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说起四大名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而要说起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的话,我相信,大家对精彩的故事情节一定是滚瓜烂熟了吧!甚至能倒背如流。
著名作家罗贯中改写了《三国志》,从而创作了《三国演义》。整本书从东汉未年宦官作乱,“十常侍”当权,黄巾军起义。到最后三国鼎立魏国的司马家创建晋朝,魏、蜀,吴三国灭亡,晋朝统一天下。作者巧妙的笔法写出了刘备的为人宽厚,爱才;卧龙风雏以及周瑜的足智多谋;蜀汉五虎上将的有胆有谋;曹魏五子良将的骁勇善战……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曹操。虽然大多数人认为他狡猾,奸诈,是“奸雄”,但我认为他具有英雄的气概。曹操,字孟德,小名阿满,是三国期间曹魏政权的建立者,也是佼佼者。他善于用人,不论人才有没有社会地位。曹橾是军事家,政治家以及诗人。他博览群书,见识出众,且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招览了众多人才。如在与袁绍决一死战时,他毫不犹豫地用了来投降的许攸这个人才,最终才用了七万军士打败了袁绍70万大军。再看曹操打败了刘备拆分了张飞,关羽,刘备。并活捉了关羽。但曹操并没有杀死关羽,而是好吃好喝的招待他,劝他归降曹魏,最终关羽也用斩颜良诛文丑的方式来报答了曹操的恩。而最后,也是这段恩情,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关羽才放了曹操一条性命。这不正是曹操运用良臣的功劳吗?这不正能体现曹操善于用人的优点吗?
《三国演义》这本书让人回味无穷,故事情节也是一波三折。赶快拿起手边的《三国演义》再来品读一下罗贯中的著作吧!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为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赞叹。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先来说说曹操给我带来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还说了那句耐人寻味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是曹操和刘备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典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典韦。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也给我许多启示。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相见,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杀了。
三国演义中,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名著是应该反复阅读的,只有反复阅读才能明白书里边的真谛!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在这个暑假中,我又一次读完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刘备。
为了统一中国,刘备需要一位军师,一日他得知了一位神机妙算的人——诸葛亮,于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去拜访他,可两次都没遇见。刘备并没气馁,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好不容易把诸葛亮请下山。
刘备作为一国国君,求贤若渴,以诚心打动诸葛亮辅助其大业。是呀!在人生道路上,我们要认准目标,坚持不懈,一心一意的去完成,但是我们不能半途而费而要持之以恒,最后总能成功的。
在放暑假之前,老师让我们看《草房子》、《青铜葵花》,妈妈让我看完这两本书,我一惊,心想:这两本书相当与四本语文书,我怎么看得完呢?但又没办法,老师、妈妈布置的作业只能完成啊,于是我认准了目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终于把相当于四本语文书的书给铲除了,并且我还看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个暑假的收获还真不小哩。
同学们,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是千年不变的定律,每个成功的人都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完成自己的目标。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在失去了父亲、弟弟之后,他还是成功了。我们要象诺贝尔那样认准了目标就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肯定能成功。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了魏、蜀、吴三个势力斗争的故事,最后晋朝一统江山的故事。
《三国演义》成功地刻画了近二百多个人物,他们在罗贯中的笔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仁德宽厚,爱才如命的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阴险狡诈,雄才大略的曹操,忠义两全,智勇双全的赵云,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周瑜,老当益壮,为国尽忠的黄忠……
《三国演义》当中,提到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大家都会想到:诸葛亮,提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家还会想到:诸葛亮。诸葛亮究竟怎么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呢?他借东风,空城计,七星灯,三气周瑜,骂死王朗,草船借箭,木牛流马,智料华容道,锦囊杀魏延,巧摆八阵图,以木偶退司马懿。他又怎样鞠躬尽瘁呢?在刘备死后,他明明知道刘阿斗乃无能昏庸之辈,却还是尽力用自己的智慧来帮助蜀汉成就大业,最后累死。
《三国演义》中每个典故都有自己的道理,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能力来诠释忠义二字。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为的是对兄弟之间的忠。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曹军中七进七出,为的是对主公之间的忠。貂蝉以身饲贼,诛国贼董卓,为的是对国家之间的义……
《三国演义》告诉了我忠,义,仁,德,真是令我大开眼界!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三国演义》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写到王浚平吴,时间跨度较大,为大家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故事里塑造了许多个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智谋超人的诸葛亮、阴险奸诈的曹操,粗犷爽直的张飞、勇武的赵云、重义的关羽、仁义的刘备。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不可磨灭。“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这些故事长期被人们以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传播推广。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它是一种运输工具,载重量大约四百斤以上,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草。诸葛亮发明了一些实用的东西,而且智谋过人,因此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三国演义》记载了大量军事、政治、斗争的知识、策略和经验,比如:王允使用“美人计”让董卓与其义子吕布自相残杀;刘备“三顾茅庐”最终感动了诸葛亮,把他请出了卧龙岗;黄盖行“苦肉计”却被诸葛亮识破,白白挨了一百军棍。
因为我读《三国演义》太投入了,以致于晚上做梦都会梦见《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但却是“古今结合版”的:我在半路上遇见了同学和***妈,我说“阿姨,我用一下你的手机,给我妈妈打个电话可以吗?”阿姨委婉地说“你还是去李辉庄找关羽用他的手机打电话吧!”醒来后我把我做的这个可笑的梦讲给妈妈听,妈妈听了和我一起哈哈大笑。
世界上有许多象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刘备这样的英雄人物在为自己的祖国效力,因此我们要像他们一样报效祖国,但第一步就是要好好学习。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有了本领长大了报效祖国吧!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