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故事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女儿故事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女儿故事读后感 篇1
这两个星期我阅读了《女儿的故事》这本书。这是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的作品,他的文笔实在是太特别了。这本书主要讲述他女儿成长中许多丰富的故事,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大幽默。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看见了许多有趣的题目,比如《数学数学数学》《我不再哇哇乱叫》《你今晨几点睡的》等。我十分激动,马上开始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每个故事都让人大笑不已,好似每个字都有生命,而这些生命没有难过,只有快乐。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明白了一两次考好了,不代表次次能考的好,今年拿了三好生,不代表年年拿的到;小学生毕业考取了好的中学不代表可以考取好的大学……大学毕业了,找到好的单位,并不表示你世上的知识都学会了,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像溪流永无止境的流着,正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中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到。我明白了在成功的背后,总要付出汗水和辛勤,不会不劳而获。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多多省钱,爸爸妈妈在外辛苦地工作,为的是让我们吃饱穿暧,供我们上学,所以我们要节约用钱,做个好孩子。
在这本书中,我记忆犹新的一篇故事是《绿色学校》,这个篇故事提出的“T”是让我最难忘的:要说“T”的由来,就先要知道“I”的意思,“I”就是像个没有肩膀没有力量的人,像长豇豆,像老病鬼,抽y片的,加上一横,就成了“T”,力量就出来了,有了肩膀,可以挑担子了,挑起担子疾走如飞,每个父母都想让孩子变“T”,我们也要努力成为“T”.
这本书真的十分精彩,它已经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它已经埋在我的心底,我将永远远得这本书。
女儿故事读后感 篇2
每个人都想快快乐乐地过每一天,无忧无虑,没有烦恼。今年暑假,我读了梅子涵写的《女儿的故事》这本书,我从中获得了许许多多的快乐。
《女儿的故事》主要记叙了梅子涵的女儿梅思繁童年的趣事,有她与同学之间的友情,与家人之间的亲情,还有她亲近大自然的快乐感受。书的内容丰富多彩,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幽默活泼,读来让人忍俊不禁。特别是看到梅思繁的一些糗事,我就哈哈大笑;看着她挨骂,我忍不住陪着她伤心;看着她参加钢琴比赛得冠军,我又是羡慕极了。 读着读着,我觉得自己仿佛也成了梅思繁――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弹钢琴的故事。梅思繁三岁开始学钢琴,有一次她参加音乐幼儿园的钢琴考试,谁知她刚按起琴键,一阵风吹来把琴谱卷走了。她找不到曲谱,于是灵机一动,竟凭默背把曲子准确、流利地弹了下来,通过了钢琴考试。要是别人,没了琴谱,早就慌了神,手足无措了。像这样的小小的弹琴手,长大了非成钢琴家不可。
读着读着,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是从五岁开始学钢琴,初学时,我多么喜欢那些琴键呀!你看它们黑白相间着,在上面轻轻一弹,就会有美妙的琴声传来,像雨滴欢跳在水面上,像珍珠撒落在玉盘上,我喜欢极了!于是我弹啊弹,学呀学,学得虽然有点吃力,却很开心。
可是,好景不长。琴谱越来越复杂,看得我眼花缭乱,弹得我手指头生疼。更郁闷的是,老师和妈妈对我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管我有没有兴趣弹,非要我一天至少弹足一个小时,甚至两三个小时。特别是碰到要考级的时候,更是非逼着我整天坐在钢琴前埋头苦练,我几乎要走火入魔了!
渐渐地,我不再那么喜欢钢琴了,有时候看着那架黑乎乎的大家伙,竟然开始躲着它,偷偷拿眼睛瞪它,甚至讨厌起它来。自从上了高年级,我就拿各种借口避着它。慢慢地,我们家的钢琴也睡着了……现在想起来真是惭愧呀!
读完这本书,我掩卷沉思。梅思繁是个女生,我也是女生,我们有许多相同的生活经历,面临许多相同的难题和困惑。但是梅思繁总是以一颗坚强的心,乐观地面对生活,勇敢地战胜困难。弹钢琴如此,学习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即使是被爸爸妈妈生气地赶出家门,她依然自己跑到一棵大树底下玩耍起来,因为她相信爸爸妈妈一定不会丢下她,她不能因此而丢失了快乐。
暑假就要过去了,马上就开学了。我重新整理好书包,准备好新学期的挑战。我坐到钢琴前面,抚摸着曾经熟悉的琴键,不知不觉地一首美妙的曲子从我的指尖流淌出来。我的钢琴又醒了。原来,快乐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勇敢、坚强的心,谁也不能把它从我们身边夺走!
《女儿的故事》让我回味无穷,帮我找到许多快乐。你们也一起读一读吧,你一定会喜欢的!
女儿故事读后感 篇3
不久前我阅读了一部讲述成长喜悦和苦恼的书——《女儿的故事》,它留给我的是“流连忘返”、“受益匪浅”,和很长很长时间里的记忆。著名儿童文学梅子涵叔叔的文笔实在是很特别,讲述出成长中多么丰富的故事,一个完整的大幽默。
梅子涵爷爷笔下的“数学数学数学”、“曹迪民先生”、“我不再哇哇乱叫了”等读起来都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不仅如此,妈妈告诉我,梅子涵教授在书中对现在的教育也是有深刻思考、有全面认识的,在他写的“绿色学校”、“钢琴睡觉”、“T在行动”等文章中可以读到身为大学教授的他的教育理念。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些幽默的语句,其中的一段文字更让我捧腹大笑,“她说,你知道今天下课的时候,我们班两个男生比赛什么?比赛抽耳光,看谁抽得快。——抽自己的还是抽别人的?——抽别人的。你抽我,我抽你,抽来抽去。”看着这段文字,我已笑得前仰后合。
这本书虽然只是平平淡淡地讲着女儿的故事,但从这些小故事中,会发现一些深刻的道理,这些道理也会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中。
《女儿的故事》中,主人公梅思繁是一个成天嘻嘻哈哈、开开心心的女孩。如今,她已长大成人,我们都会长大,每一个人长大后都会遇上必不可少的挫折、困难只要努力去面对,像主人公梅思繁一样每天过得嘻嘻哈哈、开开心心,到时,这些挫折便会随着时光的飞逝而化成泡影。
《女儿的故事》是一本真实的书。虽然,它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优美的“语言”,可是却是一本真实可信,平易近人的书,让人读起来哈哈大笑。
女儿故事读后感 篇4
今日,我读了《海的女儿》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让我很感动。
故事说:从前,在大海的深处,住着威严的海王。海王总共有6个女儿,其中,要数小女儿最漂亮,可是小女儿和他的姐姐们都没有腿,下身仅有一条鱼尾。
小时候,祖母常常跟她们讲许多人间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小美人鱼。小美人鱼多想浮出海面,去体验故事里的那些美妙的情节啊!可它太小了,鱼尾巴还没有长全呢。
小美人鱼满15岁后的一天,她从因风暴翻了的船上救出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并深深地爱上了他。为了和心爱的王子在一块,小美人鱼以牺牲自我美丽的歌喉为代价,从巫婆那儿换来了将鱼尾变成人腿的魔药。当她来到王宫后却发现王子和另外一位公主结了婚。小美人鱼悲痛地留下了眼泪。
姐姐们交给小美人鱼一把短剑,告诉她:“将短剑刺进王子的心脏,把血抹在自我的腿上,你就能恢复原形,回到大海里。”
当晚,小美人鱼悄悄来到王子的房间,看着熟睡的王子一脸幸福的样貌,她的心都要碎了。“我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伤害自我心爱的人!”她扔掉手中的剑跳入了大海,她的身子变得越来越轻,渐渐变成了一堆洁白的泡沫。
第二天清晨,小美人鱼发现自我并没有死,她从海面升到了空中。“善良的美人鱼,你心中伟大的爱已经洗净了你的灵魂,上帝允许你来到美丽的天国!”一个声音在空中飘荡。原先,上帝被小美人鱼的善良和宽容感动了,他解除了海底巫婆的咒语,让小美人鱼获得了永生。
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善良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美丽,好人自有好报,你帮忙了他人,就等于你帮忙了自我。
海的女儿童话故事读后感2
我读过一个美丽的故事,可是结局很悲惨。这个故事就是《海的女儿》。
起初,小公主因为救过王子一命,而喜欢上了王子。便想拥有一双人类的腿。可是,老祖母不让。可是,小公主还是背着老祖母和她的姐姐们去找了巫婆。巫婆要了小公主美丽的声音来换取那药水。可是巫婆说:“如果王子和另外的一位公主结婚的第一天早上,你就会变成海上的泡沫。结果,小公主还是让自我的鱼尾变成了人类的腿,可是她每走一步,都要忍受有人用刀砍她的腿一般的剧痛。最终,王子还是跟别的公主结了婚。而小公主呢,变成了海上的泡沫。
我觉得小公主这样为爱不惜牺牲一切,甚至失去生命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我们此刻不能像小公主一样,为爱疯狂。可是,我们此刻有比感情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友情。我们必须要好好珍惜这在童年时的友情。不能让这最纯真的友情没有记忆的度过。所以,我要珍惜此刻的生活。我期望同学们也从此刻开始珍惜生活吧。
女儿故事读后感 篇5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作家梅子涵的书——《女儿的故事》。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虽然书名叫《女儿的故事》,但书中并不单单写了女儿梅思繁,还写了作家自己的心理活动,更加突出了爸爸眼中的女儿是什么样的。
《女儿的故事》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作者梅子涵生动有趣、简单易懂地描写了女儿梅思繁成长时的点点滴滴以及自己丝丝缕缕的烦恼。书中梅思繁那无忌的童言,欢乐的童真,精彩的童年,诙谐又幽默,美好又精彩。但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烦恼,升学的压力,父母的期盼……
书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钢琴睡觉》这一章。讲述了梅思繁的爸爸妈妈都希望她学习钢琴,因为在上海这个大城市里有许多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龙成凤,梅思繁的爸妈也不例外。但在梅思繁上四年级的时候,由于作业太多,没时间练琴就不学了。我想,作者梅子涵心里应该有些无奈,只有在学校举行活动的时候,琴声才会响起,每当这时,她爸爸就激动的不得了。其实我也像梅思繁一样,从小学习钢琴。但是因为有的时候曲子太难了,弹了一会儿就会走神,每当妈妈叫我,琴声才又响了起来。从四年级开始,作业渐渐多了起来,而且我还新报了写书法的兴趣班,所以时间不够用,导致我每天只能弹半个小时左右。暑假要考级,练的时候,只能硬着头皮每天弹四五个小时。
《绿色学校》章节里,有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因为时间是不可能倒流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不能让时间偷偷溜走。
记得五年级的一次数学考试,我遇到了两道很难的题目,在做完所有题后我没有检查,就急忙攻克那两道难题。思索半天,其中一道难题终于解出来了。第二道题可就没那么好解了,我想了半天还是没有想出来,就坐在那里开始发呆。“距离考试结束还有五分钟!没做完的同学抓紧,做完的赶紧检查!”老师提醒。这时我才想起前面的题目还没检查呢!我马上开始检查。“考试结束!组长把考卷收起来!”我才刚检查完解决问题,时间就到了,哎,这次肯定考砸了!果然,我才考了八十几分。要是我不发呆,就能把错的计算题检查出来。经过那次之后,以后的考试都吸取了之前的教训。
读完《女儿的故事》这本书,我感触很深:时间是不会等人的,我们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还有一点:要有始有终。不要因为学业而耽误了自己的爱好。学业固然重要,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既然选择了学习某种才艺,就一定要把它学完。不然学了却又半途而废,又有什么用呢?愿我们都能珍惜时间,学有所乐;也愿你能打开这本书,感悟更多道理,收获更多知识。走进《女儿的故事》,就是走进了自己的美丽童年。
女儿故事读后感 篇6
在这个寒假,我看了一本关于童年,关于成长的书——《女儿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梅子涵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记录下女儿的点点滴滴,这里饱含了他深深的父爱。里面的故事很幽默有趣,语言也简单易懂,是真真实实地记录生活,与我们十分贴切。
故事的主人公梅思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活泼开朗,天真可爱,成天嘻嘻哈哈,开开心心地生活着,好像没有烦恼可以牵绊住她;她单纯真实,直爽率真,永远保持着一颗美好的童心,是个机灵的好孩子;她做事大胆,勇敢,放得开,努力争取班干部,且善于交际,懂得灵活变通。她学习好,钢琴弹得好,花钱也懂得节制……她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要向她学习。我有时胆子有点小,不太喜欢说话,我要改掉这些缺点,做更好的自己。
看了书中“钢琴睡觉”这篇故事,让我感触颇深。这篇故事讲得是梅思繁从3岁开始弹钢琴,但是之后因为学习任务多,弄得她焦头烂额,没有时间再去弹钢琴。很多和她一样的同龄人也是如此。梅思繁只有要表演时才会去练习,表演后又把钢琴冷落了,钢琴上日渐落满灰尘……这篇故事让我想到了我的姐姐,她学古筝,但是她上了初中之后,慢慢得就很少看见她弹古筝了。现在许多人为了专心学习,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特长。我觉得学一门才艺,需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鲁迅先生曾经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所以就算学习再忙,也一定要抽出一点点时间来练习。
看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爸爸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他们也对我们充满了无限的期望;我还知道了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美好,多么短暂,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女儿故事读后感 篇7
这是一本讲述儿童成长的喜悦和苦恼的书。故事风趣幽默,真实感人,贴近生活,读完全书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书中的主人公梅思繁现已长大,以优异的成绩去法国留学深造。她的成长经历被她的爸爸梅子涵编写成这本精彩的《女儿的故事》一书。
这个暑假我把中外名著看了个遍,但《女儿的故事》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梅思繁喜欢学习尤其是英语,她听话乖巧,不擅长数学,还爱揪别人的耳朵……她的喜好很多都和我一样,这也是我特别爱看这本书的原因,她是我的真实写照,看书时就像是自己在照镜子一样,优缺点一一呈现在自己眼前。唯一不同的,我从没揪过别人的耳朵!
在梅思繁小的时候,她的爸爸梅子涵就告诉她时间的重要性,嘱咐她要珍惜时间,有效利用时间,懂事的梅思繁铭记于心。她三岁开始学钢琴并考取了音乐幼儿园。上小学后,学业慢慢重了,琴声越来越少,不得已只能放弃弹琴。但这一段学琴的经历使她受益匪浅,在学习的时候她更有耐心,更善于观察,记忆力也相当好。梅思繁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班长,中队长,学习委员,她都能胜任,是老师的好帮手。
我的奶奶从小对我管教也很严格。我从幼儿园起就学了古筝,跳了民族舞。每天放学回家就要求我练琴2小时,我也相当刻苦,在一年级时参加全校的民族乐器比赛还得了一等奖呢!学琴的这段经历我同样受益良多,不但有助于今后的学习,还使我更加开朗活泼,乐观向上。
这是一本写给所有孩子和家长的好书。如果你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不妨开怀一笑。成长的快乐和烦恼,是每个小朋友长大的必经之路。正视他们吧,有笑声和泪水才是真实而鲜活的生活,别等到这些真实的东西成为绵长的记忆才懊恼不已。同时切记时间不会等待,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才是成功的秘诀。
我马上就要升到五年级了,看了这本书后我更加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我会更加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成绩。
女儿故事读后感 篇8
捧着《女儿的故事》这本书,我爱不释手。读到《钢琴睡觉》这个篇章时,我不禁“扑哧”一声笑出声来,小主人公梅思繁的练琴遭遇和我实在是太像了。
它主要讲述的是爸爸妈妈给梅思繁买了一架钢琴。起初她把钢琴当成玩具,抢着玩。但当家长望女成凤——希望她成为钢琴家时,她*一遍一遍地练习,一样样地学,甚至几样一起学,日复一日。结果她厌倦了,在没有大人监督的时候,她就不自觉了——发发呆,摸摸手。再加上功课多,最后她就不弹钢琴了。当然,在弹奏的时候,也少不了大人们的斥骂声。
我妈妈也是这样的。我喜欢拉小提琴,因为把它当作玩具。但妈妈给我买小提琴的目的不是让我玩的,而是希望我当一个小提琴家,或是一个会拉小提琴的人。要会拉小提琴,就要学;要当一个小提琴家,就更要学。从五线谱开始,从指法开始,一样样来。结果我就不耐烦了:拉小提琴原来是这样的,站在谱架前就这样练习,每天都要这样。于是我会在拉琴的时候偷偷懒,用慢几拍的速度喝喝水、调调音以打发时间,此时我的妈妈成了监督员,坐在旁边督促我加紧练习。妈妈本来就不会拉小提琴,也不懂什么乐理,完全不识五线谱,但是她现在变得不仅能辨别我姿势的对错,还能听出速度和节奏的不足之处,甚至连我没有把琶音之类的要求拉出来,她也能识破。妈妈真的很有水平,她为了让我拉小提琴,结果自己也变成了“音乐家”。一旦我出现错误,妈妈则一手叉着腰,另一只手的食指戳着我的脑袋,大发雷霆:“怎么搞的,都错N遍了,脑袋变成浆糊了吗?怎么说了都记不住的……”那如同大灰狼大老虎般的叫喊声就会在我耳边响起,甚至响彻整幢楼房。每当此时,我就会嘟囔着嘴,一脸的不服气,心想:说说容易做做难,不然你自己来试一下,肯定是眼高手低。
唉,让我说什么好呢,还是好好拉吧,少听点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