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颜色变变变》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小班科学《颜色变变变》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小班科学《颜色变变变》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形态,通过变魔术的游戏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兴趣
2、复习并巩固红,黄,蓝色,根据色彩标记匹配相应的瓶子。
3、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个、瓶盖2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颜色标记20份。
活动重点:
知道水的形态,了解颜料被水溶解变色的小秘密。
活动难点:
通过变魔术的游戏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瞧,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是什么样子的?(无色透明 会流动 没气味)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会流动。
2、师:水宝宝可好玩了。现在它要和我们玩变魔术的游戏,但我们要一起念一句好听的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变变变!”他才会变的。我们来试试?
(教师【先横着】摇动瓶身,据幼儿情况而定,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师(语气的神秘感):哇,水宝宝怎样了?会变色呢!变出了什么颜色?你们想玩吗?
二、探索激趣师: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听好,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来变魔术,一定要说:“水宝宝,变变变哦”。
1、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轻摇瓶身,使其变色。(老师指导鼓励孩子)提问:你们的水宝宝变了吗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交流讨论)给你们的.水宝宝贴一个颜色标记吧。(教师边说边操作后幼儿操作)
2、颜色对应师:水宝宝玩累了想休息了,我帮它找个家,红色的水宝宝住红标记的家,请小朋友们看着标记给你们的水宝宝也找个家吧。(与框子对应放)
三、解读秘密师:好奇怪呀,水宝宝怎么会变颜色呢?(幼儿猜测)肯定有秘密,我们快来找找(教师同时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
2、这瓶怎么没变不出来,而另外一瓶却变出来了?(幼儿猜想)教师小结:哈哈,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同时打开瓶盖让幼儿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教师小结:原来盖子里的颜料被水溶解就变成了有颜色的水,而盖子里没有颜料当然就变不出来了。(词:溶解)
3、把你们盖子打开看看,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盖子里还有颜料呢?
(师幼再次摇晃,鼓励幼儿用点力,加加油)
四、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师:看看老师的瓶盖里还有颜料吗?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黄)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在一起会怎么样,你们想知道吗?这个奇迹就交给小朋友们去完成吧!(教师边说边操作但不显示结果给幼儿留个悬念)记住一定要拧紧,要不然调皮的水宝宝会跑出来的。
2.幼儿交换瓶盖,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提问: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
提问:你的水原来是什么颜色,后来又拿了什么颜色,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讲述)总结:哇,颜色可真有趣,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让我们把这个秘密带到区域里再玩一玩,变出更多不同的颜色吧!
小班科学《颜色变变变》教案 篇2
小班科学《颜色变变变》教案范文(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科学《颜色变变变》教案范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科学《颜色变变变》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受两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
2. 激发幼儿对色彩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活动准备:
1.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透明塑料瓶内装水,分别加入少量食用色素)。
2. 空塑料杯若干。
3. 滴管或勺子。
4. 纸巾或白色绘画纸。
5. 颜色变化前后的对比图(可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 教师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颜色。
2. 提问:“如果我们将两种颜色的水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思考。
二、操作环节
1. 教师示范:取一个空塑料杯,用滴管或勺子分别取少量红色和黄色的水,轻轻倒入杯中,让幼儿观察颜色变化的过程。
2. 引导幼儿发现:“红色和黄色放在一起,变成了橙色!”
3. 同样地,教师再示范黄色和蓝色、红色和蓝色的混合,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新颜色。
4.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进行混合,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的结果。
三、分享环节
1. 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说说自己混合了哪两种颜色,得到了什么新颜色。
2. 教师可以出示颜色变化前后的对比图,帮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颜色混合的原理。
3.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两种颜色混合后会产生新的颜色呢?”虽然不必深入解释色光原理,但可以简单介绍颜色混合的基本规律。
四、延伸环节
1. 提供纸巾或白色绘画纸,让幼儿用混合后的颜色进行涂鸦或绘画,感受新颜色的魅力。
2.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尝试更多的颜色混合实验,探索更多颜色变化的奥秘。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不仅感受到了颜色变化的乐趣,还培养了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教师在活动中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探索中获得成长。
小班科学《颜色变变变》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会变的颜色
活动目标:
1、区分白色与无色,知道水是无色的。
2、复习红、黄、蓝、绿。
3、感受色彩的变化。
环境创设:
1、红、黄、蓝、白色的颜料。
2、透明饮料瓶若干,其中三个分别在盖内放入红黄蓝颜料
3、每组一盆干净的自来水备用。
活动过程:
1、小朋友,看老师变魔术,摇动饮料瓶使颜色溶入水中,边做边请幼儿说出此时水的颜色。
2、在盛有自来水的瓶中滴入红、黄、蓝色的颜料,再滴入另一种颜色,请幼儿欣赏两种颜色融合后发生的色彩变化。
3、“刚才我们在自来水中加入什么颜色的颜料,自来水变出什么颜色,那自来水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
(幼儿自由讨论,并请各组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
4、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这个实验会告诉我们自来水是什么颜色的。
实验:
请幼儿用两个塑料水杯分别盛上自来水,向其中一个水杯中加入白色的颜料,观察水杯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比较一下两杯水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5、请幼儿将自己看到的结果告诉大家。
(幼儿分组讨论,各组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
6、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实验,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水什么颜色都没有,是无色的,你们真聪明!希望你们继续研究水,发现它更多的秘密,与大家分享。
总结分享:
请幼儿继续实验,感受多种颜色融合发生的色彩变化。
小班科学《颜色变变变》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体验探索的乐趣。因此,设计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的机会,还应该组织幼儿讨论探索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现象,让幼儿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感兴趣。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
2、知道两种颜色混合比例的不同变出的颜色也会不同。
3、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喜悦。
活动重点:
知道两种颜色混合比例的不同变出的颜色也会不同。
活动难点:
引起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空水瓶若干,装上清水;涂有红色、黄色、蓝色编上1、2、3编号的.水瓶盖;两种颜色不同比例混合后出现的各种颜色的色卡每组一张(红色和黄色、红色和蓝色、蓝色和黄色);幼儿每人一张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变一个魔术,想不想看。
教师出示2号涂有黄色颜料的瓶盖,让幼儿看到黄颜料,盖在空瓶上,摇晃瓶子,请幼儿观察水的变化。(水变成了黄色)再出示3号涂有蓝色颜料的瓶盖,盖在装有清水的瓶子上,摇晃瓶子,请幼儿观察水的变化。(水变成了蓝色)
(设计理由:用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给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
二、颜色变变变
下面老师有一个问题了,黄色颜料将水变成了黄色,蓝色颜料将水变成了蓝色,那如果我把黄色和蓝色放在一起,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
我们一起来变一变。
请幼儿先拿起2号瓶盖,盖紧瓶盖,摇晃瓶子,水变成黄色之后,拿掉2号瓶盖,换3号瓶盖,再摇晃瓶子,请幼儿观察水变成了什么颜色。再请两名幼儿把瓶子拿到前面,其他幼儿观察一下,两个人变出来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找两瓶色差较大的)为什么会不一样?(用力的大小,颜色的混合比例,瓶中水的多少)
请幼儿从色卡中找出与自己变出的颜色相近的色卡,然后贴到自己的记录卡上。
教师小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而且两种颜色混合比例的不同变出的颜色也会不同。
(设计理由:让幼儿在思考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知道两种颜色混合比例的不同变出的颜色也会不同。)
三、小小魔术师
刚才我们用了2号瓶盖和3号瓶盖,那还有1号瓶盖上的红颜色没有用起来,下面老师请小小魔术师们自由选择2号或3号瓶盖,将它和1号红颜色一起摇一摇,看看会变出什么颜色?并从色卡中找出与自己变出的颜色相近的色卡,然后贴到自己的记录卡上。请幼儿讲一讲自己选择了哪两种颜色,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
(设计理由:给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和多变性。)
活动延伸:给幼儿提供颜料,鼓励幼儿自己调色,比比谁的颜色变的多,提供大幅白纸,让幼儿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并展示作品。
小班科学《颜色变变变》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认识三原色(红、黄、蓝),知道两种原色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新的颜色。
2. 通过实验操作,激发幼儿对色彩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让幼儿体验色彩变化带来的乐趣,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认识红、黄、蓝三原色,了解两种原色混合能产生新颜色。
能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观察颜色变化。
2. 难点
准确说出两种原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名称,并理解颜色混合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1. 红、黄、蓝三种颜料水若干,分别装在透明的小瓶子里,并贴上相应颜色的标签。
2. 若干个透明塑料杯、搅拌棒。
3. 画有各种无色图案(如花朵、太阳、气球等)的白色纸张。
4. PPT课件,内容包括三原色介绍和颜色混合变化的动画演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播放PPT课件,展示色彩斑斓的图片,如彩虹、花园等,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颜色,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在这些图片里看到了哪些漂亮的颜色呀?”鼓励幼儿说出自己认识的颜色。
2. 拿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气球,向幼儿展示并提问:“那你们知道老师手里的气球是什么颜色吗?”引导幼儿说出红、黄、蓝,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原色。
(二)基本部分
1. 认识三原色
教师再次展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水,分别介绍:“这是红色,就像我们的小嘴巴涂了口红一样红;这是黄色,像太阳公公的颜色;这是蓝色,像天空的颜色。”让幼儿对红、黄、蓝三种颜色有更直观的印象。
让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这三种颜色,加深对三原色的认识。
2. 颜色混合实验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先拿起一个装有红色颜料水的小瓶子,向一个透明塑料杯里倒入一些,然后拿起装有黄色颜料水的小瓶子,也向这个杯子里倒入一些,接着用搅拌棒轻轻搅拌,让幼儿观察颜色的.变化。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现在杯子里的颜色变成什么啦?”引导幼儿说出橙色。
按照同样的方法,演示红色和蓝色混合变成紫色、黄色和蓝色混合变成绿色的实验过程,每次都让幼儿仔细观察并尝试说出新产生的颜色。
给每个幼儿小组发放一套实验材料(包括红、黄、蓝三种颜料水、塑料杯、搅拌棒),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进行颜色混合实验。鼓励幼儿尝试不同颜色的混合,观察并记录产生的新颜色。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不要将颜料水洒出,同时引导幼儿观察颜色混合时的变化过程。
3. 探索颜色混合的乐趣
教师拿出画有无色图案的白色纸张,展示给幼儿看,提问:“小朋友们,这些图案都没有颜色,我们能不能用刚才我们发现的颜色变化魔法来给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呢?”
邀请幼儿用混合好的颜料水为图案上色,如用红色和黄色混合的橙色为花朵上色,用黄色和蓝色混合的绿色为叶子上色等。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体验颜色混合带来的奇妙变化。
(三)结束部分
1. 回顾总结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三种颜色呀?”“红色和黄色混合变成了什么颜色?”“黄色和蓝色混合呢?红色和蓝色呢?”通过提问,巩固幼儿对三原色和颜色混合知识的掌握。
2. 整理材料
引导幼儿一起整理实验材料,将颜料水、塑料杯、搅拌棒等收拾好,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五、教学延伸
1. 在美工区投放更多颜色的颜料和绘画工具,鼓励幼儿继续探索不同颜色混合的效果,创作更多色彩丰富的作品。
2. 让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颜色混合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小班科学《颜色变变变》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对操作活动感兴趣,并在操作中体验快乐,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2、知道两种颜色混在一起会变色,对科学活动产生探索欲望。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教学准备:
1、视屏仪,红、黄、蓝色宝宝各两个,“小花猫”一个,“白色老爷爷”一个,教学背景图三幅。
2、红、黄、蓝颜料若干瓶,空杯子若干。
3、棉签,操作图若干张,抹布,红、黄、蓝透明胶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利用视屏仪,教师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教师边讲述边提问:
1、红宝宝和蓝宝宝怎么不见了?
2、猜猜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
3、最后是谁帮助了伤心的小猫?老爷爷怎么说的?
二、操作活动“变变变”
1、教师:刚才白色老爷爷说颜色宝宝有时在一起会变色,你们谁想来试试?
2、个别幼儿操作示范,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操作习惯。
3、教师交代分组操作要求。
4、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①幼儿自由选择颜色操作,教师观察、寻找有讨论式集体实验价值的机会。
②引导幼儿比较发现两种颜色的多与少会配出深浅不同的颜色。
5、展示“操作图”,师幼一起小结。
①图上都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这三种颜色的?
②图上的颜色为什么不同呢?
③师幼共同小结。
三、延伸活动
每个幼儿一张透明胶片,看幼儿去观察彩色的世界。
附:科学童话故事—《会变的颜色宝宝》
颜色王国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那儿有许多可爱的.颜色宝宝。小花猫非常想去参观。这事被颜色王国中的红宝宝、黄宝宝、蓝宝宝知道了,便主动邀请小花猫来做客。
瞧!颜色宝宝们正带着小花猫参观呢。他们首先来到了一片桔园,那满树的桔子黄橙橙、沉甸甸,引得小花猫直流口水。看着小花猫的样子,颜色宝宝们忍不住笑了,一个红宝宝和一个黄宝宝笑得抱在了一起。小花猫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当它抬起头时,忽然少了一个红宝宝和黄宝宝,眼前多了一个和桔子一样颜色的宝宝,它呆住了。
“咦?红宝宝和黄宝宝怎么少了呢?这个颜色宝宝又是谁?”
“小花猫,你在发什么呆呀?快走!”小花猫被大伙儿催着离开了桔园,可它还忍不住回头看了几眼,它实在不相信刚才发生的一切。
它们又来到了葡萄园,又大又紫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藤上,随风轻轻地摆动,好像在说:“欢迎!欢迎!”小花猫高兴地笑了。
蓝宝宝说:“小花猫,我去摘串葡萄给你尝尝。”
“蓝宝宝,我来帮助你。”红宝宝也跟着跑了过去,抱起了蓝宝宝。
奇怪的事又发生了——红宝宝和蓝宝宝渐渐地也不见了,慢慢地变成了另一种颜色宝宝在摘葡萄。小花猫着急地说:“我不吃葡萄了!我不吃葡萄了!”可是,红宝宝和蓝宝宝还是不见了。
小花猫见自己的好朋友越来越少,心里很难过。剩下的黄宝宝和蓝宝宝连忙劝说:“小花猫,别难过!我们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变成其它颜色的宝宝这是很正常的呀!走,我们到草地上去玩。”说完,拉着小花猫就往草地一直跑去。
它们在柔软的草地上高兴地打着滚儿,黄宝宝说:“哎,我们来玩捉迷藏吧!”
“好!”
小花猫首先闭起了眼睛。当它睁开眼睛时,颜色宝宝一个都不见了,地上的小草更绿了。小花猫忍不住大声地哭了起来,“颜色宝宝,你们都在哪儿啊?”这时,走来了一位白色老爷爷,“小花猫,你为什么哭呀?”小花猫就把刚才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说了一遍。老爷爷哈哈地大笑起来,“孩子,别再哭了。我们颜色王国里的任何颜色宝宝都是会变的,只要它们和在一起,有时就会发生颜色变化。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五颜六色,更加美丽可爱了!”小花猫想了想,笑着说:“现在我知道它们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了!”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得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这是非常开心的,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各种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我设计的魔术演示非常吸引幼儿,孩子对我投放的这些操作材料也非常感兴趣,虽然最后他们的操作结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把颜料混在一起,而有的由于不能把握颜料的用量而影响到调出的色彩的明暗效果,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最本能的反应: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他们从活动中学到自己需要的本领,他们知道了: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色;他们通过语言交流,获得自己没有的,但又想要的颜色,就是这样的过程让他们懂得遇到问题时如何想办法解决。在生活中,我们就很需要培养孩子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这一次快乐的体验,幼儿一定会在下一次表现得更好。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