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弟子规演讲稿

2025/10/29演讲稿

文学网整理的弟子规演讲稿(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弟子规演讲稿 篇1

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在学习《弟子规》,同时观看了蔡老师讲解《弟子规》的电视讲座。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做人的根本,就是要有孝心和恭敬心。蔡老师说:“百善孝为先”,他还讲了许多圣贤的小故事,比如《孟中哭竹》《闵子骞孝母》等……其中最让我感触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周朝能统治八百年,凭的就是孝和悌,周文王、周武王都很孝顺父母,兄弟之间和睦,一家孝,一国就兴孝,他们的子民也都效仿,都很孝顺,很多的纷争就自然消失了,国运昌盛,真正做到了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和妈妈也在家中用心地去孝敬长辈。因为奶奶喜欢听评书,家里又没有收音机,所以常常跑到邻居家去听,妈妈就为奶奶买了个收音机,奶奶高兴地合不拢嘴,看到她开心的.样子,我和妈妈也很开心。妈妈真正做到了“亲所好,力为具”,我应该向妈妈学习。当我写字的时候,有时会离作业本很近,我想到“亲所恶,仅为去”,于是我立刻就把头抬高了,因为妈妈不希望我变成近视眼。

在生活中我要多替长辈干活,见人要有礼貌,,要按弟子规的要求来对待他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孝心和恭敬心,学会礼让,多读圣贤书,掌握知识,我们的社会就会很和谐,世界也会很和平。

弟子规演讲稿 篇2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弟子规》是古人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它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

"百善孝为先。星期六晚上,我做完作业后,觉得没事,就想帮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的事。我走进屋子里,看到妈妈的毛巾脏了,我连忙拿起它向水池走去。我先打了一盘干净的水,再加上一些开水,照妈妈洗衣服的`样子,把毛巾放在水里浸泡几分钟,再在水里倒上一点洗衣粉,用手使劲的搓,水里立即起了许多小泡泡。我搓了几遍,又用清水洗了几遍,然后才晾在衣架上。我心里非常高兴。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

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今后,我一定要将古人的教诲记在心里,拥有"孝、悌、谨、信、爱、仁"这些好品德,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学生。

弟子规演讲稿 篇3

平时读书总觉得书上内容跟生活没有太大关系,但自从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里面使我最感动的就是这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偷懒。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仔细地听。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要顺从。

我想:做人不正要这样吗? 想到这里,我就回忆起那件事。

在童年时期,我是一个很爱哭的孩子。有一次,我想用舌头在冷冷的'铁杆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错,爸爸看见我在弄,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会把舌头弄流血的。我不听,趁爸爸妈妈午休的时候又那么做,我把舌头的前半部分舔在铁栏杆上,刹时觉得舌头万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刚想缩回舌头,可办不到了,舌头被冻在铁栏杆上了,这时我急了,在那里大哭,爸爸听见了,拿起一杯热水“噗”的一声,浇在我舌头附近的铁栏杆上,冒出了一股热气。我把舌头“摘”下来,弄得满嘴是血,妈妈说:“小纯,爸爸妈妈说过的话以后就要谨记在心了。”这件事都怪我不听爸爸的话。

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弟子规》这本书我现在还经常拿出来翻读,它一直鞭策着我。

弟子规演讲稿 篇4

今年十一长假,我和妈妈没有像往年一样出去旅行,妈妈给我安排了经典国学的课程,其中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这些熟悉的句子我已经熟记于心,它是一本终身受益的好书。《弟子规分七个部分,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热、让我们体会了古人的'智慧,不仅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 养成好的习惯。

我背了《入则孝》后,改正了 很多缺点,现在爸爸妈妈的呼唤,我多能及时回答,不再慢吞吞的很久才回答。对于爸爸妈妈的教导和责备,我都会耐心的 聆听和虚心接受,不再和爸爸妈妈强词夺理。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使我明白了学习和品德上不如别人的话,要发奋努力,迎头赶上去。而衣服和饮食上不如别人,不要放在心上,不可以产生攀比心。“衣贵洁、不贵华”,告诉我们穿的整齐干净就可以了。“对饮食,勿拣择”告诉我们不可以偏食。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 增一辜“我们小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要拿出勇气,勇敢面对错误,知错就改,不能因为掩饰凡下的错误就说谎,又犯下了另一个错误,会错上加错。

《弟子规》是我的良师益友,教我懂了很多知识,我会和它做一生的好朋友。

弟子规演讲稿 篇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读了《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是我就是没有用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学会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随然我从小就读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而每次被老师或家长夸奖一句就骄傲,得意的不得了。

第三: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想我都没有人生目标,所以我才不会努力去办好每一件事。

所以,以后我要按《弟子规》里的规矩认真学习,认真去感悟,认真去实践。

弟子规演讲稿 篇6

曾几何时,我们都伫立路口,遥望千年的岁月,而心灵仿佛无所适从。而今,踏上这条心灵的归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个字——"首孝悌"。百善孝为先,我们中国人是最讲孝道的,所以古往今来我们对于"孝"的解读极为深入:我们懂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更懂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然而这与"孝"同为重要的"悌",却如灰姑娘一般,被我们有意无意的遗忘在某个角落里,我们甚至不知道这"悌"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悌呢?就是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以及对长者的敬爱、对幼者的疼爱。所以悌是敬爱,是友爱,是疼爱,悌讲的是人性的博爱。

大家可知道,在中国古代,古人视"孝"与"悌"同等分量,"悌"的含义亦被古人用行动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古人眼中,为了"悌"为了兄弟姐妹,纵是放弃生命,放弃自己的幸福也在所不惜。于是悌,俨然成了那个时代一种翩翩君子的风度与品质。人们仰望她,追求她,尽一切可能得到她,她宛若一朵吸取了日月精华的仙苑琼花,经久不息的绽放。

而今天,我们遗憾的看到,这朵琼花败落了,在经历了物欲与贞洁的激烈斗争后黯然失色。它在人们心中的美,正在褪了她的颜色,消了她的芬芳。

对于父母,古人是"父母命,应勿缓",今人更多是"子女命,应勿缓";对于师长,古人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今人更多是"三年为师,路遇侧目";对于友人,古人是"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今人更多是"同窗整三载,口角时时在"……

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是我们的.本性不如古人了吗?其实,在我看来,这不是人性的变化,而是对于传统美德的漠视。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意,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悌"的种子就会在我们身边生根发芽,最终枝繁叶茂。见到师长,我们不妨深鞠一躬,道声亲切的"老师您好";跟同学相处,我们不妨少一些自我为中心,多一些善解人意的体谅;与朋友发生矛盾,我们不妨少一些斤斤计较,多一点宽宏大量。再细致一点,当行色匆匆却看到别人手提重物上楼梯时,我们不妨自觉让开一条通道;当饥肠辘辘排队打饭时,我们不妨多一份耐心等待,止住蜂拥而上的念头;当熄灯休息后,住在楼上的同学不妨体谅下住楼下的同学,自觉放轻自己的脚步……

看,这些是不是其实很容易很容易?可是容易是否意味着平凡?非也!你可知道,这每一小步都是自己进步的一大步,而每个人的这一小步却能促成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悌不难,只要我们试着去改变自己一个小小的细节,去尝试一种新的举动!

当你这样做着的时候,你会发现天变蓝了,大地变宽广了,周围的人变得友善了,朋友越来越多了,烦恼越来越少了,身边的废墟上,已悄然生出了一片片生命的芬芳。

同学们,希望从今天起,我们的心里都埋好一颗"悌"的种子,让我们用心的温度来深深呵护,相信待到明年春天繁花似锦,小树发芽的时候,我们也就真的成长了!更希望我们能在《弟子规》这条遍地繁花的路上越走越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弟子规》漫长生命中行路的游览者,而不只是匆匆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