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桥》有感

2025/08/13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桥》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桥》有感 篇1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桥》。这篇课文中的老汉的一举一动使我感到不可思议。

课文主要讲了:一位老共产党员(老汉)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毫无怕意,并在大家都慌乱的时候还能镇定自若,指挥人们有次序的过桥。而且还把自己的儿子拉到了后面,让别人先过桥。最后,老汉与小伙子(老汉的儿子)被洪水冲走了。

课文中的老汉真让我感到震撼和不可思议。他那在危险的`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啊!特别是他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的举动,更让我感到无比震惊。虽然老汉被洪水冲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也不会被冲走,因为那是老汉的崇高品质呀!

老汉的这种品质不单单只有他有,其实其他人也有这种品质的。

在火灾来临的时候,一位母亲疏散着整栋楼的人,但她却把自己唯一的女儿遗忘在了一个角落,最后,当所有人都被这位母亲疏散走了的时候,楼塌了!她的女儿和自己都被楼压住了!再也没有起来。

啊!老汉的这种精神,永远刻印在我的心中。

读《桥》有感 篇2

《通向特拉比西亚的桥》中杰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班级上跑得最快的人,他刻苦练习,结果却输给了新来的女孩莱斯莉。他起初很不服气,可后来,他却和这个有着爽朗性格的犟女孩成了好朋友,并且他和她常常一起在树林里玩一种只有他们俩人才知道的游戏:那就是在一个虚构的王国泰罗比蒂尔里,他们作为国王和王后,一起统治着一群幻想中的臣民。他们在泰罗比蒂尔分享一切梦想和情感,直到有一天他和她不得不面临分离……

《通向特拉比西亚的桥》是她的`获奖作品之一,文中两个小不生杰斯和莱斯利在学习和生活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并在树林里建立了一个神秘的王国,寻找着无限的乐趣。后来悲剧发生,莱斯利在洪水里死去,杰斯从莱斯利那里得到了力量和勇气,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读《桥》有感 篇3

今天我读了《拆房子修桥的人》,文章中描写德国哲学家康德在1979年时为了按时约见朋友威廉而破费金钱的故事。我读后感到康德是一个守信用且重友情、会动脑且很聪明的人。

先谈我对他的第一个感想吧!康德在给朋友威廉的信中说自己欲拜访他并将于3月2日上午11点前到达威廉的家。言辞中可以看出康德处事的严密、准确、认真,能定出日期并准确到点。这表明他对朋友很重情,并且要求自己实现诺言。我想我们在约见时也会定下时间,但能守信按时的不会太多或许还会因其它的小事而食言,之后也不觉得有歉意。学习方面要按时学习新知识、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布置作业也就是和我们的一个约定,我们要像康德一样按时守约。

第二个感想就是康德聪明的头脑。康德在遇到坏桥无法通过时,先搜集有利的信息,赶快分析出解决方案,读到这里康德就像是要赶时间布兵作战一样。康德分析出:去绕上游的好桥通过后就不能按时到达,要按时到达就必须过这座坏桥。这又使康德分析出修桥的办法,先买下农夫的房屋、然后要农夫在20分钟内修好桥就还给他房子,这时农夫为了再得到房子会想尽一切办法在20分钟内修好桥。聪明的.康德明白自己需要的是时间,农夫需要的是自己的房子。

守信不但是一种美好的品质,还是一个人严格自律的良好习惯。

读《桥》有感 篇4

中秋佳节,因为答应女儿要同看一本有意义的书而且要写读后感,尽管时间已晚,作为家长,我还是要完成承诺的“作业”。可能是没有时间,实在没有能全文读完梅子涵先生著的《戴小桥全传》,可是在仅有的时间里,我认真阅读了该书的《序言》、《捡垃圾》、《写检查》、《土匪喝汤》和《当爸爸很舒服吗》等文章和故事。虽然已经是大人了,我读完以后也是感触颇深,仅以此文献给我们亲爱的孩子和与我一样也感懵懂的家长们,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感言。

梅子涵先生的序言,是亲笔手稿的感悟,他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境让人颇感共鸣,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几乎每天生活在矛盾中,说是追求快乐工作却也要劳力过度;说是注意健康却也经常身不由己地酩酊大醉;说是要注意孩子教育却很少兑现多次承诺了的陪孩子读书、陪孩子练琴等等。有时我们想自己这一代是为什么,相信许多家长和我一样“没时间”、“人在商场,身不由己”、“时间安排全满,遇到休息连睡觉都不够”,这一切都不是理由,都是可以做到的,仅仅是我们的意识没有到位,把家庭、健康、孩子教育等工作没有放在事业、工作、发展等所谓的重大事项平等看待。我非常赞赏作者梅子涵先生说的“这很多的矛盾没有摧残我,反而推动着我”,这席话感动着我,也希望感触到大家,让我们在更加进取的同时,兼顾重要的事平衡推进可持续发展。

梅子涵先生用一些平实的故事,向小朋友们传递着朴实而深刻的道理,在《捡垃圾》和《土匪喝汤》的小故事中,以平时我们非常见到的故事,深刻触到孩子们的心灵,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尤其是《捡垃圾》中的主人公林晓琪,她的妈妈在发现孩子有乱扔垃圾这样不文明的习惯时,采用的教育手段不但给林晓琪以深刻的教育,还带动了许多同学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文章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和揭示了我们当今社会的种种不文明现象,这个故事启发我们教育孩子应“做”大于“说”,用行动熏陶出来的习惯更易坚定地保持。

故事中的爸爸是一个比较懒惰的爸爸,在家不做家务、会偷懒,还会用许多的办法搪塞,让妈妈几乎完成全部的家务劳动。但是不知不觉中,一些不好的思路、习惯已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他们幼小的心灵在不十分严密的逻辑引导下,开始逐渐变化,有时候的变化是正面积极的,有时候却是消极反面的。主人公在故事的结尾时说“要在没有当爸爸以前,好好舒服舒服,享受一下”,这其实不是作为家长有意想引导孩子这样去思考问题的,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样不好的结果是我们自己的言行造成的。

虽然没有全文阅读该著作,但我还是感到读孩子的书受到了许多感悟,人生的许多习惯、价值观判断是我们这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给孩子的。我打算要通读该书全文,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正确的做好孩子的楷模,使其健康、全面成长。

读《桥》有感 篇5

因为答应了好朋友临终前的托付,少年阿朗带着永胜的铜铃,跟随马帮加入了滇缅公路的修筑大军即将在人群中爆炸的火药箱,黑云一样的蚊子,魔鬼般的瘴气,猛兽般的洪水,血肉横飞的轰炸......一次次的危险与病痛,一次次的恐惧与绝望,让少年阿朗陷入了无助的深渊。

最终,在这条血肉筑成的道路上,阿朗了却了自己和朋友的心愿。走过了那座让他们梦牵魂萦的大桥。

看到这里,我的脸颊有些微微发热,眼眶也有些稍稍发红。因为我有时会埋怨自己的生活条件比不上自己的同龄人,但现在想想阿朗那时候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每天伴随着饥饿与担心生活,陪伴着恐惧和危险入睡,病痛折磨着他们的身体......想到这里,我的泪水已经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我告诉自己:我们的生活不是命运决定的,而是自己决定的。我们应该坚强的面对生活。用微笑去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挫折,只有这样,生命才能散发出光和热。

今后,在我的学习道路上,也会因它而起航,努力学习、勇往直前,永不言弃!

读《桥》有感 篇6

在凯瑟琳佩特森的笔下,十岁的杰西是一个喜欢绘画与赛跑的男孩。他的班里来了个新同学兼新邻居——莱斯莉,她在一次赛跑中认识了杰西。在后面的时间里,杰西对莱斯莉情窦初开。杰西的妹妹梅宝也和他们一起玩耍,这更进一步增进了他俩之间的友情。在玩耍时,杰西与莱斯莉逐渐成为了莫逆之交。有一次,他们通过一根麻绳荡过苹果河,来到了“秘密基地”特雷比西亚,从此展开了幻想之旅——他俩分别当上了国王与王后,杰西的小狗则充当特里安王子,一起抵御外敌,统治王国。他们想象着,交流着,开朗的莱斯莉也潜移默化着内向的杰西。可正当他们玩得热火朝天时,有一天,杰西和他的音乐老师去博物馆了,莱斯莉只好孤身一人去他们的'“王国”。那天上午和前几天一样,依旧下着倾盆大雨,苹果河水十分湍急,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也就是那根绳子断了,莱斯莉就这样掉到了河里溺死了。

我真希望莱斯莉能活着啊!这样她就可以和杰西一起高高兴兴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使“特雷比西亚王国”更加辉煌。因此,莱斯莉之死让我深有感触。我知道了生命之可贵,因为没有了生命我们就没有了一切,我们要珍惜这仅有一次的机会。如果我们遇到了生命的逝去,又应该如何面对呢?我们来看看杰西是怎样直面死亡的。不可否认的是,失去莱斯莉这个最要好的朋友,杰西的内心一定是痛苦而又矛盾的。刚听到“莱斯莉之死”这个消息时,杰西木然了,他没想到“王后”会溺死在“特雷比西亚王国”的河里。当杰西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倘若我带上莱斯莉去博物馆,她就不会死了!”于是,杰西把所有的愤怒都倾泻到那条河里。在极度狂乱中,他又恨莱斯莉,觉得不想有这么一个朋友,莱斯莉给他的画纸与画笔全都被他扔进了水中。那幻想王国之门是否就此对杰西关闭了呢?不!杰西又突然想到他与莱斯莉创建的“王国”,他想到这个王国不能没有王后,他坚信不久之后一定会有另一个王后来到这里,让特雷比西亚重焕光彩。杰西终究慢慢地走出了情绪的低谷。

所以,我们不能过于悲伤,必须接受生命的逝去这一残酷的现实。说到死亡,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人类确实深受其害,全球确诊病例已超六百万例,目前死亡病例也已超过三十七万例。在这次疫情阻击战前,人类确实是不堪一击。看着这些令人唏嘘的数字,我们确实会感到悲痛与恐惧。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面对死亡的最好方法就是直视恐惧与悲伤,我们应当配合医务人员打好这场战役,戴好口罩宅在家。我们更应学着乐观地开导自己,不要留下心理上的后遗症。

《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既好看,又教我们如何面对痛苦与悲伤。此书既不像酒那么“浓烈”,也不像茶那么“清淡”。读时紧扣心弦而又出人意料。读罢又让人回味无穷,有种说不出的“味道”。凯瑟琳佩特森写过许多书。为什么此书最传神?因为她用简单的语言透出一股力量。是童真的美好,是想象力的丰富,是死的可怕与强大……这应该也是它经典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