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
今天我想和大家讨论个问题“三国”中谁是好人?
当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我常在想三国中到底谁是好人?
曹操是好人吗?曹操是一个英雄?他雄才大略,善于打仗,以弱胜强,打败了袁绍,平定北方。但是我觉得他是一个奸诈的枭雄。有一次,他去朋友家避难时,忽听门外传来“嚓嚓嚓”地磨刀声,以为人家要杀他,便一头撞开了门,一口气杀了朋友全家十几口人,杀完后回头一看,才明白人家是要杀猪来招待他。他常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也不教天下人负我。”你们说曹操可够坏的吧?
周瑜虽然能征善战,也有雄才大略,但他的心胸太过狭窄,忌妒诸葛亮的'才能,几次三番地想害诸葛亮。结果反受其害英年早逝。而孙权更是出尔反尔,居然将自己的妹妹当诱饵,今天与刘备要好,明天又联合曹操攻打刘备,“桃园结义”三兄弟都死在他的手下……
刘备虽是个杰出的军事家,主张仁、义,也深受人们的爱戴。说他是好人,但我反对。吕布武艺高强,号称天下无敌,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俗话。他曾救过刘备,当时刘备感激不已。可当吕布被曹操捉住,曹操爱惜人才,不想杀他,回头问刘备时,刘备却恩将仇报,提醒曹操董卓是怎么死的。吓得曹操抱着脑袋连声大叫“快推出去斩了。”你们看刘备够坏的吧。
我觉得在《三国演义》中能称得上好人莫过于是号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和“义薄云天、智勇双全”的关羽。诸葛亮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他出山辅助刘备打下江山,受先帝托孤后七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国的统一大业,励精图治,殚精竭虑,多么让人敬佩!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又看出他是一个有军事天分,治军有方的军事家。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千里走单骑,斩颜良、诛文丑,华容道……他的“义气深重”无不让人感动;“义薄云天,智勇双全”,恐怕是对他最好的赞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这么多人物,使我百读不厌。但是《三国演义》中的好人还真不多。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2
读了《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书中200多个人物栩栩如生,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时统一的一系列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话让我对英雄的含义产生的新的理解,三国中诸葛亮的“智绝”,关羽的“义绝”,曹操的“奸绝”,刘备的忠于汉室,周瑜的心胸狭隘,张飞,鲁肃,姜维,赵云,庞统……各个特点鲜明。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乱世出英雄,刘备饮酒时结识了卖酒屠猪的张飞,逃难江湖的关羽,桃园三结义。他为匡扶汉室,剿灭黄巾。又遇董卓,郭汜,曹操等汉室奸臣,在走投无路之时遇到镜水先生为他出谋划策。三顾茅庐之后,孔明协助刘备讨贼匡扶汉室,夺得汉中,益州等地。在众将的逼迫之下,进位汉中王,正位续大统。关羽,张飞被杀,为血弟恨他兴兵伐吴。但他以为凭雄厚的兵力定能取胜,连营七百里。被陆逊烧尽。致使他白帝城托孤。他虽没有完成“匡扶汉室,攘除奸凶,还于旧都”的重任,但他一生中宽人爱民,礼贤下士,足智多谋,是一代“枭雄”,为很多人所敬服。
让我感悟最深的是关羽的“义绝”,他在败给曹操之后,为保证二位夫人的安全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屡立战功。曹操给他了无数的财富,但他丝毫没有动心。在知道兄长的`消息后,得到赤兔马。不辞而别,不分日夜带着嫂嫂往刘备那赶去。因没有曹操的文凭,一路上历经坎坷。各关拒不放行,便只能五关斩六将。曹操在兵败之后,败走华容道。关羽为报曹操的恩情,不顾立下军令状的杀头之罪,义释曹操。后来荆州失守,刮骨疗毒,败走麦城,最后被杀。他的一生可谓是壮烈的。
诸葛亮的“智绝”也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难得的一位忠臣,他为报刘备的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在白帝城受刘备托孤,帮扶庸主刘禅。从三顾茅庐起他就辅助刘备,在一旁出谋划策。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七星台祭风,三气周瑜,巧布八阵图,七擒孟获,空城计,以木像使司马懿丧胆……这都是他的所作所为,令人叹为观止。若没有他的辅助,刘备可能早以死于乱世之中,周瑜也不会有火烧赤壁的壮举。就是因为他超人的才智,才会引起心胸狭隘的周瑜的嫉妒之心,他曾多次想要杀害孔明,但却被孔明用智慧一一化解了。当他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之箭的难题来为难孔明时,他的野心已完全暴露了出来,但孔明早以预料三天后有大雾,将期限改为三天。于是,借雾草船借箭,令周瑜也为之折服。后来,孔明三气周瑜,周瑜气量狭小,智不如人。为置孔明于死地,他赔了夫人又折兵,自讨没趣,最后连自己都被诸葛亮给气死了。当陆逊凭智慧大破刘备的雄师之时,自己也陷入孔明早已布置好的八卦阵中,陆逊也自叹不如孔明。面对蛮横无理的南蛮王孟获,孔明是苦心感化,七擒七纵,孟获每次以不同的计谋来加害孔明,但都被识破,最后使得孟获心服口服。当孔明用计谋将司马懿困入陷境时,但天公不作美,天下大雨,浇灭了大火。诸葛亮一生操劳而死。在死之后他以木像退司马,用锦囊计杀魏延。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中人物有长有短,人物特点鲜明,各具其态。总的来说,真本书值得我们学习。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3
东汉末年分三国,战火连天不休......
三国时期是我国重要的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献帝软弱无能,董卓、曹操先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见落后是要被挨揍的。但是,也就是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帝王的争斗,忠义与背叛,仁德与残暴,谋士的见招拆招。
战争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敌人。我不觉感叹人性复杂。但也因此上演一幕幕好戏:三气周瑜、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苦肉计。(虽然大部分为艺术幻想)读三国的时候,不仅拍案叫绝,真可谓快慰人心。
三国中的人物形象十分明显:意气用事而又忠心的张飞,义薄云天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心胸狭隘的袁术、乱世之奸雄—曹操、干大事而惜身的袁绍、和气的鲁肃有孝心的徐庶、放荡不羁的祢衡、恢复力超强的黄祖、有勇无谋的吕布。这些人物各有各的性格,其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诸葛亮。
头戴冠巾、身披鹤敞、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当然他不是神,他是人)一心匡扶汉室,为汉室的兴旺立下血马功劳。他让我影响最深的一件事就是他三气周瑜,周瑜取西川时,诸葛亮命赵云夺城,周瑜气不打一处来;东吴骗亲时,他没有拆招,而是将计就计。最后使周瑜又气不打一处来;周瑜硬夺荆州时,诸葛又致信一封,活活把周瑜气死了......
我真是太佩服他了,但是他太刚愎自用了,刘备死后,不招收其他名士。造成了汉中无能臣,廖化当先锋的情况。最后又任用姜维这个只会打仗的将领为丞相,至百姓死活于水火之中。后主无能任用宦官,近小人远贤臣,蜀汉无人接班,我想这也许就是蜀国兵败的主要原因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首诗让我想起了那一本富有丰富文化诗史的书一一《三国演义》。
打开《三国演义》就犹如打开了一扇宝库的大门,走进了一副连绵不断的三国画卷,它有精彩的剧情,有丰富的情感,还有英雄们的不同凡响。
打开《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七擒孟获,草船借箭等故事活灵活现的呈现在你眼前;刘备的善良。诸葛亮的智慧,给我们做榜样,张飞的.大意,董卓的私心,咋告诉我们不可以在生活中被自己的马虎以及自私利用。
走进那三国时代,瞧瞧那时的战乱,听听那时的热闹,尝尝那时的美酒,赏赏那时的美景,这么惬意的时刻,虽然不能亲身经历,但你只要翻开这本书,就可以感受到那时的一切。
《三国演义》它虽然不是活的,但却活着给我讲道理,它虽然不能讲话,但用优美的字体教我怎么做人,他虽然不能教导,却成了一个教导我的好老师。
只要你细细阅读《三国演义》,就会从中找到许多找不到的奇珍异宝。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5
寒假期间,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昏庸无能,让张角为首的黄巾军趁机起义,各路势力称霸一方,互相战斗。有着皇家血脉的“刘皇叔”刘备看着天下大乱,于是与关羽、张飞结拜兄弟,并三顾茅庐,请出诸葛先生一起平定天下,匡扶汉室,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原洛阳北部尉的曹操挟持天子,以天子的名义掌握了北方的大势。孙权平定江东基业但被暗杀。吴国的政权便来到孙策手中。在诸葛亮的安排下,刘备的蜀国也迅速崛起,后面便出现了三国鼎立和三国互斗的场面。
作者罗贯中把情感融入到书中,让书变的“活”了起来,不仅生动形象,书中的爱恨情仇,读着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三国演义》是一部三国新网史,军事史,历史记录史,从汉灵帝无人国家衰败到三国鼎立,三国纷争,魏国的兵强马壮,蜀国的人才济济,吴国的名震江东,简直就是一部精彩的历史大片。
但在三国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常山赵子龙——赵云。他不仅是虎将之一,而且有勇有谋,忠心耿耿。他为了救在行军丢失的刘阿斗,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直面曹操上万雄军,并杀出一条血路,将刘阿斗送到了刘备身边。赵子龙的忠勇感动了曹操,曹操决心收服他,下令不许放冷箭攻击赵云。我对赵子龙的`忠心和勇猛也感到无比佩服。
《三国演义》给人们叙述了一段悠久生动的历史。当你置身于书中,仿佛感觉自己正在历史的长河中凝望着他。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为了国家的发展,权力的争夺不可避免,但我还是更喜欢和平年代,所以有一位有勇有谋,心系天下的领导者,是百姓的福气。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6
小时候,我去放孔明灯,觉得孔明灯真是很神奇,从爸爸口中知道了孔明灯的发明人是诸葛亮,还知道他的好多故事,我对他也充满了好奇。今年,我在爸爸指导下终于读完了原版《三国演义》,这小说的故事非常精彩,我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忠义守信也深深感动了我,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刘备大战东吴失败后,一病不起,他召来诸葛亮,对诸葛亮说:“我死后,你辅佐阿斗吧,如果实在不行,你可以废了他,自己做王”。诸葛亮哭着说:“我一定尽我所有中兴大汉,为大汉竭智尽忠,直到死那刻” 。虽然后来阿斗什么也不懂,国家大小事都是靠诸葛亮,但诸葛亮还是尽心辅佐,为阿斗写出了千古名篇《出师表》,而从没有动过废阿斗的.心,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国家操劳到了死那一刻,用行动履行自己的诺言。这让我想起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真让人感慨。
我敬佩诸葛亮,心里暗暗告诉自己:要像诸葛亮那样做信守诺言的人。我很高兴,自己从小事中做到了。有一次,我向同学借了一本书,我答应两天后就还她,可是两天后的晚上,那本书还有好多没看呢!我当时便想迟点再还给同学,一想又觉得不对,当我纠结拿不定主意时,诸葛亮忠义守信的故事出现在我脑海中,最终,我如期把书还给了同学。虽然遗憾没看完,但我守信了承诺,我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葛亮的忠义守信也让他成为后世景仰的楷模,我们要学习诸葛亮信守承诺的精神,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