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荷塘月色》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荷塘月色》有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荷塘月色》有感 篇1
在新年的第一个星期里,我发现了一个长期隐藏在我身上的一个"毛病"!不过,我已经暗暗下了决心,在六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坚决彻底地"治"好这个"毛病"。
元旦放假的时候,爸爸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我在元月五日(星期六)之前,将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背熟,否则,别想看晚上10点的《幸运52》。当时,我没有在意,心想,不就是一篇《荷塘月色》吗,花上20分钟时间,肯定就搞定了。过后,我就将这件事放在脑后去了。放假期间,我借了一些漫画书,还约了好朋友李昂到家里来一起玩电脑游戏……总之,只要有一点点时间,都被我用来玩了。
一转眼,便到了星期六的晚上。吃过晚饭,我突然想起还有两项作业没有完成。便立即忙了起来。8点半钟,作业总算写完了,我一想,不好,离《幸运52》只有一个半小时了。赶紧找了一本《朱自清散文集》来,翻到《荷塘月色》一看,顿时把我的心凉了半截:文章竟然有密密麻麻两页半纸。
到了这个时候,我顾不得埋怨,只得自己像个小和尚念经似的,背了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转眼间,已经到了九点半了,可我才背了3个小节,而越往后越是难背,尤其是那讨厌的第四小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分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每一句话都是一环套着一环,一个字想不起来,便一点儿也背不下去了。我一个人坐在书桌前,不仅抱怨起来:"这是什么破文章,哪个朱自清,为什么尽写些长文章来害人,干吗不写短一点呢?"
大概是听到我发牢骚的声音,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你可不能亵渎朱自清,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也是清华大学的名教授。尤其是他身上的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永远不能忘却的。想当年,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为了收买他,在人人都吃不饱肚子的时候,给他送来了面粉,他却宁可饿死,也不吃日本人的面粉。但凭这一点,就值得中国人永远敬仰他!"
听了爸爸的话,我想:朱自清可真是一位有骨气的中国人和男子汉啊!我没有挨过饿,不知道饿有多么可怕,但是,从报纸上看到有人绝食,全世界都十分关注这一点上,我也能感受到这种气节的伟大。于是,我静下心来边读边背,不一会儿,就读的入了迷,越读越有劲。不过,等到我会背这篇文章时,已经是11点钟的事情了,而这时的《幸运52》电视节目,也已经结束了。
没能看到《幸运52》在我心中,难免有些不高兴,但是,隐藏在我身上的"先玩个痛快再写作业"的毛病,看来,也再隐藏不下去了。
读《荷塘月色》有感 篇2
我相信,有一本书,一定藏在远方。它是你的至交,它的肚腹中藏着一句话,有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月光在云层上抛洒,像银色流水般慢慢融化了云层。星在耀,月在浅笑,夜很安祥。蓦然间,我陶入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让晶莹的光流进我的心灵。
朱自清原名自华,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这篇文章中我读出了……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很少人走……”读着,我仿佛身临其境,欣赏着荷塘月色,流柔情,荷杆颤动,拨响了我心中的琴弦,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思绪辗转于柔肠,无奈的`感悟,隐没了意图,爱热闹,爱群居----当然是想大家一起生活;爱冷静,爱独居----在这种不满现实,想自由,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感情,当然,想住在“世外桃源……我的心也随着波动起来。”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荷塘”,仿佛也和作者一样,我把学校里承重的压力融进这荷塘中,消隔,消隔……荷叶仿佛一位刚出谷的美人,和着风儿摇曳……月光,它比星星吸引人的月光,又没太阳如此招摇,只是默默衬托着荷花,我的心啊,陶醉了……
看着看着,月光躲进了云层,蝉声,蛙声,声声入耳,《采莲赋》,《西洲曲》让心凉了一地,无奈,这一夜,我辗辗未眠,荷塘月色的美景,使我感受到朱自清对荷塘月色的赞美之情,但更感觉到作者厌恶现代生活,不禁蹙了蹙眉,握住笔与“白色恐怖”作斗争的精神,令我敬佩。
以前,回到家乡,炊烟升起,村庄上空氤氲着一抹抹青黛,房前屋后飘逸着一缕缕稻香,麦草香,柴火的熏香,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坐在屋檐下,盘算着明天的活计,如今,城市化的爪牙无孔不入侵入村庄,乡村的美感如同壁画上的油漆,一天天剥落,一些朴素的东西也慢慢掉色。无论现代生活多么繁扰,它依然稳稳扎向大地深处痴痴守望……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寻找生命的本色……终究是海市蜃楼,就这样,我写了一篇《荷塘月色》有感……
读《荷塘月色》有感 篇3
似曾在梦中见过那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那在皎洁月光下凌动摇摆的芙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再现了世人的梦境。
荷的特色是洁,月的特色是净。古往今来,荷花以它的清雅脱俗,独步人间,以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节操,引君子仰慕。古今中外,人们对月光的洁净祥和更是咏叹不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么,荷花与月光交织在一起,会是怎样一副境界呢?荷的清香,清雅;月的清净,清幽。月下荷塘所蕴涵的那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让人为之动容。
但出自朱自清手下的这篇《荷塘月色》中,淡淡的喜悦中渗透着丝丝忧伤。在朱自清生活的年代里,他向往如荷一般高雅的生活,但社会的落后,人们的愚昧实现不了他的愿望。如荷月般宁静的人已经少了。在学校里,一切从考试出发,学生们与对手竞争时,难免不“愁眉不展’;社会上,人们往往为金钱斗得“垂头丧气”,为名利争得“筋疲力尽”,还有为私仇打得“体无完肤”。这种伤口就是用云南白药也治不好。
当时的生活是如此浑浊不堪,就如何塘中的淤泥一般,又有几个能出淤泥而不染呢?浑浊已被现在抛弃,科技已来临,学生有了更重的`学习,激烈的竞争是人们的生存手段。虽然竞争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但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与它并没有必然的矛盾。
愿我们的心净如荷花般纯洁,蕴含淡淡幽香;像月一般清澈,皎洁如霜,始终保持一份清雅情境,纵然在浑浊的淤泥中永远清新豁达!
读《荷塘月色》有感 篇4
晚风轻轻吹来,我读着《荷塘月色》,仿佛自已正走在荷塘也……
看着荷塘,四周静悄悄的,正如文章那样清新。荷塘的.美景在这篇文章里写得真美,让我也读着看着着迷了:你看,绽放的荷花,芬芳诱人;花苞儿又可爱又淡雅;半开半合的,也是那么亭亭玉立。不傀是作家笔下的荷塘啊!
外公说,这篇文章是我们五、六年级或许初中要学的一篇课文,我算是“提前预习”了!
读《荷塘月色》有感 篇5
何必低到尘埃里。
——题记
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让我感触颇深。
这是一篇抒情的散文,文笔细腻文雅,描写了朱自清先生看到月色下的荷花心情复杂,那种渴望自由,不满现实,却又不能的心情。
随着朱自清先生,来到曲折的小路,看到了在夜光下绽放的荷花,姿态各异,那美丽的花配着月色美得恰到好处,让朱自清暂时忘记了烦恼,可到后面,蝉声和蛙声一片热闹,而他却什么也没有,他的心情又落寞了起来。
这篇文章为后人留下旧中国上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记,寄托了朱自清向往憧憬着未来的政治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合上书,我的思路却恍惚起来,不禁联想起了活中的一些事例。
四年级时,有一段时间我沉迷于写小说,不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没日没夜的.写,已经到了忘我的状态,不在估计别的事,上课时偷偷摸摸的写,晚上睡觉时趁熄灯了在被窝里悄咪咪的拿着手电筒写,写的无非是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期待着那稚嫩可笑的文笔能打动他人。
我一直比较优秀的成绩出现了下滑,老师一开始以为我是大意了,但是后来的几次考试我的成绩一向如此,还越来越差,老师开始慢慢观察我,终于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劲。
我一直想坚持下去,但自己的自尊心又承受不了这样差的成绩同学们嘲笑讽刺的话语,轻蔑的眼神,家长严厉的批评和老师无奈的叹息声,我崩溃了,甚至想过自杀的念头。
后来的几天,我一直浑浑噩噩的过着,身体还在但心灵已经死了,双目无神,毫无精神。
老师与家长的苦口婆心的教导,我置之不理,后来又渐渐加入了暴力,我绝望了。
想必,我此时的心情和朱自清先生是一样的,可能,还更绝望一点。
我在网上发帖,向吧友们诉苦,各种各样的抱怨,对家长的种种不满,以及自己想要轻生的念头。
有一位吧友很有耐心的开导我,他渐渐让我明白了,其实,喜欢一件事,不一定要天天都干,刻刻都想,你只要保持一颗初心,什么时候都不会晚。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要太耽溺在其中了,何必一直徘徊在一个圈子里呢,抬起头,看看蓝天白云,看看远方,心情就会好些了呢。收拾好行囊,带上自己的梦想,继续向光明的前方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