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名人传》的读后感

2025/10/27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名人传》的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名人传》的读后感 篇1

暑假期间,我读了《世界名人传记-陈景润》这本书,感触很深。他冒着政治风险,顶着压力,面壁10年研究出的 “歌德巴-赫猜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给迷茫的一代青年树立了榜样,指明了人生的方向。陈景润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以及他广泛久远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学术领域。他影响了一代人乃至一个时代。

陈景润小时侯学习很刻苦。他平时不爱讲话,但在课堂上总是积极举手抢着回答问题,讨论数学的时候,脸上充满灵气。我以前却不爱举手回答问题,认为会了就行了,有时认为举了手老师也不一定叫我,所以练习发言的机会就少了。老师给我指出这个问题后,我也认识到自己表达能力确实退步了,因此在上学期我也积极举手,但和陈景润比起来还差得很远

我也爱看书,比如:?三十六计?就看了好几遍,但我看书的时间每天不固定,有时多,有时少,有时还不读。所选书的种类也比较少。为了练习口语表达,老师建议我在家读书时要大声,但我总是不好意思读出声。妈妈跟我说: “为了提高能力,要战胜自己。”以后,我要多多读好书,多多积累知识,多多锻炼能力。

我现在年龄虽然很小,但我的生活条件比陈景润小时侯好多了,因此,我要刻苦学习,将来也做个想他那样为国家争光的中国人

同学们知道陈景润爷爷吗?他曾经创造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遥的辉煌,被国际数学界誉为“陈氏定理”。

陈景润爷爷有着如此伟大的成就,但他的少年生活并不一帆风顺。他10岁时,母亲突然病逝。正需要母爱温馨的年龄,他却永远失去了母亲,他品尝了人生的沉重和悲伤,为此他下定决心要好好努力,刻苦钻研,不让母亲失望。最终,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身为90后的我们,身边有自己亲爱的母亲,过着优越的生活,为什么和他的勤奋有如此大的'差距呢?即使我们不像他那样废寝忘食,也应该在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课后认真复习,遇到难题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还可以随时上网来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空缺。然而,在我们中间就有这样一些同学,他们上课说话,不写作业,甚至还迷恋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这都是因为他们不能安心去做每一件事,缺少陈景润爷爷那种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的精神。

“长江后浪推前浪”,每一代青少年都应该带给每一个时代活力和动力。我们的任务是勤奋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像陈景润爷爷一样为祖国作出巨大的贡献!

《名人传》的读后感 篇2

一本本的读物,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有《伊索寓言》、《西游记》、《红楼梦》等不同种类的书本。当然,从中受到的体会、感悟也是截然不同的。这些书仿佛是支撑我在学习中走下去的支柱。在这次“读课外书”的作业中,其中一本书则令我震撼无比,心灵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撞击。它就是法国的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作者没有一般性的追溯他们的创造历程,而是抓住他们在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重刻画了他们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在这里,贝多芬作为一个音乐大师,却遭受了最悲剧的事情,听力开始一天一天的下降,内脏也被巨大的疼痛所折磨。但这毫不泯灭贝多芬追求幸福的希望。可这个希望也成为了泡沫,希望再次破灭,他心爱的女人嫁给了一个伯爵。这个噩耗严重的打击了贝多芬的心,使他不等不承受心灵的痛苦,这也加剧了贝多芬的病情。然而幸福也降临到了他的身边。他与爱着他的姑娘订了婚。但不久婚约解除了,贝多芬再次陷入了孤独之中。从此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创作中。仿佛所有的困难都不能使它停止前进,放弃自己钟爱的事业。

米开朗琪罗是雕塑和绘画的天才。他似乎比贝多芬幸运,他出生在一个有声望的家庭中,无残疾也不贫穷。但他的心灵却是无比的痛苦,他无妻无女,不曾感受家庭的温暖,他的国家也多灾多难,外族入侵,人民受苦,自己的作品毁于战乱。他人身几乎没有自由,终身为教皇们忙绿。他的本性是高傲的,为了维护尊严,他也曾与教皇抗争,但由于被形势所逼,一次一次的向权力屈服。由于无法摆脱教皇们的权利辖制,使他的作品不能如期完成。虽然他有缺点,但他的艺术是伟大的,在他的作品中,彰显出他伟大的品性。

托尔斯泰应该是较以上两位人物最幸运的`人。他出身名门贵族,有幸福的家庭,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但他追求“生命的真谛”,他为自己不劳而获而感到羞耻。他敢于挑战一切,对沙皇的批判也毫不留情。他说彼得大帝是酒鬼,就连莎士比亚也被他贬得一文不值。由于他的思想主张没有现实的意义,然而也没有追随者,所以他是思想孤独者。作为文学家的他是伟大的,他的作品展现了俄罗斯近代历史的宏大画面。

正如翻译家傅雷所总结:你只要打开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生命的烈火就会扑面而来。

《名人传》的读后感 篇3

故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题记

《名人传》写了三位伟人的故事,一位是失聪音乐家,一位是病痛缠身的雕塑家兼画家,还有一位是身处不如意境地的小说家,三者都有自己的园地,努力为人类带来真善美的杰作,即使受尽了折磨。他们为寻求真理和正义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正如杨绛先生对三位的评价:贝多芬供大家享乐的音乐,是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米乐朗琪罗留给后世不朽的杰作,是他一生血泪的凝聚。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里,描述了万千生灵的`渺小与伟大。 同遭不幸,为何他们却能在逆境中捍卫自己纯洁无瑕的心灵,坚守自己的高尚情操,无私奉献有限的生命和精力,甘为人民的仆人? 他们虽是三位不同职业,兴趣爱好各不同的人,貌似无共同之处,实则关系千丝万缕:有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奋斗,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所以他们才如此绚烂,如此让人惊险。因为有梦,所以披星戴月。 他们同经受难以忍受的痛苦,他们知道前方是布满荆棘的道路,但他们仍义无反顾的去追随。 人生之路,或许风雨会不期而至,我们不敢迈开前进的脚步,犹豫不决、害怕尝试、害怕失去、害怕坎坷。但前行的路上,哪有一帆风顺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格局,不同的人,会造就不同的人生,正值青春的我们,应当努力,不断前行不停下追梦的脚步。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追梦之路,或许坎坷,或许失意,或许辛苦,或许彷徨,但不要放弃,不要停止前行,不为自己找借口,不忘初心,始终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对手。 我们正值花样年华,有足够的热情与精力去挑战一切,但自己往往不能发觉。一味地羡慕他人的风光、他人的幸运。但后来我才知道,所谓的幸运,只不过是天道酬勤。他们付出了足够多。没有捷径,不可能一路平坦,既然有梦,就铆住了劲去实现,不畏意外突袭,能经得住诋毁、扛得住风雨,无法预知未来不可怕,只要你心中寄存希望,怀揣梦想,就一定能看到光明,哪怕迷失也不要害怕。梦想如北斗七星,会为你指引方向。 历来名人,哪个没有梦,哪个没有付出努力,哪个没有拼搏,正值青春,应当努力,努力为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与梦想执手,与青春偕老!

《名人传》的读后感 篇4

穿越几个世纪,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指挥他的乐团演奏《第九交响曲》的声音;穿越几个世纪,我仿佛听到了米开朗琪罗专心雕刻的声音;穿越几个世纪,我仿佛听到了托尔斯泰写作时笔走的声音。没错,这三种声音都来自于《名人传》,它们虽然不同,但它们却同样地深沉,雄壮。

然而,在这三位天才,伟大当中,我还是喜欢“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生于波恩,他没有常人般幸福的童年,暴力的父亲逼迫他学习艺术,让自己承担经济的重担。然而,他内心的依靠—他热爱的母亲,却因肺病去世。这不仅仅是肉体上的苦难,更是心灵上的摧残。在他走上音乐生涯时,耳聋却成了他的酷刑。这是对一个音乐家何等的打击啊!痛苦把贝多芬深深地包围,但他并没有堕落,他还在坚持,他还在渴望痊愈、渴望幸福、渴望自由。他一方面幻想着疾病突然消失,一方面又在与残忍的现实作斗争。最终,在他的勤奋努力下他创作了许多不朽的名曲。

贝多芬的耳聋和自己的疾病的确曾给他带来许多的麻烦,虽然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贝多芬依旧在与疾病斗争,但他又是怎么作曲的呢?他是用的`意志和毅力。都说挫折是强者的垫脚石,贝多芬的耳聋却让他更加努力更加奋发,让他有勇气战胜困难。

我之所以喜欢他,是源于他对音乐的热爱。即使患上耳聋,自己也不甘离开,却依旧从事他所热爱的音乐事业。

我之所以喜欢他,是源于他内心的坚强,即使遇到磨难,他也从不屈服。

我之所以喜欢他,是源于他对侄子的谆谆教诲,即使是侄子也依旧爱着他,贝多芬希望把他送上善良与正直的道路上,他想把侄子培养成“一个于国家有益的公民”,想让他为社会尽一份力。虽然这个侄儿最终并没有改变,但贝多芬却依旧爱着他。

从贝多芬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我知道了“阳光总在风雨后”,对于某些事情,我们要学会坚持,对于眼前的困难,我们要努力克服它,命运对我们不公时,我们要学会“扼住命运的咽喉”,通过自己的坚持不懈和努力来克服,战胜困难,当我们深陷在挫折与痛苦中,我们要乐观,不能坐以待毙……。

他在无声的世界里寻找声音,他在黑暗的世界里寻找光明,他在拘束的世界里寻找自由。贝多芬的一生虽然是苦的,然而他却是幸福的,即使患有耳聋不能使他屈服,身处困境也不能使他低头。也只有这样的精神,他在我心中永远是个传奇。

《名人传》的读后感 篇5

命运就像手中的掌纹,无论再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贝多芬——不,可能。

他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小家庭里,十六岁时母亲便去世了,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他小小年纪就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他热爱音乐,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乐曲的制作中,但在他沉醉在音乐带来的幸福中时,不幸却发生了——他听不见了。对音乐家而言,最终要的莫过于听力,对于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更非听力,面对打击,他沉沦过,他自卑过,但他最终选择了坚强。《合唱交响乐》赢得的掌声,《D大调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演出的盛况,这位音乐家又获得了成功。他,就是贝多芬。

在贝多芬身上,一切一切的“不可能”都变成了“不,可能”。我们不由得深思,究竟是什么,让贝多芬在多灾多难的命运中,在常人无法接受的打击下成功?是毅力,是奋斗,是坚强。他脾气古怪,因而很少有朋友,所以面对困难,贝多芬只能单枪匹马,虽然孤单,却学到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你不坚强,没人替你勇敢。他热爱音乐,所以即使是再大的打击,也不会放弃,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

米开朗琪罗——优秀是一种习惯

米开朗琪罗,一个饱受折磨与痛苦的`人物。由于出众的才华,他被太多人嫉妒。教皇受教唆差遣他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他携带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他卷入革命风暴差点丧命……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但他并未屈服,总是竭尽全力努力把要做的事情做好,除了夜以继日的工作,别的什么都不想。或许正是这种对工作的投入,才成就了这个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不应该总是满足于现状,更应该努力探求更高一层的东西,正所谓:站在低处,所以渴望更高。对待工作和学习,我们更应该像米开朗琪罗那样专注、投入,在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我,坚信:优秀是种习惯。

列夫·托尔斯泰——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列夫·托尔斯泰是《名人传》中介绍的第三个人物。与前面两位不同,他出生在富贵家庭,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自己也有很大的成就。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身世。世界上又有多少人因为完美的身世而堕落于世俗之中,托尔斯泰没有,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虚度年华,他想用自己的力量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价值。

列夫·托尔斯泰使我们认识到的是奋斗的精神,不要屈服命运,试图改变命运,即使一时的失败也不要在意,因为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