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弟子规读后感

2025/10/18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 篇1

《弟子规》,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这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

从《弟子规》中我们更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就是教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谨慎、讲信用。对待大众平等仁和,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只有在能够做好这些之后,才“有余力,则学文”,如果做不好这些,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古人的这个教育原则,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却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却忽略了做人教育。所设的品德课、政治课,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北国之后之后就是水过鸭背,什么也没留下,更别提深入骨髓的东西了。不得不说,这是我们现代教育最大的'失误。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我们担负着教育子女、教育学生的重任。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首先做人父母者,就要为孩子的生活起居、家庭教育等负责,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我们做父母的不仅仅要教给他知识,也应该教给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修养。当然,这要求我们自己就应该有一份积极的人生态度。另外作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因此,不论是教师、家长哪种身份,我们既要教会孩子懂得“长者立,幼勿坐。长着坐。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又要让学生拥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良好心态。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能让我们进一步明白对待工作和生活应该在把握节奏的同时要保持正确的态度;“话多说,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诫我们言多必失,做人应该谨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们要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做到德才兼备,而绝非什么御人之术。

“谨、信、仁”三点告诉我们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时刻谨慎,而且要遵守承诺并且要对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诚相待。立身处世谨言慎行,做人处事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从容面对各种工作和压力,从而感受到快乐。

弟子规读后感 篇2

《弟子规》这本书的资料,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还要对自已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近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为先,而“孝”和“弟”这两个字则是弟子规贯穿中心的“一条线”。“孝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地提升。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为国家栋梁。

学习《弟子规》,能够帮忙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读《弟子规》,并细细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啊!

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期望我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但在我们心中,父母是无可替代的,爸爸、妈妈良苦用心,谆谆教诲的话语,你们也常常随着自己的意愿,想听就听吧,若有一点不如意就顶撞回去,以至离家出走,更厉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这天想来,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羊跪乳,鸦反哺,为人子女理当“孝”字为先。“孝”就是心怀感激,用爱作出回报。我们的父母大都承担着家庭的负担,每日里,有的或在工厂车间、野地农田辛勤劳作,有的或在书山文海之中与科学技术领域艰辛探索,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报社会,同时还对我们呵护有加,似明灯引领我们一步一步前行。作为儿女,每一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劳,这就应是做人的起码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职责。我们此刻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无潜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愿与期望,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每一天让父母开心,这无疑是我们这天务必努力去做的。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学生所尽孝道的最好体现。

“入则孝”,一个在家能敬重、孝顺和关爱父母长辈的人,其品格与德性的延展必然会有一颗感恩于博爱之心,就必须会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善行善为,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古有大孝之女花木兰,大孝之男岳飞;今有著名孝子许世友无不为国家民族创下惊天伟业便是有力例证!

我深信:“心中有爱,就有‘孝’。”父母需要的是“真爱”,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奉养”。我们要诚心孝顺父母,并化成行动,这样父母必须会十分感动,那也就能报答父母恩情的万分之一了。

弟子规读后感 篇3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多少人都能朗朗上口的《弟子规》,可这其中的道理,又有几个人懂得?这其中的要求,又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

《弟子规》中有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叫你的时候,就应该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去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拖拖拉拉,更不能偷懒。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牢记在心里,父母批评你,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你必须虚心接受。

说得真好!难怪俗话会说:百善孝为先。

这几天,我刚好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明白了孝道的意义非凡。而今天下午在放学的路上,我就看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

这是一个特别爱高高地扎着丸子头发的小女孩,圆圆胖胖的脸,笑起来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看起来特别可爱,估摸是读二三年级了吧。也许是住得远,几乎每天我都会看见他在校门口旁边商店的屋檐下等***妈来接。

这天,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们都跑到屋檐下躲雨。几分钟过去了,十几分钟过去了,雨还是噼里啪啦地下个不停。很多同学被送伞来的家长接走了,只剩下我们几个焦急地等在原地。我也忍不住猜测爸爸妈妈为什么那么久还不来接我,抱怨着烦人的鬼天气。可不经意回头一看,那个小女孩却静静地靠在墙壁上,抬头仰望,眼角带着淡淡的笑,仿佛在欣赏什么。

“你在看什么?”我好奇地问。

“雨。”她轻声回答,声音清脆,真好听。

“雨?雨有什么好看的!就是这雨让我回不了家!”

她扭头看着我,笑了,又露出那浅浅的酒窝。

“当然好看了。你看这雨,晶莹,透亮,像珠子一样一颗一颗从天上掉下来……妈妈,我在这里!”我还没反应过来,就看见小女孩跑了出去。百米之外,小女孩一把夺过妈妈手中的菜,把妈妈也拉到了屋檐下。

“妈妈,看你衣服都湿了,我帮你拍拍。妈妈,你不用着急的,我会乖乖在这里等你的。我不会乱跑的。妈妈,回到家了,你要快点洗澡,别感冒了……”那清脆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响起,而那位衣衫尽湿,却并不显狼狈的妈妈只是微笑,没有多余的话,差点让我弄不明白谁是妈妈,谁是孩子了。

瞧,这不就是《弟子规》说的“孝”吗?小女孩做到了,我也懂了。

弟子规读后感 篇4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芒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正确读物。假设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匪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必须的差距。

在孝方面,此刻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就应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厌恶他们,那多不就应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此刻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根底,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匪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缺乏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模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最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假设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根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读后感 篇5

炎炎夏日,在阳光的照耀下,我拿着《弟子规》津津有味的读起来,这本原名《训蒙文》,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的,分为七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想要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守信用。

首先是《入则孝》。“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善事父母。心里面要时时刻刻记得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全心全意照顾父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父母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听从他们的教诲。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呑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恭敬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可顶撞父母,使父母生气,伤心。

其次是《出则悌》教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就是在生活中要顺从长上,奉事兄长。“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就是告诉我们: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弟妹妹的要懂事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谨》是指我们行为要谨慎,不可放纵。我们应“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面貌整洁,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身体健康。要注重服装仪容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鞋袜穿整洁,鞋带应系紧,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

《信》就是诚实守信的意思,是人立身之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没有信用的人,古往今来在人世间是没有多少立身之地的。

《弟子规》这本书对我们一生都会有帮助,让我们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言谈举止。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一孝,悌.礼.仁.忠等。再学习,不但要认真学习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人。

读了这本书,我真是受益匪浅啊!并且回想我的品行,我又是羞愧不已。每天父母对我百依百顺,我还不满足,总还埋怨父母。只想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但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立志要做个好学生,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 篇6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我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理解,他的人生不会愉悦。我也没有理解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领悟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我有职责和义务在正确明白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期望咱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咱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忙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好处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刻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正因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那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性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个性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但是,咱们此刻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因此此刻领悟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个性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咱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领悟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领悟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咱们领悟《弟子规》,背诵下来就应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刻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领悟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领悟《弟子规》,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