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容忍与自由》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1
胡适先生是一个在学问和思想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人,从小就喜欢历史书上的这个人物,但是对他了解很少,现在有机会看到他的作品,才开始渐渐读懂他的人格和思想。
所以说,读一个人的书,就像在跟这个人谈话一样,是否喜欢一个人,这个人的思想是否和自己的一致,从他的作品中,也能看出一二。
在《容忍与自由》这本书中,最让我觉得受益的是,胡适先生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无论是学生还是从事工作的人,读书都是非常必要的,读书的多少决定了你思想的进步程度。
就像何适先生说的,读书不是单为文凭功名,只因为书中可以供给学问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可以帮助我们思想.大学生毕业之后,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和理想的人生的追求,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第一要寻问题,第二要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第三要有一点信心。
胡适先生的学问和学识都是令人敬佩的。他博览群书,取得了许多学位,也去不同的地方学习和深造。他见多识广,跟我们分享的人生经历自然也是丰富和有趣的。
通过他,我们知道了他眼中的读书和成长的过程。对于一个人,无论身在什么位置,读书认字都是十分必要的。读书可以让我们的眼界更加宽阔,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纯粹。
即使作为进入职场的我们,也应该多读书来充实自己。现在许多人过多的沉迷在网络之中而忽视了传统的文化以及真正的科学知识。其实这是本末倒置了。
我们只有静下心来品读一部作品,才能在品读作品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2
胡适的《容忍与自由》非常值得推荐,读完令人甚感畅快。这本书依据胡适先生在不同时期各个场合下的演讲编撰成册,饱含了一位谦逊富有智慧的学者对待自由、哲学、女性权利、教育、社会法治等等问题的真知灼见。
胡适先生对于“容忍与自由”的见解,本人深表赞同,也有切身体会。随着年龄阅历渐长,越来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只有可以容忍各家观点、不同意见时,才能收获真正的自由,才不被禁锢。自由是免于外力的压迫,真正的自由社会是有包容性的社会。自由的前提是容忍,社会应当允许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政治理想以及不同宗教信仰的人。
书中还详细阐述了白话文运动的前因后果,十分有趣。事件的起因竟是康奈尔大学的男同学们为欢迎女同学的秋季入学,夜晚租船游湖,不曾想天公不做美,下起了大雨,不得不将船靠岸,众人还被淋湿了衣裳。男同学中有位诗歌爱好者任叔永据此做了一首诗,并寄给已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的胡适。胡适读后回复:诗是好诗,只是一半是古字,一半是白字。戏剧性的是这篇回复引来哈佛大学的梅光迪同学的批评,为证实自己正确,胡适寻找到大量证据可以证明自古以来,被一直传唱的优秀诗词、戏曲、文学小说都是白话文,并提出“文言是死文字,白话才是活文字”的见解。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并得到了陈独秀的积极响应。自此,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拉开了序幕。
胡适一生未加入任何党派,保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尽力避免谈论政治,提倡少谈点主义,多研究些实际问题,追求法治社会,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勤谨和缓”四个字是胡适毕生恪守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准则,“勤”是努力不懈怠,不偷懒,不走捷径;“谨”是谨慎不粗心;“和”是不武断不乱发脾气,要虚心和和气气;“缓”是指不急于轻易下结论。对于做学问,他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要相信“功不唐捐”,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另外,胡适还积极为女性平权呐喊,呼吁减少对女性身体思想的束缚。他还结合自身的经历,给大学生们求学择业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几十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非常值得借鉴。
《容忍与自由》选取了引起很大反响的十九篇文章,并分为三卷。全书理论并不高深,阅读起来一点也不晦涩,尽力还原了胡适先生的思想精华,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极大的现实参考意义。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3
果然到现在为止都不是很喜欢读书,读过的书数都数的过来。所以我的读后感也来得比较慢,在读完好久后,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才能慢慢理解,慢慢接受其中的道理。我也比较挑书,很多书又不爱看,怕不能体会其中的精髓,索性等到想看的时候再看。但是这篇文章我看了不下五次,对我颇有影响,在此记录下来。
人有多自私,又有多伟大。我自己越长大越觉得自私与伟大并不是反义词,觉得一个人能让自己过得快乐,又能让身边的人过得舒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要把控好自己的私欲和对别人的妥协很难做到。很多的时候,我会不可避免的就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从自己的第一感受,自己能得到的利益出发去思考一件事情,这样做出的决定多半是有利于自己而对别人多少有伤害的。而在此,如果你的愿望也是让父母幸福一家团聚,但你回头发现自己又不经意的因为自己的自私伤害了他们多少次,他们又对你的自私,做出了多么伟大的容忍。
在这之前的一段时间,也是没有读到这篇文章之前,我真的特别傻,我那时候还觉得我都过了所谓的青春期居然从来没有叛逆过,那段时间觉得自己很厉害,认为自己做到了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换位思考,我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小姑娘,后来我发现可怕的不是有很多缺点,而是把这些缺点想成自己优点。那一段时间我在健身,在跑步,于是我开始觉得妈妈的身材走样了,生活也不规律,热量也超标了,同时觉得爸爸抽烟喝酒,又不运动的生活方式实在是不健康。制定了健身计划的我甚至觉得闺蜜的抱怨很没有必要,每天都在抱怨啥呀,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呗。于是我现在回头才发现当时的想法完全是从自己个人的角度出发。我健身,所以我做的是对的事情,我是对的,但是我绝对没有权利去说别人是错的。何况硬要说,我根本不是对的,我自己本来的想法就是错的,片面的,就不能奢求别人看到的我是对的。
如果你看不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甚至是样貌,你当然可以看不惯,但是却不一定要说出来,可以想想自己有时的不良行为,生活习惯是不是也被别人容忍,接受。就像文章中说的:
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渐渐地我开始觉得以前的一些想法真是愚蠢,有时甚至觉得一小时前的想法真是愚蠢,也有时,会继续我愚蠢的想法。但每次想到这篇文章,想想至此之前,别人对我种种幼稚,不明智的行为的`容忍,便会想通很多。特别是想起父母,我这么不聪明,又没有什么作为,还老是不懂装懂,他们还是很爱我,容忍了我到现在,我真是想不出有人能比他们更伟大了。有时候就会觉得很感恩,感谢整个世界。
学会思考别人对我的容纳和忍受后,我看到的妈妈是容忍了我所有缺点的妈妈,多冷的天都要早起上班为了更好地生活的妈妈,在这么大的社会中努力生存的妈妈。像龙应台文章《为谁》中说道,
然后突然想到,啊,柴米油盐一肩摊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的小姐吧。
想抱怨别人太吵时,想到了自己发出噪音时别人的忍耐,有时觉得世界真宽容,自己真幸福,身边的人真好,能够忍受我的坏脾气和坏习惯这么久。
不过要做到每一件事都做好,实在是太难了,因为作为一个人,我真的很难不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解决问题。有时我自己的思想会打架,会继续做愚蠢的事情。人是自私的,但人也是伟大的。我越来越觉得容忍确实比自由重要得多。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4
胡适先生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思想家,也可以说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鲜明的旗帜。其思想独到,崇尚自由与独立,极富个性,青年时代留学美国,攻读哲学文学,受赫胥黎,杜威思想影响较大,是那个时期真正的大师。但是由于解放战争后随蒋介石前往台湾任职,受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大陆地区对胡适先生进行了批判,从学术层面讲实在是荒唐可笑,因此现在我们需要真正了解胡适先生的主张和思想。
文中使用例证法鲜明的阐述了“容忍是一切自由的的根本”这一论点。
文章首先用其母校老师布尔先生引出论点: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然后又用自己年轻时发表的抵制封建主义的一篇文章作为例子来说明了五十年后的'自己觉得年纪越大就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文中说“我自己总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信神的,居然能有这种雅量,能容忍我的无神论----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总而有感悟出自己“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容忍与自由似乎不是位阶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但显然容忍更多的包含了自己的秉性态度与与引起社会的反应结果。
由此联想到作为一名教师,在践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究竟采用何种方法与学生沟通,从而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很显然胡适先生为我们指引了一条道路,对学生对自己对同事领导要做到容忍,这里的容忍不是单纯的忍让,更多的应是以自己的修养感召周围之人,最终回归到自由。
我会很自信的说我学会了容忍,当然比起胡适先生所说的那种度量,我,还有我们都需要时间的!而我将会一直前行着,这样,当我漫步过容忍的花丛,就会到达自由的田野!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5
我们生来追求真理,却又因真理迷失。
读完胡适的《容忍与自由》,忽然有一种如释重负感,很多从前积压在我心里的疑问和难题,都得到了解答。
胡适,作为现代最著名的学者之一,我认识他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和历史书上,历史讲他是提倡白话文的先驱,是新青年的代表之一,语文课本上则选录了他《我的母亲》中的章节,坚韧不屈的母亲,培养出了品行端正,博学多才的人才,这是母亲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
对于读书一事,他说“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他独尊,无人能及”。在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看看周围很多厉害的人,的确能做到这一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专业上又有独到的见解,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样的人存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存在。
对于女子问题,他讲要从“女子解放”和“女子改造”两方面来着手,解放身体和形体,改造自身,女人要自立,女人也要独立,解放女性的思想在胡适这是里算是有了成体统的开创,他几十年前说的这几点,对于今天的女性,仍然适用,女人的改造除了社会,还有自身。
对于追求自由与新生活,他在想“为什么谈主义的人那么多,研究问题的人那么少,这都由于一个懒字”。确实,懒惰是杀手,是最真实的原因,胡适之前说出的真理,今天仍有无数人引用。
突然感觉,几十年前幸好中华大地上有胡适这样能够针砭时弊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人士,他出生在中国,去过台湾留过洋,能把国外的先进知识和制度带到中国,为国家的烂疮痛心,为制度的改革费心,为中华的教育操心,虽然有些观点现在很多人会觉得有些偏激,但大多数观点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值得思考,教育,社会风气,女性的解放,言论自由等问题,无一不是有关国家和社会,那个年代的赤子之心,在这白纸黑字上仍能感受到,如果我们的国家多一些这样的思考,我想一定是大有不同,就像他说的“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6
读过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这篇文章后,觉得这个题目颇值得讨论一番,于是便落笔写下自己一些肤浅感想。
容忍与自由,粗看二者意思无所关联,而细琢磨起来含义很深。我以为容忍与自由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如果没有容忍便没有自由,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感悟其中道理,一个家庭,假如成员之间不能互相容忍对方的缺点或生活习惯,不允许、容忍对方持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或看法,久之这个家庭就会出现不和谐之音,人心不悦。社会也是这样,当我们走向社会与不同人接触时,总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念,不能接受或容忍别人的观点,争高论低,引起纠纷矛盾,久之互看不顺是非不断,人心压抑。扩而大之,便是国家,世界上有200余个国家,社会制度不同,各民族宗教信仰不同,如果不能相互容忍包容,相互不能友好往来,久之互为利益而争,国之不和。这样一来一个家庭不和睦;一个社会不和谐;一个国家不和平,岂不就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自由了吗?当今中东地区战火不断,有的国家内部矛盾重重,恐怖事件时有发生,不都是把自己的'观点认定为是吗?不能接受容忍别人而引发的吗?
反之,我们把念头一转,学会了容忍,它表面看是你接受了别人,更深一层是你已经学会为别人着想,一个家庭之中都互相为别人着想,家庭便和睦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都能互相为别人着想,社会就和谐了,国家之间能互相着想,互相尊重,世界就和平了,世界和平了我们每个人还会不自由吗?这就是容忍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容忍是门功夫,真能作到了,它的确能帮我们解决问题。
胡适先生在年老的时候才看出容忍带给自己与社会的好处。而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把胡老先生的体会经验借鉴过来为之所用,把从我作起落到实处。不是总等着别人先改变,先改变自己,学着容忍别人,慢慢地,我们生活的环境会更美好!更和谐!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