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

2025/08/14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青铜葵花》读书心得(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 篇1

打开书柜一本《青铜葵花》映入眼帘,这书很久以前我就买了,但一直没有看。最近,我翻开了它。它的故事生动感人,一波三折,常让读者不禁潸然泪下,后又破涕为笑。第一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曾遭受苦难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子孙。故事开始了,我发现这是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不会说话叫青铜,女孩来自诚市叫葵花。很偶然的一个机缘他们相遇了。女孩的父亲是一名雕塑家,他最喜欢的东西是向日葵,因此他为女儿取了一个乡下的'名字。女孩的父亲最成功的一件雕塑品就是青铜做的葵花,他认为呈现葵花最好的材料就是青铜。一个意外,葵花的父亲死了,这让葵花与青铜成了兄妹。青铜很爱惜这个妹妹,总是妹妹犯错哥哥受罚,妹妹想做什么,也一定要让她心满意足,可命运又将葵花召回了她的诚市,使得青铜伤心地用尽平生力气喊了一声:“葵——花!”

故事的结尾让人看了心酸,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的地方……我们都是健全的人,但都却无法像青铜那样,那么用心地去关心一个素不相识的,与他毫无关系的女孩,或许,正因为在那里只有青铜与葵花那么善良,纯洁,他们才会那么舍不得彼此,又或许,正因为他们都受到过同样的苦痛,才使他们有共同的语言。一起来阅读《青铜葵花》吧,他会让你明白更多。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 篇2

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作家曹文轩叔叔写的《青铜葵花》一书。青铜和葵花之间深厚的兄妹之情令我感动。这是一个男孩和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成为了兄妹,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青铜葵花》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无疑是另一种声音。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

苦难是不可避免的。它包括了自然的突然袭击、人类野蛮本性的发作、个人心灵世界的狂风暴雨等。我们每天都在目睹与耳闻着这些苦难。当救护车从我们眼前拉着警护呼啸而过时;当你从电视中看到四川、玉树的房屋瞬间倒塌时;当你听说阿尔卑斯山的大雪崩将人的一片欢笑声顿时掩埋在雪下时;当中国煤矿连续发生瓦斯爆炸,一团团生命之火消融在千年的黑暗之中时······我们难道还会相信这个世界只是充满着欢乐与幸福吗?

然而,我们要忘却它。

苦难与幸福是并存的,当你在饱受苦难的折磨时,你往往会看到一双双温暖的手向你伸来,将你拉出这无边无垠的深渊,此时,你就感受到了幸福。正如青铜一家在饱受着蝗虫给他们的灾难——没有粮食吃时,却感受到了幸福,这幸福是青铜和葵花去芦苇丛里刨来的一篮芦根,是他们下塘摸得田螺,是他们划船去河里采来的菱角……总之,苦难与幸福是并存的,苦难越多,幸福也就处处可寻了,所以,苦难是美丽的。

苦难几乎是永恒的。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苦难绝非是从今天才开始的。今天的孩子,用不着为自己的苦难大惊小怪,更不要以为只是从你们这里开始才有苦难与痛苦的。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将继续延伸下去。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

我曾经读过罗曼·罗兰的一段文字:

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这两位是姐妹,而且都是圣者。她们锻炼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魄。她们是力,是生,是神。凡不能兼爱欢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亦不爱痛苦。凡是能体味她们的人,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

《青铜葵花》要告诉我们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 篇3

暑假里,我与四年级的孩子们一起阅读了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两天的功夫,我就把书看完了,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但又可以真切地体会到纯洁的美和一股淡淡的哀伤。

该书讲的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通读整个故事,你会发现当中有好多情节确实令人感动。当读到葵花为了给家里省钱而放弃一次珍贵的照相机会,当读到青铜为满足一位过路人的心愿而脱下自己的芦花鞋,在冰雪中步行了好几个小时,当读到兄妹俩看不到马戏,青铜蹲下来让葵花骑在自己身上时,让我一次次忍不住要流泪。只为这纯洁的爱,至真的.情!

故事中的男孩与女孩虽然不是亲兄妹,却比亲兄妹还要亲。最终城里人要接葵花回到城里去,葵花不乐意,不舍得;青铜呢,更是不愿意让葵花离开。但是,为了葵花的将来,青铜的爸妈想办法,故意把青铜支开,并含泪送走了葵花。从此青铜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故事的结尾的确蕴含着一股淡淡的哀伤。

合上书本,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你会发现:生活往往就是这样,既有欢乐又有痛苦。正如罗曼.罗兰所说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生活中人们总会想尽办法去追求欢乐,面对痛苦他们会选择逃避。《青铜葵花》中的大麦地人们经历了蝗灾,水灾,火灾,仍顽强的活了下来。

大麦地人的善良、勇敢,敢于正视困难的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吗?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 篇4

《青铜葵花》是我看的第一本曹文轩老师的书,也是最喜欢的一本。小学时,我偶尔在书店见到,随手一翻,觉得它的文字让人很舒服,就记住了——《青铜葵花》。

当我一天天长大,经历了诸多不如意,看过人与人之间的世态炎凉,再来看《青铜葵花》时,又有不一样的感受。

葵花与青铜原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葵花爸爸意外去世,青铜家将她接了回来,亲情一天天变浓,在这个家中,他们相互关心。生活的艰难让他们变得坚强:为了让葵花照张相,全家出动,制作芦花鞋卖掉补贴家用,大冬天的青铜将一百双芦花鞋全卖掉,自己却赤着脚:葵花也很懂事,不求吃穿,把省下来的钱换成纸笔来圆青铜上学的愿望——这就是家,他们的家就像一辆吱呀作响的破马车,当车走不动时,全家就会下车把马车推动,没有人抱怨,也没有人偷懒,因为他们都把承担这个家当做自己的责任。

当然,生活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嘎鱼和青铜葵花的生活环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当青铜家的`全部生活来源都依靠在那亩茨菰时,嘎鱼却驱动他的鸭子将青铜家的茨菰吃的精光,有句话这样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当我看到嘎鱼没有上学时,就知道他的教养为什么那么差了。但是,还有句话是:“人谁无过,善莫大焉。”奶奶病重时,他们家却出人意料地送来两只鸭子给奶奶补身体。对于嘎鱼家,我一直不喜欢也不讨厌的态度,嘎鱼变成这样子,应该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的爸爸,嘎鱼爸不怎么关注孩子的教育,只在意他的鸭子每天下多少个鸭蛋。嘎鱼喜欢欺负葵花的原因,我不知道,但我很同情嘎鱼,他从小到大不被爸爸关心,每天只有放鸭子。虽然不用上学,但是当别的小伙伴都去上学了,只有他一人时,会不会感到寂寞和格格不入。对于他,我已无话可说。

在全本书中,我最感动的情节是葵花瞒着全家人到江南去捡银杏,青铜在半夜惊醒,夜夜提着灯笼站在桥头等着葵花回家,以及婶婶们在路途中精心照顾葵花。生活的艰辛,锻炼出孩子们坚强与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格。人与人之间毫无保留的信任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东西,还有责任和担当,是我们所追随的。

曹文轩老师的文字很干净,很触动人心,也很细腻,读他的文章能让一个人的心回到温柔的年代;语言平和,仿佛在叙述很平常的邻家事,里面却又好像蕴含了那些人们想要探寻的东西。

青铜葵花,青铜制就的葵花,清冷又热烈,一如青铜与葵花的故事,震撼了每个读它人的心,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老小相濡以沫、同心协力,艰辛却又是快乐生活着,从容坚韧地应对着洪水、蝗灾等一切苦难。“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抱之以歌”,没什么困难能拦住我,大声歌唱回馈现实!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 篇5

当我读完,这一本言辞优美如散文般的书时,我觉得内心有一种感动在缓缓蔓延不仅是为了青铜一家人和葵花之间浓厚的亲情,更多是因为他们在面对痛苦时,那种从容的淡定和从不放弃的坚定信心。这本书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但它也用这些来歌唱:我们要保持一颗晴朗的心。他主要讲述了城市女孩葵花被大麦地青铜一家收留的故事当他们遭遇贫困、涝灾、蝗灾等灾难时,总是保持一颗晴朗的心,从不放弃希望。

苦难是无处不在的,挫折、坎坷、低落、失落、波折、破灭、雪上加霜、屋漏偏逢天下雨……人几乎从一出生就开始接受苦难的洗礼,大多苦难都是细碎的.,轻轻一抖苦难给人的痛苦就泯灭;但当大苦难降临时,我们还能否保持处惊不变的优雅态度?

当青铜冒着风雨卖芦花鞋,当她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妹妹,虽然他失去了实现读书梦想的机会,但他的内心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他保持了一颗晴朗的心,当涝灾将房屋冲塌,一家人只是更努力,默默的挣钱。他们显得有耐心和韧性,因为他们保持了一颗晴朗的心。

心晴,天就晴!

当我们面对痛苦,就要保持一颗晴朗的心,一份晴朗的心情,一种刷亮灰暗世界的漆。直面痛苦,若你伤春悲秋,只会蹉跎岁月;直面痛苦,若你黯然叹息,只能错失信心;直面痛苦,若你悲观颓唐,只有阴霾重重。

让我们拥有一颗晴朗的心,让从容安然的心灵点亮每一个暗淡的日子,重现生命蓝天的无限蔚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