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西文学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正文

悠悠水事

作者: 李杰2023/12/11散文随笔

那天晚上,老家的寨邻老幼们组建的微信群又在用语音发信息,告诉大家开水了,让大家找好装水的东西,准备接水。那些与水有关的往事不由在心里悠悠升腾……

记忆中,老家的父老乡亲们最初吃水是靠人挑的。在离家两公里左右的水沟里有一个水井,大家都到那里去挑水。那时候,舀水的瓢是用葫芦做成的,大一点的葫芦一破两半便是两个水瓢,小一点的葫芦用刀切去一小块后做成一个水瓢。

很小的时候我便见证了大人们挑水时的艰辛,因为那时候母亲总是背着我去挑水。满满的一挑水加上我的重量,沉沉地压在母亲的肩上,让母亲走在崎岖山路上的脚步显得异常沉重,尤其是上坡的时候,母亲咬着牙关一步一步往上走,颤颤巍巍,摇晃不定,颈部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流。

三月份左右老家便进入枯水季节,吃水就更艰难了。水井边是由一个个水桶排成的长长的队伍,都在等待着水井底部一小股水源流出来的水。有时候一挑水要等候一个上午甚至更长时间。

我读小学的时候都是吃了早饭才去上学。有时由于没挑到水无法煮饭,我怕迟到,就只能饿着肚子就去上学,直到下午放学才回家吃饭。父母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我能够吃了早饭去上学,他们决定牺牲晚上睡觉的时间去挑水——吃过晚饭便打着火把去排队挑水,基本上都是翌日凌晨才能将水挑回来,有时候甚至天已经开始亮了才将水挑回来。

打田栽秧的季节,非常热闹。遇到风调雨顺的年份,田野里到处是农人用牛耕田的吆喝声。一头小牛"哞哞"地叫唤着,跟着一头正在耕田的母牛后边,从田这头跟到田那头,又从田那头跟到田这头,直到母牛停下来,小牛才急急忙忙地跑到母牛身边去吃奶。有的农人还一边耕田一边大声地唱着山歌,悠扬的歌声在田野里尽情回荡着,显得那么悠然自得,让人从心底感到那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记得有几年老家的旱情特别严重,由于很长时间没下雨,刚刚栽上秧苗的田里开始开裂了。为了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问题,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家门口那条小河。为了拯救即将干死的秧苗,男女老少齐上阵参与抗旱保苗工作,大人挑水浇苗、老人背水浇苗、小孩抬水浇苗。在田野通往小河的路上,父老乡亲们你来我往地奔忙着,昼夜不息,诠释着父老乡亲们战天斗地的精神。最后小河水也干枯了,大家便在河床上挖坑,待坑里有水时便挑来拯救秧苗,整个河床上新罗棋布地布满了深浅不一大小不一的坑。

后来大家经济宽裕了,便开始购买抽水机从小河里抽水打田栽秧。遇到干旱天气,农人们将柴油机从家里抬到小河边,长长的水管一头接在水泵上,一头拉到自家的田里,水便流到了田里,从而确保能够把秧插上,才不会不影响一家人的吃饭问题。由于受到扬程的影响,那些离小河较远所处位置较高的田块用就抽不上去,因而导致无水打田,农人们便采取"大季损失小季补"的办法,在原本应该种稻谷的田里种上玉米,以挽回一些损失。

随着家乡父老乡亲们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宽裕,日子也越来越幸福。为了方便乡亲们抽水打田,以及浇灌辣椒、茄子、早玉米等农作物,前几年党委政府在老家沿小河两岸架起了电线,方便大家将河水抽到田里,极为省力、方便、快捷,而且电价还很便宜。

为了方便父老乡亲灌溉农田,政府还从小河的上游安装了水管,将水直接引到了田边地角,大家打开水龙头便可以将水放到田里。

记得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很远便听到人们在欢呼:"水来了!水来了!"走近一看,自来水管里汩汩地淌着水,原来家家户户都有了自来水,老家从此告别了挑水吃的历史。

现在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我的家乡正沐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里,相信父老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将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