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00字
文学网整理的读《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00字(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00字 篇1
中年人勇于追求追求梦想的决心是令人佩服的,有好多人二十出头就丧失了进取心,以过上平庸的日子为荣,这样的例子社会上很多,我身边也很多。但我总体上不喜欢斯朱兰这个角色,他勇于追求梦想的源泉并不是什么优秀品质,而是他的自私和傲慢,所以他才会抛妻弃子、对救命恩人反咬一口,旁人在他看来都无足轻重,艺术家的特立独行可以被广泛接受,但是斯朱兰已经属于道德问题了。
作者用月亮代指梦想,六便士代指现实生活中的琐碎,我觉得斯朱兰的月亮一点也不漂亮,他窘迫到一便士也没有时也并不值得可怜。我觉得作者在开头结尾描述众人以及斯朱兰妻儿的反应还有别的用意,一个本来恶评如潮的人,名声大作后声誉大反转,最痛恨他的人也不得不以他来装点门面,他过往的种种不是全成了无足轻重的瑕疵,甚至被当做特立独行。人们佩服有大成就的人,但大多数人既没有这些人的天赋和机遇,又不肯像这些人一样肯忍耐寂寞苦心孤诣,反倒把这些人的瑕疵当做成功的要素,似乎这是不为多数人知的又很容易具备的成功品质。斯朱兰的瑕疵乃至道德问题,就是这样被当时的人们人们有意无意忽略了。
读《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00字 篇2
这本书一直在各大书单中看到、迟迟未读。《梵高传》后对高更产生了兴趣,听说是本以高更故事为蓝本而衍生的小说才开始阅读。读后发现和高更的人物形象相差很多,不能用史实的方式来看待这本小说。但如果脱离这样的背景之后,就能看出作者是想借用这个故事来表达我们中大多数人穷极一生都无法探寻的意义,找到自己投掷足够热情愿意一以此奋斗终身的事业或生活,像书中从事证券交易、拥有美满家庭的查尔斯突然抛弃一切去开始画画、书中那位人人眼中高材生拥有大好前途的预备医生短暂旅行后辞掉工作一心留在海湾做一名水手、或者像真实中一生郁郁不得志精神崩溃的梵高至死也没有放弃手中的画笔。听说那是他们的月亮、纵使满地六便士。
产生共鸣的怕是在生活中没有找到出口看不到月亮、也没有勇气戳出孔的匍匐前进的自己吧。但也并非一味追求月亮而罔顾了责任的重要,大多数人并不能放弃他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附带的所有关系,六便士也成为压在很多人心中的一杆秤。所以对这种能丢掉所有一心逐月的人和这种自由精神,还是令人羡慕的!
读《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00字 篇3
我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不感兴趣!他的特立独行太过惊世骇俗,如果仅仅是惊世骇俗也就罢了。偏偏,他的惊世骇俗还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了那些曾经爱过他,甚至给予他巨大帮助的人以巨大的伤害,这让我实在受不了。
尽管从小到老,我一向以为我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不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是与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相比,我简直太有人情味了。也许,正如书中所言:“假冒的特立独行也不能掩饰平庸的本质”。我想,我的特立独行只不过是想掩饰我平庸的本质罢了。
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迪尔柯·斯特罗伊夫。他是一位长相滑稽的荷兰画家。虽然绘画天赋不高,但是富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虽然为人有点傻里傻气,不谙世情,但是真诚善良,宽容大度;虽然朋友一再有负于他,但是他总是以德报怨。他给我的震撼:一是他的爱才之心,尽管此“才”并不与他惺惺相惜;一是他的爱人之情,尽管他所爱的人并不爱他。
这是我第一次读毛姆的作品,感觉书的前面部分语言非常幽默,后面部分语言非常富有哲理。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尽管读完之后,我对“月亮”心生恐惧,对“六便士”却心有戚戚焉。
读《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00字 篇4
先蔑(xi)视(huan)一下作者吊人胃口地开篇,也着实抓住了读者一探究竟的读欲,故事并不复杂或者跌宕起伏。
书中讲述斯特里克兰跳出四平八稳的中年生活,毅然决然以一封纸书的方式抛妻弃子,而原因却“仅仅”为了画画。在其颠沛流离的画画过程中,他罔顾周围一切朋友的劝诫,对帮助他的人恶语相向,视恩德为尘埃,不知好歹又自私冷血。如此“三观不正”的人设令人咬牙切齿。
随着故事的进展,一个能够脱离现实束缚和本欲的桎梏的灵魂逐渐明晰而夺目,也就不那么令人生厌,虽然最终死于疾病,甚至其艺术作品亦所剩无几,有了点自食恶果的嘲讽。而之前的那些人日常看似“体面”、“高贵”的人却总是在世俗的淫威中投下虚伪的影子。这也佐证了斯特里克兰自我超然的难得。
如此一来,卑鄙与高尚,邪恶与善良,仇恨与热爱,真的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灵中。
如果说这些还不够说明这种超然的纯粹性?那么斯特里克兰在无论陷入何种窘迫,遭受多少异眼,始终对生活没有半点怨言和失去勇气。这一点足矣。
在纷扰世界的旋涡中,什么样的精神浪花能够触拍生命的海岸。
我想,就是追逐遥不可及的“月亮”,而于“六便士”丝毫不染。
读《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00字 篇5
斯特里克兰德这样一个毫无道德感可言的角色出现在这样的故事里,也就难怪多数人会把注意力放在天才与道德感能否共存、现实与理想的抉择等问题上。
但我认为这既不是一个庸俗的追梦故事,也不是单纯在讲天才都是反人类反社会的。甚至它根本不具备多数故事的共同点,它是纯粹的理性的裸露显现。大部分小说的本是情绪操纵,让读者产生代入感。即使有不少小说包含了戏谑与讽刺,但其中的某些角色仍会让人爱或恨或同情。但这部不是。斯特里克兰德是天才却无任何可爱之处,施特略夫善良软弱又可怜却没骨气到难以让人同情。
很多作品里的天才都特立独行且难以相处,毫无平易近人之感,可总还会对那么一两个朋友或者情人袒露感情,甚至忠心耿耿。而斯特里克兰德却不是,他对任何人都只有戏谑。
读《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00字 篇6
“可是他瞎了呀。”
“是的,他瞎了快一年了。”
不知道斯特里克兰奇是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作画的。大概是一生的追求与积淀,早已超越色彩与技巧,当他终于寻到了她的伊甸园时,他的欣喜,美丽又污秽。
或许这就是艺术家们想要表达的,熟悉的材料熟悉的颜色,却表达出了未知的情感。文字也是一样。我突然也想一睹斯特里克兰奇最后的那幅画作的真容,我也只能从作者的模糊的叙述和高更的画作中再试着理解一点他对世界,对自己也世界的情感。
我好像看到了世事的矛盾,看似相反的东西实则可以兼得,而看似相近的东西却必须舍弃一方才可得到。或许我不该奢求更多,而是专心奋力纯粹的追逐一样我渴望的。成功与否,那就要看个人的境界了。
不顾所有人的眼光,所有人都不理解还坚持自我,太难了,像溺水的人不得不自救,或许换是我,早已放弃自救选择死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