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案
文学网整理的技术方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技术方案 篇1
● 推介会主题
特变电工新缆厂油田专用电缆产品推介交流会
● 会议时间和地点
时间:20xx年3月25日(星期二)15∶00-19∶30 地点:乌鲁木齐银都酒店
主持人:新缆厂厂长助理兼销售公司经理 吴学贵先生
● 邀请的与会人员
? 中石油天然气乌石化分公司 ? 塔里木石化公司 ? 吐哈油田
以上人员约15人左右,另附名单(待定)。
● 工厂参会人员
厂领导:王品山(厂长)、麻宝忠(副厂长)、耿晓鹏(副厂长)、吴学贵(厂长助理)
顾 问:钟建军、张彦学 会议筹备组全体人员
● 成立技术推介交流会筹备小组(人员分工、宣传资料彩色) 组 长:吴学贵(负责会议整体规划与协调)
副组长:赵士林、刘敬军(负责会议准备工作计划的`落实实施)
成 员:马辉军、钟建军、张彦学、陈卫、张勇、李旭东、张万福、张冬冬、刑国昌、李晓春
● 会议准备工作计划
注:所有单项费用预算(须有明细)由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在3月15日前报张万福处。负责工厂领导讲话稿、参会人员名单的准备
● 现场实施方案
在酒店有关地方设置的会议引导标牌、欢迎标牌;在会场放置条幅;在会场处设产品展示区和展板;在会场 处设签到台;现场摆放根据具体参会人数而定,设备租赁则以实地情况而定。
技术方案 篇2
技术方案 篇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分成以下几个内容:
1、了解什么是通用技术。
2、了解技术设计基本知识和技术教育理论。
3、从感性上熟悉通用技术的相关学习内容。
4、初步了解学习一门课程所应该把握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理从感性的层次上体会通用技术的含义,并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充分让学生学习爱好,引导学生较好的围绕着技术与设计的范畴,体验到通用技术中设计的重要性与创新性,联系生活中的案例。
例如,通过《神舟七号》的实例激发学生对通用技术强烈的学习愿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品质,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动,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这门课程面对的是普通中学的高中生,在目前基础会考的指挥棒下,学生是在很大程度上会关注并积极参与这门课程。换个角度,自己在学生这个角度来考虑,自己在又会怎么做?
因此只有在深入对学生的调查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实施教学。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留意教学案例的选择,由简到难的分析,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另外,要留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环保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团体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性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握现实生活相关的通用技术内容。
2、能力目标:让学生把握一些设计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3、态度和情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案例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从多而广的知识面向学生介绍相关的通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集体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向学生了解面向生产与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对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的几个主题融为一体学习,把握好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
四、教学策略
从理论上讲向学生相关的通用技术的知识结构,把握好通用技术的学习主线,从感性上初步熟悉通用技术的相关内涵知识,让感爱好的学生今后可以往这方面深入了解学习。根据课本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自主能力。
此外,寻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典型案例,利用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气氛,帮助
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把握知识。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语
问:同学们,你们以前听说过《通用技术》这门课吗?
《通用技术》对同学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如此。对于一门新的课程,主要把握好三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三个问题?
2、 什么是通用技术?(学什么?)
1)、首先简单介绍什么是技术。技术有广义技术和狭义技术。
广义技术:大体上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本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简言之,一切有效用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技术。
狭义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造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
狭义技术,就是通常所说的技术。是具体“技术工作”中的技术,是生产技术、工作技术、医疗技术、驾驶技术等,是针对人与自然的技术。
2)、通用技术: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3)、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①、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
通用技术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它以学生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②、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
通用技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
③、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通用技术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它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治理、表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④、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凝聚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通用技术不仅要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的力量来吸引学生的参与,还要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以及道德责任来打动学生的心灵。
技术方案 篇4
作为电力企业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技术管理在整个施工中占有重要位置。电力施工中的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是确保各项施工技术可行的措施,同时,也是电力施工工程的客观要求。对于当前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施工管理者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充分发挥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以保证施工质量。
1电力施工工程的特点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电力工程施工的不断增多,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得到了明显提升。相比于其他工程而言,电力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涉及的领域较广。从电力工程的施工现状看,它具有以下3个特点。
1.1复杂性
电力工程施工项目涉及的内容较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多个相关工序的衔接配合,并在施工前全面考虑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因电力工程消耗的物力、人力、财力较多,考虑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还需要采用大量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作为支撑。
1.2准确性
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普及的背景下,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电力企业中,这对施工是极为有利的,可精确检测施工中的一些关键程序、参数,确保施工中各个细节的'完整、良好。此外,在现代社会中,电力施工的精确性和安全性逐渐成为施工必须具备的特性。因此,确保施工质量良好的另一种有效方法是在施工过程中做到精细化管理,并确保各个施工环节的良好衔接。
1.3周期较长
相比于其他工程而言,因考虑到电力能源的输送可靠性和其他相关要求,电力企业的施工建设周期较长,从确定项目施工方案到施工竣工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多,且投资较大,在运行前没有任何效益。因此,在施工的资金和管理方面,都要严格落实施工技术管理,发挥其应有的工程支持作用。
2电力施工工程技术管理的内容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涉及诸多内容,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从实际的施工应用看,主要涉及人力资源管理、施工成本控制、质量安全控制等;从其自身的性质看,具有特殊的管理内容,比如施工工程的技术交底、施工安全管理等。电力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和时效性强的工作,一般由电能生产、电力能源输送技术管理及其各项技术管理组成。
3电力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
3.1施工技术交底不完善
技术交底是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电力工程控制的重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只有严格按照交底标准进行技术交底,才可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但在实际的技术交底过程中,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技术交底工作难以彻底落实。
3.2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
技术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是技术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在电力施工中,部分技术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工程投资理念,且对工程的实际状况不了解,导致在前期的施工材料采购中与工程实际相脱离,采购的材料不是施工所需要的;一些技术管理人员欠缺综合分析施工的能力,且未将施工项目的监控工作落实到位,严重阻碍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3.3技术管理流程不规范
在技术管理体系中,供电技术是较为关键的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在电力工程的施工体系中,后勤部门、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等都与施工的进度、质量有直接关系。其中,财务部门负责工程的各项资金管理,并对施工提供必要的支持;后勤部门和技术部门在工程的不同阶段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这样易造成部门间的分工模糊、权责不清,且不具有良好的协调性,进而导致技术管理流程难以顺利进行。
4完善电力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4.1落实技术交底工作,规范施工
针对当前我国电力施工中技术交底不彻底、不严格的现象,电力企业需要建立系统的监督保障机制,提高施工技术交底的质量和实效性,严格监督施工过程。如果发现违反技术交底的行为,则要及时纠正,并追究相应责任,以提高技术交底的落实率。此外,从安全方面看,施工单位要明示施工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措施,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化指导,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从而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2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电力工程的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并落实技术管理中的责任;加强施工标准化建设,将施工规范化作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中心,必要时可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重视绩效考评的作用,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4.3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技术管理的主体是技术管理人员,其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施工单位要定期的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并举办多样的技术交流活动,落实奖惩制度,形成系统化的模式,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5结束语
在电力施工中,技术管理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工程进度和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施工单位需根据自身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技术方案 篇5
按照全省植保工作重点任务要求,抓好不同栽培方式的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推广成熟的绿色实用技术,扩大示范效应,全面提升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推进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技术方案,请各地因地制宜抓好落实。
一、防控目标
蔬菜主要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全生育期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3次,蔬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产品质量有保障。
二、防控策略
针对蔬菜害虫发生特点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取“实时监测,提前预防、压前控后,多措并举”,以及“节本增效、可持续防控”策略,以健康栽培、物理隔离和生态调控等减少病虫基数技术为基础,推广“病虫基数控制、部分害虫诱杀、植物免疫诱导、安全药剂防治、高效药械应用”五大综合技术全程防控,有效控制病虫为害。
三、主控对象
以设施蔬菜为主,兼顾露地蔬菜。
病害: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疫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十字花科根肿病等;部分设施内黄瓜靶斑病。
豇豆锈病、炭疽病;芹菜斑枯病、叶斑病、软腐病等。
害虫:粉虱、蚜虫、斑潜蝇、叶蝉、蓟马、叶螨、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荚螟、韭蛆等。
四、主推技术
针对不同栽培模式的蔬菜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重点推广以下绿色防控技术。
(一)病虫系统监测
根据蔬菜病虫调查规范,出苗后或定植开始每5-7天调查一次病虫发生情况,明确主控及兼防对象。根据调查结果和防治指标,确定防治最佳施药时间,选择用药品种。
(二)病虫基数控制技术
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病蔬菜品种。彻底清洁田园,育苗及播种前采用种子、苗床土壤处理,降低种子、土壤带菌,减少苗期土传病害的发生;设施蔬菜休闲期,利用覆盖薄膜高温闷棚和石灰氮、灭线磷等药剂处理土壤或在植保部门指导下积极引进示范药剂土壤熏蒸技术,处理后增施有益菌肥。
韭菜种植区,可采用“日晒高温覆膜法”防治韭蛆。在4月底至9月中旬,选择太阳光线强烈的天气(光强度超过55000lux),早8点左右,用厚度0.10~0.12毫米的浅蓝色无滴膜覆盖(覆膜前1~2天割除韭菜),覆膜后四周用土壤压盖严实,膜四周尽量超出田块边缘50厘米左右。待膜内土壤5厘米深处温度达到40℃,且持续超过3小时,即可揭开薄膜降温避免对根伤害。揭膜后待土壤温度降低后及时大水漫灌,促进缓苗。
(三)健身栽培+免疫诱导产品
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移栽未携带病虫的健壮种苗;合理肥水、合理密植和产量负载;地面覆膜控制湿度等;施用氨基寡糖类、蛋白质免疫诱抗剂等,提升植株抗病虫能力。在蔬菜各生育阶段分别使用5%氨基寡糖素、0.136%赤·吲乙·芸苔素、低温等离子油等3-4次,也可以引进一些新的诱抗剂如几丁聚糖、S-诱抗素等,促进缓苗,提高植物免疫力,优化生长势,提高坐果率,减少病害发生,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四)板网联用控虫技术
设施蔬菜:一是推广使用防虫网。在棚室入口和通风口设置30-40目的防虫网,阻隔外来迁入害虫。防虫网覆盖之前用20%异丙威烟剂进行熏棚消毒。二是推广色板诱虫技术。利用黄板诱杀设施内的蚜虫、粉虱、斑潜蝇,蓝板诱杀蓟马,控制虫害及病毒病。每亩悬挂诱虫板40张,全生育期更换4-5次。二者联用,可以大大提高防效,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推广应用。
露地蔬菜:一是安装杀虫灯,每15-20亩一台;二是悬挂诱虫板,每亩40张。三是安装害虫性诱捕器。
(五)强化生物防治技术
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在必须采用药剂防治时,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剂型先进的农药品种,示范推广新型生物农药如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多抗霉素等,并轮换交替使用,降低病虫抗药性风险。可重点引进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技术,适时适量释放生物天敌。
粉虱类可以试验推广丽蚜小蜂、津川钝绥螨、烟盲蝽等天敌。释放技术:定植前15—20天,烟盲蝽按0.5—1头/m2在苗床预防性释放1次;定植后7—10天,监测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丽蚜小蜂按20xx—4000头/亩,见虫即放。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5次;或叶部撒施津川钝绥螨100—200头/m2,每周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次。
螨类可以试验释放智利小植绥螨、加州新小绥螨、胡瓜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释放技术:定植10—15天后,监测发现害螨即可释放捕食螨。叶部撒施智利小植绥螨5—10头/m2,点片发生时中心株释放30头/m2,每2周释放一次,释放3次。或叶部撒施加州新小绥螨300—500头/m2,每周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5次,或释放巴氏新小绥螨、胡瓜新小绥螨中的一种,释放方法同加州新小绥螨。
鳞翅目: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可以释放赤眼蜂类、半闭弯尾姬蜂。释放技术:定植7—10天后,监测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赤眼蜂类按20000头/亩,或半闭弯尾姬蜂按150—300头/亩,隔10—2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1—3次。
当释放天敌不能够控制设施内害虫时,优先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使用前需确定生物农药与天敌的'兼容性,降低其对天敌的影响。粉虱类可选用矿物油、球孢白僵菌、藜芦碱、等药剂;害螨类可选用矿物油、苦参碱等药剂;蚜虫类可选用除虫菊素、虫菊·苦参碱、苦参碱、鱼藤酮、金龟子绿僵菌等药剂;蓟马类可选用多杀霉素、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等药剂;鳞翅目害虫可选用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印楝素、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药剂。
有条件的地市,可以引进试验示范设施作物熊蜂授粉试验,可减少化学激素污染,提高植株抗逆性,增加产量,改善产品品质。
露地蔬菜主要推广应用生物制剂防治,减少化学农药。在害虫点片发生或盛发初期施药,选用植物源或微生物源杀虫、杀螨剂。药剂品种选择同上。
(六)合理使用农药助剂
使用农药助剂有利于农药有效成分的分散,药效发挥或延长药效,也有利于病虫接触或吸收农药有效成分等,从而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残留。各地可以结合当实际,试验示范激键、有机硅、安融乐等一些技术成熟的助剂,达到减量控害,提质增效的目的。
(七)应用高效施药技术
选用高效施药器械,全面推广热力烟雾机和静电喷雾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施药量,降低棚内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降低农药残留。
全国和省级示范县每个示范县购置热力烟雾机,并引进静电喷雾器械,达到核心示范区高效施药器械全覆盖。
各地要切实做好病虫监测,及时发布情报;多措并举,建立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积极开展技术宣传,扩大示范效果,推动绿色防控工作开展,工作进展情况请及时向省站汇总反馈。
技术方案 篇6
1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方案设计及工作流程概论
1.1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方案设计分析
采油工程技术即石油开采工程及管理技术,从具体应用角度来说,采油工程的工作内容是通过对油井、注水井等操作,完成油藏的一系列处理手段,促使原有进入境内,并利用经济高效地手段来实现地面举升。石油工程技术是完成石油开采任务的关键,也是油田日常作业顺利进行的保障。随着石油产业的整体发展,石油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其作用,例如在施工措施上的多种联合作业、施工流程的配套设施准备等等。采油工程技术是围绕着油井及配套设施产生的,在日常应用中除了生产之外,还包括一些修复和维护工作,尤其是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油层技术改造,是验证勘测目标的重要手段。
1.2工作流程理论研究
工作流程理论(或技术)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环境下诞生、发展的新型技术,它是管理技术中的一个构成部分,对企业在生产、运营活动中实现自动化优化过程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这其中,主要应用到的是计算机技术,并根据自身的产品开发过程与经营管理策略开展应用,最终实现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自动化。工作流程理论最大的特点是相应了市场的需求。市场的变化客观上要求企业缩短产品开发时间、生产时间,以及厂区到市场的时间,将这些步骤中不必要的成分去除掉,形成“工作流”,加快执行速度。
2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方案设计与工作流程研究
采油工程技术实施方案设计要点油田保障固定、持续的产能,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每一类措施的`设计方案都需要大量的计算、验证,因此必须针对每一类作业的要点进行分析。首先,作业措施分类要点。对油田作业措施进行分类是第一步,也是实践内容的全面性需求。采油工程技术措施中,往往要使用到多种设备之间的联合,只有提前做好全部的工作,才能够在施工中得到较好的支持。其次,压裂设计措施要点。采油作业中,油层压裂是一个关键步骤,指的是利用液体传递压力的原理,将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通过注入的方式进入油藏层,提高井底附近的压力,促使油层最薄弱的地方出现地质裂缝;之后注入支撑剂液体,促使裂缝的渗透性提高,原油(油气)可以通过裂缝进入油层汇集;这其中,需要关注的要点是地面泵压的大小以及支撑剂的用量,要根据实际的采油环境进行设置。再次,酸化技术措施要点。酸化技术是提高产量的一种措施,由于采油过程中,油井附近会被污染物附着、堵塞,而酸性物质可以解除掉生产井的污染,提高地层渗透率率,从而实现增产。酸化工艺的要点在于酸洗、基质酸化等方面。除此之外,还包括射孔工艺、注水井调剖工艺等,都需要在采油工程技术实施方案方面进行关注。
3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方案设计与工作流程研究
3.1采油工程技术实施方案设计要点
油田保障固定、持续的产能,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每一类措施的设计方案都需要大量的计算、验证,因此必须针对每一类作业的要点进行分析。首先,作业措施分类要点。对油田作业措施进行分类是第一步,也是实践内容的全面性需求。采油工程技术措施中,往往要使用到多种设备之间的联合,只有提前做好全部的工作,才能够在施工中得到较好的支持。其次,压裂设计措施要点。采油作业中,油层压裂是一个关键步骤,指的是利用液体传递压力的原理,将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通过注入的方式进入油藏层,提高井底附近的压力,促使油层最薄弱的地方出现地质裂缝;之后注入支撑剂液体,促使裂缝的渗透性提高,原油(油气)可以通过裂缝进入油层汇集;这其中,需要关注的要点是地面泵压的大小以及支撑剂的用量,要根据实际的采油环境进行设置。再次,酸化技术措施要点。酸化技术是提高产量的一种措施,由于采油过程中,油井附近会被污染物附着、堵塞,而酸性物质可以解除掉生产井的污染,提高地层渗透率率,从而实现增产。酸化工艺的要点在于酸洗、基质酸化等方面。除此之外,还包括射孔工艺、注水井调剖工艺等,都需要在采油工程技术实施方案方面进行关注。
3.2工作流程研究
工作流程不是孤立的一种理论,可以把它看作是基于生产自动化背景产生的一种应用。结合本文所讨论的采油工程技术不难看出,工作流程的研究,本质上是针对采油工程技术应用与各方面要素的配合展开的,工作流程可以在业务流程中实现采油作业的信息控制和流转。它应该具备以下特点:首先,先进性。采油工程技术的先进性,应该与工作流程的先进性匹配,不仅从国内石油产业范围入手,更应该从国际市场环境展开研究,尤其要侧重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其次,实用性。以采油工程技术方案设计及工作流程系统类软件而言,要贴合采油工作的实际需要,针对系统设置满足灵活性。
4结语
综上所述,采油工程技术与工作流程的结合形成整体性系统,整个系统应该能够满足施工过程流程的顺利执行,设备的合理安排,工艺的顺利开展等,避免在独立环节的失误造成整体的不利影响。
技术方案 篇7
制作材料:一把剪刀、一双穿过的旧毛袜、饮料瓶、针线、丝绵。
步骤一:先把饮料瓶剪开,再把袜子口朝下套进去,脚跟的地方最好在前,显得好看。
步骤二:为了使更加立体一些将一些丝绵塞到脚跟的地方,使看起来鼓鼓的,形成脸蛋,因为瓶子轻放在桌子上容易倒,接着为了使更稳定,可以在底部装些大米或小麦增加重量。
步骤三:接着用针在小娃娃眼睛的部位安上眼睛,(也可以用扣子代替)
步骤四:接着用线给可爱的小人缝上嘴巴,一个笔筒就诞生了!而且是自制的哦!低碳又环保!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可以值得我们去留意去探究的,就好比这次若不是妈妈提醒,我又怎能想到袜子和饮料瓶又怎能变成一个低碳环保的小笔筒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我们缺乏一双去观察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都能够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再说,自己亲手制作的笔筒,岂不是更有意义,说不定用起来的心态都不一样了呢!
第四篇: 通用技术笔筒设计方案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介绍之笔筒
背景技术:
在人们工作中需要用到各种笔,一般各种笔都是放置在笔筒中,这样一来方便人们拿取,但是现有的笔筒上端开口较小,人们在拿取的过程中,易不小心带倒笔筒,而且现有的笔筒不能标记重要事务的时间点和具体内容,人们需要购置笔记本将重要事务记录下来,但是人们忙于工作时,会忘记查看笔记本,这是因为笔记本不在人们视野范围内,所以需要一种既能放置各种笔,又能记录事务的笔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笔筒,大大方便人们拿取各种笔,有效防止人们拿取笔时,将笔筒带倒,而且人们可以在笔筒上记录各种重要的事务,使得人们可以高效完成工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筒套、筒身、底座,其特征在于,筒套为倒圆台形,筒套底部通过筒身连接底座,筒身为软性的长方形的板材,所述筒身左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突子,筒身右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与突子相匹配的插槽,筒身通过滑槽分别连接筒套和底座,所述筒身上设有若干张相互粘连的印刷纸。
所述筒套、筒身和底座同轴。
所述筒套左右两侧设有用于挂文具的挂钩。
所述筒套外壁上设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所述筒套上端倒有圆角,防止用户划伤手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大大方便人们拿取各种笔,有效防止人们拿取笔时不小心将笔筒带倒,而且人们可以在笔筒上记录各种重要的事务,使得人们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5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笔筒,它包括筒套1、筒身2、底座3,筒套为倒圆台形,筒套底部通过筒身连接底座,筒身为软性的长方形的板材,所述筒身左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突子5,筒身右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与突子相匹配的插槽6,筒身通过滑槽7分别连接筒套和底座,所述筒身上设有若干张相互粘连的印刷纸4。
所述筒套、筒身和底座同轴。
所述筒套左右两侧设有用于挂文具的挂钩8。
所述筒套外壁上设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所述筒套上端倒有圆角,防止用户划伤手指。
使用前,筒身2上的突子5与插槽6相互连接将筒身2卷成为圆柱形,之后通过滑槽7插入筒套1和底座3上,这样一来构成笔筒;当用户需要拿取各种笔时,捏住笔的一端后,向左或向右拿起笔即可,因为筒套1为倒圆台形,所以用户拿取笔的范围比现有的笔筒大,有效防止笔筒被笔带倒,而在用户工作时,可以将钢笔、毛笔、文具挂在挂钩8方便拿取;当用户需要记录重要事务时,手握住笔身,在印刷纸4上记录即可,当最上方印刷纸写满后,撕下即可,大大方便人们拿取各种笔,有效防止人们拿取笔时,将笔筒带倒,而且人们可以在笔身2上记录各种重要的事务,使得人们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方案 篇8
1、基础知识:在了解打字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打字姿势和指法,养成良好的键盘操作习惯。
2、操作技术:在认识打字姿势和指法的基础上,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在键盘上进行操作。
3、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计算机的快乐,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和指法。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打字的准确率、速度,加强键位识记。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打字练习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