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教案

2025/10/19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拼图游戏,感知菱形的多种拼法。

2、发展动手能力及想象能力,激发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3、能区分菱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二、活动准备

1、菱形泡棉每人三个。

2、教师展示图片(三角型拼成的小鱼、圆形拼成的毛毛虫、方型拼成的机器人)。

3、大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一,人手一个图形;教师用大菱形图形三个

4、每组一张操作图,水笔。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个大图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1、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2、图形娃娃找朋友(分类计数)

(二)出示图片(小鱼、毛毛虫、机器人)

1、教师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图形娃娃觉得小朋友真是聪明,所以它们还为我们带来了新朋友,看,它们是谁?”

2、师:谁来告诉我它们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呢?

(三)介绍新朋友——菱形

1、(教师出示菱形)看,图形乐园里来了位新朋友,这是什么图形?

2、我和菱形娃娃做游戏

1)听口令找朋友(如:3个小朋友、5个小朋友等)

2)用3个菱形来尝试拼图。

3、幼儿每人从篓框里拿出三个相同颜色的菱形,自由操作菱形娃娃。

4、请个别幼儿上来展示自己拼的成果,并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其余幼儿将自己的结果粘贴在每组的`纸上。教师展示其中一组结果,请幼儿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

5、幼儿将拼图展示给客人老师,并说己拼的是什么图形。

(四)延伸活动:

1、教师出示操作图,请幼儿根据图上的形状用菱形去拼(按组进行),并且请组里的一位幼儿进行记录。

2、巡回指导幼儿拼图情况。

四、活动结束

1、

2、

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教案 篇2

名称:

有趣的数字

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还有小动物)。

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

3、每组提供白色纸条、浆糊、记号笔。

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1)我们将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请小动物一起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3)引导幼儿看图数数编号码。(三家全部观察后,人人翻译号码)(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数字贴号码,也可用笔写号码)

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贴数字

集体念号码583469583496582734

验证号码的正确性,老师拨打电话。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思考: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2)观察:在三个电话号码中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小猴家的号码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子,有的是2、7)相同的是什么?

(三个号码都是六位数,前两位数都有5、8)

(3)区分6和9

问:老师也常把6和9搞错,请你们帮助我记住它。

(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

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数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增强幼儿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上海地区的家庭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我们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提示: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所编的号码。

(2)教师巡视后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一数你编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五、延伸活动: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中,我认为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内容生活化。这次活动的内容、材料都来源于生活,最后的创造活动也是服务于生活。

2、活动环境宽松化。在活动中,我注重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发表不同意见,并对孩子的发现、创造性的设想,以及疑问等都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宽松的探索氛围。

3、材料投放科学化。为了实现活动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方便幼儿自由选择等目标,活动中,我投放的材料种类虽不多,但同类材料的数量却很丰富,这样既能避免幼儿争抢,又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另外,在材料的摆放和空间安排上,我也做了设计,以便于幼儿更好的观察探索。

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行6以内的数数,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行分类。

2.学习按卡片上的圆点数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乐意表达操作成果。

活动准备:

夹子若干(大小、颜色不同),大统计表一张,小统计表1张,音乐磁带,录音机,自制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这是什么?)今天,我们用夹子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二、幼儿第一遍玩夹夹子游戏,感知6以内的数量。

1.幼儿听音乐夹绿颜色的夹子,并行数数。

2.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并在统计表的相应数量边贴上标志。

三、幼儿第二遍游戏,引导幼儿行颜色的分类并行数量的统计。

1.幼儿听音乐夹夹子,并行数数。

2.教师关注幼儿夹夹子的情况。你夹了几个夹子?两种颜色混在一起,数起来方便吗?

3.鼓励幼儿按颜色行分类。

4.教师介绍统计表,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

四、游戏:摸摸乐,引导幼儿按照卡片内容并行夹子匹配。

1.出示摸箱,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了解卡片上的相关信息(圆点数量、颜色),请幼儿一一对应夹。

2.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互相交流,验证。

4.请客人老师帮助检查幼儿的统计情况,获得小红花。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投放夹子,一步感知数量,行颜色大小的分类统计。

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三个物体之间轻重关系,具有初步的轻重守恒能力。

2、有一定推理、比较的能力。

3、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感受过物体的轻重。

物质准备:

教具:实物鹌鹑蛋、鸽子蛋、鸡蛋各一个,天秤一架。

学具:《幼儿用书》(P32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可爱的蛋宝宝。

——教师:爸爸带宝宝出去玩,他们在小河边发现了一些可爱的蛋宝宝。你认它们吗?

——教师分别出示鹌鹑蛋、鸽子蛋和鸡蛋,请幼儿辨认。

2、谁轻谁重。

——教师:宝宝想知道它们哪个轻哪个重,你知道吗?

——请幼儿猜测、比较蛋的轻重,并讲述理由。

——教师分别引导幼儿比较鹌鹑蛋和鸽子蛋、鸽子蛋和鸡蛋的轻重,请幼儿将蛋放在天平上称一称,了解它们谁轻谁重。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鸽子蛋比鹌鹑蛋重,鸡蛋又比鸽子蛋重,那么鹌鹑和鸡蛋谁轻谁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启发幼儿从鹌鹑蛋、鸽子蛋和鸡蛋三者的轻重关系上进行推理。

3、幼儿操作活动。

——给重的打勾。观察画面上小动物坐跷跷板的情景,感知动物的轻重,认读字:轻、重。目测下面的三个动物,请你给最重的动物打勾。

——观察数字天枰,感知两边的数量,并填写二、符号。

——观察天平称上的`水果,感知水果的轻重。目测旁边三个水果的重量,请何最重的水果打√。

4、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大家检查,并引导幼儿讲述理由,进一步巩固推算轻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的间隔排列规律排序。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重点:

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难点:

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准备活动

1.希沃白板课件2.音乐3.皇冠头饰2各种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发现规律。

师:今天有三只小动物要去参加森林舞会,哪三只小动物呢?我们来看看。(出示动物图片)

师:这三只小动物准备要去参加森林舞会,它们分别给自己做了一个漂亮的手链,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分别出示动物手链图片)

1.分别出示手链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发现规律。

提问:你们看到了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幼儿观察后回答)

2.出示三个手链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提问:它们是按什么排序的?

(1)第一条手链是按大小排序的。

(2)第二天手链是按颜色排序的。

(3)第三天手链是按形状排序的。

二、补充规律,进行巩固。

师:小动物想邀请你们也一起参加,我们跟着小动物们参加舞会好不好?但是我们需要三张门票才可以参加森林舞会,可是这三张门票都缺少了图形,需要你们找出规律后,按规律排序上去,才可以参加森林舞会

1.小朋友分别上台操作。

三、幼儿操作,有规律的排序。

师:现在我们可以参加森林舞会了,小动物们给我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个皇冠头饰,可是这个头饰没有漂亮的花纹,需要我们有规律的装饰才漂亮。

1.幼儿分组操作。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四张桌子,第一张桌准备两种大小不同的桃心,用桃心有规律的`贴在头饰上,第二张桌准备了三种不同颜色的小花,请你们按照小花的颜色排列出有规律的花纹,第三和第四张桌由小朋友自己去发现那里有什么,你们按照规律排列出漂亮的花纹好不好?

2.教师巡视指导。

3.森林舞会开始,幼儿跟着音乐舞动。

四、小结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太棒了,还想不想参加更大的森林舞会?带上我们漂亮的皇冠头饰出发咯!

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

3、引导幼儿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教学准备]

1、教具:大的钟面一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课件

2、学具:幼儿自制的小时钟、表现幼儿一日活动的图片每人一套、1――12的数字头饰

2套,分针时针各2根,每人一套作画工具、废旧材料、胶水、剪刀、黏土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索法、操作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通过谈话的形式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帮助老师修好了钟表,老师可真高兴,谢谢你们,现在我再也不会因为不知到时间而发愁了,只要看看表我就知道是几点

了,小朋友你们认识时间吗?

评析:通过谈话,激发了幼儿认识钟表的愿望

2、了解钟表的外部构造。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时钟有哪些小秘密吗?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表上有哪些数字?(1、2――12)

师:钟表上还有什么?他们的长短一样吗?粗细一样吗?他们转动的速度一样吗?谁转得快?谁转得慢?(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了结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时钟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师:小朋友发现了时钟这么多的小秘密,你们可真了不起,看,连小叮当也在称赞小朋友呢,来,大家和小叮当打个招呼吧。小叮当想参观我们的幼儿园,下面请小朋友带小叮当一起出发,看看小朋友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参观我们的幼儿园好吗?

3、学习看整点。

(1)师:早上,太阳公公露出了红红的笑脸,小朋友们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的'来上幼儿园,小朋友,告诉小叮当你是几点来上幼儿园的?(

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自由发言)

师:小朋友看看幼儿园的钟现在

是什么时间?看看分针指在什么地方?时针指在哪里?

教师小结:

看整点的时间有一个小窍门,分针指在12,时针指在几,就是几点整。小朋友现在你知道我们幼儿园的钟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吗?

(2)(课件演示)上课时间到了,小朋友正在上课,小朋友听得可真认真,看,连小钟表都在夸大家呢。

小朋友看看现在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评析: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做小主人,让幼儿有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展示自我的愿望,让幼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4、通过游戏《时针分针转转转》复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师:小朋友,游戏的时间到了,让我们和小叮当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我们这个游戏名称是《时针分针转转转》,请12位小朋友分别代表钟面上的12个数字,按照钟表上数字的排列顺序围成一个大圆圈,请两位小朋友分别代表时针、分针,站在圆圈的中间,听小叮当的口令,小叮当说什么时间,时针和分针就赶快把小叮当说的时间表示出来,游戏分成两组,比比看那组的表针转得又对又快。取胜的小队小叮当会奖给他们一张小叮当图片,小朋友有没有取胜的信心?这里有1―12的数字头饰,和时针、分针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带好,我们的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教师指导幼儿游戏,时针、分针请小朋友轮换代替,通过游戏,让幼儿巩固有关整点的知识)

评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

5、创作《我的一天》

师:小朋友,拿起你的工具,把你在幼儿园中渡过的一天记下来好吗?

幼儿的设想的创作形式(绘画的、泥工的、废物制作的),让他们自愿组合成小组。

师:下面让我们一边欣赏着钟

表店里的美妙音乐,一边设计小钟表吧。

幼儿开始制作。

评析:多样的作业形式,彻底打破了以往单一技能的训练,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协作精神的培养。背景音乐的播放让幼儿有身临其竟的感觉,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乐曲中钟表形象。

6、活动结束

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

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

排序材料:积木、几何图形、吸管、数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建筑物等等。

活动过程:

一、玩“给物品娃娃排队”的游戏,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向

幼儿介绍各种物品娃娃,并请幼儿给物品娃娃玩排队的游戏。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娃娃进行排队,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方法。

1、提出问题:你是怎样跟物品娃娃排队的?

2、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教师小结:排序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长短等特征来排队,排序的规律也有很多,如:abab、aa、abcabc????

三、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提出如下问题:除了上面这些排法,还有其它不同的排法吗?谁想到了?除了横着排,还可以怎样排?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探索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3、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排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4、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

四、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地方会运用到排序的方法?(如:舞蹈的动作编排、昼夜的更替、服装的装饰??)

五、延伸活动:装饰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