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西文学 > 散文 > 散文精选 > 正文

一丛艾草散清香

作者: 陈树庆2023/08/28散文精选

在乡村人的心目中,艾草是一种既可入药用于艾灸,又可作为野菜食用的植物。每年清明前后,山野田间地头就会长出一丛丛野生艾草,颜色翠绿,轻轻一抚,散发出浓郁的草香。

在乡间,有着“医草”的美称,走上神坛的植物不多。“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古人认为,艾草悬挂于门首,可祛病辟邪,可做菜可做药。于是,乡人纷纷去采摘艾草。几场绵绵春雨之后,山间地头,河沟田坎,艾草再也按捺不住心底的冲动,争先恐后冒出嫩嫩的绿叶蓬勃生长,羽毛状分孽的叶片像手掌一样努力向外伸展,沐浴着春日的阳光,携带着一抹独特的清香,碧绿的艾草从浓密的百草丛中盈盈而出,挺秀、朴实,像是乡间的母亲,生生不息地长,平平凡凡地活,味苦而甘。

认识艾草,源于童年。每年清明节前,母亲总会采回许多艾草熬水给我洗澡,母亲采艾草时,很讲究时间,趁着天光微亮时,挎上篮子,来到家乡的土坡上、垄田边、河畔采艾草。青青的艾草显得鲜灵灵,而且香气特别浓郁。披着清晨所有光泽的一株株嫩绿的艾草被母亲采下来后,又被母亲有序地摆放在篮子里,手上、身上沾满了艾草那苦而香的草味。艾草虽然不是金贵的植物,可母亲从来都舍不得将艾草连根拔起。母亲告诉我,留着艾草的根茎,来年还会长出新的艾草来的。烧一锅滚烫的水,采回的艾草揉进去煮,草香四溢,热气腾腾。母亲说用艾草洗澡,以后我就会身体健康,百病不侵。艾草水淋到身上,舒筋活络,非常舒服,我在澡盆里泡得水快凉了都舍不得起来。

采回来的艾草,用水冲洗干净,与鸡蛋一起放进大锅里煮,满屋子都是艾叶和鸡蛋特有的香气。被艾水煮过的鸡蛋,变成了淡淡的绿色,这让童年的我尤其喜爱。刚出锅的鸡蛋,腾腾热气中飘着艾草的清香。咬一口鸡蛋,散发着艾叶香气的清香慢慢在嘴里散开,母亲说艾叶煮鸡蛋可以平喘消炎。如今,母亲依然在每年的清明节前,耐心而虔诚地煮艾叶、煮鸡蛋。我也习惯了在每年的这个日子,吃几个散发着艾叶香气的煮鸡蛋,只是已经长大的自己,于艾叶煮鸡蛋特有的香味里,品味出的是另一种更特殊的味道。于是,每年的清明节前,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虔诚地采艾叶,煮鸡蛋。所以,一份与艾草有关的美味佳肴,在岁月的时空中淡淡流淌,缓慢而悠长,这份爱(艾)的情意已融入到我的血脉里,生生不息。

清明之后,受了阳光雨水滋养的艾草,逐渐丰满成熟,这个时候的艾草已经没有什么吃头了。乡下的孩子在葱茏寂寥的回家路上,采一把艾草新嫩的枝叶,探起鼻子深深闻艾草青郁芬芳,放在手掌里搓碎,敷在被蚊虫蛰起的红肿处,是很好的止痒草药。碧绿的枝叶,散发着香气的艾草在风中寂寞地等待,趁着农历端午的日子,一举从匍匐的旷野跃升至乡间古老的门楣上,散发着迷人艾香。母亲采回一捆茎粗叶阔的艾草,挑几株插于家中的门楣上,说是避邪。不只母亲这么做,其他农人亦然。家家户户的门上陆续插了艾草,整个村庄开始荡着艾草香。端午插艾,成为千百年来不变的符号与象征。门楣上的艾叶干枯了,母亲也不扔掉,而是小心翼翼地摘下来,将枯叶收集到盒子里。我问:“都干成这样了,留着有什么用?”母亲不慌不忙地收拾家务,待一切停当后,便端出针线筐,坐在门前的阳光里,拿出一块红色的绸布,然后麻利地将红绸布缝制成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布袋。只见母亲把收集起来的艾叶摁碎,一点一点地倒进了小布袋里。挂在我脖子上,希望这香囊可以保护自己的孩子驱邪除病。成年后回想,每每感觉勤劳的母亲就像散发着清香的艾叶,护佑我们的一生。

艾草,是一种平和的植物,在乡间山野角逐飞奔,在清静的一角梳理阳光,丰美了老百姓的口福和日子,也飘香了诗韵画意、文化典籍、民族风情,它那迷人的绿色,沁人的奇香,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带给我的无限温暖,我会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