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托尔斯泰读后感

2025/08/23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托尔斯泰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托尔斯泰读后感 篇1

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但是,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才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在精神上,他一向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取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虽然别人都说他是“天才”,但是《名人传》里他自己说到:我只是个普通人,我不是天才,我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拼命追求,才登上世界文化顶峰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一份精华。我们要了解自己,选定方向,认真去追求。”如果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开掘“智慧之门”的可贵,并且都有勇气和决心,能踏踏实实,以自己的方式,认认真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我想我们有朝一日也能够骄傲地宣称:我不是天才,但我成材了!

托尔斯泰读后感 篇2

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可是,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我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才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可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我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在精神上,他一向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虽然别人都说他是“天才”,可是《名人传》里他自我说到:我只是个普通人,我不是天才,我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凭着自我不懈的努力,拼命追求,才登上世界文化顶峰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属于他自我的一份精华。我们要了解自我,选定方向,认真去追求。”如果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开掘“智慧之门”的可贵,并且都有勇气和决心,能踏踏实实,以自我的方式,认认真真完成自我的工作,我想我们有朝一日也能够骄傲地宣称:我不是天才,但我成材了!

托尔斯泰读后感 篇3

他是一个强健、精力抖擞的老人。他常常活动,并连结了一颗担当奇怪事物的心。他面貌表面粗犷,好像任何一个下地干活的农夫,任何一个墟落贵族,任何一个军官,任何一个猎人。除了他那能戳穿统统谎话的眼睛和主教似的大胡子,他的面貌面貌便是一个平凡的.俄国男人。托尔斯泰作为一个艺术家倒是一丝不苟的。他会由于一个不适当的比喻让印刷工人重新印刷。只为了完善无瑕的作品。托尔斯泰的作品具备一种特质:完全真实。正由于云云,他才成为了文坛的大家,成为了统统人类中最有人性的人。

终于把这本旨灵的列传读完了,我分外敬佩作者茨威格老师,他能把别人的心灵分析的云云正确,我信赖他也是一个大家。我想成为一个想列夫?托尔斯泰一样的精力和身材上都坚不行摧的人,做一个真实平凡巨大的人。

合上这本书,我不想再把它投入黑暗的箱子里,也不在诉苦它不是一本真正的列传,他让我更深的相识了托尔斯泰。我会不停把它生存在书架的最顶层,时时去打开它,大概会有新的感悟

托尔斯泰读后感 篇4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这句话,出自俄罗斯著名作家。他是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文学家、思想家,更是被人们成为俄罗斯文坛泰斗,他主要的作品都写出了当时社会上的种种腐败现象,而且他用最精纯的光彩照耀我们的心灵,读后感《列夫托尔斯泰作品读后感》。在19世纪末,重重的黄昏下,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一抚慰我们青少年的.心灵。他就是——列夫 托尔斯泰。

曾经,托尔斯泰有着很大的一笔财富,但是,他挥金如土,欠下一对债务,并与社会上那些不良少年来往。他的二哥在还完他那一屁股债后骂他,凶他,让他如梦初醒终于走上了正途。

他自己说,他五岁时便已经第一次感到,“人生并非一种享乐而是十分沉重的苦役。”

是啊,人生不是享受,但我觉得苦役也不十分沉重。被个人的世界观不一样。托尔斯泰不喜欢繁华的生活,外出时他总是粗布大衣,因此也不会不会有人想到这“位”老头就是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第三章《军事生活》,知道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军事传奇。自1853年11月以来,俄罗斯向土耳其宣战。列夫·托尔斯泰转向北方和南方,但他始终怀有一颗爱国主义的心。他勇敢地战斗,经常处于危险之中,但他并没有失去写作的信心。在这座碉堡的庇护下,在隆隆的炮火声中,他不可磨灭的塞瓦斯托波尔编年史写下了他们的悲伤和他自己的.悲伤。这三部编年史——1854年12月的塞瓦斯托波尔、1855年5月的塞瓦斯托波尔和1855年8月的塞瓦斯托波尔——都体现了列夫·托尔斯泰强烈的爱国精神。

我通过列夫托尔斯泰的描述了解了战争的残酷,这是一部在死亡的最后时刻仍在发展的世界喜剧。特别是,恐惧被他明确地识别出来,他的面纱被揭开,一丝不挂地暴露出来。在此期间,列夫·托尔斯泰先后写了许多作品,如《两个轻骑兵》、《柜台日记》和《三个死人》。然而,六个月后,他写了《波利·库斯卡》(Polly Kuska),又回到了《美丽的谎言》。

托尔斯泰读后感 篇6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最大的乐趣。在我博览群书中,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是苏联的著名作家。他一开始酝酿写小说时,用了4年的时间也没写成。后来,他当了个下级军官,来到了勤劳的村民身边,同时被当地的景色所吸引,从此,他不再凭空编造故事,用真实的感受终于写完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光辉巨著。

我一口气读完这篇文章后,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联想起冯骥才爷爷来我校讲座时的.话:“把随时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要日积月累” 其实,生活中的人和物都是写作的题材,只要你留心观察,一篇优秀的文章就会跃然纸上。记得我们去消防九中队参观,回来后,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写起了感受,题目是《金戈铁马,长城永固》。因为我亲眼目睹了消防战士们的精彩表演,感受到了消防战士们听到警笛后,仅用了十几秒钟便全部整装待发的真实场面。他们临危不惧地爬悬梯、钻黑洞,动作敏捷地从高楼险处攀沿、滑下。在火海中冲锋陷阵,浴血奋战都令我百感交集。在结尾我还联想到: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我们民族的精神:刚毅、果敢、奋发向上。这样的描述得到了老师的夸奖。这正是我从亲身感受出发,用每个字,每个词组成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的结果啊!

我真希望大家都能在著名作家的启迪下,勤于思考,善于写作。只有这样,在不久的将来,著名的作家、诗人、文学家一定会在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小主人中涌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