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乌塔读后感

2025/08/21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乌塔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乌塔读后感 篇1

学了《乌塔》这篇课文之后,我非常佩服乌塔。一个14岁的小姑娘,竟然能一个人独自游完全欧洲。

“一个14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课文中的这句话我也同意。在中国几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要是真有一个中国孩子要外出游玩很多天,即使自己愿意,他的父母也肯定是千万个不同意的'。他们怕孩子遇到危险,怕孩子肚子饿没饭吃,怕孩子生病不会照顾自己,怕孩子在外面不会自己洗衣物总觉得孩子永远长不大,抱在怀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心肝宝贝来对待。

我听说过一件事,中国有个大学生考上了一所非常好的大学。可是,他总是依靠父母,虽然考上了名牌大学,但他不会照顾自己,最后,他只能退学回家了。

外国的父母,虽然过得很宽裕,但他们会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做一些力所能极的事,从小得到锻炼。而中国父母只会宠坏孩子,让孩子有一个依赖的思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样就怎样,自私且没有独立能力。

乌塔的父母没有让乌塔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让她闯荡世界,让她成为搏击暴风骤雨中的雄鹰。所以,中国的父母们,我知道你们也不想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那就大胆地放手让孩子独立自主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吧,让我们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

乌塔读后感 篇2

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我思绪万千,想了许多,读后感《乌塔读后感》。这篇文章讲述了12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乌塔为此做了3年准备,她一边想尽办法挣旅费,一边阅读和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游历欧洲打下了坚实基础,体现了一名外国小孩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如果拿中国现代的小孩子和乌塔相比,中国孩子的自主能力远远比不上乌塔。中国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是封闭式的`,只让孩子读课本上的知识,很少参加社会实践。除学习外,其他事情都不用管,要吃的有吃的,要用的有用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渐渐失去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小由父母“牵着走”,遇到一点点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问父母,找大人。而国外的教育是开放式的,让孩子既学习课本知识,又参加社会实践,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动手能力。乌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的。当她梦想游历欧洲时,不等不靠,完全靠自己动手筹资金,做准备,享受着生活的快乐,也展示着人生的意义。乌塔的故事象一面镜子,启迪了我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小培养自己动脑动手能力,做一个自强不息的栋梁之才!

乌塔读后感 篇3

这是讲述一位14岁的小女孩就能独自一个人游历欧洲的故事。我被她这种独立自主,热爱生活的精神所折服。

读了这片文章,我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10几岁的孩子不能独立?难道“安全”就是对孩子所有的爱?我的答案是中国的孩子好比是一群小鸟,渴望着自由飞翔,可家长们总怕我们有这样那样的危险,于是就把我们“囚禁”在“鸟笼”之中,就像中国老话说的:“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就像是我,我现在的衣服全都是妈妈在收拾,每次在我写作业的时候都能看见妈妈忙碌的身影,洗衣服、做饭、收拾屋子、换洗被褥都是妈妈一个人来完成的。

记得上次我看见过一则新闻,说有一位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因为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自己的衣服、被子就连书包也不会整理,就这样甚至被学校退了学。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的名言:“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也听过:“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

我觉得乌塔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她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能亲自去实践。利用自己广博的学识,亲自品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我也是幸福的,但却有遗憾,在我们这样相当的年纪里,我们的生活却相差甚远。在这里我想对同龄的朋友们说:“请主动从父母溺爱的怀抱里走出来,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意志。”我也想对中国的父母说:“请给我们一片独立的蓝天,让爱更完美。让爱更充实!”

乌塔读后感 篇4

《乌塔》一文像一块石头,投入我的心湖,泛起阵阵涟漪,让我不禁深思:爱孩子,为什么不可以让他(她)自由飞翔?

《乌塔》主要讲述了“我”在罗马碰到了一位名叫乌塔的小姑娘,并得知她独自一人正在游历欧洲,读到这里,我的心被震撼了,中国孩子在家都被宠成了“小王子”“小公主”,更别谈独自出远门了。而外国家长却能让孩子“试飞”,自由翱翔在世界各地。

当我读到“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时,更想到中国父母对孩子那“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溺爱。而这样娇生惯养的'孩子,别说独立了,甚至都毫无主见。

又读到乌塔说:“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时,我的心中仿佛激起千层浪,是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中只能了解片面,实地游览才能让你身临其境,领略所有。但中国家长则背道而驰,绝大部分家长坚信:书本就蕴含着所有。却不明白实地游历才是最好的一本无字书。而更有小部分家长,他们是绝对不会让孩子单独出门的。我真的不明白,爱孩子,为何要剥夺他(她)成长的机会?

想想生活中,那天,我已经和几个同学约好一起去绿道骑车,一切安排妥当,却唯独遭到大人们的反对,理由一连串:万一摔着怎么办?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万一我在懊恼的同时更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让我们试试呢?

放手吧!让我们自由飞翔!我们会用行动来证明我们长大了!

乌塔读后感 篇5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最难忘的是乌塔独自一人到国外旅游的经历。她14岁就能独立到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家旅游了。想想自己,虽然已经九岁了,可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大人一步。

有一次,我想和同学去利川旅游。回家和爸妈说了这件事,本以为他们会同意的,没想到爸爸妈妈却说:“去利川多危险呀!万一迷路或遇到坏人怎么办?不行!”我不满意的说:“如果你们总是不放心我,那我长大以后怎么独立生活?”可无论我怎么说,他们的脑袋都摇得像波浪鼓一样。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像小鹰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而不是像风筝一样总是让捆绑自己的绳拽在他人手里。

不过这也不全怪家长,我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确实很差。比如,我吃饭的时候总要家长不停地催促;每次都要别人提醒才知道带好红领巾;天冷了不知道加衣服,天热了不知道减衣服……再看看乌塔,会先设计好旅行的路线和日程,提前想好出现紧急情况时的.自救措施,每到一处都会及时给家里报平安等等。

如果我也能像乌塔一样,相信爸爸妈妈一定会对我放心的,也就会答应我独自一人外出的请求。所以,我要向乌塔学习,不断地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争取有一天能够独立地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乌塔读后感 篇6

最近我学了一篇课文,名字叫《乌塔》,文章中的小主人公乌塔让我深感震撼,这篇文章也让我受益无穷。

《乌塔》这篇文章描述了年仅14岁的乌塔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故事。乌塔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是因为乌塔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了这一次旅行。乌塔每到一个国家都会先查明警察局的电话,然后给家人打个电话或者寄张明信片,乌塔还阅读了大量关于欧洲国家的书籍。我想这就是乌塔敢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原因吧。

乌塔的父母认为,爱孩子就要让他们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从小就学习独立自强。而中国的父母却把我们看为掌上明珠,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不让我们自己出家门。在学校也没几个同学敢独自一个人去上学,大多数都靠爸爸妈妈来接送我们去上学、放学。所以中国的`孩子都不独立,别说独自游欧洲了,就是独自游中国也不一定有人可以做到。

和乌塔相比,我们之间差的不是几岁了,而像是几十岁的差别了。她有勇气去游欧洲,而我们都还不敢独自去上学;她在打工挣钱的时候,我们还在向爸爸妈妈索要零花钱去买好吃的、好玩的玩具因为这种种不同,我们和乌塔也大不相同。

读了《乌塔》我的感触很深,她那种自主自立的精神太值得我去学习了。以后我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尽量不麻烦父母。设计好自己的生活,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如果有时间还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