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西文学 > 散文 > 短篇散文 > 正文

小城的思念

作者: 柴华林2024/01/27短篇散文

记忆的火车,也许眨眼间就到了那座小城。但是,家乡的小城不通火车,下了火车还要继续转换长途汽车,才能到达那里。思乡的火车,一直在我心里鸣笛。夜间,或早晚,经常去故乡。有时候,觉得人和事已经慢慢淡忘,只剩下那条湍湍流淌的小河。问君多少事,都随水付之东流。不知多少次,走出那座小城,来到小城临近的那个城市,那座高壮的临江大桥与小城一样,在心中形成一座固定的图影,永远也不会泯灭。也许,江河都是流动的,故乡的情或景,就是从这些地方流淌出去的。仁智之人,常怀山或水之情,也许这就是人与自然的难舍难分的一个出口,或人借景念情的一种寄托。心中那条故乡的河,没有冬夏,常常穿越那条急流的江而奔淌不息。我就会随那缓缓小河流淌的涟漪,荡漾在故乡的暖暖记忆中,去慢慢回忆那一缕缕游丝。

说起故乡,自然会想到我的祖辈,爷爷、奶奶和父母。爷爷在我心中有些传奇,或他的家庭,或他的经历我知之甚少。只知道他祖籍是辽宁阜新,他读了七年私塾。怎样从辽宁来到黑龙江那个小县城,怎样娶的我奶奶?我一概不知。我奶奶信佛,心慈面善,那张留下的黑白照片永远微笑,让人感到十分可亲。我很小的时候,他们就患病离世了,在我记忆中对他们没有什么印象,这是让我感到十分无奈和无法弥补的情感。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裁缝,一辈子靠手艺吃饭,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他什么事情也不求人,都是自己不声不响地默默扛着,平时话语也不多,但心地特别善良和纯净,我好多地方都在默默继承父亲这些看似本质上的优点,又是平时人情世故中的弱点。年轻的时候,这些性格会吃很多亏,等到年纪大了,又觉得这种天性赚了很大的便宜,一生或几世都受益。因此,善良我会一辈一辈传下去,人只有善良,才是做人之根之本。父亲一辈子没有给我留下什么财富,但给我的善根,比留下一座金山都强。因为财富可以花完,那血脉的善良,会传给子孙,一代一代永远传下去,这是最大的财富,谁也抢不走。

说起母亲,一定会说到姥姥家。姥爷与爷爷奶奶一样很早就过世了,我只看到过他的黑白照片。姥姥的印象很深的,我小的时候经常与妈妈去姥姥家。姥姥也不是本地人,听妈妈说,姥姥也是辽宁人。姥爷是黑龙江肇东人,听二舅说过姥爷一家人来到这个小县城的一些事情。姥爷家在这个小城开铁匠铺,姥爷死的早,这个家就靠姥姥支撑着。姥姥是个刚毅的女人。我小的时候,姥姥已经年纪大了,又犯有严重的肺心病,经常咳嗽得不能躺下和好好坐着,只能斜倚在被褥上,看她当时被病折磨得也很痛苦。她过去不知得过什么病留下的后遗症,一只胳膊和腿也有残疾,影响她正常活动。在我很小的时候,记得姥姥来过我家一次,从手绢包着的钱币中取出零钱给我买了一根冰棍,以后所有的记忆都是姥姥斜躺在炕上的记忆。

家乡的遥远记忆,祖父母及外公婆的记忆真的很模糊。但随着我慢慢长大,童年的记忆就开始清晰起来,比如妈妈、亲戚、邻居、同学和老师等等。那个年代和岁月已经走远,家乡小城还在,那条小河也在,记忆的河流也会慢慢流淌起来,流到心田,汇聚到时光流逝的那条河里去。那个小城,过去只有一条从南到北的街道,俗称"三里三" ,也就是只有3 . 3华里。唯一的一条街道两旁是一些零星的商铺。

我小的时候,记得最深的是街北面有一家糕点厂、大车店和建华商店,因为这几个地方都是我妈妈上班工作过的地方。很小的时候,记得还在糕点厂院里玩过,院里有一个铁玩意儿,我骑过,像骑在一种动物上一样。后来长大了,对妈妈及那个糕点厂不仅是记忆,还永远保存那种香喷喷的不散气味。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一般家庭平时都是以食玉米、高粱、小米等粗粮为主,大米白面供应很少。我小的时候经常去粮店排队买玉米面和高粱米,经常吃的也是玉米饼和高粱米饭。白面少,偶尔吃上白面馒头和花卷,就跟过年一样高兴。

但是,我家不一样,因为我妈妈在糕点厂上班,经常买一些处理给内部职工的"糕点渣子" ,也就是各种糕点在生产和包装过程中掉下来的碎渣,各种点心的都有,酥皮的点心渣最多,那个酥皮渣也最好吃。每次妈妈都是拎着纸绳包装的黄色纸包回来,点心渣的油透过包装纸,油成模糊的一片,看着就香香的。偶尔还能在点心渣里发现稍微大一些的点心小块,比如饼干的一角,或桃酥的一个小月牙,还有带馅月饼露着红丝绿丝的小块儿,吃起来就跟吃上那个原味的点心一样,香气从口腔,一直到喉咙,沿食道一直到胃里,人的身体顿时香气满满,周围的屋子里也像糕点厂或副食商店一样,充满香气四溢的空气。在那个整天吃粗茶淡饭的年代,简直就跟过上了天堂日子一样。

多少年过去了,当我读到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描写"小玛德莱娜"点心的时候,我便产生一种冲动和共鸣,他描写的贡布雷小城的点心,让我也想起家乡小城妈妈在我童年和少年,带给我她工作单位处理给内部职工廉价的点心渣,现在就是把"稻香村"的全部点心都尝遍,也不会产生那种久远的香味。因为妈妈工作在糕点厂,她还掌握各种点心制作的配方和工艺。她有一个自己用绳钉起来的牛皮纸小本本,上面是她记的各种点心制作的配方,比如几两面、几两油、矾或白糖多少之类等等。母亲晚年的时候,我还问过这个秘方小本,她说已经找不到了。

那个时候,妈妈照小本上的配方,在家里经常给我们炸麻花和套环吃,偶尔也会炒油茶面。小火炒面,面炒变色,凉了放熟油、花生等,冲出来的油茶粘糊糊、香喷喷的,是我永远都难忘的入口即化的童年美食。都说人生短促,往事转眼如烟。但一种小小的点心渣,一种香气,一种味觉,能在心里保留一辈子。除了母子之情,可能更多承载的都是一些点滴经历和浓浓的亲情。现在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望窗外黄昏落日,想母亲一生的点点滴滴,在心中筑起往事如烟的回忆大厦和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