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调查报告
文学网整理的低碳调查报告(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低碳调查报告 篇1
一、 调查课题:
创造低碳生活
二、 调查人:
张纪巍 李晨琪
三、 调查来源
1、居民生活问卷
2、网上查阅
四、 调查目的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缓解生态恶化。
五、 调查内容
1、现在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现代社会正处于高碳生活,低碳生活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关注。虽然当前,不少的人们对低碳生活的意识已经开始转变,从节约水电,降低能耗,减少具有污染性材料的使用等日常小事入手,不断培养文明、责任的低碳方式。但仍有不少的人对低碳生活的观念还比较模糊,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还难以改变。
2、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的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因此低碳生活是我国提倡生活方式之一。
3、低碳生活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是一直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比如我们坐汽车要耗费燃油,燃油燃烧就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气中就增加了碳排放。我们每天都要看电视、用电脑,这些家电都耗费电能,电能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如何通过节约能源节制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调、暖气,少开车,少坐飞机等,都属于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4、低碳生活的意义:
全民低碳生活,对缓解全球变暖有非常巨大的效果。二氧化碳在地球上能存在上百年,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减少农业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却忽视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张女士说,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据测算,19xx年—XX年间,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全国26%,我国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7吨。按照78.5公斤碳排放量需一棵树来算,人均每年消费8吨的南京每年就要种101棵树。
5、调查分析:
调查问卷发放50份,收回50份,有效问卷48份,根据调查,分析如下: 我们生活中的碳排量比前年增加6%。
不少的人也有了低碳的意识,不少学校也都组织了宣传低碳的活动,通过在潍城区东方家园下小区的观察,近年来,人们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大人小孩见到垃圾会主动捡起。
6、建议及措施
①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年度计划,在经济发展中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②严格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的生产主体工程与防治污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使用。现在,全国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在95%以上。
③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从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建立环境/低碳管理机构。
④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使环境管理沿着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发展。
六、 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低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碳排放量,通过我们自身对低碳的理解及查阅资料进行宣传,使更多人了解了低碳生活的意义所在,并且开始了低碳生活。从而与以前相比,减少了碳排量。
低碳调查报告 篇2
一、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涉及环保方面的知识,有的篇目直切环保主题,如第四册《现代世界的三大社会问题》,整篇文章讲述了“人口激增、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三大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各国采取的措施,以及我国的治理情况,高年级学生较容易理解接受。而像地理课《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一课,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适时地渗透环保的知识,如地球上水的总量,淡水的总量,可用淡水的总量,我国人均可用淡水的总量,水体污染的状况,家乡水资源情况和受污染的程度等等,一串串的数字,活生生的例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小学三年级教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课,老师可以精心录制两段声音:马路上嘈杂的汽车喇叭声和小商贩叫卖声,及古筝《高山流水》的演奏声,上课时分别播放给学生听,大家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一致认为,嘈杂的声音使我们注意力分散,心情烦躁,对人体有害,噪音也是一种环境污染,拓宽了学生的环保知面。这正如澳大利亚教育家亚瑟·卢卡斯认为的:环境教育是“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
二、开展主题活动,加深环保意识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同时,我们通过开展小队、班级,甚至全校师生参与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如组织初一学生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队会,大家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扮演各种角色,深刻地揭示了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继我校被评为市级绿色文明学校以后,校团委和政教处又开展了一系列的绿色环保活动,开始为创设省级绿色文明学校做准备了。整个活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科技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活动在校园内外蓬勃开展,借此带动相关环保活动向家庭、社区推广,向学生的爸爸、妈妈及亲戚宣传环保意识,达到大家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本次活动的内容有绿色植物角评比活动、回收废旧电池活动、校团委组织的垃圾回收活动、环境保护知识讲座、环境保护主题队会、各班开展的护绿活动、环境保护黑板报比赛等等,通过参与上述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白保持环境整洁、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人人有责,并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活动期间,在校园、公园、街头及社区,学生们自觉地开展“从我、从现在、从身边、从小事做起”的各种“洁、齐、美”活动,向周围的同学及家长们宣传环保的意义,大家一起来支持并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共同为温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贡献,使大家个个成为“环保小公民”,人人争当绿化保卫者,用自己的双手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增添新的色彩。
三、实施课题研究,提高环保意识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课题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通过自己的研究,再次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1、确立课题研究内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时,着手从身边细小的方面考虑,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像“龙湾区上江河的水质调查与监测”“机场路绿化带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关于‘人民路’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调查”、“调查丢弃的塑料瓶”、等等。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同学们在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着手制订研究的计划,准备研究的材料,依靠小组分工合作的精神,拟订了工作方案,到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把从名著、专著、教科书、科普读物、报纸、期刊、年鉴等方面找到的环保资料进行分析,制定社会调查问卷。
3、课题研究实施过程。有了充分的研究计划他和准备之后,同学们就深入学校、家庭、车站、菜场、社区等,发放调查表,收集反馈的信息,然后再进行实地测量,采集标本,调查取样,采访群众,倾听呼声,充分收集研究材料。
4、汇总课题研究结论。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就把所有的信息汇总起来,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低碳调查报告 篇3
首先,提出了问题
低碳生活一直是我们的热门话题。为了更多的了解“低碳生活”和“人们眼中的低碳环保”,我专门做了一个“低碳新生活,你做过这个吗”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
调查是通过在网上向同学、朋友、陌生人随机发放问卷,向爸爸妈妈单位的人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的(问卷及调查结果见附件)。发放了50份问卷,收集了41份。
第三,从调查报告看大家眼中的低碳环保
从结果可以看出,“熟悉低碳生活”各占不到一半,不熟悉占一小部分,说明大家都没有经历过,但是听说过,“低碳生活”。
我在做统计的时候,发现很多人从第二个问题到第七个问题一下子就勾选了“A”,这让我很好奇,比如开空调,坐公交或者走路省油,关掉电脑显示器,两边用纸,及时关灯等等。以上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做到的节能习惯。虽然看起来很普通,其实是环保。既然我们能做我们能做的,为什么我们不做更多呢?
人们不愿意重复使用水有两个原因。一是太麻烦,二是没必要。人们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认为还有很多水,所以不需要二次利用,二次利用也是有限的,比如最多冲个厕所。即使有这种意识,也很少有人会储水。所以很少有人做。
当被问及对周围环境的看法时,更多人选择“一般”。说明目前的环境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没有人能理直气壮的说:“我觉得我周围的环境挺好的!”那样的话。
为什么很多人不选择环保节能的东西,原因可能是商品(电器)没有标明节能不节能,所以买东西的时候没人会知道是不是节能。而且,节能的东西样式不一定特别好看,也不会引起注意。
另外,因为回收箱里的电池不多,很多人直接扔到垃圾桶里。但是最好把电池放在一个地方,因为废电池有毒。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大家对低碳生活充满期待,愿意合作。
第四,我的感受
低碳成为热门话题。由于最近世界气候和地质环境的急剧变化,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恐惧。正如书中所说,如果我们继续无限制地开发不可再生资源,那么有一天,地球将变得不适合居住。那样的话,我们最终会伤害到自己。虽然现在污染很严重,但从现在开始,每个人保护环境都为时不晚。
我还记得去年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垃圾分类的研究报告。我们准备了相机,走访了嘉绿园小区、德佳小区等几个小区。然而,调查的数据让我们感到惊讶。一个社区每个月都要处理大量的垃圾,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只是一个社区的数量。杭州社区那么多,如果堆在一起,杭州会产生很多垃圾。而且我们也知道垃圾的处理过程非常复杂,减少垃圾的产生应该从根本上减少垃圾的污染。
免费分发塑料袋现在被完全禁止了。去超市只能自己带绿袋或者买塑料袋。虽然带来很多不便,但也是有收获的。可见,不容易降解的塑料袋在人们手中逐渐消失,进而取代美观实用的布质和纸质环保袋。看着也很舒服,无疑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且最重要的是,真的起到了环保的作用。
从问卷和以往的社区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当理科老师给我们看《后天》的时候,一方面我们被巨大的灾难震惊了,另一方面我们也感到不敢想象——“如果”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我们该怎么办?我真的很担心如果地球毁灭了,我们会搬到另一个星球吗?目前的趋势非常危险。如果不加强这方面的意识,真的来了,世界就毁灭了,人类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所以,我觉得应该从现在开始开始低碳生活。不要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好。比如我们每天喝很多牛奶,可以把剩下的牛奶纸盒堆积起来。平时倾倒时也要有意识的对垃圾进行分类,以增加回收率。我们可以尝试各种方法,让我们过上真正的低碳生活,让地球恢复本来的美好,让污染远离我们。
低碳调查报告 篇4
一、 调查课题:
创造低碳生活
二、 调查人:
xxx、xxxx
三、 调查来源
1、居民生活问卷
2、网上查阅
四、 调查目的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缓解生态恶化。
五、 调查内容
1、现在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现代社会正处于高碳生活,低碳生活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关注。虽然当前,不少的人们对低碳生活的意识已经开始转变,从节约水电,降低能耗,减少具有污染性材料的使用等日常小事入手,不断培养文明、责任的低碳方式。但仍有不少的人对低碳生活的观念还比较模糊,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还难以改变。
2、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的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因此低碳生活是我国提倡生活方式之一。
3、低碳生活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是一直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比如我们坐汽车要耗费燃油,燃油燃烧就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气中就增加了碳排放。我们每天都要看电视、用电脑,这些家电都耗费电能,电能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如何通过节约能源节制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调、暖气,少开车,少坐飞机等,都属于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4、低碳生活的意义: 全民低碳生活,对缓解全球变暖有非常巨大的效果。二氧化碳在地球上能存在上百年,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减少农业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却忽视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张女士说,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据测算,1999年—xx年间,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全国26%,我国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7吨。按照78.5公斤碳排放量需一棵树来算,人均每年消费8吨的南京每年就要种101棵树。
5、调查分析:调查问卷发放50份,收回50份,有效问卷48份,根据调查,分析如下: 我们生活中的碳排量比前年增加6%。不少的人也有了低碳的意识,不少学校也都组织了宣传低碳的活动,通过在XX区东方家园下小区的观察,近年来,人们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大人小孩见到垃圾会主动捡起。
6、建议及措施
①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年度计划,在经济发展中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②严格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的生产主体工程与防治污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使用。现在,全国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在95%以上。
③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从中央、盛市、县四级政府建立环境/低碳管理机构。
④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使环境管理沿着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发展。
六、 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低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碳排放量,通过我们自身对低碳的理解及查阅资料进行宣传,使更多人了解了低碳生活的意义所在,并且开始了低碳生活。从而与以前相比,减少了碳排量。
七、 调查实践感悟
通过本次的调查社会实践,首先是提高了自己,在与他人的交谈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帮助他人提高了自我素质,实现了低碳生活,为小区做了贡献,为他人做了贡献,为地球做了贡献!
低碳调查报告 篇5
今天,你“低碳”了吗?
今年刚满25岁的小麦是天津市无缝钢管厂的一名职工,在每天下班以后,他喜欢整晚都泡在电脑前,放松自己的心情。可自从上个月开始,小麦每晚9:30都会准时关闭电脑,之后便与自己的父母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连电视机都很少会看到10点钟。当身边的朋友问及他为何做出如此改变时,他却反问道:“今天,你‘低碳’了吗?”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其实,低碳生活并不神秘,合理消费、以步代车、减少熬夜……这些都是低碳生活的体现。因此,小麦的生活“很好,很低碳”。而在天津,究竟有多少市民能够像小麦一样将“低碳生活”理念付诸于实践呢?
为此,本报专程对本市100位市民进行了调查走访,并借此份详细的调查报告向每一位读者倡导健康、节能、环保的低碳生活方式。
调查时间:20xx年6月19日至24日
调查对象:年龄在25岁以上的天津白领
调查人数:100人(25-39岁64人,40以上36人)
调查方式:通过网络及走访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进一步了解“低碳生活”理念在本市范围内的认知与实践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在本次调查中,听说过“低碳生活”理念的受访者所占比重高达93%。其中,有39%的受访市民表示很了解“低碳生活”理念,而在全部受访人群中,仅有7%的受访人表示对“低碳生活”一无所知。不难看出,大多数人对“低碳生活”还是有所认知的。
青年受访者了解“多”而实践“少”
调查显示,25-39岁的青年受访者对于“低碳生活”的认知度高达98%,这一比例远远高于40岁以上的受访者,但是,在实践方面,40岁以上的受访人中有94%表示愿意或已经将“低碳生活”理念付诸实践,这一比例明显高于青年受访者的71%。据了解,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平时使用电器的时间以及熬夜频率明显低于青年受访者,而在减少不必要购物方面,青年受访者的实践程度更是无法与前辈们想比。因此,本报呼吁广大年轻人学习前辈们的合理消费观以及科学的生活习惯,并鼓励中老年人坚持以身作则,为后辈们做好表率。
选用节能家电成最“热”低碳生活方式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还请每一位受访者选出了一项自己最为推崇的低碳生活方式,以便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直观的参考。
数据显示,“选择节能家电”一项是受访人们最为推崇的低碳生活方式。其中,几乎所有选择此项的受访者均愿意或已经在居家照明方式上以节能灯替换白炽灯,而另有很多人对于如今各大品牌所推出的LED节能环保型电视机表示看好。据相关部门统计,家中耗电100度,就相当于排放出78、5公斤二氧化碳。因此,一个三口之家若不能在家用电器方面推崇“节能”,那么每天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便可高达20公斤之多。
在选择“节约使用水、电、气”一项的受访人中,大多数人表示会减少熬夜频率,避免电器的长时间使用,另外,也有部分受访者表示会“一水多用”,即将洗衣、洗菜的水用于冲厕,以便节约水源。
在“少用一次性生活用品”这一项中,女性受访者的表现明显优于男性。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大多数受访女性习惯于使用自备购物袋,而男性则因图省事更倾向于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因此,在这一点上,广大男性同胞无疑要向身边的女士们多多学习。
多吃素食也是一种低碳生活
如今,无论是哪个季节,市面上的蔬菜都可呈现出“全时节”状态。当然,这要归功于“温室大棚”。但是,出于“低碳生活”原则,很多受访人表示会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应季的新鲜蔬菜,避免碳排放的“愈演愈烈”。此外,多吃素食也是一种很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因为肉类食品多为高碳食物,其生产耗能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尤其是在夏季,将蔬菜作为主要食材则“低碳”又健康。在这一点上,中老年受访者对此更为推崇。
“低碳出行”渐被推崇
在以上选项中,将“低碳出行”视为最佳低碳生活方式的受访者所占比例仅为5%,而该选项对于减少碳排放的意义却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据相关部门统计,自驾车每消耗掉100公升汽油,就等于向空气中排放了270公斤二氧化碳,由此可见,“低碳出行”绝对不容忽视。据受访者汪先生介绍,他家距离工作单位仅为5分钟车程,但出于方便,他还是习惯于驾车去上班。其实,像汪先生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选择骑自行车,甚至步行到单位上班,这样既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可谓“一举两得”。若是坚持开车,您也可以选择目前市场上所主推的新能源汽车,以电能取代油耗,经济而又环保。
数据显示,“选择节能家电”一项是受访人们最为推崇的低碳生活方式。其中,几乎所有选择此项的受访者均愿意或已经在居家照明方式上以节能灯替换白炽灯,而另有很多人对于如今各大品牌所推出的LED节能环保型电视机表示看好。据相关部门统计,家中耗电100度,就相当于排放出78、5公斤二氧化碳。因此,一个三口之家若不能在家用电器方面推崇“节能”,那么每天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便可高达20公斤之多。
在选择“节约使用水、电、气”一项的受访人中,大多数人表示会减少熬夜频率,避免电器的长时间使用,另外,也有部分受访者表示会“一水多用”,即将洗衣、洗菜的水用于冲厕,以便节约水源。
在“少用一次性生活用品”这一项中,女性受访者的表现明显优于男性。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大多数受访女性习惯于使用自备购物袋,而男性则因图省事更倾向于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因此,在这一点上,广大男性同胞无疑要向身边的女士们多多学习。
周报推荐:低碳生活七妙招
1、将电视机和电脑屏幕调暗一点,节能又护眼。
2、暂时不用电脑时,缩短显示器进入睡眠模式的时间设定;当彻底不用时,记得拔掉插头。
3、电冰箱及时除霜、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并将冷冻室内需解冻的食品提前取出,放入冷藏室解冻。
4、煮饭提前淘米,并浸泡十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节电约10%。
5、坚持无纸办公,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
6、驾车保持合理车速,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档位,避免“低档高速”。
7、用洗菜水和淘米水浇花,节水的同时也会将营养输送给花木。
低碳的生活是一件非常环保和文明的事。我对低碳的理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最大限度地减少一切可能的消耗。当然,低碳主要还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实,低碳的生活离每个人都很近,只要多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可以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我的生活中的一些低碳小窍门就是针对节水方面的。生产自来水和处理污水都要耗费大量的能源。所以,节水就是节能。
在马桶的贮水槽里放置一个大的可口可乐的瓶子就可以减少每次放出的水量,做到节约用水;洗脸的水可以用来洗脚,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涮抹布,擦地板,然后这些废水可以再冲马桶;洗完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别小看这些水的重复利用,积累下来,仅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就可以节约一吨以上的水。
另外,如果每月手洗一次衣服,那么每台洗衣机就可以节约用电,也就节约了发电的煤,同样也就减少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全国所有的家庭都能做到每月用手来洗一次衣服,减排的二氧化碳可以达到68、4万吨,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同时洗衣机虽然好用,但是三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来洗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那么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还有其它降耗低碳的好方法吗?来看看我的建议吧。
纸张的双面使用,节约用纸;
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和一次性的饭盒;
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
减少粮食的浪费;
随手关灯,随手管好水龙头。
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