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2025/10/19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篇1

暑假里总要看好多课外书,其中我最喜欢看科幻小说。一天,手里拿着《草原上的小木屋》对它亳无兴趣。但当我翻开第一页的时候,便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囫囵吞枣般地读完了这本书。里面的内容使我回味无穷。

他们一家子,爸爸查尔斯有责任心,心灵手巧,冷静果敢,妈妈卡洛琳心性坚忍,她对孩子很严厉,对教育孩子这件事非常看重,劳拉是个调皮、可爱的小女孩,她很开朗、活泼,让人喜爱,而且很勇敢,玛丽是个文静乖巧的女孩,听话懂事,经常得到别人的夸奖,有点胆小。

我看中了爸爸查尔斯的心灵手巧、勇敢和冷静。他会搭房子,小木屋被他搭得结结实实、漂漂亮亮、完完整整。一次,他从独立镇上回来,给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带来了礼物,唯独他自己没有,因为他认为,家人快乐了,他也快乐。当他独自面对狼群时,他不慌不忙,十分冷静,骑着马在那里“悠闲”地走着,成功摆脱了狼群。他挑起了整个家的担子,丝毫没有埋怨。当知道士兵要来的时候,他果断地带着家人离开了生活了一年的大草原,离开了他们努力了一年的大草原。

我喜欢爱德华兹先生的热情。他为不让玛丽和劳拉失望,他假装说圣诞老人托他把给玛丽和劳拉的圣诞礼物带来,陪劳拉一家度过了充实实又快乐的圣诞节!

我欣赏妈妈卡洛琳的意志坚忍。当她的脚被木板砸伤的时候,她强忍疼痛,对家人说“没关系的”可见妈妈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把疼痛留给自己,不让自己的丈夫因为此事而自责。

这本书中,劳拉他们一家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诠释了“生活需要欢乐”的这一概念。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篇2

《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让我感触很深,在读这本书时,有时会微微地笑,有时会感动地哭,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和教育。

作者是:罗兰英格斯怀德。这本书叙述了西部草原的拓荒故事,怀德一家艰辛的生活,长途跋涉的劳累他们不怕,重建小木屋的辛苦他们不怕,被狼群包围的威胁他们也不怕……一个个小故事像一颗颗珍珠晶莹剔透、生动感人。书中还把各个人物写得非常生动:有乐观开朗、只向上看,不向下看,折不挠、关心家人的查尔斯爸爸;教罗兰和玛丽怎么做人、勇敢的卡罗琳妈妈;有幽默友好的爱德华先生;有文静、懂事的姐姐玛丽;有惹人喜爱的小宝宝琳琳;有忠诚、听话的狗狗杰克……活灵活现的人物让我久久沉浸在故事里感受这坚强而幸福的一家人,从他们身上,让我知道了坚持就有希望、有胜利,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不应该去害怕,而是勇敢去面对,去解决,这样人就会有进步,社会才会发展。他们的日子过得虽然艰辛,而那简陋的小木屋却充满了爱,装满了幸福。他们感到无比温馨。我们这一代的小朋友,有许多人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还不知足。有许多人不知父母辛苦,不知为人父母的艰辛,不知父母白手起家的辛劳,赚来的血汗钱,任意浪费,不节约用钱,不关心父母的身体,这样的小朋友就有必要认真阅读一下《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了。读过这本书就会收获很多,就能体会“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意境,也会懂得珍惜,目前拥有的一切幸福。

幸福是一个甜蜜的字眼,它不在他方,就在我们身边,幸福来之不易,因此需要我们珍惜,珍惜幸福相当于珍惜生命,无论你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只要怀着一颗珍惜幸福的心就会倍感幸福。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篇3

我觉得这是一本让我们走进草原生活的书。这本书写出了劳拉、玛丽和爸爸妈妈去大草原前的告别,写出了他们在大草原的生活,还写出了他们离开大草原时的不舍。

读了这本书,我还交了几个好朋友,一个是天真的劳拉,还有一个是文静的玛丽;她们的爸爸很勇敢,他们的妈妈很温柔。她们给两匹马各取了一个名字:皮特、帕蒂。“爸爸”还交了一个朋友,名字叫爱德华。在她家门旁边有一条属于印第安人的路。所以,有很多印第安人出现,劳拉她们睡都睡不好。离路再远一点,有牛和狼在叫,劳拉她们就更睡不好了。劳拉、玛丽还有爸爸在印第安人的营地旁边的路上找珠子,把找回来的珠子串成项链送给妈妈当礼物,印第安人还常常到小木屋里借东西,我们与印第安人结成了朋友。哦!对了,小木屋都是爸爸和爱德华先生一起盖的。最害怕的是小木屋和大草原着火的时候,先说说小木屋着火的时候吧!那时候屋顶上面就像染了红色的头发。一块木板掉到了地板上,哦!我忘说她们有一只名字叫杰克的狗和一个小宝宝嘉莉。劳拉连想都没想就一把抓住沉重的摇椅背,使出全身力气向后拉,她把摇椅连同坐在上面的玛丽和嘉莉拉了出来。劳拉,我觉得你是我见过的最勇敢的孩子。我要向你学习!再说说大草原着火的时候吧!那时候,爸爸妈妈把一桶桶水倒入火中,鸟儿飞来飞去,兔子跳来跳去,大火终于灭了,太惊险了。爸爸到镇上去赶集的日子,劳拉和玛丽还有妈妈日日盼望,希望爸爸能早点回来,这里写出了劳拉和玛丽对爸爸的思念。

读了这本书,激起了我对草原生活的向往,我真想去亲身体验一下大草原上的生活。你呢!想去吗?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篇4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作家劳拉。怀德的佳作。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劳拉,玛丽俩姐妹,小婴儿嘉丽和她们的爸爸查尔斯,妈妈卡洛琳一家的故事。他们为了追求梦想中的生活,离开了威斯康星州大森林,坐马车去西部定居。

他们跋山涉水,经历了种种困难。路途中,大家心爱的狗——杰克差点被淹死;有时,他们会一天都空肚子,因为捕捉不到食物;当他们来到西部大草原时,他们遇到了可怕的狼群包围着小木屋;家里来了穿鼬子皮的印第安人。这一切他们都挺过来了,可到最后,劳拉一家不得不离开小木屋,因为政府判定西部属于印第安人。

故事的主人公很有趣,我很喜欢他们。我喜欢爸爸查尔斯,因为他负责任、心灵手巧。小木屋和里面所有的家具,包括那口井,都是他一刀一刀凿打出来的。每天,他都要出门去打猎,养家糊口,是家里的顶粱柱。就像我的爸爸一样,每天努力工作,撑起我们这个家,是我和弟弟的保护伞。

妈妈卡洛琳也很重要,她帮爸爸造房子时不小心碰伤了脚,但她还是不顾脚疼,坚持做家务。就像我妈妈,每天下班回家已经很疲劳了,却仍然照顾我和弟弟。

我欣赏玛丽,她很大方。有一次,爸爸带玛丽、劳拉出去玩耍,她们捡到许多好看的珠子。玛丽毫不犹豫地把珠子全部送给了小婴儿嘉丽。可是我呢,有一次买了些糖吃,妹妹也想吃。我却没给她。读完这本书,我很惭愧 ,以后我也要像玛丽一样慷慨大方。

在书中,爸爸每天出去打猎,维持生计;妈妈做家务,让小木屋一尘不染;劳拉、玛丽在草地上捡果子,照看小婴儿嘉丽,一家人过着美好的生活。

我真羡慕劳拉一家的幸福生活。虽然,最后他们不得不离开大草原和小木屋,但只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再艰难的生活也是幸福的。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篇5

最近,我看了美国作家罗兰怀德写的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让我感触很深,在读这本书时,有时会微微地笑,有时会感动地哭,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

小木屋系列小说讲述这样的故事,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国会于1862年颁布了宅地法案拓荒者可以申请获得共有土地(放领地),从而开创了西部大开拓的壮阔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罗兰一家人开始了拓荒者的生活。长途跋涉的劳累他们不怕,重建小木屋的辛苦他们不怕,被狼群包围的威胁他们也不怕。。。一个个小故事像一颗颗珍珠晶莹剔透,生动感人。他们用智慧和行动勇敢地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一个个小故事,优美而顽强,生动而光彩。我喜欢书中的人物,有一双巧手、爱唱歌谣的爸爸查尔斯,活泼可爱、喜欢梦想的罗拉,赤裸骑马的印第安小孩。也喜欢书中关于风景的描写:散发原始气息的大草原,宿营地繁星点点的天空。

他们的日子过得虽然艰辛,而那简陋的小木屋却充满了爱,装满了幸福。他们感到无比温馨。我们这一代的小朋友,有许多人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还不知足。有许多人不知父母辛苦,不知为人父母的艰辛,不知父母白手起家的辛劳,赚来的血汗钱,任意浪费,不节约用钱,不关心父母的身体,这样的小朋友就有必要认真阅读以下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了。读了这本书就会收获很多,就能体会“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意境,也会懂得珍惜,目前拥有的一切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心中一定要有爱,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坚持到底的决心相信自己能做好这件事,你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