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寒露的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大班寒露的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大班寒露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01知道白露是一个节气,了解白露时节的天气特点
02能仔细观察身边天气、动物的变化
03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01带露珠的叶子图片
02大雁南飞的视频
03小兔子玩偶
活动过程
01出示湿淋淋的小兔子,导入课堂
师:呜呜呜呜……咦,谁在哭呀?(小兔子)
师:小兔子为什么哭呢?(因为她的衣服都湿了)
师:可是今天并没有下雨,小兔子的衣服怎么会湿呢?(掉河里、路上的露珠……)
02出示白露图片,介绍白露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呀,这都被你们发现了。没错,就是露珠惹的祸!
师:看到草叶上出现了露珠,小朋友们就要知道白露节气到啦。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回忆,早晨妈妈送你们来幼儿园的时候,有没有在你的身上加了什么?
师:对了,小朋友的妈妈们是不是都给小朋友们添了一件外套。因为白露节气到了,天气就要开始慢慢变凉了。
师:白露是九月的第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露珠的出现代表天气变凉了吗?
03观看视频,了解白露时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
师:老师观察到,小朋友们都很认真地观看了视频,那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呢?
师:没错,视频中有很多大雁。那这些大雁在干什么呀?
师:嗯,那它们为什么要飞走?又要飞到哪里去呢?什么时候才能再飞回来呢?
师:原来,白露到了就意味着天气变凉了。北方的温度太低了,所以大雁们要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啦,它们要等到来年的.春天才会再飞回来。
04送礼物
师:大雁要飞往南方过冬,路途非常遥远,我们准备些礼物送给它们吧!
(幼儿自由创作,教师指导绘画困难的幼儿。)
师:画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把礼物送给大雁吧。
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白露是一种节气,每当我们看到露珠,就知道天气要变冷了,秋天要来了。同时,看到大雁往南飞,我们要知道它们要搬家了,但是来年的春天,我们还会看到它们的。
大班寒露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01知道寒露节气
02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活动准备
水壶一个、干菊花若干、儿童水杯若干
活动过程
01、观察干燥的菊花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引导幼儿观察菊花的颜色和形状)
师:干燥的.菊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师:把鲜菊花入锅蒸制二十分钟,然后取出再放在阳光下晒干,一般情况下三四天就能晒好。
02、泡菊花
师:我们把干燥菊花放入壶中,再冲入开水,稍等一会,菊花茶就泡好了。
师:冲入开水时是有烫伤的危险的,我们小朋友一定要请爸爸妈妈帮忙,才能去做这一步哦。
03、品菊茶
师:菊花茶泡好了。寒露,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的正式开始,民间有寒露要喝菊花茶的习俗。
师:菊花茶有滋阴润燥,清热解毒,明目去火的功效。
师:小朋友们一起尝一尝菊花茶吧。
大班寒露的教案 篇3
课程目标:
通过传统文化的体验和学习激发儿童认识自然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让儿童得到认知和体能上的锻炼。
材料准备:
各种彩纸、彩笔、铅笔、装饰物、胶棒、剪刀
课程环节:
(可以调整课程顺序,以调动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部分)
1、科普时间——讲解寒露的意思,突出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逐渐萧落的特点(适合3-6岁)(5分钟)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的气温比“白露”时低,地面露水更冷,快要结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渡,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如俗语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如果说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大部地区天气凉爽,雨水减少,秋熟作物将先后成熟。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随寒气增长,万物逐渐萧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因此要多锻炼,勤添衣,积极预防感冒。谚曰“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寒露节气一过,就应注重足部保暖。
2.学习时间——向宝宝们介绍重阳节,并通过对重阳菊花和茱萸的讲解和互动让宝宝们进一步了解时节特点和相关信息,促进宝宝认知发展(适合1-3,3-6岁,6岁以上)(8分钟)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推行敬老活动。
1-3岁认识菊花、茱萸。
3-6岁了解不同种类的菊花,区分菊花和其他花的不同以及茱萸和枣的不同。
指导师要根据参与宝宝的不同年龄段选择适合的方式引导教学。注意激发宝宝对自然的兴趣,在学习时间完成后请给家长布置课后作业:根据学习内容带领宝宝去看菊花,到日常生活中发现节气事物和现象。
3.烹调时间——边念菊花糕的儿歌边学习菊花糕的制作方式,帮助宝宝感知烹饪的过程(适合2岁以上)(5分钟)
杭白菊20-30朵、马蹄粉200克,新鲜菊花1朵(切碎)、冰糖适量.做法:用清水煮菊花约10分钟(将菊花用纱布包起来,可避免隔渣的麻烦),当颜色呈现淡黄色即可,不要煮的时间过长,否则会略带苦味。取出菊花加入冰糖调味,甜度要比正常的略甜一点,因为加入马蹄粉溶液后会有稀释作用。加入已切碎的新鲜菊花。将马蹄粉以适量清水溶解,倒入菊花水大火蒸约15~20分钟,变成完全透明即熟,热食或冷食均可。也可在糊中加入葡萄干、红绿丝、杏肉等细小果脯块或者铺上柠檬片,更增风味。将制作方法简化成儿歌并配以动作,指导师分解动作给家长和小朋友们做演示。
4.动手时间——请宝宝手工绘制送给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重阳节贺卡,发展宝宝想象力和专注力(适合2岁以上)(10分钟)
提前准备好各种颜色的卡纸,让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制作节日贺卡。要激发幼儿画画的兴趣,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各种造型,家长不要干预,让孩子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孩子们制作完成后,鼓励他给其他小朋友描述自己的贺卡,然后大家可以互相欣赏彼此的贺卡。
寒露养生特点:疏肝养肺。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同时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疏肝也十分重要。
大班寒露的教案 篇4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处于室女座)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1、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鴈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
二候雀入大水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
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分为三候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菊有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2、寒露习俗
宜:上香山赏红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
宜:讲养生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宜:寒露喝菊花茶
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此外,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3、寒露保健知识
1、寒露不露脚,防感冒要从脚开始
寒露时节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千万别再穿凉鞋或比较薄的单鞋了。一旦受凉,很容易引起毛细血管收缩,进而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感冒。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秋冻"有讲究,适时增减衣物
寒露过后,天气寒冷,早晚温差逐渐加大,要根据温度变化适当增减衣物,不要加得太快,也不要脱得太急,有汗的时候及时抹汗换衣。
3、饮食要温润
寒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饮食上应以温润的食物为主。比如花生、玉米、栗子、核桃、芝麻、薯类、豆类等,当季的蔬菜也都可以适当食用,如胡萝卜、大白菜、白萝卜、藕、银耳、红枣、南瓜、莲子、山药、海带、紫菜等。
秋天虽没有春天那样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但秋高气爽遍地金黄,另有一番动人景象。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秋游也一种好的活动形式,既可调节精神又可强身健体。
大班寒露的教案 篇5
活动过程:
1.倾听介绍,了解寒露时节的节气特点和饮食关系。
2.观察图片,了解寒露时可有哪些节气美食。
3.了解花糕的由来和寓意。
4.欣赏各种不同的花糕,感受花糕造型的'多样。
5.准备彩泥和工具,用搓、压、捏、卷、切、叠、点缀等多种方法制作花糕。
提示:
1.寒露与重阳节接近,因此,某些习俗也很相近。感兴趣的幼儿可以查询资料,进一步了解。
2.用彩泥做“花糕”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来制作自己喜欢的花糕造型,选用不同的制作方法。
准备:
二十四节气歌《寒露》
活动过程:
1.倾听并观察二十四节气歌《寒露》,尝试理解歌词,了解寒露的主要节气特点。
2.挑战“考考你”,根据诗歌里获得的信息,回答问题。
3.结合兴趣,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关于寒露的其他信息,进一步了解该节气。
提示:
1.通过手机、电脑、书籍、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
2.了解寒露节气特点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不同的小游戏,加深认知。
大班寒露的教案 篇6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寒露过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天寒露重,望君珍重。
活动一:带着孩子阅读小书·寒露
【活动方式】
父母带领孩子阅读小书,可根据孩子的兴趣,在这3天里反复阅读。
【活动目的】
1、让孩子了解“寒露”这个节气,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帮助孩子语言的发展。
活动二:诵读诗歌——《秋词》
【活动方式】
父母为孩子朗读诗歌,可根据孩子的兴趣,在这3天里带孩子反复朗读。
【活动目的】
1、让孩子了解诗歌这种文学表达形式。
2、通过这种有韵律的语言,帮助孩子语言的发展。
池上·褭褭凉风动
——(唐)白居易
褭褭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白居易的这首《池上》,不但生动描绘了寒露时节花草与动物的形态,更从这些如画的诗句中表现出一种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活动三:制作寒露美食—太子参麦冬炖瘦肉
【节气美食】
一款很适合秋末冬日给孩子饮用下火的汤品。麦冬清热,太子参补气但不燥,每周1~2次,不会寒凉。很多人说太子参有泥味,孩子会不喜欢,如果提前浸泡一下,把泡药材的水倒掉,口感就会比较好了。
【活动目的】
1、让孩子通过动手参与美食的制作,了解中国的.这种美食文化。
2、让孩子通过感官的体验,感受每一种食物特有的气味。
太子参麦冬炖瘦肉
食材:麦冬15g、太子参15g、无花果2-3粒、姜2片、瘦肉剁碎一小块、莲子适量
调料:盐适量
工艺:炖
图文教程来自网络。
活动四:寒露习俗
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最美夕阳红,过去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四大祭祖节日,岭南部分地方流行重阳 “拜太公山”,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祭祖扫墓的日子。
《吕氏春秋·季秋纪》有收录“九月丰收之时要求祭天地、祭祖以谢恩赐”。此外亦有季秋时节拜祭火神的风俗。
《易经·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在传统文化中,季秋“大火”退隐,处在乾坤转变之中,乾德刚健,坤德柔和,二者兼备,乃吉象。季秋时节,“大火”(心宿二)退隐,因此人们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登高“辞青”也是季秋九月风俗之一,季秋九月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登山“辞青”与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寒露过后,凉意渐起,大朋友们和小朋友们记得添衣保暖哦!
大班寒露的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白露节气开始时小露珠就出现了。
2、知道太阳出来,小露珠就不见了。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图片
2、有条件的准备一盆带露珠的盆栽
活动过程:
1、出示盆栽,引起兴趣。
师:这是什么?绿植上面有什么?
师:为什么会有小露珠呢?
师:原来白露到了,天气变冷了,所以会在植物的叶子上留下许多露珠。
2、出示图片,引起猜想。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师:为什么小露珠不在了呢?它到哪里去了呢?
师:你觉得它会去哪里?
3、教师讲述小露珠的形成原因及消失原因。
(1)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
(2)露和霜一样,也大都出现于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同时,容易有露形成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地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有时,在上半夜形成了露,下半夜温度继续降低,使物体上的露珠冻结起来,这叫做冻露。有人把它归入霜的一类,但是它的形成过程是与霜不同的。
(3)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温度升高,露就蒸发消失了。
师:太阳公公出来以后,温度升高,小露珠觉得太热就会躲起来。
师:猜猜明天小露珠还会回来吗?
4、布置任务
回家后利用早晨自己去找找,小露珠还会回来吗?除了我们说的地方,它还会去哪?把自己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
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白露节气到来的时候,由于天气变冷,水汽凝结成露珠留在植物的叶子上。白天太阳升起,小露珠就会消失不见。
大班寒露的教案 篇8
娟娟寒露,秋意浓。过完国庆长假,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带“寒”字的节气,寓意着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者三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
“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的菊花已普遍开放了,是赏菊的时候了。
在寒露节气这天,华汇和睿幼儿园的老师们根据自然变化,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气活动,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大自然的魅力。老师们组织孩子观看了“寒露”节气的相关照片和视频。从老师的.讲解中,丰富孩子对“寒露”节气和相关风俗知识的了解,进而感受“寒露”时节瓜果飘香,正是耕种的好时机。在了解到寒露节气特点后,孩子们进行了艺术创作。
孩子们通过赏菊、观看图片、视频等方式初步了解、认识了菊花的种类后,并进行大胆创作,点缀几抹色彩,绘一幅秋日美好。
寒露时节,一杯银耳雪梨汤,和颜悦色,无惧风凉,求得晚秋的第一份滋养。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在感知、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寒露节气的氛围,体验到活动的乐趣。不仅加深了孩子对“寒露“节气的认识和了解,也激发了孩子对传统民俗的兴趣,更是让二十四节气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它将作为常态化教学活动,真正走进幼儿园,走向孩子们的生活。
随着寒露的到来,天气也变得更加干燥。日益寒凉的气候会使得孩子的抵抗力下降感冒生病,肠胃也容易受寒腹泻。
寒露节气幼儿饮食要点
寒露时节,应多给孩子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等。
寒露节气穿衣要点
秋季气温变化大,要给孩子多准备几件单衣或夹衣。无论什么季节都要给孩子穿上袜子,棉袜是最佳的选择,既温暖又舒适,袜子的尺寸要稍大一些,可以有利于空气隔热,增加保暖性。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人类了解自然的一道桥梁。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认识寒露,了解其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让孩子在体验中发现节气的秘密,感受自然的至真至美和生活的浓浓趣味,也在节气时令的指引下更智慧的去探索和生活。每个节气都会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节气霜降的到来吧!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