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红楼梦》有感 篇1
在曹雪芹栩栩如生的笔下,有了潇洒不羁的贾宝玉,娇嫩柔弱的林黛玉,他们二人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从而表达了他的愤怒和不满。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身体纤弱的林黛玉来到荣国府,竟慢慢与顽劣多情的贾宝玉相恋,但由于王熙凤从中作梗,使用了调包计,让误以为娶得是黛玉的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而体弱多病的林黛玉也因伤心过度,吐血而亡,贾宝玉也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了空门。
这是一个凄凉而又忧伤的故事,其中原因就是他们将生活想象的太过一帆风顺、太过美好浪漫,从而让他们经不起考验,因为生活不是只有浪漫,它也充满了很多的磨砺,浪漫美好最终也会被消磨得不留一丝痕迹。但就是由于林黛玉将生活想象的太过简单,从而受不了打击,含怨离去。
但唯一可以值得庆幸的,就是他们还有着一段美丽的回忆,尽管很短暂细小,但却可以深入人心。他们既能相遇,就代表他们是有缘的,但他们依然没能成为这幸福的应运者,反而变成了这轮回之中的局外人……
《红楼梦》到底还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委婉的爱情,任谁都不好改变。即使宝钗再伤痛;袭人再怨恨;金钏再痛楚,可她们终究还是这部戏的匆匆过路人……
读《红楼梦》有感 篇2
在这个五一小长假,我读完了红楼梦,思绪万千,不知是为黛玉的红颜薄命而惋惜,为凤姐的心狠手辣深表痛恨,还是为尤三姐的执着而感动……红楼梦主要讲述了宝黛千古绝唱的爱情悲歌,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沉浮。
红楼梦的人物描写实在是透彻淋漓,把人物的个性鲜明地表达了出来……宝玉是一块顽石,在长辈姐妹眼中,是个长不大的孩子。爱玩儿,任性,爱耍小孩子脾气,估计是因为家中的男丁少,被惯出来的吧!黛玉与宝玉青梅竹马,她性格多愁善感,有一篇黛玉葬花让我记忆犹新:黛玉怜悯落花被人踩踏,白白糟蹋,把花儿们埋葬了起来。黛玉的诗句与她的性格正好相反,奔放,潇洒。读书不多的她写诗还真是有一手呢!只可惜最后在宝玉新婚之夜病死于床,与宝玉虽两情相悦,却不能终成眷属。这一切悲剧的主谋就是凤姐了,若比心狠手辣,凤姐居第二,就没人能居第一,机关算尽的她,就是那种典型的女强人,害死尤二姐不说,还破坏了宝黛的美好姻缘。不过,她也有好的一面,她聪明,遇事考虑周全,支起了整个家!宝钗,拥有与宝玉的玉相匹配的金锁,贤惠、美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长辈眼中的好孩子,同辈眼中的好大姐……红楼梦让我明白了许多,黛玉虽得宝玉倾心,却不懂得争取,任人摆布,最后在宝玉新婚之夜病死了。如果黛玉争取了,为自己争取了机会,结局是否就会不一样呢?我想是!生活也一样,争取不一定能成功,但成功一定是努力争取才能取得。贾家如此之庞大,昌盛的家族,竟这么短短的几日内家破人亡,这是为什么?因为贾家的人不够团结,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如果他们团结起来,共同掌握家族的航舵,也许也不会败落、消亡。我们也要团结起来,如果不能团结,何谈班级和家庭。亲人、同学不就都成了陌生的路人了吗?如果人与人之间都有一道透明的墙,一道防人之强,那你的朋友就会与你疏远,你就会无比寂寞。
在这个红色五一,一团积极争取,团结友爱之火在我心中燃起,争取将给予我机会,团结给予我力量,他们是成功的前提。
读《红楼梦》有感 篇3
机关算尽,反算卿卿性命。倒不如,步步行善,便可无愧于心。黛玉到了贾府,王熙凤得知其权势高,便挽着黛玉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会说了一番赞美黛玉的话后,又把贾母哄得团团转呢。这一口一个妹妹,一口一个老祖宗,字句到位,谁招架得住呢?硬是讨人喜欢。
可谁知,“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从金陵事更哀。”她一生机关算尽,象卒通吃,可最终精明一世,也不过得狱中死后只有一席草席裹身扔在野外。
大观园诗社缺“监社御史”,王熙凤马上猜到是缺个“进钱的铜商”可谓在人际关系上心机深细,谋略得当;邢夫人要讨鸳鸯之事,又善于察言观色,说辞好听;尽管她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油嘴滑舌、确实把每个人都哄得很开心,可最后,还不是家亡人散、众散亲离,没有做自己的她,落得如此悲剧下场。
可是,林黛玉没有做到像她那样圆滑处世,可她的善良、真实、无愧于心,下场也是“安”啊。可见,善良才是为人处世的最终“指标”。
在职场上,踏踏实实干事的总比不上拍老板马屁、油嘴滑舌的同事。前者真诚善良,认真干事,为人正直;而后者只会取悦别人,从不展现真实的自己。他们步步算好,活的如此的累。在官场上,笑面虎总比为人民干事的老实官员们油腻,他们处处算计,处处受贿,讨好逢迎样样得力,同一个官位,总有人比心系民心的那些要吃得香,喝的辣。可他们,终会有被揭开面具、卸下假虎装,呈现他们那最不为人知,沦落败地的一天。
可要是心怀善心,正直做人,便亦可真诚心换取真诚“果”吧。
前段时间,一位女子骑车不小心被大货车撞到且小腿卷入车里,而这时一位环卫大爷连忙过去抱起了女子的身体,捂住她的眼睛说:“我不想让她看见自己的伤口。”地震时,一位人民教师左拎一个学生,右抱一个学生,她拼尽全力地冲出课室说:“我就算是拖,也要把他们拖出来!”备受人民尊敬的袁隆平爷爷,他一生将自己的心血投入在人民的粮食补给上后,只说:“干实事!为人民争幸福。”火灾中,消防员摘下自己的防毒面罩給那位遭遇火灾的市民戴上说:“你们更重要!你们更要好好的活着出去!”
这便是那无畏强劲的善心用最温柔、温暖的方式来回报社会、世界的可爱的样子吧。想要人生结个好尾,就要像鲜花绽放最美的样子,若不积善成仁,若不为善积爱,怎比得上那灌溉其芳香的仙露呢?
应该用“凤辣子”般的勇气去行“黛玉”般的善。
读《红楼梦》有感 篇4
《枉凝眉》中有这么一段话: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红楼梦》书写了多少书中人的悲剧?曹雪芹不仅体现出了一个封建权贵家庭走向衰败和荣枯,而且从侧面彰显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一边是功名成就,一边是金玉良缘。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让我们看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与林黛玉两人无比凄凉忧伤的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有时似乎至于千里烟雾之中,琢磨不透这里面的一切,书中共900多名人物,而最让我能为其流下辛酸泪的也只有她——林黛玉。
在《红楼梦》中有一段,讲“黛玉葬花”,我阅尽《红楼梦》,却唯独对这一章情有独钟,令我魂牵梦绕。这一段将黛玉的自卑、自尊、自怜展现无遗,尤其是那一首《葬花词》:“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着这首诗,我的心仿佛震动了一下,她把自己的渴望、梦寐、生活的苦涩,全都埋入土中,却埋不掉孤独,如影随形的孤独,与生俱来的孤独……
她与宝玉相爱,却只留下凄苦。本是两对打不散鸳鸯,情投意合、情意绵绵,可是天不由人,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人缘不好,却成为她最大的绊脚石。所有人都离她远去,不愿搭理她。由此,命运的天平加速倾斜,倾向了城府颇深的薛宝钗这边,凤姐的一出偷梁换柱使宝玉与黛玉二人错失挚爱。黛玉含泪而终,含恨而去,而宝玉也变得疯疯傻傻,看破红尘,削发为僧,可悲!
黛玉的惨剧,正是因为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舆论导致的,作者塑造了这样一个让人伤怀的人物,也许是想告诉我们:“还有更多的古代女子和黛玉一样饱受折磨,在苦难中挣扎。”曹雪芹是否也将自己的痛苦寄托在“黛玉”的身上呢?这只是猜测,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红楼梦》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几本书卷,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次次读次次悟,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读《红楼梦》有感 篇5
犹记结语:“说到辛酸处,荒唐最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曹雪芹以细腻的笔法,生动描绘了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百态,刻画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更以神话框架诠释了“幻想与现实,青年与暮年,人性与纲常,自由与责任,释道与理儒。”令人为其深邃的效果呈现而折服。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的贾宝玉。前些日子,一则“如果让贾宝玉做你的男朋友,乐不乐意”的话题登上新闻热搜,杭州二中四十多位女同学结合自身实际,竟意外给出统一的答案“不可能”。大家的理由各不相同,有的吐槽他是“闺中良友”,是个没有婚姻自主权的家族巩固政治势力的工具,是个抛下怀孕妻子不顾,遁入空门的“渣男”……
但是重复红楼,我却对贾宝玉有了别样的见解。
首先,在我看来,贾宝玉是个有原则的人。他自小在胭脂堆里长大,对家里的姐妹们有深厚的感情,同时,他也是对官场名利嫉恶如仇的一个人。有一回贾雨村来贾府,要见宝玉,老爷打发人来叫,他只得不耐烦的去换衣服,满腹牢骚,湘云在座,听了便说,你也该会会这些人,以便日后进入社会、官场的时候也好做人,宝玉听了这话立刻说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宝玉并反击,我也并无什么雅处,是个大俗人!在儿女情长与自身的志向之间,贾宝玉选择了捍卫自己的内心的纯净。这也是在宝黛之间,他始终钟情于黛玉的一个原因。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
其次,我想说说宝玉的文采。当众姐妹在大观园里开社作诗的时候,贾宝玉始终是落得个“无事忙”的称号,但这不能成为对宝玉文学造诣的最终评价。且看宝玉的小厮们的名字:茗烟、锄药、引泉、扫花、挑云、伴鹤。这些名字都是有一定规律的,第一个字是动词,第二个则是名词。一个会在佣人名字上费尽心思的富家公子,怎能只是众姐妹诗社的无事忙呢?况与贾兰等人一起同作诗时,宝玉的作品也时常得到他人的赞赏,可见宝玉的文采非同一般。
最后,我想谈谈宝黛的爱情。有一回宝玉闲散无聊,便携着一本《西厢记》来到沁芳闸桥边坐着阅读,在这暮春时节,潇湘馆中的林黛玉忽感桃花飘零,恐为污泥所染,便携着花锄到沁芳闸葬花,于是宝玉和黛玉在此相逢。在这个布满阴暗与约束的大观园里,两个人坚持着自己内心对自由,对美好,对诗意生活的向往,不惜生命的反抗着,这才使得全书有了更加深刻的意喻,让宝黛的爱情有了独特的美感与力量。
贾宝玉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少年时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识自由活动,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深深感染了我。读止,非为茫然,是所未有的心之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