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西文学 > 情感 > 生活故事 > 正文

团团圆圆的水豆腐圆

作者: 黎耘2023/08/11生活故事

过大年,在北方少不了饺子,在南方少不了汤圆,仿佛已是约定俗成的了。而在距离桂林约127公里的我的家乡——鹿寨,除了守岁吃汤圆外,除夕吃年夜饭的时候,餐桌上总少不了一道特色菜肴——水豆腐圆。

许多外地人来到鹿寨,第一次吃了水豆腐圆,无不啧啧夸赞:这道菜,外皮的豆腐脆而爽口,包着的肉馅香而不腻,那味道,真是好极了!大家好生奇怪:水豆腐娇嫩易碎捏不拢,如何将它包成这种有馅心的丸子啊?其实,这道菜的制作并没多少"技术含量",但却是家乡这一方水土特有的饮食文化。

进入腊月,家乡的年味一天比一天浓。临近大年三十的前几天,家家户户的家庭主妇就开始张罗泡黄豆、磨豆浆、做豆腐,准备"打"水豆腐圆了。我母亲做水豆腐圆,虽不是独门绝活,却也算得上一把好手。她十来岁就得了我奶奶的"真传",奶奶得的是祖奶奶的"真传",算下来,少说也传了好几代人。

记得我妻子过门的那年春节,母亲就手把手地向她传授了这门手艺:头一天,婆媳俩将做好的水豆腐装入一只布袋子里,放在石磨槽上,压上一爿磨盘沥水;第二天,将精肉、木耳、香菇、虾仁、冬笋、葱白剁碎,拌以香油、鸡精、五香粉、胡椒粉和细盐,调好馅心备用。然后,将沥水后半干的豆腐倒入盆中,加入生粉、鸡蛋清,反反复复抓匀抓细,抓成豆腐泥。这一切准备停当,就可以"打"豆腐圆了。"打"豆腐圆时,在手掌心抹上一点儿食油,将一小团豆腐摊开为皮,放上馅心,包成乒乓球大小的丸子,轻抓捏实,然后在左右掌心"噼啪噼啪"来回摔打一二十下,使之光滑圆实。当大锅里的水咕噜噜烧开之后,便将做好的水豆腐圆像下饺子似的放入沸水中,如煮汤圆一般,直到完全淖熟浮起,再捞入冷水中冷却漂白。就这样,洁白如玉,细嫩脆滑,鲜香可口的水豆腐圆就成了年夜饭的美味佳肴。这道美食,在我们家代代相传,成了春节菜谱中的"保留节目".

这不,妻传承了这门技艺,又教会了儿媳。

去年,我和老伴到桂林与儿子、媳妇一起过春节。腊月二十九,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地忙活着"打"豆腐圆。摔打豆腐圆的"噼啪"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毛手毛脚的我也来凑热闹,做的豆腐圆不是大了就是小了,要不就是露馅了。老伴笑骂道:"你呀,天生的吃货,只会动嘴,不会动手。一边凉快去吧!"儿子打趣说:"妈呀,这么说,老爸是谦谦君子啊?""这还用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嘛!"儿媳妇也乐了,附和道。上初中二年级的孙子一本正经地说:"君子应该是有学问的人。爷爷,你能不能讲讲关于水豆腐圆的故事?"这小子,是夸我呢还是考我呢?好在当年为编纂县里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民间故事集》《民间歌谣集》《民间谚语集》),对全县的民间文学进行普查、搜集、整理,其中就有关于水豆腐圆的传说。我嘿嘿一笑,立刻摆起一副说书人的架式,娓娓道来——

话说清朝咸丰九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回师广西。快到春节的时候,义军的一支小部队开到鹿寨休整。太平军主张"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深受百姓拥戴。乡亲们想犒劳义军,可时值战乱年月,苦于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一位小饭馆的厨师应承,给太平军做一道价廉味美的新鲜菜。在他的统领下,乡亲们分头做豆腐、剁馅心,大年三十那天,做出了一盆盆洁白如玉、圆滑如珠、美味脆口的水豆腐圆。太平军吃了,无不交口称赞。

我声情并茂地这么一侃,确实让一家子人刮目相看。儿媳妇说:"想不到这水豆腐圆竟然还有故事啊,吃水豆腐圆竟然吃出‘文化’来了!"

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滋润着一方民俗文化。水豆腐圆虽不是宫廷名贵菜肴、西洋大餐珍馐,之所以能沿传至今,因为它是市井平民百姓的一道美食,蕴含着故乡人祖祖辈辈浓浓的乡情,成为故乡人味蕾中绽放的乡愁。除夕的年夜饭,鸡鸭鱼肉摆满桌。吃腻了大鱼大肉,清淡、素雅、爽口的水豆腐圆尤受青睐。一家子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频频举杯,祝长辈健康长寿,祝晚辈新年好运。水豆腐圆寓意着阖家团团圆圆,美满和睦。在一阵阵欢声笑语中,年味浓浓,亲情融融,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