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优秀
文学网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优秀(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 篇1
红学,自古以来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我不过是一名平常之人,我无法从他的文学价值和影响上去精研细琢,我只能遵从我内心的触动。述我所感,叙我所悟。从初度红楼,感慨世家之繁华,到曲终人散,感慨于人事的凄凉。《红楼梦》,实在是带给我太多的触动。有时,我会因为那个时期的封建制度而替宝黛气愤,会去设想,如果他们生在现在这样民主和平的时期,结局或许就会不同。在我看来,《红楼梦》是一部家族的'兴衰史,更是一步感叹时光匆匆的时间简史。从昔日荣府繁华,宝黛的两小无猜,到最终的分崩离析。时间的推动,让我们无可奈何。
细读《红楼梦》,感慨于他们的悲欢离合,更是在品味人生的匆匆。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之家。纵使繁华如贾府,也逃不了时光的推动。盛极则衰,时光,多么盛大的舞台,昨日可重现脑海,今宵,却已别有一番洞天。
读完此书,令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且行且珍惜这五字。人生是一场慢慢征途,我们永远无法预知前方的道路,或许你在上一刻还曾锦衣玉食,下一刻却已然背井离乡。纵然富贵如宝玉,最后,也不过清粥白面度余生。然而,虽然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未来。把握未来,就要把握我们的时间,时间不等人,就像是我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往往在我们不知不觉中,他便悄然而去,不留下一丝痕迹。我们常常在他逝去后,才渐渐发觉,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也正是如此,才有了一声叹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大学的时光,正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最应该珍惜的时刻,不要让外界的纷繁,夺走你本应该专注的目光。莫要在回首四年光阴时,留给你的是如同红楼结局那样,“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就算你曾有过失败,但那又何妨,三毛曾说过:“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成为空白。”在四年的大学光阴中,勿冥冥而堕之,且行且珍惜,当你回首这段光阴时,留给你的将会是无悔的绚烂。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 篇2
看了石头记真正能吸引我的人物也就那么几个,上次写了宝钗的是是非非,今天就写下红楼梦重要的人物——世外仙姝寂寞林的林黛玉吧
说到林黛玉,广大读者首先想到的就是第一回,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小草,日夜受到神瑛侍者的浇灌,由于侍者要下世为人,绛珠草也要下世为人。神瑛侍者是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而小草下世是为了报昔日的浇灌之恩,用一生的泪水来报答。以这么一个故事来吸引了读者更加深入的看石头记,我就是其中的一位读者。
说到林黛玉这个人物有很多的迷需要思考,其中最值得思考的就是其死亡的方式,如果按照刘心武先生所说的死亡方式还是续书者的高鹗所续的后40回中黛玉的死亡方式那种更接近曹公的意思呢,这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如果按照刘心武先生在CCTV-10百家讲坛所说的,黛玉是沉湖而亡的说法,看上去还有点可信的成分。刘心武先生以往在百家讲坛说的可卿之迷,文本证据不怎么充分。但是在黛玉这个问题上,参考的文本就多了些,其中就有了脂批的部分。看上去有点依据,但是说到沉湖这个事情上,遭到的非议就多了。在下不成熟的看法是黛玉是双重原因造成的,忧郁+疾病,还有泪尽。
而从高鹗的续书的98回,说黛玉因为宝玉娶宝钗含恨而死,也说的过去,到底黛玉的死亡方式到底是什么至今我也搞不明白,但是从我看的.脂本的情况,虽然才看了不到30回的庚辰本(我是细看的),里面提到了几处,都说的黛玉泪枯这样类似的字眼。因此,我觉得黛玉的死亡就应该是泪尽,泪枯而终止自己的一生,就象第5回,12支曲最后的当中的一句:欠泪的,泪已尽,也能说明黛玉是下世还泪的,泪尽,泪枯了自然自己的生命也就终止了。
以上是我的最肤浅的看法,石头记本来就是一部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小说。有什么不足评论提醒我哦。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 篇3
悠悠红楼,已逝千年。最美红颜,隐匿在亘古不变的大观园。
——题记
行如流水的文字,镌刻我心,如同一道道彩虹,绽放在蔚蓝的天空。打开书卷,一股墨香扑鼻而来。
才华横溢,灵动俊秀的林黛玉。
书生之气,情之所钟的贾宝玉。
温柔妩媚,暗藏心机的贾宝钗。
大大咧咧,心直口快的史湘云。
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真正存在过。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不同气息,交织成一朵硕大的玫瑰,令人温暖而宁静。尽管他们在书中演绎着一种别样的世界,可我确信,他们曾经来过。
《红楼梦》里所展现的,并不只是宝玉与黛玉之间美好的情感。更多的是对人世沧桑的另一种感悟。在作者的笔下,披露了社会丑恶的一面。荣华富贵并没有什么不好,不过,如果任其挥霍,那么,最终的结局想必与荣国府遭遇相同吧。
荣国府的衰败,确实让人感到悲伤。原本家世显赫,呼风唤雨,可转眼之间,已经沦落到家破人亡。不管台上多么辉煌,台下,依旧平凡。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也许有些人会惊异,她的多愁善感是从何而来。我觉得这没什么好奇怪的。父母双亡,寄住在荣国府。可偏偏大家都觉得黛玉清高孤傲,与人相处不融洽。更喜欢宝钗的朴素大方。可谁又知道宝钗富于心计。想必很多人都不喜欢富于心计。如果黛玉能做到宝钗一张为人圆滑,那么她还是我们所认识的林黛玉吗?这样活着反而更累。
宝玉与黛玉最后没有走到一起,虽然很让人遗憾。但是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完美的结局。自古红颜多薄命,这些多才多艺的红楼女子最终都销香玉陨了。真是“金簪雪里埋”啊。
合上书卷,眼前仿佛浮现出荣国府奢华的轮廓。抚摸着那些跳动的文字,心中感慨万千。那些如诗如画的梦,轻轻地飘着,带走我对红楼的爱慕……
云消雾散,寂静中激荡出现实的本色。悠悠红楼,请入我梦中,从此沉湎。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 篇4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在那样的年代,多少女子甘为农妇。今读《红楼梦》别样的香菱启示了我,“女子有才便是德”。
——题记
读完《红楼梦》,合上书,书中个个人物浮现在我脑海中:聪明灵秀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豁达稳重的薛宝钗……可最吸引我的是一个平凡、勤学苦练的香菱。
书中,《呆香菱苦心学吟诗》特别吸引我。香菱请黛玉教她作诗,于是黛玉就拿了一些书给香菱看,香菱拿来认真地读起来,把黛玉所划的都背了,又细细思索了一番,并说:“书里有好多诗我都非常喜欢,我一定要学会作诗才行,你再拿些书给我看吧。”黛玉听了,又拿了几本书让香菱读,还给她出了个题目,让她试试自己写一首。
这时宝玉、探春他们都来了,大家一起谈笑。但香菱一心写诗,也不理大家,一个人坐在旁边思考,连吃饭也顾不上了。大家见她写得辛苦,都叫他不要再想了,先歇一下,香菱却不肯,一个人坐在山石上发呆。这天晚上一直到很晚她都没睡着,刚睡着突然喊:“有了,有了!”就把梦里的诗写了出来,大家都觉得她作得好极了。
读着香菱的故事,我不禁想到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可香菱却一心读诗,学作诗,让自己变得满腹诗经、才华横溢。大家都非常喜欢她,敬佩她,我也被她的才华和精神所吸引。怪不得爸爸妈妈和老师都说:“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记得有一次,在期末复习期间,我沉迷于网络游戏,在一些该复习的时间上用来玩游戏,所以成绩直线下降,结果期末考得很不理想,被爸爸批评了一顿,之后,我就再也没碰过游戏了。
香菱的故事告诉我:“女子有才便是德”。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 篇5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作者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凄惨的木石前盟,一边又是美好的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同时也让人引起深思。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这种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离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其实,在现代社会又何尝没有一些类似的情况呢??在现代的社会上,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实在是太厉害了,虽然说现在不是封建社会,但有时更似封建社会。虽然说是自由恋爱、自由婚姻,但是在真正谈婚论嫁,甚至说一开始交往时,有多少人没有带着一种功利性的心理呢??一些觉得自己条件不错,要挑选条件更好的;有些条件差的,有种自卑感,面对优秀的,反而不敢上去。
读名著,有时候会想到很多不同的东西。忆古思今做不到,但是联系实际还是可以做到的。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 篇6
古今中外,有许多出色的服装设计师,比如:查尔斯。夫菜戴里克。沃斯、三宅一生、简奴。朗万、嘎布里埃尔。夏奈尔、克里斯羌……但是你们忘了曹雪芹,他不但能设计出色彩缤、形式多样的服装,还能体现不同性格的人的个性风采。
曹雪芹在写林黛玉进贾府这个小片段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人物的服饰:王熙凤、小丫鬟、贾宝玉等。这些服饰是不同的,而这各不相同的服饰,又无不符合他们各自的地位。
首先 ,曹雪芹为贵妇人王熙凤设计了一套华丽的`礼服,大家看:“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多么华丽啊,正显示了王熙凤富有以及张扬的性格。大家想一想,这些漂亮的衣服若穿在林黛玉身上,会是怎么样的呢?可见曹雪芹的高明。
再看看小丫鬟的服装: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虽然简单,但“绫’’和“缎” 也显示了这家子的地位。
最后,看看曹雪芹为贵公子贾宝玉精心设计的二套衣服——端庄的礼服和休闲的居家服。
礼服: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涤,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在这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宝玉和凤姐的衣服的料子都是缕金百蝶的洋缎,由此可推测缕金百蝶的洋缎在当时一定是流行色。
居家服: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
“半旧大袄”“弹墨袜”“厚底大红鞋”,多随意,多舒适!穿在宝玉身上更显他的脱俗气质。若穿在贾环身上,不知会多难看。
这就是曹雪芹的高明之处,设计给这个人穿,就只有这个人能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