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 篇1
《弟子规》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学完这一则,我为自己平时的表现而感到惭愧。平日里,我妈妈叫我去做事,比如取东西、倒垃圾,我每次都不立刻起身去做而是每次都说:“等一下”。妈妈喊叫几遍,我才很不情愿的起身或者干脆就装作没听见。
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作业,妹妹跑来,拿桌子上她的`玩具车时,把我心爱的钢笔碰倒摔到地上,我一看笔尖摔坏了,这是妈妈送我的生日礼物,所以我非常生气。“你这是故意的”“是我不小心的”,正当我俩吵得不可开交时,妈妈进来了,问我怎么回事,我说她把我的钢笔摔坏了。“我是不小心的”她又说。这时妈妈对我说:“你就让着她点吧,她是你妹妹,已经摔坏了,明天我再给你买一支。”“不,我就要这个,让她给我赔!”妈妈劝了我半天,可我还是不肯原谅妹妹,妈妈很失望的样子,抱起妹妹走了,只剩下我和摔坏的钢笔。
通过这则《弟子规》的学习,我知道应该怎样做了,父母呼唤时,应及时回答,不要吞吞吐吐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无理取闹,使父母生气、伤心、失望。我决心改正自己以前的做法。
弟子规读后感 篇2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谈话;读一本好书,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读一本好书,可以从中学到无穷的知识。而《弟子规》可谓是好书之一。
人们常说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怎样才算孝敬父母呢?《弟子规》告诉了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听父母的话,当父母叫我们时,应及时回答,当父母让我们做事时,我们应赶快放下手中事,去帮助父母,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去帮助父母,从日常小事做起。
对于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做到和睦相处。大的要关心小的,小的也要尊敬父母,尊敬比自己大的长辈,语言要和蔼温和一些,不要尖酸刻薄,必要时,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
做人最基本的是要讲究诚信。是的,诚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凡出言,信为先,奚可焉……”这段出自《弟子规》的话清楚的告诉我们如何讲诚信,但凡是出自于自己的话语,答应别人的事也一定要做到。不论是一件小事,还是一件大事,只要你给予了他人承诺,你就一定要做到。讲信用的人,往往是最受欢迎的人了;诚信的商店,往往是生意最火爆的商店了……做人要讲诚信,乃是从古至今永不变更的事实。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些小心思,那就是得到别人仰慕,而《弟子规》中的`一段话也讲到“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一个人只要有才华,不骄傲自大,那么他就能够受到别人的尊敬。
通过读《弟子规》,我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自身的一些缺点,学习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弟子规》不愧是一本好书!
弟子规读后感 篇3
《弟子规》是其中之一。儿童读经是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引导人们在无尽的历史中前进,是教育孩子培养忠诚和家庭风格的最佳读物。如果你能仔细阅读《弟子规》,真正理解《弟子规》的含义,他将对你大有裨益。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改编的。礼仪标准是一个人的基础。就像一棵大树一样,一棵树只有根扎得紧紧的,才会茁壮成长。要成为一个人,一个人必须建立最好的道德。只有谦虚、尊重、善良和博爱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中立和不可战胜的'地位。这就像绘画:一个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如果运用他的想象力,就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此外,我在书中提到了“胸怀宽广,努力学习。功夫一到,所有的颜色都会消失。我的心里充满了疑惑,所以跟着笔记走。当被问及时,问出真相。”这几句话最让我感动,也让我受益匪浅。因为这些也是我在学习中做得不够的地方。我不能拖延。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它对自身的影响是一个微妙的过程。例如,我们应该很容易学会并背诵《弟子规》,但要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需要时间。一个人在工作中必须有一些原则。然而,他们在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限制。学习《弟子规》必须言行一致。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我们必须把圣教会贯彻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然而,“早起晚睡。老来容易,珍惜此时。”告诉我们早上早起,晚上熬夜。一个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一瞬间,他就会从一个少年步入老年。因此,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想更多的办法,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与时间赛跑。
每次读《帝子·桂》,我都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帝子·桂真是我的好老师和好朋友。和他相处让我受益匪浅。
弟子规读后感 篇4
首先要懂得在家要孝顺父母,不让父母担心。当父母有病痛时,我们要细心照顾。父母教育我们时,我们要仔细聆听,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让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其次,我懂得了与人相处时,要以礼相待,互相学习,共同进取。最后,我懂得了要严格要求自己上进,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知识,知恩图报的人。
初读弟子规这本书时,感到没意思,而且读不太懂,心想:这么早以前的书,能对我有什么用呢?但是随着背诵《弟子规》时的'两件小事,却改变我对它的看法。记得刚背完“入则孝”这章,一次,妈妈喊我,我没有答应,妈妈便学着电视里古代先生教书使得腔调背诵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我忙接嘴:“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知道啦!”
还有一次晚上睡觉前,妈妈来到房间,看到我脱下的衣服“随床乱顿”——引用这个创新词汇,是因为妈妈又开始背弟子规:“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可是瞧你床上,“顿”了一堆!”我听了哈哈大笑,当然,笑的时候把衣服收拾好叠放到床边了。
《弟子规》给我最大的教诲就是“孝”,这也是给我感触最深的,让我今后更加的懂得去孝敬父母,让我不再刁蛮任性,《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
弟子规读后感 篇5
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李嘉诚不就是靠着诚实守信的人生信条,才从一个做塑料花的商人起家,做到今天拥有数百亿身家、誉满全球的成功商人吗?在如今处处讲求竞争,事事讲求效率的现代商业社会中,诚信也许并不能为企业赢得眼前一些唾手可得的利益,于是一些目光短浅的企业便丢弃诚信去追求所谓的丰厚利润。然而他们得到了些什么呢?眼前的“三鹿”,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