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塔》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乌塔》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乌塔》有感 篇1
小学课文中,有一篇叫《乌塔》的文章,自从学了它,让我受益匪浅。
《乌塔》主要写了一个叫乌塔的十四岁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当我读到“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时,我的心里冒出了无数个问号: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怎么可能一个人游历欧洲呢?她的家人不担心吗?她是怎么攒钱的……而且,要是一个中国的同龄人也像乌塔这样出国旅游好几天的话,即使自己愿意,父母也是一千个、一万个不同意。
读完了这篇课文,我才知道外国家庭虽然有的富裕有的贫穷,但他们都是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锻炼身体,长大后好应付五花八门的世界。而中国呢?中国的教养方式用一个故事就可以讲述清楚了:
一只壁虎被一个钉子钉住了尾巴,困在强风中长达十年。在这十年里,另一只老壁虎一直衔来食物喂它。其他人或许会感叹这爱有多么伟大。但其实,壁虎在被钉住尾巴时,完全可以挣脱尾巴逃生,不久还会长出一条新尾巴来。但由于老壁虎无微不至的“爱”,舍不得孩子忍受断尾之痛,从而使孩子承了10年的黑暗无自由生活。中国的.家长都把孩子们当成“小公主、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如果每人都这样,那么中国的未来还有什么希望呢?
让我们对自己说:“别人行,我能行;别人不行,我要试。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没有黑夜,不见白天。我不做依赖别人的云雀,我要做展翅高飞的雄鹰!
读《乌塔》有感 篇2
读了《乌塔》以后,我知道了乌塔是一个非常会安排自己生活,独立和自理能力很强的一个人,而且她一个人就能游遍欧洲。那是因为乌塔从小就自己一个人做事,衣服自己穿 ,饭自己做,自己洗碗,每次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她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的'习惯。
我又想起了我自己,不要说一个人游遍欧洲了,就连焦作都不敢去。每天都在家长的怀抱中成长,根本不会独立生活,在家里还老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像家里的小皇帝一样。但我现在的所有事情基本上都是家长在做,我以后要像乌塔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读《乌塔》有感 篇3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仅有14岁的德国小女孩儿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乌塔特别细心,她在家就设计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局的电话号码。她自立、不怕苦,也不怕一个人力量单薄。她自强,中国人认为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都得捧在手心里,不能让他们受苦受委屈;但乌塔的父母却觉得,爱孩子,就必须让他们经受挫折和磨练。
读了这本书,我想了很多很多。我们同样是孩子,却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我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日常生活却还需要爸爸妈妈打理,而乌塔,却独自一个人游历各国;我总是跟爸爸妈妈要零花钱吃吃喝喝,而乌塔却靠自己的.力量打工挣钱周游世界;我自己一个人走在马路上都惊慌失措,而乌塔一个人游历各国却镇定自若。
乌塔就像一颗小草,为了争取更多的阳光和雨露,奋力生长,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她都坦然面对,让自己在磨练中成长。
读了这个故事,乌塔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染了我。我虽然不能像乌塔那样跨国旅游,但一定要学习她那种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做一个合格的好少年。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世界上别的小孩,我们一定要学习乌塔的那种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才能让我们做一个合格的好少年。
读《乌塔》有感 篇4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乌塔》,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远远不如乌塔这个小女孩,我感到无比的羞愧!
这篇文章主要的内容是:有一天作者到德国来玩,见到了一个小女孩,作者跟她经过攀谈后,了解到:她的名字叫乌塔,她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令作者吃惊的是,她才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就独自一人游览了大多数的地方,作者感到无比惊讶。这次她来到德国罗马玩。
当我读到:“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的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介绍的十分详细”时,我对乌塔这个小女孩感到无比敬佩。如果是我,我妈妈一定不会让我像乌塔一样做的`。因为妈妈把我看成一种“物美价高”的宝物一样,生怕在途中出什么意外。其实,像我妈妈一样的母亲多的不能再多了,我们都是在蜜缸里长大的孩子,整天被泡在“母爱之水”里。可乌塔不同,她的母亲就让她多去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能总是躲在妈妈怀里,而是要他们离开妈妈,自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多少精彩。如果我和乌塔比较,那就是天差地别了啊!
我们总会有一天要离开妈妈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独立,要有自我保护能力,不能做一个总是粘着妈妈不肯自己一个人走出家门的孩子!
读《乌塔》有感 篇5
星期天,我看了一本书,书名是《乌塔》,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小乌塔是一个七岁的小姑娘,她的父母在很远的地方,对小乌塔毫不关心,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家。小乌塔很伤心,于是她下定决心要独自一人去寻找自己的父母,自己要永远跟他们在一起。
合上书本,我陷入了沉思,文中的小乌塔不正是和我一样的遭遇吗?我的父母也远在外地做生意,对我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过年回家说的话也是有数的,更别说是平时了,几乎是一面也见不上,电话也不打。当我看见别人的爸爸妈妈都在他们的身边,而我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免不了几颗“金豆豆”会洒落。当我看见我们班学习差的学生也有自己的`父母陪在他们身边,我就很嫉妒,为什么,为什么我不能和我的父母在一起,这是为什么?我宁肯自己学习也很差,只要父母在我的身边,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可是天不从人愿,我的愿望只是浮云。当别人问妈妈为什么不让我和她们在一起时,妈妈总会笑笑说:“自己独立也好,再说了,给她安顿到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还费钱,在家吧。”妈妈自以为找了个绝妙的理由,可是以乌塔的的话说,就是:“既然爱孩子,为什么不让孩子跟你们在一起呢,为什么要让孩子日思夜想,感受不到家庭的温馨呢?”
在外工作的大人们啊,从今天起,减少工作的应酬吧,工厂没有你一样会运转,但孩子的成长过程缺少你们的参与,却是一片空白。有人说,培养好一个孩子就是赚钱了,当一个孩子学坏是,你要花费很多的金钱和时间,才能让它学好,这样你还是幸运的。最怕的是你付出了所有,孩子依然不能变好。金钱不是万能的,它能让你买来孩子,但买不来好孩子,它能让你买来亲人,但是买不来失去的亲情。有人说得对,养好孩子就是赚了钱,赚了
一个家庭的幸福,赚了人生的快乐。
读《乌塔》有感 篇6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名叫《乌塔》。
的课文,通过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到了独立,考虑周全,责任心强的小女孩乌塔。她的每一个品质都是我从课文中找来的,其中:独立是她从一个人环游欧洲和自己带闹钟很早就会起床。考虑周全是从她会给家人打电话和寄明信片报平安。
在本课的第7、8自然段,诉说中国的宝贝和外国的宝贝的差别。在中国孩子总是被万般呵护,什么洗碗,扫地,洗衣服这样的.事都是父母做。这样不仅让父母更累,也让孩子不独立。而在外国,孩子都是自立的,可以自己去大自然探索。
在自然里,乌塔说我们的兴趣很少,我十分同意,我们的兴趣都是些不能够全部得到知识的事,自己去实践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去亲自出门一个人看看就会知道,待在家里的自己是多么依赖父母,只有独立才会快乐。
我读了这篇课文后最想对现在的家长说:为什么不能让我自己出门啦?出门之后我会变得独立,您也不会麻烦,还能让我认识祖国的美丽,这个一举多得的主意你为什么不允许啦?我也想对现在的自己说虽然乌塔那时候比我大4岁,但是四年之后我真能游历欧洲吗?她的品质我真的有吗?我猜测我过了20岁都不一定出国,她的品质我几乎一项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