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2025/10/21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合理的解题步骤,学会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2、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信心。

教学重、难点: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播放《曹冲称象》录像,感受策略。

一、引入

1、刚才课前我们一起看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最后是谁帮曹操解决了问题。

(曹冲)曹冲真了不起啊!曹冲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的?(生答)

2、师:石块的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把大象替换了石块,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称出来了。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替换”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替换)

二、展开

1、出示例1。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同样的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那老师把刚才题目中的条件换一下: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4倍。

(1)师: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每个同学有作业纸,请同学们自己先画一画,画出替换过程,并计算出来。

(2)指名上台展示并讲述。

过渡:同学们都很棒!老师再把题目换一下,好吗?

3、出示“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160毫升”。

(1)师:现在我们可不可以用替换的方法了?(上课时有的说可以,也有人说不可以)

(2)请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替换?小组讨论时注意这几个问题(手指屏幕)生读。

(3)小组汇报。(生答时演示过程)

三、课堂练习

1、过渡:我们班的洪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刚才学过的知识来帮忙解决。

(1)出示题目。

洪老师想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2)师:同学们先再作业纸上自己做做看。

(3)指名汇报。(找不同做法的学生汇报)

2、过渡:还记得我们上次秋游吗?我们来看看六(2)班的同学在秋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1)出示题目。

六(2)班40名同学和姚老师、张老师一起去公园秋游,买门票一共用去220元。已知每张成人票是每张学生票的2倍,每张学生票和每张成人票各多少元?

他们进了公园,来到水上乐园,其中有40人去划船。

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坐2人,每只大船和每只小船各坐几人?

(2)左边三组完成第一个问,右边三组完成第二个问。

(3)指名汇报。

3、过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替换的现象。

(1)播放视频。(生活的替换现象)

(2)老师真心希望同学们能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并能灵活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最后我播放了一段视频,是让学生了解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替换现象。]

四、全课总结 师: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综合实践

过渡:最后老师留给同学们一个综合实践题,课后想一想。

苏果超市用3个空啤酒瓶可以换一瓶啤酒。

王叔叔买了12瓶啤酒,他最多能喝到多少瓶啤酒?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沟通"一一列举"和"列表"两种策略的联系,通过列表,帮助学生养成有序列举的习惯。3、在学生感受这一策略的特点和价值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曾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好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地解决问题,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策略,这种策略和以前学习的策略还有很大的关系呢!

二、教学例1

1、导语: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问题。

出示:园艺工人用6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他是怎样围的?

(1)师:你可以算一算,或者画一画。写好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汇报板书:长(m)2,宽(m)1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和他想得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小结:看来这个花圃只有一种围法。

2、导语: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花圃:

出示:园艺工人准备用10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大一些的长方形花圃,有几种不同的围法?

(1)师:长和宽都有哪些情况?请你思考之后写在作业纸上。

(2)学生汇报板书:长(m)43,宽(m)12

师:你有几种围法?你呢?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围法?看来我们已经找全了答案。(板书:全)

小结:第一个花圃,我们找到了1种围法,第二个花圃,我们找到两种不同的围法,像这样把符合要求的答案一一的找出来,这种方法叫做一一列举,(板书:一一列举),"一一列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策略。

3、导语: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个策略来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几种不同的围法?

(1)请你思考之后,把不同的围法一一列举到第一张表格上。

(2)学生汇报(投影展示三张作业纸:不全、全而无序、全而有序)

师:这位同学列举了三种围法,他找全了吗?你有几种围法?那他缺哪一种?(教师在三种围法的表格中,填写第四种围法)现在全了吗?这张表格中剩下的空格还要不要填了?

(3)我们来看看,和他列举的顺序不一样的请举手,把你的给大家看看,请你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想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3-64页例1、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沟通“一一列举”和“列表”两种策略的联系,通过列表,帮助学生养成有序列举的习惯。

3、在学生感受这一策略的特点和价值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重点:

能对信息进行分析并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有条理地一一列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分钟)

1、复习: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回忆一下,长方形的周长怎么求?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生答师帖卡片)

请大家齐读一遍。同学们真了不起,学过的知识能记得那么牢!

2、导入: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一些策略来解决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今天王大叔遇到了新的.难题,大家请看。

二、教学例1。(18分钟)

1、出示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几种不同的围法?

2、(读题):同学们愿意帮王大叔这个忙吗?

王大叔遇到了什么难题?谁来说一说?

师:应该怎样围呢?老师已经为同学们每桌准备了18根小棒,每一根代表1米,请同桌2人合作用小棒在桌子上围一围。在摆之前老师有个说明:(1)每次都要把18根小棒用完。(2)围成一种后就数长和宽各是多少米,记录在老师发给的表一中。(3)尽可能少的移动一些小棒让它变成另一种不同的围法,再进行记录。

先想想怎样摆才摆得快,比比看哪一组合作得又快又好。开始动手操作吧!(师巡视,并与生个别交流:还可以怎么摆?不要动太多的小棒。)

(有的学生已经完成,要鼓励没完成的学生。)

注意收集有序和无序两张表格准备展示。(看中后可拿大笔给学生描大一些)

好了,同学们,请停止操作,用很短的时间把小棒收起来。

3、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呢?老师手上有两组同学的记录表。(投影)

大家更欣赏哪种记录方法?为什么?

(师相机板书:按顺序)

4、请这位同学说说看,刚才你是怎么想的?(生回答)

你怎么知道宽是1米的时候长就是8米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答师展示18÷2=9米)

大家认为先从宽开始考虑好还是先从长开始考虑好?

(从最小的宽开始考虑比较好,顺序较明确。)

5、下面我们就从宽是1米开始摆一摆。

(学生说教师展示围法)

6、我还可以继续摆。(展示宽5长4)

这样行不行?为什么?大家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实际是前面4个长方形中的哪一个?重复了,因此我们要把它去掉。(单击鼠标擦掉)

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按顺序摆有什么好处?

(师相机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这位同学真了不起,掌声送给他好吗?

哪位同学刚才没有按顺序排列的请改成按顺序排列好吗?

7、同学们数数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展示答)

8、小结揭示课题:像刚才这样把事情发生的可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列举出来,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就是我们帮王大叔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叫做一一列举。(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齐读课题。

我们在一一列举时应注意几点是什么?(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9、下面我们把每种摆法的面积分别计算出来好吗?

同学们,在这4种不同的围法当中,你认为王大叔的羊圈用哪种围法比较合适?为什么?(第四种面积最大,养得羊最多。)

10、说得太好了!请继续观察这张表,你还有什么发现?(面积越来越大)这跟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在周长不变的前提下,长与宽的长度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没想到在围长方形的同时,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

11、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了一种新的策略——有序的一一列举,列举时应注意什么?下面我们就用这个策略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大家有没有信心?

三、教学例2(10分钟)

1、出示例2:订阅下面的杂志: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读题)

2、“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是什么意思?

(生答师展示:可以订阅1本,可以订阅2本,也可以订阅3本)

3、那我们应该从订几本开始想起比较好?(从只订阅1本开始想起)

4、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列举出来好吗?(我们可以怎么订?还可以怎么订?)

(生说师展示)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一下子就把所有的!法都列举出来了。!

5、其实我们还有更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列表,用“√”表示订法,订哪本就在相对应的格里打“√”,一列就表示一种订阅方法。同学们能不能利用这张表格,按一定的顺序列举出所有情况呢?请拿出表二试着填一填,不明白的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6、师展示学生作业,有序和无序两张表格比较。

7、集体评:第一张表列举出所有情况了没有?再看第二张表列举出所有情况了没有?两位同学都列举出了所有的情况,大家更欣赏哪张表呢?为什么?

请这位同学说说看,刚才你是怎么做的?(生说师课件展示)你真了不起,刚学的知识就能够运用自如!

刚才哪位同学没按顺序列举的请改成按顺序列举好吗?

8、同学们数数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我们一起来答出来吧?(齐答)

9、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运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想一想:要想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要注意什么?

(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一一列举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不经意我们就会遇见它,有时他还会出现在我们的投镖游戏中。

四、拓展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9分钟)

1、出示“练一练”,生齐读题。

2、同学们玩过投镖游戏吗?投中两次是什么意思?(两镖都投在靶上)

我们来投一次好吗?(让学生举起手来一起做投镖的动作)你想得到多少环?再投第二镖,投中多少环?会有几种情况出现?(可能两次都投中同一个环数,也可能两次投中不同的环数。那老师就根据这两种可能制成一张表。)

3、展示表格:画“√”表示投中,一个“√”表示一镖。一列就表示一种情况。请同学们拿出表3,按一定的顺序列举出所有情况。

4、师展示表,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填这张表?

5、集体评:他这样填可以吗?为什么?按顺序有什么好处?(如果有时间,就让这位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

刚才哪位同学没按顺序列举的请改成按顺序列举好吗?

6、请同学们观察总环数,你有什么发现?(注意:有两个16环,答题时只写一次就行了,不要重复。)

齐答。

五、总结全课(1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策略?列举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答师展示)

六、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采用一一列举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利用这种方法去为我们的生活排忧解难,这正是我们数学的魅力之所在。

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按顺序

不重复

不遗漏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二、教材简析(见教学用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正确解答与长(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有关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使学生经历画示意图描述和分析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整理条件和问题、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感受画示意图对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的作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

3、情感与态度方面: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经过克服困难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升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复习题。

师:观察这三幅示意图,你能说说每一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吗?

谁能口答算式?(数量关系式)

同学们对长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掌握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解决一些面积计算的问题。(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94-95页例1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列举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表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2分钟)

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到过解决问题的策略,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策略啊?(板书: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画图,列表)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例1。(20分钟)

(一)弄清题意,引发需求

1、出示例1: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

2、(指名读题):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还能发现题目当中隐藏的信息吗(2人答)?(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掌声)

师:周长一定是22米,是保持不变的`,长和宽也会像周长这样保持不变吗?长和宽在变化,那么面积也就有大(顿)有小。

师:长和宽可能会是几米?指名答 (板书: 长: 9 宽: 2 )

他猜得对吗?再指名答理由(2人)。(板书:长+宽:22÷2=11(米) )

设疑:还有不同的围法吗?(有)大家想一想:在这么多围法当中(板书:),要想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可以怎么做?(把所有围法都列举出来)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来围一围?

(二)尝试列举,感知策略

1、分层提出要求:

?请你用22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将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中。

?也可以直接填写记录单,再通过摆小棒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操作,师注意收集(A:遗漏B:重复C:全但无序D:有序)的表格进行投影展示。

2、比一比:大家更欣赏哪种记录方法?(D)为什么?(板书:按顺序)按顺序列举有什么好处?(板书: 不重复 不遗漏)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掌声送给他。(掌声)

师:请刚才没有按顺序填写的同学改成按顺序填写,老师也来改一改。( 补齐板书:长(m):10 9 8 7 6

宽(m): 1 2 3 4 5 )

7、同学们数数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5种)现在你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吗?(长6米,宽5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补齐板书:面积(㎡):101824 2830)看来我们还要对列举出来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这样才能选出我们想要的。

8、小结揭示课题:像刚才这样把事情发生的所有结果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一列举出来,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通常就称它为“一一列举”的策略。(板书:——一一列举)齐读课题。

(三)反思回顾,加深理解

1、提出要求: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列举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列举时要有序思考,对列举的结果要进行比较)

2、进一步要求:其实列举的策略同学们并不陌生。大家思考一下: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小组交流。(如:一年级:10的分与合)

追问: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在列举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过渡:王大叔有个女儿叫小芳,他送给小芳一个礼物,是什么呢?对,小闹钟

三、拓展应用,丰富体验。(16分钟)

1、出示“练一练”第1题。(突出“有序”)

(1)指名读题,指名板演。

(2)学生尝试解答,组织交流反馈:重点让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列举的。

过渡:你们喜欢学校的饭菜吗?小芳也很喜欢,让我们来看一看小芳所在学校食堂的饭菜情况。

出示练一练第二题。

进行荤菜搭配时,可以按表中的样子从荤菜想起,也可以从素菜开始一一列举,一共有12种不同的搭配。

过渡:小芳有一个爱好是上网,在课余时间经常通过浏览一些网站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大家是否知道网站为了及时发布最新的消息,都需要定期更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出示“练习十七”第2题。(突出“对结果要比较、观察”)

(1)指名读题,师引导学生观察A网站怎样更新后再提出要求:先在下表里画一画,再回答。

(2)组织交流反馈:重点突出对列举的结果要观察、比较。

联系生活:上网确实很好玩,但同时郑老师也对大家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大家要做到“文明上网、适度上网”,千万不能沉迷于网络。

过渡:小芳除了喜欢上网之外还有一个爱好是收集邮票,先课件出示4张邮票(师介绍“邮票”,认识邮票面值),再课件出示问题(师介绍“邮资”:就是指邮票的面值之和。)

3、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引出分类列举的思想)

提问: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一题?指名回答,生口头说出按怎样的思路来列举即可。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策略?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列举时需要注意什么)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采用“一一列举”的策略常常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使混乱的思维变得清晰,这正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魅力之所在。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3—64以及相应的练习。

达成目标:

1、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用“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能不遗漏,不重复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通过反思和交流,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体会策略的价值,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使学生能主动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提升对策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草原牛羊成群图。

问:你们喜欢草原吗?那里的风景优美,牛羊又肥又壮,可是牧民叔叔准备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一块长方形的羊圈,你能为牧民叔叔设计一下吗?

二、探究策略

1、初次探究

小黑板出示: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

问:根据这句话的信息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帮牧民叔叔呢?

问: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的上来汇报一下,有多少种长方形?你能通过有条理的操作把不同的围法都找出来吗?感觉怎样?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2、进一步探究

问: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周长是多少?如果宽是1米,长是多少米?如果宽是2米,长是多少米?……

问: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可能性一一列举出来吗?

学生填写第63页的表格。

3、体会列表的特点

问:反思一下刚才的思考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有序(有条理)一一列举不遗漏不重复。

让学生再次说说应该怎样有条理地思考。

出示:像这样有条理的把可能性一一列举出来,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叫列举。在列举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进一步引导

这几种围法中牧民叔叔会喜欢那种呢?为什么呢?

出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的差越大,面积就越小;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就越大。

三、体会策略中的技巧

出示例题2。

读题后问:“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是什么意思?

订阅的方法可以分几类?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这三种订阅的杂志可不可以用其它什么来表示?为什么?

小组讨论并集体交流。

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1)用1、2、3代表不同的杂志。(2)用a、b、c代表不同的杂志。(3)用甲、乙、丙代表不同的杂志。(4)用(0、00、000)代表不同的杂志……

引导:如果只订1本,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订1本杂志要分几列?订2本杂志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应分几列?3本呢?你是怎样想的?最后怎么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

3+3+1=7种。

师说明:无论你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这三种杂志,列举之前都要将它们分类。这样会有什么好处呢?

(有一定的规律列举,不重复,不遗漏。)

四、巩固练习

做练一练:一张靶纸共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两次,可能得到多少环?

问:根据题意你想到了什么?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交流,说出列举思考的过程。

五、交流中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一一列举”对我们解决生活问题有什么好处?

六、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是采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寻求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有效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常常是多样的,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例1利用学生对长方形与它的长和宽关系的已有认识,要求学生找出用18根1米的栅栏围成长方形的各种方法,在寻找策略中体会“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过程。在探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具体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运用所学到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兴趣。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二、教材简析(见教学用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正确解答与长(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有关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使学生经历画示意图描述和分析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整理条件和问题、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感受画示意图对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的作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

3、情感与态度方面: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经过克服困难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升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复习题。

师:观察这三幅示意图,你能说说每一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吗?

谁能口答算式?(数量关系式)

同学们对长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掌握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解决一些面积计算的问题。(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