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学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2025/08/30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小学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小学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理解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灯光,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在普通不过的了,大家都很熟悉,平时都不注意。然而,我们今天学习的《灯光》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

灯光

简介作者。

二、布置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查阅工具书。

2、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最受感动的地方和不理解的地方。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3、小组讨论交流。

三、集体汇报,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2、检查对词语的理解。

3、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⑴ 课文讲了有件什么事?

⑵ 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说出你感动的原因。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讨论交流。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想一想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的事?

2、再读课文:

找出课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谈体会。

五、细读课文

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

1、仔细读课文,写上批注,同桌进行交流。

2、集体讨论汇报。

3、指导感情朗读文中三处出现“多好啊!”句子的段落。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交流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八、作业设计

1、知识积累:

抄写优美词句。

2、读拼音写词。

3、读了《灯光》一课后,你有何感想,请写下来。

【板书设计】

看到:千万盏灯

引起回忆 听到:多好啊

来到郝副营长身边

对未来无限憧憬

灯光 回忆往事 高举点燃的书照明

小学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语言。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引导学身体会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感情的朗读,读进去悟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2、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击突破

重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先烈无私奉献

的精神。

难点

理解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的写法。

教学突破

针对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按照自学提纲课下自学。

到图书室借来有关革命、历史人物的书籍,人手一册阅读并能讲一讲。

教学过程

一、 简短的国歌声中,以英雄人物和为话题导入课文。

课前一分钟,老师通过手机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简短播放后停止,跟学生交流《国歌》唱的是谁。接着以人物的姓名和标题性革命事迹为主,跟学

生谈革命人物,进而引出本节课要认识的无名英雄——郝副营长。

板书课题——灯光。

简单介绍作者——王愿坚。

二、展示自学效果,直接进入合作探究。

1、全体起立读书,用我们满腔的学习热情读出我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点明:结束的坐下,默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认字、积词。

先是学生互相交流字音、字形,接着是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适当交流后,班长领着同学画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

3、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疑问。

写作方法。

4、班级合作探究,读进去悟出来,感受文章思想情感。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

疑问。

写作方法。

以上四个目标,第二、三个是合作探究的`重点。

简单交流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紧接着复述,提高概括能力。

第二个问题:“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

利用第一个“多好啊!”引出“现实”和“回忆”为后面的写作方法做提示(分段和倒叙)。

板书: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进入回忆。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直击重点段落、重点语句,读进去悟出来感受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

“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阵地

“看到了什么?”a、火光下,书上的小孩子在灯下读书。b、漆黑的夜空。

“想到了什么?”a、对未来的憧憬——自己在灯下读书,幸福的孩子们在灯下读书。

“结果呢?”生命换取。

在一片遗憾声中,借题发挥,谈体会升华思想。

板书: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质疑。针对同学们互相提出的问题展开适当的交流,教师恰当总结。

写作方法。这一项主要是在领会全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突出两点:a文章的结构层次——1、2自然段/中间段落/最后一段。b、文章的写作顺序——倒

叙,关于倒叙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学过的课文。

三、讲革命故事,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结束本课。

四、板书

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小学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篇3

【学生视角

灯光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在生活里非常普遍,课文为什么以“灯光”来命题?“灯光”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难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灯光”的重要含义,进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是本组教材的略读课文,表达了革命先烈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歌颂了他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课文内容通俗易懂,以作者回忆为主线展开叙述,以“灯光”贯穿全文,饱含深情,催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重点】抓住人物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设计特色】

仔细品读,体会感情,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信息资料

查阅作者王愿坚的相关资料。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以抒情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奠定学文的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介绍交流收集的作者相关资料。

3、渗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以情引入,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急于读书的欲望,学习目标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努力的方向,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二、自读课文,质疑讨论

1、正确流利的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组内互检互助。

2、动笔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大胆质疑。

3、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三、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讨论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

2、全班合作探究。

⑴ “多好啊”一词三次出现,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⑵ 你对“灯光”的怎样理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学生表达独特见解,感受的时机,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既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收到了教学活动的良好效益。)

四、感情朗读,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五、实践活动

收集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

引起回忆

灯光 “多好啊” 憧憬未来

小学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能按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和文中的重点语句,有目的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

2、结合语言环境,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部分词句在表达意思及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方面的意义。

3、积累课后习题中指定掌握的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6节——9节。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等描写的分析,帮助学生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幸福的明天,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及课文中心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课文:

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后习题,抄写词语,家默。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述:每当晚霞渐渐隐褪,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意味着夜幕已悄然降临了。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作一次书中散步;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的人流中,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十三课《灯光》中讲述了一个在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憧憬灯光并为之献身的感人故事。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朗读

三、观察插图,理解课文2-5节

1.请同学看插图,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插图的相应内容。

2.指名读文:

生:大约一切准备……憧憬里去了。

3.自由朗读,图文对照,请你谈谈你看懂了读懂了什么?

师抓要点,有机点拨。

(郝副营长正深情地憧憬着)

“憧憬”是什么意思?他憧憬什么?为什么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是深情的?

(“憧憬”是向往的意思。他向往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希望革命胜利后,大家都能用上电灯,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电灯下学习。)

4.文中哪些地方要读出深情的语气?自读,指名读。

5.引读,第二节中的第1、2句向我们交代了郝副营长是——(著名……经验),他今晚的战斗任务是——(由他……道路)

6.齐读第2-5节,注意读出深情的语气。

四、默读训练,理解课文6-10节

1.过渡: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实现了吗?快速默读第6-10节,哪一节中直接告诉了我们?

2.齐读第10节。

3.师述,这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祖国下一代能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自己却没来得及看到憧憬已久的电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4.默读回答问题:

郝副营长从深情美好的憧憬到献出22岁的年轻生命而未见成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默读回答问题。

(1)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2)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3)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出示:答题的方法与步骤。

(1)理解题意

(2)找出内容

(3)摘取要点

(4)组句答题

5.交流自学情况:

第一题: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

第二题: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第三题: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高举起用火柴点燃了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敌人被歼灭,他却因暴露而牺牲。

6.师述:是啊,我们年轻的战斗英雄的壮举令人钦佩不已。他用壮烈地牺牲换来了围歼战的胜利,自始至终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他认为自己为革命的胜利而牺牲是毫无遗憾的。

7.选择文章的中心

出示小黑板,选择文章中心,并说明理由:

①歌颂了他热爱生活的好品质。(舍主取次)

②刻画了他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为大部队燃书照明自己牺牲的感人事迹。(主要内容)

③歌颂了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明天而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

8.指导朗读第6-8节

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令人敬仰,现在老师和同学们-起配合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八节。

(1)以记者的视角出发。

第6节:

半小时以后,记者刚回到——(团指挥部……打响了),他看到了——(三发……天空),又听到了——(震天……爆炸声),知道——(围墙……突破口)。正在这时,记者突然发现——(突破口沉寂了),原来是(后续……联系)。

第7节:

在这危急的时刻,记者和整个团指挥所有的人都——(焦急……望着),突然,记者看到——(黑暗……过去)。他又听到(突破口……喊杀声)。

第8节:后来记者才知道——(在这……打中了)。

(2)从郝副营长的视角出发。

第6节:

半个小时以后,战斗打响了,郝副营长带领部队冲出了交通沟。随着——(三发……突破口)。正在这时,郝副营长突然发现——(后续……联系)。

第7节:

在这危急的时刻,郝副营长所处的那片黑暗里——(腾起……喊杀声)。

第8节:

原来是他突然想起了口袋里的书,便——(划着……的路)。也因为这光亮,他——(暴露……打中了)。

五、总结

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表现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能在灯下学习生活,又怎能忘记那些诸如本文主人公那样的英雄们,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并为之发愤图强!

六、完成课后题3,背诵6-9节

板书设计:

灯光

深情地

憧憬

壮烈地

牺牲

舍生忘死

毫无遗憾

小学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篇5

【学生视角

灯光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在生活里非常普遍,课文为什么以“灯光”来命题?“灯光”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难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灯光”的重要含义,进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是本组教材的略读课文,表达了革命先烈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歌颂了他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课文内容通俗易懂,以作者回忆为主线展开叙述,以“灯光”贯穿全文,饱含深情,催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重点】抓住人物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设计特色】

仔细品读,体会感情,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信息资料

查阅作者王愿坚的相关资料。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以抒情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奠定学文的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介绍交流收集的作者相关资料。

3、渗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以情引入,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急于读书的欲望,学习目标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努力的方向,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二、自读课文,质疑讨论

1、正确流利的`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组内互检互助。

2、动笔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大胆质疑。

3、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三、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讨论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

2、全班合作探究。

⑴ “多好啊”一词三次出现,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⑵ 你对“灯光”的怎样理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学生表达独特见解,感受的时机,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既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收到了教学活动的良好效益。)

四、感情朗读,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五、实践活动

收集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

引起回忆

灯光 “多好啊” 憧憬未来

小学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语言。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引导学身体会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感情的朗读,读进去悟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2、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击突破

重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先烈无私奉献

的精神。

难点

理解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的写法。

教学突破

针对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按照自学提纲课下自学。

到图书室借来有关革命、历史人物的书籍,人手一册阅读并能讲一讲。

教学过程

一、 简短的国歌声中,以英雄人物和为话题导入课文。

课前一分钟,老师通过手机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简短播放后停止,跟学生交流《国歌》唱的是谁。接着以人物的姓名和标题性革命事迹为主,跟学

生谈革命人物,进而引出本节课要认识的无名英雄——郝副营长。

板书课题——灯光。

简单介绍作者——王愿坚。

二、展示自学效果,直接进入合作探究。

1、全体起立读书,用我们满腔的学习热情读出我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点明:结束的坐下,默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认字、积词。

先是学生互相交流字音、字形,接着是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适当交流后,班长领着同学画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

3、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疑问。

写作方法。

4、班级合作探究,读进去悟出来,感受文章思想情感。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

疑问。

写作方法。

以上四个目标,第二、三个是合作探究的重点。

简单交流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紧接着复述,提高概括能力。

第二个问题:“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

利用第一个“多好啊!”引出“现实”和“回忆”为后面的写作方法做提示(分段和倒叙)。

板书: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进入回忆。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直击重点段落、重点语句,读进去悟出来感受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

“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阵地

“看到了什么?”a、火光下,书上的小孩子在灯下读书。b、漆黑的夜空。

“想到了什么?”a、对未来的憧憬——自己在灯下读书,幸福的孩子们在灯下读书。

“结果呢?”生命换取。

在一片遗憾声中,借题发挥,谈体会升华思想。

板书: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质疑。针对同学们互相提出的问题展开适当的交流,教师恰当总结。

写作方法。这一项主要是在领会全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突出两点:a文章的结构层次——1、2自然段/中间段落/最后一段。b、文章的写作顺序——倒

叙,关于倒叙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学过的课文。

三、讲革命故事,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结束本课。

四、板书

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小学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篇7

1、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教学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他的英雄壮举。

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阳光,快乐地背着书包上学时;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静静地聆听老师讲课时;当夜幕降临,我们坐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时,你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这一切一切,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王愿坚去了解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解决读准、读通内容,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快速读一读课前的自学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3个)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同时思考课前预习中的第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说说意思:围歼,憧憬,黑黢黢,千钧一发,璀璨

(2)汇报主要内容:

作者在天安门广场的灯光下,回忆1947年初秋,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底下学习,在战斗中牺牲自己,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道路的故事。

(3)指导:像这样关于回忆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时首先要说清楚是谁在回忆。快速找一找,哪部分写的是回忆的内容?(3——11自然段)

作者回忆了什么事呢?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就要抓住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说说看,是谁?(郝副营长)在什么情况下?(战斗打响了,后续部队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做了什么?(点燃了手中的书,为部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结果呢?(他自己却牺牲了)

请同学们自己连起来说一说。

三、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二读默读批划、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1、带着自学提示第2、3个问题再读课文,看看“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快速默读批划,可以把体会写在旁边空白处。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第2自然段:

说话的人是在欣赏天安门广场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赞叹,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指导学生朗读“多好啊!”,读出赞叹的感觉)

(2)第4自然段:

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看着书上的一幅插图时说的,联系上下文可知道当时是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没有见过电灯,作者和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插图上那个在灯下看书的孩子非常羡慕……

抓住“沉思”,他在想什么呢?刚才的同学是抓住什么来体会的?(郝副营长的语言和神态、动作)像这样写人的文章,我们就应该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思想。

想象当时他的心情,再读“多好啊!”读出羡慕,渴望的语气。

(3)第7自然段:

说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联系刚才的“沉思”,从他的语言可以了解到什么?(他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孩子们将来都能在灯下读书,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

抓住“憧憬”,再读“多好啊!”读出满怀憧憬的语气。

3、正是为了让孩子们过上能够幸福的在灯光下读书的日子,在战斗打响的时候,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郝副营长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8——11自然段,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

重点感情朗读10和11自然段,尤其是“这位年轻的战士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带着你的感动来读,再读……

5、读到这里,老师感到同学们已经被郝副营长的英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自己或对同学们说点什么呢?请把你的感受写在课文的空白处。

6、交流:引导孩子升华自己的感悟,由郝副营长联想到千千万万个英雄和革命烈士……

四、回归整体,领悟表达:

1、快速浏览,看看作者是怎样把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过上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故事写清楚的?

(三读快速浏览、回归整体,品味写法。)

2、学生汇报:

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思想品格;

本文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采取倒叙的写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再回忆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

这样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也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

3、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灯光”代表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向往,课文以“灯光”为线索,突出文章的中心,进一步赞扬了郝副营长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甘愿牺牲的献身精神。)

4、好书推荐: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

五、巩固练习:

出示题单:(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本文以( )为线索,采用( )的手法,通过回忆(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下读书,在战斗中牺牲自己,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道路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 )精神,告诉我们( )。

课后反思:

1、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缺少对话过程中的新的生成(思想),二类文章的训练点一般有三种(思想、语言、写法),本文是关于思想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语言来交流自己的思考和发现,促进师生、生生对话,可以这样引导:你是抓住什么来体会的?(比如:郝副营长的语言,神态)还可以先请学习比较差一点的孩子回答,再请学习好的同学回答,这样有利于促进彼此的交流。

2、 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注意激情和时间分配。

小学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篇8

(一)导入

1、清晨,我们睁开朦胧的双眼,便看见电灯的亮光。踏进教室,我们在明亮的日光灯下学习;夜晚,霓虹闪烁,灯光为我们驱逐黑暗,照亮前行的路……同学们,当我们在享受灯光为我们带来的诸多好处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为让这灯光一直明亮,有多少人为之无私地付出。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灯光》

2、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黑板出示

漆黑的夜空黑魆魆黑暗微弱的亮光

千万盏灯璀璨的花灯光明温暖

2、抽生读第一组词语,谈自己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3、抽生读第二排词语,谈自己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两排词语的朗读,旨在让学生初步体会灯光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学生初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

1、学生默读课文,勾出“多好啊!”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思考:

(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

想:于是,他,说:“()多好啊!”

2、全班交流汇报。

(1)组织学生依次汇报人物在三次说“多好啊!”,看到的、想到的,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体会郝副连长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决心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勇于牺牲一切的精神。

(2)学生汇报第三次“多好啊”,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读8、9、10自然段,进一步体会郝副连长为了换来后代的幸福生活英勇无畏,奋不顾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