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台阶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台阶读后感 篇1
直到现在我还在纠结于“是否值得”,不是因为我心里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反而我很清楚这一定是值得的,一个人为自己的目标,未来与自己所爱的人而努力的奋斗,那一定是幸福的,即使回过头来发现自己的青春逝去,也不一定会感到后悔,因为他用汗水成就了自己成就了这个家。
纠结原因在于“为什么会不值得”实不相瞒,在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中,心中突然冒出过一丝丝“不值得”的念头,虽然很快就打消掉了,但依旧有一丝波澜犹存,久不能释怀——从另一个角度想,这位父亲辛劳一辈子,奋斗到最后当然不单单是为他自己,很大一部分在于自己的孩子,不愿意看到孩子与自己一样没有自信,在别人眼里是地位较低的`一类人,所以拼命赚钱盖房子,他原本可以仅靠着种地来维持生计,即使是考虑到孩子的原因,那么,仅靠着孩子一己之力赢得他的尊重获得地位,这难道不会更加锻炼孩子且又会有拾起自信的两全其美的办法。为孩子的未来铺路未尝是一件好事,而且父亲的劳累使得落下了一身毛病,所以在刹那间,我是心疼这位老父亲的。或许是因为独生子女的缘故,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来不会考虑要为弟弟妹妹这样最亲的人付出一些什么,从而会形成“自私”这样的缺陷,所以我们会很难体会到父亲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的无私的爱。生而为人,我想待到为人父母时,这样的爱才会感同身受的吧。
台阶读后感 篇2
“我”的父亲,只是一位没有什么地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有个梦想,建一个有着高台阶的新房子,获得人们的尊。
他一生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努力。每天辛勤劳动,只为能受到大家的尊重。终于,有那么一天,梦想可以实现了,父亲终于造起了一栋有高台阶的新房子了。本该高兴骄傲时,父亲却感到难堪和尴尬。造好了房子后,这种感情便又加倍升级了,明明已经实现了梦想,父亲却变得郁郁寡欢。
这是为什么呢?虽然父亲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象征地位的高台阶,而真正在内心深处却不能习惯。因为在努力的过程中偏离了原来的设想,台阶变成父亲唯一的目标,直至达到了目标,父亲才发现,虽然耗尽了大半生时间最终砌好了台阶,但最终的尊重却没有随之而来。这时,父亲老了。虽然现在物质上的'东西似乎达到了顶峰,而某种支持父亲精神的支柱却似乎消失了。
父亲以为,只要砌好高台阶,便可以赢得尊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台阶砌好,而人们看待父亲的眼光却没有变。耗尽了大半生去砌台阶想获得尊重,到头来却发现完全努力错了方向,而父亲却已年老。于是,感到无力与深深的绝望。
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或许不砌那九级台阶会更好?也许那青石板更适合父亲,父亲也更像那青石板,自然,淳朴。
9>3。
九级台阶,真的大于三级台阶吗?
台阶读后感 篇3
整个故事描写的是一个六七十年代典型的农民形象。勤劳,淳朴,善良,不仅要求能温饱,而且有自己的追求,而父亲的追求就是拥有一座高台阶的房屋,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愿望,可如此简单的愿望却耗费了父亲大半辈子的心血。
而作为一个男人,他就渴求他人的尊重,不管表面上有多么谦卑,亦或者是流淌在血液里,铭刻在骨子里的自卑,都无法阻挡他本能的渴望他人尊重的想法,所以,他满心欢喜的,充满干劲的`建起这座新楼,以他毕生的精力作为代价。
而当那层朦胧的面纱被揭开后,更多的却是茫然无措与怅然若失,显然他知道会付出代价,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付出的竟然是这种代价,他在感慨自己失去劳动力的同时,还有面对新房子的不易察觉的失望和隐匿在内心深处的颓然与羞愧。
颓然于自己无法再像他人一般照常劳动,扛起整个家的义务;羞愧则是在意识到新房子所带来的“潜规则”后所拥有的,虽无法深入骨髓却也让人无法忽视。
或许这其中还有更深的含义,只是父亲并未表达出来吧。
台阶读后感 篇4
从一楼到二楼,仅仅二十级台阶,在子女的不同年龄相比之下各不相同。爬台阶这样简单的事,谁没有做过?但在这二十级台阶中,有谁能想到其中不蕴藏着父母对子女的爱。
在生活亦是如此。我与爸爸一同爬过无数的台阶,可真正能让我们回味的又有哪些呢?也许有很多与父亲在一起的美好回忆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了。我们变了,因为我们长大了;父母变了,因为他们渐渐老了……现在早已物是人非了,可唯一不变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及欣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我已成大,成为亭亭玉立的'少女。要与此同时,父母也随着匆匆的年货而老去。
每当看见妈妈的白发时,我总含泪。每当看见爸爸眼里的血丝,我也难过。这一点一滴就表明他们老了,需要我们的照顾了。
妈妈常常问我:“当我们老了,需要你的时候,你还会在我们身边吗?”我心头一痛,不知如何回答,还未开口,眼泪就要落下。只能哽咽道:“会的!一定会的!”
也许,这二十级台阶便是最好的例子。我们感慨昔日母亲轻盈的体态,父亲强健的体检消失时,也知这20级的台阶是我们走过无数个日夜的,是父母在此停留的,是我们儿时与父母一起的美好回忆……
台阶读后感 篇5
有人说过人生就像把一块不断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推上山,然后石头又从山上滚下来,又把石头推上上。人一辈子就这样努力着,生活着,辛辛劳劳着。
李森祥的《台阶》中的父亲是一位勤劳淳朴的农民,老实厚道。他在农村里没有什么经济地位,他总觉得自家房屋的台阶低,因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他为了改变自家的地位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从捡一砖一瓦、积累一角一角钱开始,年年辛苦劳碌,任劳任怨,目的只有一个——改变地位,获得别人的尊重。最终愿望实现了,可是父亲却为此衰老了,身体也跨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贫困落后,小说深沉的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中国的农民终于走进了时代的春天,现在过上了好日子。
我作为一位普通的老师,教书十多年,工作中兢兢业业。通过不断的努力,换了个工作环境,每月工资四到五千元,而当地的房价每平方一万或更高,如果很节俭过日子,每年可攒下二到三万,想买个一个普通的小房子住,就得工作三十年。我们一辈子有多长的工作时间?我们一辈子生命又有多长?那我们比台阶中的父亲强多少呢?也许我们会成为房奴。
试想,将来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要读二十多年书,该要花多少钱,等到他将来通过努力到大城市里工作,一辈子也就只能为房子奔波了。
人啊,真的不容易!
台阶读后感 篇6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来源: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不习惯,不对劲。
我觉得,人有时不可以太要强。太要强了,失望的频率也会比常人高,当自己的能力不如往常时,总会有明显的失落感,使自己心情不悦。文中的.父亲,往常总是不服老,但自从闪了一次腰后,“我”便不让父亲挑水了,父亲也总觉得少什么。这也是人生的无奈。
我们总说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但事实上,生命中总有些事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比如文中的父亲老了,对于这些事,我们应面对现实,并在现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另外,这篇文章也写出了作者对父亲的爱,单是一句“怎么了呢,父亲老了。”就写出了作者为父亲老了而感到的伤感。
我不由想起了朱自清《背影》中的话“父亲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干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两位老父亲如此的相似,再想想自己年迈的父亲,为家庭为生活又何尝不是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还有那些为社会为家庭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在老境颓唐之时,他们内心的失落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和体会呢?关爱老人吧,让他们在失去青春、失去活力、失去健康之时,得到一些温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