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青铜葵花》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青铜葵花》有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1
《青铜葵花》是作家曹文轩的一部小说作品。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很感动,也使我振奋。
书中的主人公是 11 岁的乡下男孩青铜与 7 岁的城市女孩葵花。失去爸爸妈妈的葵花被寄养到青铜家,与青铜家人共同生活的种种故事和经历。虽然葵花新步入这个家庭,可是葵花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家庭。仿佛葵花就是青铜的亲妹妹,青铜爸爸妈妈的亲女儿,青铜奶奶的亲孙女一样。虽然青铜家穷,可是他们却为了葵花能吃好,喝好,穿好不惜一切;读到这些,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家里虽富裕,有时却身在福中不知福,经常任性地做些惹爸爸妈妈不高兴的事。与故事中的青铜相比,简直差距太大,他俨然像个哥哥,为了葵花,他付出了很多:家里缺钱,可他为了让葵花能上学,他甚至耍了一个小诡计“瞒天过海”;为了葵花在新年的文艺汇报演出能够漂亮,他用冰棱,不顾严寒的袭击,为她做了一条很耀眼的冰项链;为了赚钱,青铜穿着单薄的旧衣,赤着脚丫子,在厚雪地里不分日夜地卖芦花鞋。虽然青铜是一个哑巴,可是他对葵花的兄妹情,是不能用语言表述的。葵花的到来,使他变得更坚强,更勇敢。而葵花也很懂得感恩,每次考试都得第一名,人也大方,善良,得到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赞许。我想这是她对青铜一家付出的最好回报吧。就这样简朴而又幸福地生活了一段日子,可是传来一个突如其来的“恶性”消息:城里市长要接葵花回城市。青铜家怎能接受这个消息?可是无奈之下,葵花回城里了。从此,青铜不吃不喝,坐在大草垛上眺望远方。有一天,他隐约地看见了女孩,极似葵花。正是她!青铜两眼发光,嘴里吐字不清地喊了一声“葵花!”
是亲情感动了上天,青铜奇迹般地会说话了!爱,能给我们一个美的提示;爱,也能使我们创造奇迹。
在年初的雪灾中,是无数的解放军战士让无家可归的人们找到了比家更亲切的温暖;在电线杆上,是一份份爱,帮我们换回了光明、温暖;是一份份爱,开辟了一条又一条通往远方的大路。在任何一个角落,是他们用一份份爱,堆积起来的奇迹。在“ 5·12 ”四川大地震中,虽然已死伤无数,可他们怎能放弃任何一个机会,用机器钻,用手扒,用一份份爱,出来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给了他们机会,给了他们奇迹。
正如那首歌所唱:“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2
人的一生总有些苦难需要面对,当你走出低谷,迎接你的必定是风光无限。
人的一生总有些路口需要选择,请别被外物左右,跟着心走,即使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但请记住,心之所向,定是你幸福的彼岸。
人的一生总要面对相遇和离别,或遇苦或遇甜,或短暂离别或再也不见,但我们始终要坚信,相见即是缘,包容每一次遇见,珍惜遇见的分分秒秒,坦然的面对离别,离别无法避免,我们能做的,是忘掉悲伤,记住美好的曾经。
这些便是我从青铜葵花感受到的,我想我已走进了书本,亲身感受到了一场相见离别。
葵花是幸运的,出生于城市,有爱她的爸爸、叔叔和阿姨,还邂逅了一位小伙伴,一位甚至影响了她整个童年的“哥哥”青铜。
葵花是不幸的,爸爸被派下乡劳改,又因意外丧生,她被当地家庭收养,生活贫困,她经历了一个城市女孩不应该经历的艰辛。
我曾很疑惑,为什么葵花面对抉择时,会舍条件优异的嘎鱼家,而选择了家庭条件极其贫困的青铜家,这对于我们现在的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来说,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但当我逐渐走进葵花内心,我渐渐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只是一个字——情。当她无助时,是青铜帮助了她。当她孤独时,是青铜陪伴了她。一个哑巴男孩,一个孤独女孩,两只受伤的小兽,有着各自的不幸,却拥有着类似的内心,他们曾无人诉说,所以当遇见彼此时,才会更惺惺相惜。彼此陪伴疗伤的过程中,他们之间填充了无数超越物质的情感,或许是友情,或许是亲情,或许是感同身受,又或许是两孩子间纯纯的爱。因为真情,在这样一个贫寒的家中,却处处充满了幸福温暖的滋味。因为真情,本无血缘关系的人却比亲人还要亲。更是因为真情,一个哑巴男孩在葵花离开时竟开口撕心裂肺地大喊了一句“葵花”。
真的,当我看到这一幕时,心中由现代人热衷的金钱关系筑起的堡垒塌了,本是隔墙看着他们故事的我突然闯入了他们的世界,一种酸酸涩涩却温暖人心的东西荡漾开了,如此纯真的善和美,能超越空间的距离,7b18更能刺破时间和书页的阻隔,融化此时此刻的我们的心灵。
葵花有一个好名字,她的生命仿佛从出生的那一刻就与向日葵密不可分地连在了一起。向日葵是最充满正能量的花朵,在其他植物发蔫的正午,它却高昂起头,面对阳光,花瓣肆意的张扬着,花盘饱满,尽情接受着阳光。他爸爸煅造了无数雕塑的青铜葵花,更创造了葵花像向日葵一样向上的灵魂。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3
姐姐介绍了这本青铜葵花给我看,我连看了两遍,我深深地被感动了。我为青铜葵花那真挚的感情而感动得落泪。
青铜是农村大麦地的孩子,而葵花是城里孩子。葵花的妈妈在葵花小的时候就生病永远离开了他们,因此葵花的爸爸当下放知青的时候不得不带着葵花一起来到了乡下-——大麦地这个村庄。
葵花的爸爸喜欢画画,一有空就背着画板到处画。有一天葵花的爸爸在河边画画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再也没有上来。可怜的葵花成了孤儿。干校的人希望有人能收养葵花。
青铜原本不是哑巴,由于小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把青铜吓成了哑巴。聪明而善良的青铜非常喜欢漂亮而文静的葵花,他央求家人收养葵花。就这样葵花成了青铜的妹妹。
原本就非常穷的青铜一家为了能照顾好葵花更加省吃俭用,青铜总是把最好吃的留给葵花。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青铜把家人为他准备去聋哑学校的学费让给了葵花。这可是唯一的机会,因为他们家只有这么多钱,只能供一个人上学,而青铜才是这个家的希望啊!
葵花如愿地上学了。每天青铜都会让她坐在牛背上自己牵着牛送她上学,又这样接她放学,从不让她走路。遇到下雨的时候,让许多女孩既嫉妒又羡慕。因为泥泞的山路让她们只能光脚走路。而葵花的鞋永远都是干净的。葵花是最幸福的!每天葵花都把在学校里学的字教给青铜,久而久之青铜竟也认识了不少的字。他俩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着。
可是有一天城里人要接走葵花了,说是为了葵花的前途,为了葵花有更好的教育。毕竟葵花是城里人,终归要回城里的。青铜与葵花就这样被硬生生地给分开了。
自从葵花走了以后,青铜每天独自坐在高高的草垛上痴痴地等着葵花,等着她的归来,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始终见不到葵花的影子,绝望的青铜用尽了全力从心底里喊出了“葵花’这两个字。哑巴青铜因为思念葵花而开口说话了!
我为青铜与葵花的这份亲情而落泪,那是感动的泪,我想:为什么非要拆散青铜与葵花呢?为什么就不能把他们全家都接到城里呢?难道他们全家为了葵花付出得不够多吗?我好希望他们不要分开,一起到城里过上好日子啊!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4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喜欢曹文轩老师的这段话,也喜欢《青铜葵花》里蕴含的真挚的情。
《青铜葵花》这本书中朴实的语言,几乎没有用半点色彩渲染,却体现了浓浓的亲情。足以让人泪流满面。合上书闭眼仔细地回味,却品出了苦中带甜的味道。青铜、葵花、大麦地,构成了一道道美丽的乡村风景线,是那么自然,那么唯美。
“坚强”是整本书的主题,也是主人公青铜和葵花最明显的最耀眼的品质。他们面对悲惨的现实、贫穷的家境,不后退,不认输,不放弃。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从此他们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到油麻镇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他们能够忍受一切平常人抱怨的事,能够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克服了人生道路中的种种苦难和不幸。
跟他们相比,我们的苦难又算得了什么?回想下,我们是否也有像他们那样乐观面对困难?是否也有像他们那样,把困难抛开,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呢?现在我们已经是初中生了,学习任务繁重也是正常的,但是就是因为这样而常常抱怨,是我们应该做的吗?《青铜葵花》无疑是给我们城市孩子展示了另外一个世界,发出了另外一种声音。它让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苦难,而苦难中也含着更动人的美。辛苦的背后是美的,是甜的,是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想要成为时代的强者,唯有坦然面对生活中的苦。
曾经拜读过罗曼﹒罗兰德一段文字: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这两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她们锻炼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魂。她们是力,是生,是神。凡能体味她们的,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青铜葵花》正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苏东坡有言:“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但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我想这两者结合才是真正读懂了这本书的内涵。
苦难是一种美,对苦难保持风度更是一种美!因为在满足苦难之中,学会了品味人生的苦味,自然也尝到了人生的快乐。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5
我们正在告别贫穷的过去,可我们的幸福感却没有与日俱增。因为在告别贫穷的同时,人性的荒漠化似乎在扩大。这实在令我困惑!沉浸在文学阅读的天地里,与创造经典的大师们进行心灵的对话,我似有所悟。在这样的的经典作品中,就有曹文轩的《青铜葵花》。
记不得曾经多少次翻阅这本书了,也记不得流了多少次泪了,只记得每翻阅一次或阅读其中的一些章节之后,我就觉得心灵的天空更加澄明,躁动的心绪会变得平和,有时还会升腾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我要为身边的人,所有我认识的人,做些什么……
一次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以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形影不离。他们一家人经历过洪灾、蝗灾等自然灾害,还因奶奶生病和造房子而亏了一大笔钱。面对苦难,他们选择了坚强。一切的不幸,被真情真爱从容化解。一家人对苦难的记忆不止是苦涩,还有幸福的充盈!
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们确实生活在一个苦难的时代,因为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生活条件与今天无法相比。然而,冷静的思索之后,我又觉得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兄妹之间,一家人之间,那种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牺牲自我、毫不做作的感情在今天已难得一见。而我认为,这一切才是人与人之间最值得珍惜的。
这种苦难中的真情真爱在青铜与葵花之间表现得最为充分,也最感人至深。“抓银杏”决定谁上学,青铜为葵花做“钻石”项链,葵花为减轻家庭负担,瞒着家人去江南采银杏……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饱含着他们对亲人、对家庭多深的爱呀!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切都是他们的自发行动!我们的年龄与他们相仿,我们的生活水平远比他们高,我们承受父母长辈的爱不可谓不多,可我们做得怎样呢?经常上演的各种形式的自私,冷漠,猜忌,放纵的行为,与青铜葵花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什么我们生活在幸福之中却总不自足?又是什么正在销蚀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苦难终将过去,但支撑我们度过苦难的'东西不能丢,因为那样将使我们最终面对和承受更大的苦难!
生活中确有比金钱更重要的,青铜和葵花在苦难中锻造出来的美好品质决不应该让它随着苦难生活的逝去而成为追忆!让我们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