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文学网整理的《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篇1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积累与运用(四)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成语形式的多样性,积累成语;积累歇后语。
2. 能清楚地述说自己碰到的问题,能倾听别人的述说,并替别人出谋划策,从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 能看图展开想象,把事情清楚、有条理、具体地写下来。
(一)温故知新
1. 自己读成语,作比较。
2. 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3. 总结拓展。
(二)语海拾贝
1. 学生自己朗读,读熟歇后语。
2. 课中可鼓励学生针对歇后语的内容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答。
3. 学生熟读成诵。
4. 拓展:交流自己积累的歇后语。
(三)点击成语
1. 借助工具书,自己阅读短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说说“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的意思。
小结:有的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要多读、多积累成语。
3. 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听吗?
(四)自主阅读园地
1. 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多,让我们看看“自主阅读园地”给我们介绍了什么好方法。学生自由读短文,边读边思考。
2. 讨论:读了短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 开一个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已经掌握的读书好方法和经验,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 再读短文,积累好词佳句,可先勾画,再摘抄,最后记忆。
二
(口语交际:小小讨论会)
(一)教学目标
1. 能提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能千方百计地解决。
2. 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认真倾听,能围绕别人的问题作答。
3. 能热情、大方地与人交往。
(二)教学准备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请提前思考。
(三)教学过程
1. 出示本次“口语交际”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足智多谋的孙膑、聪明能干的禄东赞、机智勇敢的小姑娘杰奎琳……他们用智慧解决了种种难题。在生活、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告诉大家,请大家为你出谋划策。
(1)自读“口语交际”内容要求。
(2)全班交流: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什么?
2. 学生按要求先在小组交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
3. 全班交流。
4. 集中学生交流中的二至三个问题,再组织学生在小组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5. 全班交流:如何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评价。
6. 小结:通过今天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三
(习作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
1. 按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准确把握图意,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
2 能围绕图中的男孩是怎样把皮球弄出来的这一中心事件,合理地展开想象。
3. 能口头表达图意,再按一定顺序、清楚地写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1. 能围绕中心事件合理地展开想象。
2. 准确把握图意,再按一定顺序、清楚地写下来。
(三)教学准备
1. 带领孩子们玩皮球。
2. 展开想象把图中的故事讲给妈妈听,请她给你提提意见。
(四)教学过程
1. 观察图画,把握图意。
(1)书上一共画了几幅图?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
(2)每幅图讲了什么?谁来讲给大家听听?
2. 展开想象,分组讨论。
(1)图中的小男孩是怎样把皮球弄出来的呢?
(2)小组讨论:把你的方法讲给大家听,看谁的方法巧妙,谁讲得清楚,讲得生动。
3. 代表汇报,自拟草稿。
(1)仔细倾听,互相学习。
(2)理清思路,拟出草稿。
4. 习作讲评,誊写草稿。
5. 同桌交换习作,互相欣赏,提出意见和建议。
6. 自我修改完善。
7. 全班赏析成功习作。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自学、背诵古诗。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自由写作,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教学重点:
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健康小常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背诵古诗。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从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古诗
教师大体讲解古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邯郸学步》,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那个青年人学来学去,为什么连路都不会走了?
(2)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对待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要结合实际,发扬自己的长处,学习他人的优点,做到学以致用。)
二、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举例说说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到结合实际学以至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向低年级的小朋友介绍健康小常识。
二、要求:
1、注意礼貌用语;年龄特点。
2、语言简单、明白、生动。
3、小组进行交际,成立健康知识宣传小分队。
三、小组汇报
说: 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听: 同学们认真听,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和有创见的同学,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宣传小册子,由学生自己设计封面、插图,将小册子送给低年级的小同学。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自由作文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教学过程:
一、 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3、自由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怎样写。
4、教师举例说明这次作文的内容和范围,启发学生思考和选材。
三、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作文思路,借以启发大家。
四、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五、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六、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学生交流作文,
互相学习、批改。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
1、 熟读、背诵对子歌,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2、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与过去学过的写景文章在叙述顺序上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对子,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完成“读读背背”
1、 趣聊对子:师讲郭沫若的故事,一定注意要讲得有声有色。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里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问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说:“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一会儿,对出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为他的才华所震惊,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边讲故事,边演示课件,课件出示故事中的对联)教师解释“蟾宫)
“对子”也叫“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有人对此很感兴趣,我以前有个学生就是这样的,他学了《狐假虎威》后,就自己做出这样的对联:上联是“老虎虽凶恶,半信半疑该受狐狸骗”,下联是“狐狸太狡猾,大摇大摆凭借老虎威”。大家看,多么有趣!同学们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先创造的这种世上独有的“对子”。(课件出示此对子)
2、 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听老师是怎样读出对子的韵味儿的。(教师的范读要读出文味,读出趣味,读出韵味)
3、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子的美感。
4、 各种形式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师生读、同位读等,熟读成诵。
5、 发现对子规律:读着读着,你发现对子的什么规律吗?(意思相反、相似、相近,字数相等等)
6、 交流收集到的对子。
7、小结过渡:大家对对子的学习兴致很高,我建议大家多搜集一些,如有可能,我们将利用秋游机会,开展对对子比赛,好不好?说到秋游,有人心花怒放了。来,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欣赏一下。(出示课件:四季美景图片)
二、 完成“阅读”
1、 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2、 刚才我们欣赏了哪几个季节的美?
3、 自由读短文,检查自己昨天预习有没有要变动的内容。
4、 小组讨论交流教材中的问题,训练一个同学当小组长。
5、 全班反馈:
(1)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物最美?(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四季的美)
春天的黎明,美在天空颜色的变化;
夏天的夜晚,美在萤火虫的微光在漆黑的夜里闪烁;
秋天的黄昏,美在风声、虫鸣;
冬天的早晨,美在暖和的火盆与严寒的和谐。
(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描写,美美地读一读,准备挑战读,指名读。
(3)分春、夏、秋、冬四大组,找志趣相投的伙伴读最喜欢的一段,争取背下来。
(4)大家将每段的第一句划下来,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
(5)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体会,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仿照书上的内容说一说。
(6)这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与《高大的皂荚树》对比。(《高大的皂荚树》的叙述顺序:围绕皂荚树这一种景物来写的,本文写的是各个季节不同的景物。)
(7)归纳小结:读文章要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这样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我们自己写文章,也要理清思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别人读了才会清楚明白。
三、作业 :准备“口语交际”及作文的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训练学生,使学生了解掌握购物讲价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真实的购物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如何购物讲价。
课前准备:教师:各种商品,商店标牌等。
学生:文具、玩具、日用品、食品,果蔬等道具。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
1、改变身份,引生入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不光来上课,还要向大家推荐我们学校校办工厂的一种书包,美观大方,使用方便,原价50元,今天第一次跟同学见面,优惠价40元,怎么样,想买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可走到学生中间,激发学生购买,引导学生还价!)
(点评:通过教师改变身份,设计情景,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动,从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明白购物讲价的重要性。学生当时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2、因势利导,引出课题。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买的价格不同,问:为什么同样的东西,有的同学买的要便宜得多呢?(讨价还价)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本领。师板书课题,生打开课本。
二、联系生活,获取经验。
1、联系生活。师:刚才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还价的重要性。其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日常生活中买东西还价的机会非常多。同学们,你们跟家里人一起或自己买过东西吗?想一想怎样还价的?
(也可让学生看课本或从刚才的情景中领悟方法,可先同桌互说。)
(点评: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生活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在实际生活中获得讨价还价经验,运用于课堂之中。)
2、学生发言,介绍经验,教师概括提炼。
3、师:老师把大家介绍的方法总结成了还价宝典,请看大屏幕,指名朗读。
4、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些方法进行实战演习。
三、自由结合,摸拟训练。
1、师:在练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练习的注意事项,指名朗读。
2、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把教室当成申泰大市场,把你的课桌当柜台,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别扮演卖家和买家,看谁最会卖,看谁最会买。等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们到台上来表演,谁演得最好,老师的书包就做为奖品送给他。
(点评:教师再次创设购物情景,使学生进行购物实践来训练刚才学到的还价方法。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卖家叫卖,使出看家本领,买家使出浑身解数讨价还价,有买有卖,气氛热烈。)
3、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身份、讲价方法。教师也可让学生把同类商品合到一块儿,分成几个小商店)
四、边演边评,锻炼能力。
1、师:有句俗话叫“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到台上来表演,看看到底是卖家精还是买方精。请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表演的同学哪儿演得好,用了什么方法还价。
2、学生分组上台表演,教师相机点拔。(人物、语言、神态、动作、还价方法,交易情况)
3、学生点评优点及不足,教师应提醒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对点评的学生及时表扬,提高学生听说的积极性
(点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训练,是师生互动过程,它包括听与说两个环节,在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听力,注意倾听别人发言,还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注重多元评价,把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评价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五、总结评价,归纳方法。
1、同学们,你们认为刚才哪一位同学演得更好?(生不评师评,若有分歧可让学生举手表决。)
2、刚才他们用了哪些方法呢?你还知道其它方法吗?
3、小结:我们在学习中不光要学到文化知识,还要学会生存的本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花最少的钱买到自己喜爱的商品。
(点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把购物讲价和学生学会生存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教育观。)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篇4
【课题】:
积累运用四(3.4)
【课型】:
习作课
【教学目标】:
1、背诵古诗《夜书所见》,并在读背中有所感悟。
2、阅读短文,明白其解释的道理。
3、交流健康小常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或想象,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学生收集健康小常识,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教学内容】:
(习作指导)
一、激发习作兴趣,明确习作要求
这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习作,为我们提供了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大家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习作提示。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谢罪想写的,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屑错别字。
二、交流想法,开启思路
1、先自己想一想,你最想写什么?
2、小组内进行交流,也可以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按怎样的顺序写。教师鼓励学生向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三、试写出稿
教师巡视学生习作,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存在的问题。
第四课时
(习作评改)
一、组评议,修改习作
1、四人为一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组内学生共同进行评议。
2、根据同学的评议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选读习作,共同评议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全班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进行评议,发现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2、每组推荐一篇写地较好的习作或一些优秀片断,全班同学共同欣赏。
3、教师提出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引起学生注意。
三、修改誊抄
1、自己再次修改习作。
2、将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了解有关天气的谚语,并进行积累。
2.阅读短文,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
3.以“暑假怎么过”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同时培养学生做事有计划、有意义的意识。
4.能按要求编写科幻故事,做到想象丰官,内容具体。
重难点、关键
1.阅读短文.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
2.能技要求编写科幻故事,做到想象丰富,内容具体。
课时划分
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天气的谚语,并进行积累。
2.阅读短文,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读一读、背一背”和“阅读”
二、完成“读一读、背一背”。
(一)复刁旧知识引入。
1.指名读背学过的格言,
2.谁会背民间流传的谚语?
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二)达些虽然是民间流传的话,但却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称这样的话为谚语。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句这样的谚语。
1.小黑板出示谚语。
2. 自由读,读准字音。
3. 指名逐句读,正音。
4.全班齐读,注意读得正确。
5.自由读,边读边想它的意思,也可讨论。
6.汇报。根据汇报学习各条谚语。
①朝虹雨,夕虹晴:早上时大上出现彩虹,马上就要下雨了;傍晚出现彩虹,则天将放晴。(朝zhāo;早上。“朝”“夕”是一组反义词。)
②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山间的雾在快下雨时,像是给山戴了帽子,没有雨时,雾飘在半山腰。
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上有霞就不方便出门了,因为马上就要下雨了,傍晚有霞则尽管山门,因为可以连着放晴好几天。
④月色朦胧,不是起雨就是起风: “朦胧”:月色模糊,不太清晰。
⑤、⑥句较好理解,可放手让学生自由谈看法。
7.这些谚语都行一定的道理,平时,同学们可根据天气对照一“厂谚
语,还可自己多观察,发现比较固定的现象时,也可试着概括出谚语。
8.指导流利地朗读谚语。
9.背诵谚语。
三、完成“阅读”部分。
1.揭题,让我们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学习短文《妙不可言的位置》。
2. 自由读短文.画出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讨论理解。
诞(dàn)生:出生。
辐射:从热源沿直线向四周发散出去。
妙不可言:很奇妙,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3.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4.齐读短文,边读边想:为什么地球所处的位置妙不可言?
(因为地球在太阳系中,是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序的第三颗行星,这个距离恰到好处。使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而其他行星没有。液态水的存在使地球拥有了生命,所以说地球所在的位置是妙不可言的。)
5.联系课文《太阳》说说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6. 启发学生热爱我们的家园——地球,为环保做实事。
四、作业。
1.读背谚语,补充谚语。
(1)( )虹雨,( )虹晴。
(2)有雨( ),无雨( )。
(3)( )不出门,( )行千里。
(4)月色朦胧,就是( )就是( )。
(5)( ),久雨大雾必晴。
(6)( ),明日必有大雨到。
2.收集谚语。
3.为环保做实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以“暑假怎么过”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培养学生做事有计划、有意义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指名背上节课学的谚语。
2.说说你课外积累的谚语。
二、完成本节裸的教学任务,进行口语交际。
l. 揭题:暑假怎么过?
2.读口语交际要求:
(1)谈谈自己的打算,
(2)可以借鉴其他小组的想法。
(3)分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汇报。
(4)注意安排的活动要有意义。
3.师启发思路:
暑假里,是自己想去哪儿旅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是读几本好
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一项本领?帮忙社区做有益的事……(允许有
多种活动掺合)
4.分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5.派代表汇报,评评哪一组说得好,安排的活动有意义,
6.如有可能,可让学生根据发言情况制定一份计划书。
三、小结。
祝大家过…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暑假.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
四、作业。
将自己和班上同学的打算说给家长听,征求家长意见。针对自己的打算听取长辈的意见并加以修改。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按要求编写科幻故事,做到想象丰富,内容具体。
2.能试着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吗?你自己想象的太空是怎样的呢?(生谈话)
是啊,未来的世界充满神奇,充满幻想.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未来世界去游一游吧!(板:未来的……)
二、观看录像,启发思维。
1.播放有关科幻录像。
2.生观后说说录像的故事情节中的神奇之处。
3.你还能想出比它更神奇的故事吗?(比如某个环节)的改编。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生的发育均应给予肯定。师酌情点拨。
三、读题.进一步拓展思维。
1.齐读题。
2.说说题日给我们做了哪些提示(生述师板书)。
(1)太空的奥秘;
(2)海底的宝藏;
(3)未来科技的发展;
3、你还想知道未来的什么情况?(生发言)
如;未来的房屋、交通工具、饮食、一天的生活情况;二十年后的服装……
四、指导写作思路。
1.先想好情节。
2.确定几个角色。
3.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
五、分小组讨论(共同编故事)。
六、开始写作,师巡视指导。
七、对先写好的面批。
八、作业。
继续作文。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学会修改病文,欣赏佳作。
教学过程
一、师小结习作的大体情况。
二、出示佳作,欣赏、说说好在那儿?
和外星人的一次对话
23世纪的第一天,大雪纷飞,寒风凛冽,我冒着北风住家赶。
忽然,一道刺眼的金光闪过,飞碟发出的强电磁波把我吸进舱内。
我坐稳后,企图和外星人对话,先用英文,无济于事;改用日文,毫无反应;德文、法文、拉丁文,都不行。我不耐烦了,用中文抱怨了一句:“真没劲。”谁知外星人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幽默地说:“劲,我有的是。瞧——”说着,他把我举起来,旋转360万度,也就是10000圈,我被搞得晕头转向,但这一转却使我掌握了外星人的语言,能够和他顺利对话了。
“请问,您到地球有何贵干?”
“我想吃一顿香喷喷的大米饭。”说完,他就向对面的代家楼美食街飘去。
“等一下。”我叫住了他,“您带够钱了吗?”
“我带了一分钱呢,绰绰有余。”
“一分钱?太少了!哥儿们,今天我为您洗尘,奉上100元,请别见外。”
“天哪! 100元可以买下一个星球,我要买多多的国库券。”
看来,这个外星人还挺爱国的。
“您为何买那么多的国库券?”
“我们的星球上非常缺米,全星球只有一吨米,因此常常闹饥荒。我们计划从帝王星引进一项提高大米产量的技术,可这需要十块钱,对我们那个贫困的星球来说,真是天文数字啊!”
“既然如此,那就请您搬到地球上来,和我们一起居住吧。这里又有钱又有米。”
不料外星人却说:“不,我不愿意搬到地球上住,你们地球人到处打仗,这个冲突那个争端,难民不知有多少万;地球人没完没了地试验核武器,给整个宇宙公民都带来了灾难;你们的污染也太严重了,到处都是塑料袋和纸片,城市就像个巨大的垃圾回收站。宇宙家族中,就数地球最倒霉了。”
外星人边说边指了指代家楼美食街:“瞧,那里飞的是叫苍蝇的东西吗?天哪,我只好挨饿了,我可不能把那些可怕的病毒带到我们的星球上去啊!我们那里的人平均寿命是900岁,医院只处理些包包扎扎的事,整个星球都是鸟语花香。”
听了外星人的话,我心里难过极了,看来,维护世界和平,保护自然环境,不仅是地球上善良人士的愿望,也是外星人的心愿啊!
外星人看了看宇宙时空钟:“啊,该到分别的时候了,我真想和你多呆会儿啊!”
我捏着外星人怪怪的手,依依不舍地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后会有期。”
其实我还有许多话想对他说,最重要的是,等我的:“西桥号”超时空飞船研制成功后,捎500千克无污染大米去看他、并请他到没有战争、没有污染的地球上来作客。
1.朗读。
2.从各个角度评佳作。
(1)布局谋篇。
(2)文章条理。
(3)写作手法。
(4)语句、词汇。
三、出示病文,指导修改。
1.自由读病文。
2.说说病文的毛病或不足,应怎么修改?
3. 读读改后的习作。
四、动手修改自己或同桌的作文,师巡视辅导。
五、抄正习作。
六、作业。
继续抄正习作。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介绍健康小常识。了解一些健康小常识。
2、通过查找资料,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通过介绍可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时,学会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习作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都可以,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口语交际和习作。
2、难点是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通过学习,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文章内容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应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时间: 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背古诗《夜书所见》和阅读《邯郸学步》
教学要求:
1、读读背背古诗,了解诗意。
2、阅读《邯郸学步》,明白成语含意。
教学重点:阅读短文《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 :
一、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试读通全诗。不明白的查。
2、抽读,集体读。
3、了解含意: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想想:
A:作者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B:你读后明白了什么?
4、精析:菊花围绕着茅舍,好像晋朝陶渊明的家,我绕遍篱笆边的菊花,一直到日渐西斜,不是在百花中偏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之后没有其他花开了。
补充: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二、阅读《邯郸学步》
1、学生自读,扫清字词障碍。
2、通读短文。抽读,小组内读。
3、思考问题:(1)燕国的那个年轻人学来学去,连路都不会走了?
(2)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燕国的那个年轻人今天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明天跟那个人后面走几步,可学来学去,总是不像,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步法,又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丢掉了,所以他最后连路都不会走了。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不能盲目,不能机械、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4、说说你的体会。由学生自由讲解,教师引导。
三、练习:
1、读背古诗。
2、讲故事《邯郸学步》,说清成语含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要求:
1、介绍健康小常识,知道一些健康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有关的健康小常识资料。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揭示课题,引入。
二、分组介绍:
1、以四人小组介绍,并记一记笔记。
2、小组搜集整理。
三、交流:
代表向全班介绍。
提示要求:
1、自己向别人介绍时要注意口齿清楚、简明扼要。
2、听别人介绍时要认真、有礼,如有不同意见可作适当的补充。
3、因为每一种“小毛病”都有很多种解决方法,但注意说话要谦虚,不能引起争吵。
四、练习:
整理你本课了解的健康小常识。
补充资料:
①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坐下休息,实在走不动,也应请同学扶着走一段。
②烈日下突然晕倒,要赶快到阴凉通风处,在太阳穴上涂风油精等。
③上体育课时扭伤了,应先立即用冷水敷,让血凝固,24小时后再用热水敷。
④课间不小心擦伤了,要及时用碘酒或双氧水消毒,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⑤要注意保护视力,课间一定要走出教室向远处看看,让眼睛作适当的调节。
⑥流鼻血时,不能仰头,而应把相反方向的手高高举起。
⑦春天的时候不能到外面小摊上乱吃东西,因为春天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
⑧咳嗽时,可用冰糖、贝母炖梨子汤喝;⑨黄瓜和西红柿都很有营养,但两样东西不可以放一起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写你想写的内容。
教学要求:
1、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
2、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过程 :
一、读题目明要求,研讨习作提示。
最近,你有特别想和别人说的.话吗?这次作文,就请你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如,一件有趣的事,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人,想对别人诉说的愿望、委屈,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自己一个奇特的想像……总之,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写读后感、观后感都可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问:1、写什么内容?
2、要求是什么?
二、习作准备:教师介绍。
介绍本次习作在命题上没有任何要求,同学们可以任意写自己想写的人、事、物等。因此,同学们可以各展其能,写自己特有的想法,写与众不同的经历,写对你产生很大影响的人或事……关键是选材要新,角度要新,要让人有新鲜感,或出乎意料之感。
三、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四、写好后认真读一读,修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评讲习作。
教学要求:
1、通过评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内容要具体。
2、培养学生修改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提问导入 。
教师介绍:
1、有趣就是有趣味。写到有趣的地方,要把自己深藏于内心的高兴、激动反映出来,做到乐在其中。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既要把事情的全过程,即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么样,一一写清楚,还要把有意义、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3.要认真修改。文成于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从小要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文章是否表现出有意义、有趣,事情经过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都要反复阅读,认真修改。
二、抽生读习作,全班评议。
1、是否通顺?完整?
2、内容具体吗?
3、怎样改,提出方法。
三、学生修改习作。
四、抽读优秀习作,共同欣赏。
第五六课时
教学内容:
单元检测,学生独立完成本单元测试题。
佳作引路:
一天晚饭后
程方
上个星期六晚饭过后,我们一家三口在院子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呼拉圈比赛。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比赛开始前,我们先开始抽签。爸爸第1号,妈妈2号,我第3号。别看爸爸已到中年,性子可急啦。一上场,他就匆匆忙忙地拿起呼拉圈往身上套。准备工作还未做妥,就见他把手用劲一甩,呼拉圈转动起来,爸爸腆着肚子,弯着腰,越急越转不下去,越急呼拉圈越不听使唤。三次,总共只转了9下。我和妈妈笑得前仰后合,爸爸不服气地冲着妈妈说:“你比我好不了多少。”(爸爸在呼拉圈比赛中的表现。“腆”“弯”“越……越……”“越……越……”“笑得前仰后合”,写出了比赛的情趣。)
轮到妈妈了。妈妈虽然不像爸爸那样急,但也没有找准窍门,前后左右乱扭身子,呼拉圈一下子快,一下子慢。结果比爸爸稍好一点,共转了14下。爸爸还取笑妈妈:“我说你不行就不行吧!”妈妈说:“呼拉圈这玩艺儿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不容易,这回我算领教了。”(“领教了”点明妈妈受到教育,表现了比赛的意义。)
该我上场了。因为我平时在学校练过,掌握一定的技巧,就是腰转动的速度要与呼啦圈的速度同步,所以我不紧张,信心十足。呼拉圈在我身上“唰唰”地飞转起来,十分有节奏,而且姿势十分优美,不时赢得爸、妈的叫好声。爸、妈在一旁数着数,一直数到421。这时,妈妈说:“行了,行了,别转了,你已经赢了。”我听了妈妈的话,停了下来,欢快地跳到爸、妈中间,一边一个吻。(“我”在比赛中的表现。“因为……所以……”再次表现了比赛的意义。)
一家人在欢笑中结束了这次有趣的比赛,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再次写出了比赛的情趣。)
点评:
《一天晚饭后》是写家庭呼拉圈比赛的事。写了爸爸“腆着肚子,弯着腰”转呼拉圈,逗得“我”和妈妈”笑得前仰后合”;爸爸取笑妈妈。整个比赛都是在“欢笑”声中进行、结束的。写妈妈“算领教了”。写“我”因掌握一定的技巧,所以一直转到421下,表现了这件事的意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都写得很具体。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