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课文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我的母亲》课文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我的母亲》课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
2、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迁徙()溺()死和睦()衙()门妯娌()节衣缩食宽厚仁慈
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5分钟)
六、朗读分析课文:
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
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布置本节课的作业: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提问: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条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回答: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回答:“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3、详略得当。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和四,抄写本课词语。
板书设计:
情爱母亲交融、升华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爱党、爱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我的母亲》课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母亲形象。
(2)学习作者通过截取母亲生活中最典型经历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合作探究,老师启发诱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为我们塑造的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本文是写血浓于水的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是如何饱蘸深情,写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板书:母爱无言润物无声
——《我的母亲》邹韬奋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做批注。
(1)扫除字词障碍,
(2)抓关键词句,
(3)通过联想与想象作批注。
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1)元宵夜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出你动情的理由。
四、写法总结,点拨升华
1.感情真挚
2.截取法
3.细节描写
4.叙议结合
5.语言特色
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充满了希望、爱、抚慰和人的心灵中所有亲昵、甜蜜和美好的感情。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在悲伤时,她是慰籍;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时,她是力量;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宥的源泉。谁要是失去了母亲,就失去了他的头所依托的胸膛,失去了为他祝福的手,失去了保护他的眼睛……自然界的一切,都象征并表露着母性。太阳,是大地的母亲,她以热量孕育了大地,用光明拥抱大地。大地,是树木花草的母亲,她生育并培养它们,直到它们长大。树木花草又是香甜可口的`果实和充满活力的种子的慈母。而宇宙万物的母亲,则是充满美和爱的无始无终的永恒不灭的绝对精神。母亲这个字眼,蕴藏在我们的心底,就像果核埋在土地深处。在我们悲伤、欢乐的时刻,这个字眼会从我们嘴里迸出,如同万里晴空和细雨蒙蒙时,从玫瑰花蕊溢出的芳香。课下,请同学们下列题目之一做一做
1.截取自己母亲给你印象最深的片断写一篇文章。
2.与朱自清的《背影》比较阅读,看有哪些异同。
3.如果你觉得过去母亲给你留的印象不深刻,回家给母亲洗一次脚,认真观察活动的细节,细心体会,写一篇文章。
《我的母亲》课文教案 篇3
一、导入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感情是如何体现的呢?
二、检查反馈
1、第一课时学的字词。
2、口头梳理第一课时学习的知识点。
三、问题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找出包含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天夜里她把我叫醒,她真的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爱子情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
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2、作者极少用直接抒情的语句,却能够字里行间感人至深,他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质朴真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结构,真挚的情感。
童年的视角回忆童年的往事,没有成人的姿态和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敬爱母亲之情溢于言表。
3、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齐读最后一段。
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谦虚的种种美德。
四、情感延伸
1、母爱如三月的春风曛得人昏昏欲睡,犹如夏夜的凉茶让人精神倍爽,又是母爱又是絮絮地唠叨让我们不能理解,我们都能理解母爱吗?母亲爱子女的'方式不同,多数的母亲都是说教式的爱,一件事说起来三遍四遍,我们嫌母亲烦,不能理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或者你有事不能理解母亲的做法,请你说一说。
2、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我们每天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你长这么大,母亲为你做的事有哪些你忘不了?
3、母爱是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是甜甜的吻。母爱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长,母亲有多大的功劳啊。有谁知道母亲节是那一天?(每年 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五、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结束语: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科学家的渊识博学,没有英雄的豪言壮语,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但母爱如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母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拥抱的温暖。我们永远爱着您──妈妈。
六、作业
1、分享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母亲和书》。
2、写一封给家长的信。
《我的母亲》课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
2、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迁徙( )溺( )死和睦( )衙( )门妯娌( )节衣缩食宽厚仁慈
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5分钟)
六、朗读分析课文:
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
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布置本节课的作业: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提问: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条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回答: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回答:“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
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
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
3、详略得当。
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和四,抄写本课词语。
板书设计:
情爱母亲交融、升华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爱党、爱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我的母亲》课文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自主预习: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写在日记上即可)
A、为母亲洗一次脚 B、为母亲梳一次头 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 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
教学过程:
1、导入:
2、交流展示(字词、搜集材料、 准备工作)
3、速读课文,结合已有的印象。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合作探究
【A】探究题目一: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对学内容)
(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
【b】探究题目二:从文中母亲的几件事中,哪些话语或是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
(群学内容 ,组长指导)
5 小结,预习:
其实作为颇有名气的学者胡适,在行文时却极注意用词的分寸。按照下面例子,再找出几例试着体会作者在运用词语方面的分寸感。
如:⑴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5、达标检测
a、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
第二课时
课堂目标:
1 小组展示
2 总结探究
准备展示目标:
1 概括事件,体会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 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分寸感
教学过程:
四、设置报道站,小组准备
五、按照目标,小组展示
3,教师归纳,问题探究
a、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b、文章最后一段写什么?
c、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d、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4、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情感是任何体现的?
5 积累 搜集有关母爱的故事、诗歌、名言。
拓展延伸
1、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写一个50字以内的片段。(写在日记本上)
课内反馈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①找出文中母亲是严师的例子,是慈母的例子,并各用一句话概括。
②文中画线句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理?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来”,为什么?
③“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在文中结构上有何作用?
④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用原句回答)
⑤评论作者母亲教子的方式。
⑥仿句练习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同题美文欣赏: 我 的 母 亲 邹韬奋
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
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蒙?中睁开眼睛,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射进来的微微的灯光,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她嘴里叫我什么,并对我说了什么,现在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大概是元宵吧。大客厅里除有不少成人在谈笑之外,有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地跑着玩。我此时伏在母亲的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这是我对母爱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的幼稚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章回的长篇小说一下讲不完,妹仔就很不耐烦地等着母亲再看下去,看后再讲给她听。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探究:
1、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典型片段
2、感受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两文的异同点
《我的母亲》课文教案 篇6
【教学设想】
通过具体分析我的母亲在学业上和做人上对我的帮助和影响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的一生中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母亲,因为母亲给了我们生命,而更重要的是母亲往往用朴实的话语和行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人。胡适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二、作者介绍
通过作者介绍来激起了解名人的童年教育的兴趣。
三、给作者极大极极深影响的是他的母亲,母亲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他?
四、为什么母亲会给他极大极深的影响?
通过具体分析课文中写的`有关母亲的事情来分析母亲的为人和品质,从而来理解母亲对我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五、你的成长经历中有什么人影响过你吗?
请你回忆一下,说一说。
六、课外作业
课外阅读名人谈父母,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印发,要求学生阅读,并写读后感。
《我的母亲》课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能整体把握作品。
能从自主学习中获得发现美、表达美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2、从事件中提炼感情。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2、如何评价母亲的教育方式。
课型:
新授课
课时:1课时(第二课时)
教法:
1、复述法。
2、美点寻踪法。尊重学生欣赏主体的地位,学生在自立阅读中品析鉴赏文章的美点,如语言美、情感美、结构美等。
3、讨论点拨法。
4、延伸拓展法。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在交流中懂得积累知识的重要性。
学法:
1、朗读法。
2、自主学习法。
3、讨论法。
4、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黎巴嫩)
看图片:母亲伴我们成长
二、讲授新课: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同学们速读(默读)一遍课文,批注文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
⑵请学生复述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⑶试用“母亲是一个———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4)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2、合作学习,分析探究文章的美,总结写作特色。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默读课文,可以从语言、结构、人物以及情感等方面,用“我认为美在......”的句式大胆地谈谈你的发现,你的'体会。(划分小组,四人一组。讨论,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⑴让同学们发现文章的美,即写作特色。
(2)用“我认为美在……”的句式,自由发言。
(3)师生共同归纳:
①语言美:语言质朴、真切、如话家常。
②结构美:全文结构严密、脉络清晰。
③人物美:严父、慈母、恩师。
④情感美:母子互爱,对母亲的敬意,对母亲的怀念。
……
3、(多媒体播放歌曲:《妈妈的吻》)欣赏有关母亲的花絮,激发内心情感。
4、自主学习,情感交流。
⑴、请以作者的口吻,对文中的母亲说一句话。
⑵、请以自己的口吻,对自己的母亲说一句话。
⑶、请你对天下所有母亲说一句话。
三、拓展学习,延伸课外。
⑴我知道的写母亲的文学作品:
老舍的《我的母亲》、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等。
⑵我知道的描写“母爱”的诗歌:
孟郊的《游子吟》、冰心《繁星》中的母爱诗等。
⑶我知道的表现母亲的歌曲:
《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母亲》等。
四、课堂小结。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候九年里的生活,会议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佳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势力,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
五、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以“妈妈(或爸爸),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2、实践作业:放假后,为母亲(父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六、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胡适
语言美:质朴、真切
结构美:严密、清晰
人物美:严父、慈母、恩师
情感美:关爱、敬意、怀念
《我的母亲》课文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母亲》课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