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草房子》有感

2025/10/20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草房子》有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草房子》有感 篇1

疫情下的日子里,看书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这两天,我读了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来到油麻地,与书中的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经历我们相似的却又不同的小学生活。

这本书主要讲了男孩桑桑在油麻地小学度过了六年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校园生活,亲眼目睹或直接演绎了一连串看似很寻常,但是很震撼人心的故事:男女之间纯洁无瑕的情意,残疾男孩对尊严的坚守,垂暮老人在人生的最后闪耀出的人格光辉……这些事情,清楚地展现在桑桑小小的世界里。

我喜欢和我同龄的小伙伴,最喜欢桑桑,他是油麻地故事的见证者。因为桑桑做事总是很认真。作文写得好(这是我最羡慕的),每次考试也考得好,虽然与杜小康相比差那么一点点。学习好的桑桑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做事很搞笑,还异想天开。每每读到这些地方,总是忍俊不禁,“噗嗤”笑出声,快要笑出腹肌了。这不由地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好朋友小彦,他也是一位学习出色,但很有趣的人。一次,天气很寒冷,冷风在不断的吹着,发出像狼一样的吼叫声。我们因不知道天气怎么样,所以就直接出了大门。看到这番情形,我们都很焦急。小彦说:“我们要不各自回家吧,不然会感冒的。”我说:“我们去做一个热水袋吧。”小彦看到这个方法比较好,就去做了。我们找了一个袋子,灌上热水,把袋口用绳子扎紧。这样,热水袋就完成了。我们很开心,终于找到了救星。于是我们轮流使用热水袋,心里感到很舒服和暖和。突然,我想查看热水袋里的水还有多少,于是从小彦手里夺走了热水袋,摇了摇热水袋。过了一会儿,我发现热水袋里的水没有了,反而都洒到了小彦的脸上、衣服上,还有地上。于是,我肚子和我朋友哈哈大笑,但也有一点点歉意。小彦也没对我生气,反而也跟我一起笑了。

我喜欢桑桑,也喜欢油麻地的小伙伴们:首富之子杜小康在杜家山穷水尽时,勇敢地站了起来,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领养来的.细马融入家庭,成为家里的小小男子汉;还有与外婆相依为命的纸月、蒋一轮老师……一个个人物,都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中。桑桑记得发生他自己美好的童年的事,我也记得,不管是快乐的,还是伤感的,或是孤独的。

我穿梭在油麻地的草房子之间,流连忘返。我与桑桑他们轻声交谈,告诉他们我的小学生活,向他们描述我们那崭新的教学楼、有趣的同学。我依依不舍地离开油麻地的草房子,回到钢筋水泥的现代化城市。

《草房子》一书,让我体验了不一样的乡村生活,不一样的小学生活,认识了不一样的小伙伴。我想:有些人的童年是快乐的,而有些人的童年是痛苦的。但不管怎样的童年,都是我们美好的回忆。桑桑这样觉得,我也这样认为。我们要像主人公桑桑一样,珍惜童年,享受童年,不负童年。

读《草房子》有感 篇2

那是一片金黄的油麦地,当风掠过时,沉甸甸的穗子被压倒,还有一栋栋草房子俨然点缀在田野间。明媚的阳光下,一切都如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粉,而所有质朴的情感也都源于此——美丽的油麻地。

一开始是被这本书淡雅的封面和阵阵清幽的纸墨香所吸引。但没翻儿页,整个人就好像站在了油麻地小学的门前,亲眼看着桑桑用蚊帐来捕鱼,感受到了白雀与蒋一轮的坎坷的恋情,嗅到了秦大奶奶最爱的那片艾蒿地散发出的苦味。

秃鹤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因为自幼光头,他遭受了周围人们的歧视与议论,可他不甘心,不服气,用孩子的方式倔强地反抗这笼罩在他头顶的阴靈。可惜失败了,孤独来得更快,所有人都排斥他,寂寞犹如青苔一层层束缚住了那颗稚嫩柔软的心。出乎意料的是,一颗执拗坚强的心在最后仿佛明白了什么,倾尽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叫唯美的方式唤回了渴盼已久的真情,同样也是脆弱的泪水绽放的一瞬。

是的。青春道路上的我们也许就是别人眼中的“另类”,可这并不妨碍我们前行的脚步,我们还是得继续走下去,不枉一生回味。

当然,人的一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有了曲折的线条才会锦上添花,底蕴深厚。只有经历了生离死别,才会更懂得珍惜。是秦大奶奶,是她的离去教会了我“当別人在的时候,请对她好一点,因为也许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恍惚间,我想起了一位英年早逝的老师。他还在世的时候,我们这群不懂事的孩子因为他的好脾气,在他的课上“大闹天宫”。等到我们悔悟的时候,早已物是人非,不复从前。上天不再给我们机会,留下的是无尽的苦楚与遗憾。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懂得失去的才是最好的。

也不要只顾惋惜所抓不住的,总有些事情只有抹上了遗憾的印记才会变得难忘。更应该做的是感受花季中的一份份情愫。静下来的时候,反复回想着桑桑因为纸月的到来而褪去了淘气,变得斯文,会因柳柳说出了自己的糗事而羞涩,也会因为在乎而默默跟随纸月念诗。十几页朴实无华的文字娓娓道来的是一个脸上透着青涩的男孩的成长记。每个人的心中都会藏了那么一个人,偷偷地放在心底。一旦触岌,脸上浮现着笑,嘴角挂着甜蜜。

纵然遥不可及,但就这样远远地观望,也未尝不是件好事。等到风烛残年之时,仰卧在躺椅中,白了头发,忆起当年之人,定会感慨万千。

这就是《草房子》所叙述的朦胧迷离而又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

不过简简单单的一片油麦地,却诉说着跌宕起伏,依旧盛开的花季。

读《草房子》有感 篇3

前些天,老师推荐大家阅读曹文轩的纯美小说《草房子》,读后,我颇有感触。

金黄色的草房子,朴实中有一丝优雅。虽说它只是草房子,但是它不是用一般的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用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就在这所用茅草盖成的学校里,故事的主人公桑桑,目睹和参与了一串串令人刻骨铭心的故事。直至十四岁那年,他才乘着一只小木船,走向了新的生活天地。

桑桑与秃鹤从一年级开始就是同班同学,他经常想出一些坏点子来欺负秃鹤。所以,在众人眼里,他不仅是校长桑乔的儿子,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怪人”。他总爱奇思妙想地搞出一些令人大吃一惊的花样。如,将自家的碗柜进行改造——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鸽子做一个高级的鸽笼;拆了父亲母亲卧室里的蚊帐做鱼网去捕鱼;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裹上厚厚的棉袄……这似乎就是桑桑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地方。但是自从纸月来到油麻地,做了桑桑的同学后,桑桑变得温和起来,也学会了关心别人。

桑桑对纸月有一种特别的关心。最近,纸月接二连三的迟到,使桑桑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驱使他一定要弄个究竟。他只身来到板仓,躲到大河边,静静地等待纸月的出现。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使桑桑感到无比震惊——纸月之所以迟到,是因为她在上学时,碰到一些坏孩子,这些孩子的头儿叫刘一水。他们不欺负别人,单单盯上了纸月。桑桑很恼火,这一天,等到他们出现,就拾起两块砖头,砸向刘一水他们。正当桑桑转身向纸月跑去时,那几个孩子追上来,抓信桑桑痛打一气。只见他满鼻子都是鲜血,仰面朝天躺在船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欺负纸月,自己却无能为力。他很不甘心,吃力地爬起来,向刘一水他们撞了过去。虽说把他们撞到了水里,但是自己又瘫倒在地上。蹲在一旁的纸月一边哭泣,一边拿起船桨,吃力地划船过了河。桑桑救纸月的义举,让我感受了他才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做为纸月的同学,他已经进到了一个朋友应尽的责任,这已经让读者为之动容了。

草房子这部小说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那简陋而散发着浓郁稻草香味的草房子学校,岁月的老人,一笔笔记录下了桑桑以及他的小伙伴,小学六年美好而纯真快乐的时光。他们之间纯真质朴的友谊,令人感动而向往。是啊,人与人之间如果能象他们那样纯洁无暇,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温馨无比。

读《草房子》有感 篇4

那是一片怎样的油麻地?“美”“力”“真”的梦想在其中回荡。

那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在他们的身上刻映着天真、幼稚和善良,散发着优秀的民族情怀。桑桑就是这样的一个少年,他的淘气、富于幻想和不谙世事就像一轮旭日朝阳。他跳着、蹦着、笑闹着,简直就是精灵的化身。纸月不同于桑桑,纸月是一个美好的女孩,她是美的象征,她纯净如雪,飘逸如风,含着淡淡的忧郁,浅浅的酸辛。她神秘的身世与超脱世俗的书卷气使得更加的美轮美奂。

那是一群怎样的大人?当野风吹响着叶子散发香的苦艾,秦大奶奶的形象也就忽影忽现。秦大奶奶喜欢艾,她说,艾好,艾干净,艾有药味,夏天这儿没有蚊子,也没有苍蝇。秦大奶奶爱这块土地,她宁愿露宿也不愿离开它,那是她和她的丈夫秦大几十年的心血换来的。在这几十年里,他们没有白天和黑夜,没有阴天与晴日,没有炎热与寒冷,他们对痛苦变得麻木起来,但是他们唯一的幸福就是做着土地的梦。几十年啊!他们终于在这片土地的中央盖了一幢草房,一地的麦子在和风中一日一日的绿着,未等到收获的五月,秦大在田埂上永远的睡着了。这块土地是秦大奶奶一生要保护的!当得知,这块土地要办学时,她不肯,不准,她不愿离开,死也不要,所以她倚着自己老眼昏花,拄着拐杖,横穿菜园,一路把菜苗踩倒了许多;她把学校的瓜、豆荚摘去扔到大河里;她养了一群鸡鸭鹅,让它们在学校里乱窜。她的行为举动很单纯、幼稚,她只想证明,这块土地是我的!当他被强行抬走时,她没有做任何挣扎,乖乖地躺在门板上,甚至连叫唤都不叫唤一声,秦大奶奶是被扶到椅子上的她的样子使人相信,这一回,她已经不得不接受事实了。可是晚上,艾地中央,秦大奶奶蜷曲着身子,卧在艾丛中,她是如此的热爱这片土地啊!当他救了一个女孩时,这一切都变了,油麻地的人们接受了她,她也接受了油麻地的人们。本以为这样可以相安无事的过日子,但是在黄昏时分,秦大奶奶与油麻地的人们永远的分别了,而仅仅是因为捡一只落水的油麻地小学的南瓜。剧情虽然诙楷和滑稽,但是从中透露着人生的苦涩。老人的葬礼很壮观,是油麻地里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油麻地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一个挨着一个排着,竟有一里多长……

《草房子》就像一瓶陈年老酒,酒味甘甜像岁月一样绵绵流长,越品越香!

读《草房子》有感 篇5

真幸运!暑假里,我结交了一群活泼可爱的朋友,他们是机灵的桑桑、文弱的纸月、勇敢的杜小康,还有精明能干的细马。想见他们很容易,只要翻开《草房子》这本书,你随时可以与他们碰面。这本书的作者是曹文轩,中国首位获 “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家。

桑桑是我认识的第一个朋友,也是曹文轩伯伯童年的化身。曹伯伯曾在《朗读者》节目里说:曹文轩可以看作是《草房子》里的那个叫桑桑的孩子。顽皮的桑桑总爱异想天开,在父母眼中就是那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人。你瞧,他会将家里的碗柜改造成鸽子笼,会用蚊帐去当渔网捕鱼,甚至三伏天穿厚棉衣。然而,与他相处时间长了,我又发现了他的善良、聪明、勇敢。

那次,纸月被三个板仓小学的学生欺负,他孤身一人,挺身而出,保护纸月。他的男子汉气概,不是吹的,特别牛。即使后来,命运与他开玩笑,让他的脖子长了异常的肿块,他也没有放弃,再苦的药都喝,再痛都忍着,终于治好了病。让一直担心朋友的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杜小康是我这群朋友里经历最坎坷的。他生在油麻地首富之家。从小就过着奢华的生活,四年级就有了一辆自行车,每天风光地骑车穿行在田野里,引来无数孩子羡慕的眼光。可是,他的“红运”并没有持续多久,父亲的一次生意变故,他从班长变为一个辍学少年。这对他来说,就如从天堂掉到了地狱。但他没有绝望,跟着父亲去荒无人烟的芦荡里放鸭。他陪着父亲,跟父亲聊天,缓解孤独的气氛。

他寻鸭的身影最让我难忘:那天,狂风大作,刮倒了鸭架。鸭群四处逃散。父亲和他急忙出去寻,到了后半夜,还有十几只没着落。父亲已精疲力竭,而他没有放弃,继续寻找,直到他如烂泥一样瘫在地上。他哪里是在找鸭啊,他是在找上学的希望!他的遭遇也给了我当头一棒,对我来说普通的上学,对他却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能安心坐在教室里读书,竟是那么幸福!我要珍惜这份幸福。

再见是伤感的。书的结尾写道:“鸽子们似乎知道它们的主人将于明天一早丢下他们永远地离去,而在空中盘旋不止。”桑桑要离开油麻地小学了,他要和朋友们分离了,我想他的心里一定对油麻地充满不舍。

合上书,曹文轩伯伯讲完了油麻地的故事,可那屋顶泛着金光的草房子,那些纯朴善良的油麻地孩子——我的朋友们,永远在我心里。

既然是朋友,我们不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