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2025/10/26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海底两万里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1

《海底两万里》以阿龙纳斯教授的视角介绍了1866年离奇的海上遭遇,当时人们普遍猜测那是海怪捣的乱,可不久之后,阿龙纳斯教授发现海怪其实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但却被软禁在潜艇当中,最终与尼德·兰和康塞尔共同努力,逃出了潜艇。

故事中的阿龙纳斯教授是一位十分博学的人,深受人们敬仰,在追逐“海怪”的时候,“林肯号“邀请他代表法国参加此次追捕行动;与阿龙纳斯教授一起落水并进入潜艇的仆人康塞尔对他十分忠诚,当阿龙纳斯教授掉入水中之时,能不顾个人生命之安危去营救他的主人;尼德·兰——这位强壮的捕鲸手,性情暴躁,极力渴望自由,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如何逃走,他忍受不了在潜艇中的生活;尼摩——诺第留斯号潜艇的艇长,是一位追逐正义、无所畏惧、沉着冷静的复仇者,他的身世与他的性格像谜一样让人难以捉摸。他与他的船员,从不依靠陆地上的人们,他们吃的从海里来,睡的从海里来,喝的从海水中过滤,似乎与陆地上的人们断绝了来往,可事实并不如此,他们在海底打捞来的无数金银财宝,全送到陆地上支持正义的斗争,他们是无私的奉献者。

文中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诺第留斯号在南极遇险。尼摩艇长成为第一个登上南极的人之后,返回途中,被压在了冰山下面,费了好大劲挣脱后,却又被夹在了两座冰山之间,艇中的氧气仅能维持2天,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候,尼摩船长以他的聪明才智、沉着冷静带领大家离开了危险。作者在写这一段时,构思巧妙,情节惊险,细节刻画极其到位,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

全文如行云流水,作者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不时插入一些科普知识,再加上性格鲜活的人物,巧妙的构思,到位的细节描写,让人读此书时酣畅淋漓,直呼过瘾。

同时,这本书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1、正义行为总会有人支持,非正义行为总有一天会得到报复

2、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3、只要坚持不懈,肯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我们要像尼摩艇长一样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具有正义感;像阿龙纳斯一样博学;像尼德·兰一样强壮豪爽;像康塞尔一样忠心耿耿。

让我们翻开《海里两万里》,一同去探寻诺第留斯号的秘密吧!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2

《海底两万里》写于1870年,这本名著是凡尔纳叙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洋旅行的所见所闻!

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的人们发现了一只所谓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了邀请并参加捕捉行动,在捕捉过程中却不幸与其仆人掉入水中,却意外游到了这只怪物的脊背上。后来得知这只惊动一时的独角鲸原来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这潜水船是一位叫尼摩船长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其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途径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然后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稀罕的海生动植和水中奇异景象。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是,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主人翁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精心研究、设计、建造了这只独角鲸大怪物——潜水船,他与潜水船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好像这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寻自由,又对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这孤独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龙纳斯并与他共同经历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事件。

托里斯海峡:“鹦鹉螺号”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触到海峡的礁石而被迫停下来。然而这对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能在旁边的小岛上逗留了两天,这对一个原来生活在陆地上却因为某种原因而留在海上。

3个月的人来说是上天何等的优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刚想享受战利品时却遇到了土人围攻。最终以尼摩船长沉着冷静去对付土人围攻而告一段落。

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感动了我。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3

谁曾可以探测深渊的深处呢?——《圣经?传道书》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小说。虽是一部科幻小说,却具有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这部小说的作者凡尔纳未尝去过海洋,却能巧妙地运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作出如此巨著,实是令人叹服!

这部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惊险。从开头追捕“独角鲸”到文末的“大漩涡”,从太平洋到大西洋,每一次旅程都是一次探险。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景色优美,令人陶醉,堪称奇景,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使读者无不身临其境,沉醉于其中。

这部小说中充满传奇色彩的诺第留斯号潜艇便是科学的充分体现。潜艇不仅结构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艇身是很长的圆筒形,两端为圆锥状,它很像一支雪茄烟。这个圆筒的长度,从头到尾,正好是七十米,它的横柄,最宽、的地方是八米。所以这船的构造跟普通的远航大汽船不是完全一样的,它的宽是长的十分之一,它从头至尾是够长、砌,两腰包底又相当圆,因此行驶时积水容易排走,丝毫不会阻碍它的航行。面积共为一千零十一平方米四十五厘米,体积共为一千五百点二立方米。船完全沉入水中时,它的排水量为一千五百立方米。可以轻易地潜入深海或浮出海面。

更为奇特的是,艇内所有人的生活用品都来源于海洋。奶油是用鲸鱼的乳房内挤出来的奶制成的,糖是从北极海的大海藻中提炼出来的,银莲花果酱的味道甚至可以和最甜蜜的果酱相媲美。衣服是用一种贝壳类的足丝制成,香水是海产植物经过蒸馏制成,床是海洋中嘴软和的大叶藻做成,而笔墨是鲸鱼的触须和墨鱼或枪乌贼的分泌物。

从神奇的潜艇和奇特的生活追溯到神秘莫测的海洋,小说中处处有奥秘,处处有科学。这不仅是一次幻想的旅程,更是一次科学之旅!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4

起初,我对《海底两万里》是毫无兴趣的,经过老师的介绍,我带着好奇心翻开了这部极具科幻艺术的小说,在阅读这部小说的同时,我相当于与阿龙纳克斯等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壮美、勇敢的旅行。从自己陌生的地方——海洋,开始的一段充满想象的旅行。

这件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的人们发现了一只淌无人知晓的“怪物”——所谓的独角鲸。一位叫阿龙纳克斯的教授接受邀请并与他的仆人——孔塞伊一同参加了捕捉行动,但两人在捕捉过程中,不幸与捕鲸手内德.兰德一同落入水中,三人醒来时发现所谓的怪物原来是一艘名叫“鹦鹉螺”号的潜艇,并结识了这艘潜艇的艇长:尼摩。从此,这个与世隔绝的尼摩艇长带着他自己建造奇妙的潜水艇和他的“俘虏”一同遨游海底世界。整个航程悬念迭出异彩纷呈:尼摩艇长一行人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经受许多惊险。在印度洋的采珠场与大鲨鱼展开搏斗,在红海里追捕濒于绝种的儒艮,在克雷斯波岛海底森林狩猎,穿越阿拉伯海底隧道,参加海底珊瑚公墓葬礼,还遇到了潜艇搁浅堵人围攻,冰层封道…….在十个月的慢慢航程中“鹦鹉螺”号载着尼摩等人一起经过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回到北冰洋,最后阿龙纳克斯教授,孔塞伊和内德.兰德三人起逃回了陆地,并把尼摩艇长的秘密公布于众。

这本书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在此次旅行中,我与尼摩艇长等人随着事情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有时轻松愉快,有时惶恐、不安……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完成自然的知识启迪。例如,人们在无法确定方向之时,可利用太阳来确定方位。

同学们,这就是集神奇的想象力,严谨的科学性,朴质的人性美于一身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它的作者就是“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在作者写这部巨作的时候,世界才刚刚研发了潜水艇呢!潜水艇刚刚问世,就在作者笔下生辉。可想而知,这需要多大的想象力,多丰富的知识底蕴啊!

这本书告诉了我:没有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只要你有能力、可发掘就可以创造奇迹。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5

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南极到北极,从海底火山到万年冰山,从海底森林到动物世界……我们了解了墨角藻、银莲花等海洋植物,认识了儒艮、长须鲸等海洋动物。《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一如那浩瀚的海洋,蕴藏了太多、太多的知识宝藏……

翻开书页,我立刻被那海底美景,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旅程所吸引,眼前浮现出一幅幅明丽动人的画面,当“我”与尼摩艇长前往海底森林游历,穿梭于鱼群与植物中时,我心潮澎湃,当“鹦鹉螺”号遭遇巨型章鱼,被迫的船员大声哀嚎,尼德·兰与章鱼殊死博斗时,我心惊肉跳;当一向彬彬有礼的尼摩艇长粗暴地囚禁“我”与同伴时,我疑勤政不解;当“我”一行人被困于冰之下,氧气愈来愈少,“我”几乎昏死时,我心急如焚……心随书动,没错,这本书仿佛有种神奇的魔力,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紧拽着我的心,令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说起《海底两万里》,除了令人心醉的海景与精彩绝伦的情节外,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尼摩艇长。

尼摩艇长,这位带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从一开始的沉默寡言,到后来渐渐向“我”敞开心扉。他兼具英雄顽强、不畏艰险、镇定沉着、正直善良等多种美好品质,无疑是令人敬仰与钦佩的。他的身世却一直如包裹着层层云雾,叫人捉摸不透,但随着故事发展,一个个疑团,逐渐浮出水面。他原是印度的达卡王子,因憎恨殖民者与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而远离陆地,他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反抗精神。

合上书页,我不禁对海洋深处——那个我从未涉足的神秘而神圣的领地,充满了向往之。那蔚蓝而浩翰无边的海啊!承载了多少读者殷殷企盼!我不禁羡慕那“鹦鹉螺”号上的每一位乘客,因为他们游历过这神奇的海路!

让我们携手,去探索,去发现,去拥抱那蔚蓝的海吧!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6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著名的科幻小说,读完这本书,我不由得感叹一句,这本书真有意思啊!

远在一百多年前的1886年,一艘船被海里的怪物击碎了,教授阿龙纳斯与两个伙伴一同去研究这个“海怪”,在与“海怪”的搏斗中,三人不慎落入海里,意外发现“海怪”竟是一艘潜艇。艇长尼摩强迫他们一起周游海底世界,其间发生了很多或惊险或感人的故事。

对这本书感兴趣的人,我觉得有三种。第一种是喜欢各种有趣的情节,要知道成书时还没有潜艇呢,各种光怪陆离的海底情景就很吸引人;第二种是感同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而第三种是折服于书中人物的精神。而我呢,就是第三种。

书中的主人公是阿龙纳斯教授,和尼摩船长。书中有一句名言: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这正是教授与船长具备的品质——临危不惧,初衷和希望永不改变。正是因为他们有这样的品质,船上的海员们才能躲过葬身冰层之下的险境。才能用电流抵挡土著人的攻击,我想,这一次次化险为夷的经历,肯定是尼摩船长耐心冷静,长时间思考想出来的吧。

其次,令我感动的是尼摩船长的善良仁爱和他与船员们之间的感情。尼摩船长曾在一天早晨来找过教授,请他为一名船员治疗。这时船长已经两天没睡了,双眼通红。阿龙纳斯教授很惊奇地发现,“古井无波”的船长第一次流泪了。当阿龙纳斯教授宣布船员抢救无效时,尼摩船长竟在哀求他。或许我的语言平淡乏味,讲不出来那情景的感人,那就请你自己找书来看,感受一下铁血硬汉的柔情吧。

最后,我要谈的是所有人物的探索冒险精神。冒险并非冒进主义,体现了有勇有谋的智慧。无勇无谋,是懦夫;有勇无谋,是莽夫。唯有智勇双全,把二者完美地结合,才是真正的英雄。凭借尼摩船长的勇于探索的精神,他们发现了阿拉伯海底隧道。人类历史也无数次地证明了探索的重要性,没有伽利略的探索,可能人们至今还以为重铁球比轻铁球下落得快;没有爱迪生的探索,就没有家家户户都要用到的电灯。可以说,没有探索,就没有人类的今天!

耐心、仁爱、探索,是我读这部书时的感悟。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这样用心去做,世界必将成为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