海的烟瘾和酒瘾胜过了外公。
春和的悲剧还有对孩子的溺爱,但是这种溺爱又是在无奈的条件下产生的。因为在家里春和本人没有发言权,以至于只有在他给岳父买酒,给孩子买礼物和食物时,岳父才会让孩子和他亲近。就这样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就有限了,因此春和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无限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的育儿习惯使他对孩子也和岳父一样,对孩子溺爱成性。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出生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涂画什么,孩子就会成长为什么。你教孩子要知书达理,他(她)就会成为一个懂感恩的孩子;你教他识字和读书,他(她)就会成为一个读书的好苗子,你如果溺爱孩子,后果不可承受。
教育孩子是一个家庭中最大的事业,孩子不成器,家庭便没有希望。当然成才之前先教孩子成人,成人的前提条件就是好好教育,完全凭感觉爱孩子,不用书的引领和父母的学习,养育孩子不是太严厉就是溺爱。
春奎老人临终前一场大病时,他才真正的感受到女婿的好,自己对女婿的态度是那么的恶劣。
老人心疼女婿,认为他是天下最好的“儿子。”老人用了一辈子的考验,才明白过来女婿的好。
这点不能算遗憾,毕竟老人扭转了思维。可是孩子呢?老人把两个孙子教育成了白眼狼,他们对待外公也没有爱和感恩。要知道孙子可是他的命根子,他是拿自己的一颗心来爱他们的呀。
春和多次发现大儿媳行为不端,甚至有一次儿媳勾引他,但他置之不理。大儿媳秀玉为了赶公婆出去,就血口喷人,说公爹勾引她好几次,并以此为借口找公婆过错,和丈夫刘海合伙暴打了春和夫妇。
春和年轻时因为机缘巧合和自己的能干,开了一家工厂。秀玉一看公爹身上有“宰头”,怀孕后,婆婆可以做免费的老妈子和保姆,于是就假惺惺的回到乡下婆婆住的家里。
秀玉给婆婆以下跪的方式表达了深深的歉意,并获得了公婆的原谅。
就这样,婆婆给刘海夫妇当了费的保姆。秀玉就又开始想公爹的好处,怎么办?就再次装孝顺,让春和夫妇搬进他们家。
刘海夫妇还一再请求春和给他们盖座两层楼的楼房,允许春和夫妇选择最好的房间,而且永远跟他们生活。
这时的春和夫妇,已经给二儿子娶了媳妇,正在老二这个家生活,恰巧被儿媳儿子赶出了家,刘海夫妇愿意接纳,前提是盖楼房。
如果这时的春和清醒些,就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相信大儿媳秀玉和儿子刘海了。但春和再次相信刘海夫妇,并给他们盖了两层的楼房。而秀玉认为公爹那里是个摇钱树,可以摇下无穷的钱财,就以盖楼房的名誉来私吞资金。
然而,就是因为给刘海夫妇盖楼房、秀玉私吞资金,春和的公司倒闭了。
当刘海夫妇知道父亲春和身上没有任何油水可以压榨时,并且母亲已经把孩子给照顾大,认为春和夫妇再没有了任何的利用价值,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二老赶出了家门,以至于二老最终挨饿受冻,死在了雪地里。
春和一生行善,在出差的路上,遇到一个因为生活深陷绝望父母双亡的孤儿少年,准备碰撞春和乘坐的小车时,被春和救下并把他身上仅有的35元钱送给了少年。
对少年来说,这是救命的35元钱,并点燃了他的梦想和继续挑战生活的勇气。这个少年一路走来,靠拾破烂和打工,坚持走在求学的路上,并得到老师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和鼓励,最终学业有成,获得了博士后的学位。
后来,这个孩子事业有成,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建筑公司的董事长。这位董事长和春和帮助过的本村的姑娘佳佳结了婚。
他们夫妇用自己的个人存款,给刘春和夫妇买了一套别墅,准备送给老人时,经过一番寻找,发现老人已经冻死在了雪地里。
在老人的身边,有春和老人留下的纸条:“不要责怪和惩罚我们的两个儿子,这是命运,只能怪我们的命不好。”被儿子逼死的前夕,春和夫妇还护着自己的儿子,并深深的爱着他们。
更为可笑的是,刘海刘山兄弟听说董事长夫妇要捐赠给父母一套别墅,就一心想以“继承父母遗产”的名誉来霸占它。当然他们这对长着人脸,却禽兽不如的兄弟没有得逞,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严惩。
春和夫妇是好人,善良、能干,爱孩子,无论是儿子和儿媳,都是他们的心头肉。只是因为春奎老人对孙子的`溺爱,以及他们夫妇没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种下感恩的种子。儿子没有教育好,最终也没有好结果。
说真话,我对春和夫妇的真实感受就是,哀其不幸,怒其怒其不争!春奎老人把孩子带的一团糟,买单的却是春和夫妇。
春和夫妇有多次保护自己的机会,当他们发现大儿媳是个渣女人时,春和应该警醒,把秀玉赶出家门,哪怕是刘海参与,至少要和这样的儿媳一刀两断才是。
到了春和的公司被儿子儿媳给折腾倒闭后,被儿子和儿媳赶出家门后,春和夫妇找大队领导调和失败后,他们应该勇敢的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两个儿子的房子都是刘春和夫妇盖起来的,房产证是春和的名字,儿子儿媳只有居住权,没有占有权。而且在春和夫妇处境最艰难的时候,有律师愿意无偿帮助他们办理这个案件,再次被春和夫妇拒绝了,他们不愿意和儿子对簿公堂,怕毁坏了孩子的名誉。
春和夫妇连自己的性命不顾,也要顾及自己的孩子,可是他们能够保护得了他们吗,最终儿子们因遗弃父母罪被判刑。春和夫妇可怜,可是他们的孩子如此的禽兽不如,他们也犯下了子不教父之过的责任啊!
生养孩子是每一个正常的父母都能做到的事,可是家庭交给社会的孩子,最终结果的根源在父母这里。父母们常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就在父母的教育的能力上。
现在许许多多的留守儿童,父母爱他们才远走家乡,为的就是外地的打工工薪比本地的薪水高出许多。和《命运》中的春和夫妇对比一下,是不是这些出外打工的父母和春和夫妇有着相似的地方呢?
父母不仅要生下孩子,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物质保证。还要有足够的精神力量给到孩子,没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陪伴到他(她),那么,他(她)会有可能成为刘海、刘山这样的样子。这样,你心甘吗?
想想看,父母为了子女,不怕辛苦,不远千里为孩子的生活和学费而拼搏,可是孩子的教育呢?没有教育就没有一切,没有爱和规则及感恩的陪伴,父母付出的辛苦有可能会变成一场空。
希望每对出外打工的父母,都要反思一下自己,希望孩子不要像命运中的刘海刘山,而要有感恩的心态来进行自己的成长。
读《命运》有感 篇2
前阵子在书城买了本书,叫《滴水藏海》,里边有300个经典的哲理故事。现在我来品味一篇小故事,叫《命运》。《命运》讲的是连个孩子的命运,一个被高僧占卜为“状元”,另一个为“乞丐”。二十年后,当初的“状元”成了乞丐,而“乞丐”却成了“状元”。上帝说:“我赋予每个人的天分之占他命运的三分之一,其余的在于他如何去把握。”看了这段话,我很受触动。
把握,把握命运,多简单的字眼,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呢?不必埋怨自己的天分,更不必埋怨自己的命运,因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随时都可以改变它的!只要你愿意读《永别了武器》有感一个告别了武器的人,不是敌人的俘虏,就是爱的俘虏。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护,实在是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数据库,已经不需要进入的.密码,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程序,可以读出全部的文件。我说的俘虏,就是这个意义上的俘虏。当我把自我放到阳光下的时侯,我明白从此不能有所伪装,隐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
当我意识到抗拒的无奈,有多少时间无可挽回,有多少记忆渐渐从内心淡出。说到底,俘虏就是一个不能抵挡伤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希望,必须承受生存的全部压力。本来,在属于个人的空间,可以沉浸于独自的幻想,可以从尘埃里开出虚拟的花朵。而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是连欺骗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断地净化内心世界。
读《命运》有感 篇3
人生的命运是不一样的,也许你会活到百岁,也许你会活不久,也许你会被病魔缠身而死,总之,你要学会向命运挑战。
课文讲述了二十一岁就身患绝症的`霍金。十七岁时,他考取了著名的牛津大学,担不幸却降临到他身上,他患上了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他只能活半年,虽然霍金只剩这么少的时间了,但霍金却说要努力做些有用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病情不断加重,霍金站不起来了他的十个手指只有两个能动,可是这样就算了,霍金竟又得了肺炎治疗时切开了气管,从此霍金就在也不能说话了,他用安干装在轮椅上的电脑和语言合成器说话,他叫不行了,手不行了,嘴也不行了,走路,吃饭,说话都由人或机器帮忙,就算这样,霍金也并没有放弃,他敢于向命运挑战,经过顽强努力,他不但没有死,而且还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霍金在他生命中的最后的一点时间里,还想着做好事,正是他敢于向命运挑战,才活了下来。而我们有的时候经过一点曲折就轻言放弃。
看了这篇课文,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只有聪明才智是不够的,还要有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不轻言放弃的精神,这样才能走向辉煌。
读《命运》有感 篇4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一间改变命运的房间》。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旅馆房间已满,一对老夫妇投宿无门,一位服务员把自己的房间免费给这对老夫妇住,老夫妇很感动,几年后,老人盖了间旅店,并让这位服务员当这家旅店的总经理。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这位服务员的`行为所感动,如果服务员没有把房间免费让给这对老夫妇,现在就不会当上总经理。是啊,尽可能真诚地帮助更多人赢得成功,成功就会陪伴你。一个人如果无私地付出,无私地帮助他,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有人无私地来帮助你。反之,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就永远与成功擦肩而过,真诚之花就永远不会绽放。
生活中,我曾经真诚地付出,得到真诚的回报:有一次考数学,同桌忘记带量角器,我将手中的量角器递给同桌;还有一次,需要改错,要用蓝笔,我找了整个笔袋,也没找到,就在我着急时,同桌拿了一支从没用过的蓝笔给我,谢谢还记得上一次我忘了带量角器吗?你借给了我我听了,心里暖了许久。
是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应该多多帮助别人,这样成功才会来陪伴我们。
读《命运》有感 篇5
朋友推荐加藤嘉一翻译的日本著名作家芹泽光治良《人世间的命运》,便欣然读了。在诸多“欣然”的理由里,有一点是对加藤嘉一并不陌生,前些年经常读到他在凤凰网上的专栏文章。印象深刻的是其看似游离其实坚定的价值观、“大智若愚”式的春秋笔法。再有便是加藤同中国人交流的耐心与悉心,且多年初心不改。另外,这“欣然”中还有份好奇,一部外国人的著作如果翻译成中文通常是经过中国人之手,但译者与作者同属一个国籍可能就比较少见了。因为作者与译者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原作与译作往往是代表着不同文化、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全尊重原作”的译作是基本上没有的,译者如果还要做到“信、达、雅”就不可避免地在译作语言的基础上二次创作。基于此,作为日本人的加藤能够“代表”中国人与日本作家对话,境界是高的,立场是国际主义的。
读罢全书,加藤的工作非常出色也是无疑的了。这证实了他果真具有高超的中国文字驾驭能力和对中国文化高度的熟悉度和理解力。当然,还有隐藏在纸面背后他自己价值观念的隐性表达,也是很出色的。这使我对加藤这个中国问题专家的日本学者,有了更加钦佩和欣赏的感觉,比如他在严谨的理性态度以外还有非常感性、人性化思考的一面。加藤也一定热爱至少是尊重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能翻译这部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上态度鲜明作品给中国读者,除了向前辈大师芹泽光治良致敬外同时也是在向中国人致敬。
中国的读者对日本著名作家芹泽光治良可能会陌生一些。有趣中国的有一些50后60后熟悉小林多喜二这个名字的多些吧。那么既然是“陌生”为什么还会“著名”呢?我想可以从是中国的国情和芹泽在日本乃至在世界的影响力方面解释的。中国人熟悉的日本作家可能会是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渡边淳一、东野圭吾等这些人的名号,很大程度缘于不少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崇拜,就象很多人读莫言的作品是在他获奖之后的事情一样。而小林多喜二在几十年前的中国的熟知度大概仅次于白求恩、史沫特莱、埃德加。斯诺,这便更是“国情”了————不是因为其作品,而是因为“国际主义”的原因。无论如何,日本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力远不如八十年代的电影电视剧九十年代后的日本的动漫,中国人更熟悉山口百慧和圣多士星矢—————我们本来就是个在阅读方面不太擅长的民族。
不过如果在日本著名作家名单里没有芹泽光治良肯定是个遗憾或者是个谬误。中国有作家协会简称作协,是一个知名作家才能加入的组织。作协也有“级别”的,有全国的作协也有地方的作协,当然只有最著名的作家才能加入全国的作协。在全国的作协主席是茅盾的年代,副主席就是巴金先生或者是丁玲先生。这样问题就会清楚了,因为同时期相当于中国作协的组织在日本称为笔会,会长就是著名的川端康成,而副会长便是芹泽光治良,也就是说芹泽光治良在上世纪日本文坛地位影响力相当于茅盾、巴金、老舍、丁玲之于中国文坛的影响。从芹泽与鲁迅、巴金、刘百羽以及更多国家一流作家的交往来看,也能看到其作为文学家的“江湖地位”,这部“小说体的回忆录”更是以“致巴金的一封信”的形式写的,当然这是一封15万字超长的“信”。
芹泽的作品很多,我查了一下,诸如《死在巴黎》《孤绝》《离愁》《爱与死之书》《故国》《命运的河流》《一个世界》《人间的命运》《神的微笑》等,多是以他自己亲身经历体验为写作素材的大时代大背景的传世之作。这部回忆录《人世间的命运》更是如此,是他同名且有十六卷篇幅的大江小说的“附册”。所谓“大江小说”(也称“江河小说”),为法国文学的一个派别,特指那种多卷本连续性并带有历史意味的长篇巨著。象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这样具有宏伟的构架与维度的史诗版的鸿篇巨著都可属于“大河”小说。列宁曾评价托尔斯泰的小说就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显然做为大江小说的“附册”,这部独特的自传性作品《人间的命运》之所以成为芹泽的重要的代表作,是有文学性和写实性两方面因素的`。
先说说文学性。这部作品虽是以作家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报告文学”,但由于作者的小说家的功力和习惯,使得这篇“报告文学”带有强烈的小说的结构和描写特点。也就是说在时间、人物、事件真实的基础上,作品在结构设计、人物性格、情节展开、事件逻辑性完整性等方面都更有“小说”的特点。这与芹泽作为世界上一流的小说家身份是相符的。
再说说写实性。全书以作者自己亲历的多个事件为载体,以自己第一主观视角去观察在一战之后的法国、中国、日本,以全球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二战发展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必然的结局;分析了二战过程中不同种族的人们的命运周遭,那个时代的情与爱、血与火、灵与肉、天使与魔鬼、痛苦与挣扎、希望与悲怆;描写了那个时代国家的命运、普通人的命运以及爱情的命运,记录了那个时代一代有人类良知、有正义感和同理心的各国精英为人类的解脱苦难而奋斗的惊心动魄和波澜壮阔。总之这部作品的动人之处,与芹泽对那个大动荡大辗转大悲怆的时代的观察有关,与他对那个时代血肉相融的深刻体验以深刻的分析的有关。
芹泽已经是成名大师固然是历史,加藤嘉一成为大师却也是未来可期的。
读《命运》有感 篇6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文章叫《一间改变命运的房间》。为什么会说一间房间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呢?
很多年以前,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老夫妇来到旅馆的大厅向柜台订房。“很抱歉”柜台里的人说,“我们饭店已经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往常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饭店,可这一次很不凑巧,据我所知,另外一家饭店也客满了。”最后服务员把她自己的房间给了这对老夫妇。第二天一早老夫妇告诉服务员他们一定会为她盖一个旅馆。又过了很多年,老夫妇给了服务员来回的机票,让她来到了曼哈顿,在第五道和34街间的豪华建筑物前服务员见到了老先生。老先生说:“这就是我为你盖的酒店,以后你就是这里的经理。”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好人有好报。
在生活中我们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只有有诚信的人才能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更多的回报。有时努力比不努力要强,有诚信还努力的会更强,所以我要做这样的人。
老师还讲了巴西著名影星文尼西斯的故事。一位导演想让小时候的`文尼西斯出演《中央车站》的男主角,但是文尼西斯把这次机会让给了他的朋友,可是导演看重的不是他的外貌,而是他的善良和真诚。
通过这两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一定要善良守诚信。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培养善良的种子,做一个真诚待人的好学生,只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品质,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