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读书心得
文学网整理的书籍读书心得(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书籍读书心得 篇1
新教育行动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也积极的参与其中。又一次的读了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开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再一次的重读新教育,这一次我对它的理念是:“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燃起了我对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这句话,不只说我们教师要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学生也应该是幸福的。
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行动就有收获。朱永新教授说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会成功。是的呀。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总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实现的却很少。原因有很多种,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没有去行动,没有去坚持。我们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话语,我们不需要夸夸其谈的口号,我们只需要踏踏实实的.去做、去行动,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然而,在整本书里我感受最深的是没有教师的幸福,就不会有快乐的学生。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支撑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进步。让教师和学生一样,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我们校长也常说,一个学校发展的最最核心的的东西就是教师用自己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进而去影响学生的成长。那就很清楚了,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也就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快乐就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教师不快乐,他就没有激情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幸福的教育生活从何而来?
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把阅读当成一个自己的习惯,就像每天起床、吃饭一样,每天读每天都有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在收获中快乐,自己快乐,孩子们也就快乐了。
朱永新教授还说过:“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的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每个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的精神。这样每一个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要成功、都会成功。
为师者,不断提高自己,用心阅读,用心成长,用心总结。让我们在新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平坦。
书籍读书心得 篇2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智慧》,里面有很多的思想让我印象深刻,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班主任,李镇西老师无疑是我最应该学习的榜样。他以教育为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乐趣,全身心的奉献教育,关爱学生。不得不说,我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还需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我思考了很多。
首先,教育需要有自己的思想。李老师提出了很多人也在困惑的一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但成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我,着实手忙脚乱。没有教学的经验,也没有管理学生的经验,只是一味的请教别人,拿老教师的各种经验运用到我的班级当中去。可是,越是到后来,越感觉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而这些理论都是他们在不同的实践当中得出来的。老教师们对我也特别热心,都毫无保留的向我传授这些经验。但当不同的理念向我袭来的时候,我不知该选择哪种方法,有时候没有耐心了,随便应付了之。李老师认识到:“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位教师的教育都是不可复制的,因为教育的魅力在于个性!”学生有自己的个性,老师也有自己的不同的个性,当两者相遇形成教育的时候,理应获得充满个性的教育。当半年的紧张工作告一段落,静下心来思考,才发现我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教育的过程中,我总是少了些思考的时间。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绝对没有个性,这正是我缺少的东西。
李老师说:课堂师生关系的新境界为“共享式”。就像面对美味的食物,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来品尝,互相交流美味,分享乐趣。在共享当中,获得营养,体味分享的快乐。是啊,虽然比喻并不特别贴切,但却令人醍醐灌顶。传统的观念当中,教师只是需要把知识传播给学生,是单方面的给予,学生的接收情况,知识到达学生头脑中产生的化学反应如何,老师是知之甚少。然而,教育的发展让我们知道,现代的教学并不再只是一味的灌输,而是交互式的双方互动。老师的教,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这就更需要老师具有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教出有思想的`学生。我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总怕讲得不够全面。所以课堂上,我尽量把方方面面都讲到,但学生的成绩却非常不理想。经过反思,我想讲的过多,让学生参与互动的过程太少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是我最头疼的问题。回想起来,为什么我做不好班主任,可能从一开始我就惧怕这个职位,充满了排斥。事实也证明,即使尽职尽责,内心的抗拒也让我把班级管理的并不成功。就像李老师所说的,首先必须享受职业,你才能做好这个职业。职业、事业、家庭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有所成就。问题就出在我总是希望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但却总是为工作的事烦心,在拉拉扯扯当中,生活工作皆不开心。可能是刚入职,工作的经验有所欠缺,不懂得调整自己,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所以陷入迷茫的境地。我怕学生不怕我,又怕学生不喜欢我,所以总把握不住“度”,想的太多反而更糟糕。或许,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试着找到自己方法,不是害怕做这件事,而是想办法享受做这件事的乐趣,相信未来总会做好。
做好一个老师,做好一个班主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感情、思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将是我人生不懈的奋斗目标,未来请继续努力。
书籍读书心得 篇3
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只要人们有信心、毅力和毅力,人类的潜力就会达到我们无法想象的.水平。
相信人类的潜力,相信自己的潜力。记住心理学:如果一个人的大脑能发挥50℅如果他能轻松学习十几种语言,获得十二个博士学位,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普通人的大脑一生只发育了不到10个℅。可见,人类应该相信自己,努力发展自己的潜力。
书籍读书心得 篇4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明白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一样的老师那里,却有不一样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职责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一样形式体此刻职业生活的不一样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杯具。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就应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搞笑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我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世界上只有一种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幺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过去的习惯,决定今天的你,所以,过去的懒惰,决定你今天的一败涂地
书籍读书心得 篇5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我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仅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职责,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本事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日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本事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进取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书籍读书心得 篇6
这一天,我们学习了课文《雨点》。看完这篇文章,我觉得小雨点很可爱。它就像从白云妈妈的船上掉下来,仿佛到处旅游。小雨点先去小溪旅游,散落在小溪里;
然后去河里旅游,在河里奔跑;再去海里旅游,这次可以大,实际上在海里跳跃,我想小雨点这次旅行必须玩得很开心。孩子们,你认为小雨点很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