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2025/08/03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1

初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有趣。鲁迅先生将自己的童年生活描绘得生动而又富有趣味。那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是一种我们已经体会不到了的生活。

通读整篇文章,无处不是妙趣横生。而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的景物,更是让我对那种生活充满了好奇与羡慕:菜畦、皂荚树、桑葚、蝉、黄蜂、叫田子、油蛉、木莲、覆盆子……数不胜数,光是这一长串名字,就已经把我带进了那个充满生趣的世界。鲁迅先生说起它们来精细生动,如数家珍,可见,“百草园”也真是个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

听妈妈说,她小时候就是在乡村长大的,每天可以在田野中奔跑,也可以在小溪里嬉戏;可以去给兔子割草喂食,也可以抓些昆虫玩耍;可以去河里钓大大的鱼,也可以在一片金黄的麦田中帮忙……这样充实而又美好的生活,是我从未见过的,也是我万分憧憬的。有时放了假,我也会去农村玩上几天。那里清新的空气、笔直的田埂、油绿的秧苗、成群的鸡鸭,以及朴实的人们都会令我惊奇。对于在城市的烟尘与楼林中成长起来的'我们,那确实是一幅画卷般的美景。

鲁迅先生的“百草园”是美丽的,但就像每个人都必须成长一样,鲁迅先生也跨入了他的“三味书屋”。现在,我们已进入了我们自己的“三味书屋”,并且还会不断地努力前行。而我们的“百草园”,则将和童年的记忆一起,为我们的人生永远地留下多彩的一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2

当我读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心中立刻涌出了2种不同的看法。

当我读完“百草园”这一部分后我心中是羡慕的。羡慕鲁迅小时候的自在,可以快乐的融入大自然,不像我现在在家中写着作业。还羡慕鲁迅能有一个这么好的环境,拥有一个这么生机勃勃的大园子,可以在园中观察植物,昆虫。我真的好渴望能有一个这样的小花园。

当我读完“三味书屋”这一部分后,我心中是有些震惊的,震惊旧社会老师的严厉,那可比百草园的昆虫要厉害的多。也正是这私塾让鲁迅失去了自由、快乐。我不禁为鲁迅捏了把汗。

读到鲁迅偷偷描画时,我又被儿童的天真给逗乐了,反过来一想,正是这“三味书屋”里先生的'严厉,博学、才能教导出这么优秀的鲁迅先生。同时也从鲁迅对先生的描写中,深刻的感觉到他是多么的怀念和感激自己的老师啊。

整篇文章读下来,我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感受到了旧社会先生的严厉。这篇文章还引发了我的联想,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不也是这样的吗?幼儿时可以去公园尽情的玩耍,慢慢长大后,开始学习,10岁时开始正式进入艰难的学习征途,长大后,一定不会忘记自己的恩师。人的一生,就是这样过去,如果我们不珍惜每一个时光,就会觉得这一生没有意义,但如果我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就一定会觉得很快乐,很美好。

整篇文章读下来,感觉很顺畅,细细品味后,却感受到了许多新看法,难道不是这样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3

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它时而宽时而窄,可我们都必须踏上这条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初读时,只是觉得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运用得出神入化,并没有联想到人生哲理。可再次细细品味时,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想法。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作者小时候在百草园里的快乐生活,以及后来到三味书屋读书,生活变得如何枯燥无味。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幼年时期的我们是多么无忧无虑,没有拘束,不用想着自己该如何谋生,可以尽情地玩耍,可以不带任何目的'地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上会背负起长辈或家人的希望,我们必须要学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我们也作/会慢慢感受到生活给我们的压力。这不就是鲁迅先生所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给人的启示吗?

现在很多孩子拒绝长大,上了中学还希望一直沉溺在父母的关爱中,希望维持着童年的纯真和任性,愿望和想法固然好,现实却不允许这样。没有人能一直待在“百草园”里,我们总有一天要从“百草园”走到“三味书屋”,虽然“三味书屋”的生活很枯燥,也无趣,但那又是我们人生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在经历了成长历程之后,在你能够独立生活时,回头再看“百草园”,不也是很美好的么?

我们应该从“百草园”中走出来,大跨步地迈向“三味书屋”,经过“三味书屋”的洗礼,让自己成长为有知识、有思想、有责任的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4

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施加了魔力,我一看到就想快点往下看,想了解作者是怎样做时间的小主人的。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我”在父亲严格教育下,从孩提时代起,就养成了这天能完成的事决不拖到明天的习惯。这种习惯使我很好地完成了自我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怎样做时间的小主人,而不浪费生命,这是一个既搞笑又发人深省的问题,我也以前想过。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很好地利用时间。也许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吧。想是这样想的,我却没有这样做。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我回到家后并不是想着写作业。而是这摸摸,那摸摸。这与作者“关起门来加倍努力完成”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暑假前我给自我定了一个写作业的.计划,之前我是很有信心按计划完成的,但按计划做了几天后我就因怕辛苦放下了。人们常说习惯是童年养成的。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由于我从小就没有养成坚持不懈和珍惜时间的习惯,导致此刻做什么是都要花很长的是才能完成。

读了《从小做时间的小主人》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悟出了一个道理:斤斤计较时间,努力挤出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这样才能做时间的小主人而不浪费生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5

老师讲了一篇重点课文《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很有童真的课文。

他笔下的百草园,是那么的生机勃勃。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和高大的皂荚树,何首乌藤,木莲藤还有覆盆子是那么的自然;他笔下的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还有蜈蚣。整个泥墙根一带,都洋溢着欢乐和自由。我更喜欢鲁迅写的关于美女蛇和赤练蛇的故事,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还有何首乌藤的传说,“我”梦想成仙,于是经常拔起来,显出我的天真和那傻乎乎的“幼稚”。

后面则是写“我”到三味书屋里生活的事情。我想先生询问“怪哉虫”一事,但是先生却有了怒色。我也喜欢那善良、极方正、质朴的先生。整篇文章下来,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与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反映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爱自由生活得心理,更抒发了作者对封建教育强烈的不满。但是,鲁迅笔下的童年,还是有些乐趣的,至少还有陪伴他的百草园。而我们这些生活在21世纪的小孩子们,陪伴我们的.也只是不断翻新的玩具和令人激动的电子游戏,生长在大都市里的我们,哪里有一片绿色?

天啊,鲁迅多少年后却仍然记得自己的童年并用极其优美的语言把他描绘到每一个人的心中。而我们呢,当我们长大是回忆自己的童年会是什么样的呢?是一堆的补习班还是摞起来高的像塔的作业?不得否认,现在小孩子的生活,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