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1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则西方寓言式的小品文,它以一个浅显的小童话故事,寓含深刻哲理。上至垂暮老人,下至顽皮稚童,都会从中悟到点什么。我想,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在我看来,两只小老鼠头脑中的奶酪,乃人生中的名利。人人都以追寻,拥有这“奶酪”为目标,为荣耀。一旦“奶酪”失去了,无论是因为主观上的疏忽,亦或客观上的无奈,我们都面临着一个问题——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放弃,往往是一种智慧,一种美丽。就如我所从事的小学教育事业,上班十年来,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凭着一种坚韧的执著,拥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拥有了一定的成就与荣誉。一时间,觉得手中有了块香甜的“奶酪”可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轰轰烈烈开展,我一下子又站在了零的起点,昔日的经验,昔日的荣耀,已不复存在,甚至成了阻碍我前行的羁绊。此时,失落不可能没有,彷徨不可能没有,但这些都于事无补,如果守在原地回味曾有的“奶酪”哀悼失去的“奶酪”,“奶酪”将永远不会再回来。这时,就应勇敢地放弃。既然曾经拥有的“奶酪”已不再拥有,那么,最理智的选择就是放弃故我,重新开始。去找寻新的“奶酪”。其间定然充满艰辛,布满坎坷,但只要迈开了重新开始的脚步,希望就在一寸寸临近。我坚信前方有块更大更香的“奶酪”。
其实,人生是由许多次放弃而丰满起来的,慎之又慎后的决择也好,无可奈何下的舍弃也罢,只要你能潇洒地放弃,你就会发现,你会拥有一份别样的美丽。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2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名叫《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书,由于题目吸引着我,所以我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谁动了我的奶酪》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住着四个小家伙,他们分别是:哼哼、唧唧、嗅嗅和匆匆。他们每天在一个迷宫里寻找一种叫做”奶酪“的美味食物。一天,他们找到了奶酪C站,发现那里的奶酪堆积如山,就马上吃了起来,把两只鞋子系在一起,挂到脖子上,这样吃奶酪会方便许多。过了几天,嗅嗅和匆匆决定去寻找新的奶酪,而哼哼和唧唧却选择留下,直到有一天,他们把奶酪C站的奶酪吃完了,哼哼大声说”谁动了我的奶酪。“唧唧却认识到错误,决定去找新的奶酪,终于,他找到了存有更多奶酪的奶酪N站,还碰到了嗅嗅和匆匆。哼哼却还呆在奶酪C站,不肯面对现实。
通过这本书我懂得了:首先要清楚的认识到,有时需要简单的看待问题,以及灵敏快速的行动。不必把事情过分复杂化,或者一味得让那些恐惧的念头使自己感到心慌意乱。其次必须要善于发现一开始发生的那些细微的变化,以便你为即将来临的更大的变化做好准备。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3
还是老爸了解我,知道我喜欢看书,前几天给我带了《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全世界最畅销的书!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
故事的主人公是小老鼠匆匆和嗅嗅,矮人哼哼和唧唧!这四个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住在一起,为了能够填饱肚子并享受快乐,天天在迷宫里奔跑着,目的是为了寻找一种叫奶酪的好吃的东西!
功夫不负有心人,它们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奶酪。他们找到了奶酪C站。那里有他们享受不尽的奶酪!它们以为这就因此而得到了快乐和幸福!直到一天,当它们再次来到奶酪C站时,才发现这时的C站已经一无所有了。
两个头脑简单的小老鼠,什么也没想便穿上了跑鞋继续寻找另一个站点,因为他们早已发现奶酪C站的细小变化!而两个头脑聪明的小矮人却怨天怨地傻傻的坐在奶酪C站,等着奶酪自己回来(即使他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小矮人便整天思索着奶酪到底是怎么消失的……这是的小老鼠已经找到了新的奶酪站点---奶酪N站。这时候,小矮人唧唧终于清醒过来了,它明白这样等是毫无用处的,便也穿起了跑鞋寻找新的奶酪。不久也找到了奶酪N站。这寻找的一路上他写下了许多的心得体会。它希望哼哼会看到这些话,并能够找到N站。可是,哼哼却迟迟未到。
看了这本书,再仔细读读唧唧的那几句心得体会,我明白了: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当我们习惯了某种事物,再要面对变化时,不应向哼哼那样畏惧变化,不接受变化。应该向小老鼠们和矮人唧唧那样可以随时面对变化,并适应变化。这就是大人们所说的改革精神。现在的社会不就需要拥有这种宝贵精神,能很快适应变化并迎着困难而上的人才吗!而不是那些守着老套方法思想不放,不肯接受变化的人。许多面对国际企业的大公司或是那些不知名的小企业,它们需要的不正是能够高效适应现在竞争年代的新方案吗?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不畏惧变化,并能接受变化,这样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4
这本书主要写了两个小矮人哼哼、卿卿和两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与奶酪的故事。他们同时找到了自己所喜爱的奶酪,但当奶酪被吃完时,两只小老鼠因为每天都在观察奶酪,所以并不惊讶,只是迅速去找新的奶酪:而两个小矮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无所适从……
故事中的唉嗅和匆匆虽然头脑不像小矮人那样复杂,但它们却在失去时及时去寻找。“只要向新的方向前进,就会找到新的奶酪。”我的周围就有这样的同学:一旦自己的“奶酪”失去了,就会毫不犹豫地踏上寻找新“奶酪”的征程。但这样的人毕竟占少数,而大多数就像哼哼、卿卿这样了:在突如其来的变化前犹像不决,一片茫然,但一旦发现不改变自己不行时,也只会对自己说:“如果你无所畏俱,你会怎样做呢?”哼哼、唧唧所代表的是一种愚蠢、自欺欺人的人。
我不能因为一点小挫折而丧失斗志,等待、怨天尤人是毫无用处的。振作起来吧!不能追回失去的“奶酩”也一定能找到新的奶酪。
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如果我们始终深信不疑,有一扇门就会向我们打开,它或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一扇门,胆我们最终将会发现,那是一扇有益之门。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5
春节假期公司要求我们看两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谁杀了我的牛》,《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我一早就听说了,只是一直没安排时间去看,这次公司有这样的安排,就利用春节假期的空当正式开始阅读这两本书,原本以为这两本书会很长,没想到看完一本书也就是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两本书的形式也是一样,都是从两个小故事展开。
《谁动了我的奶酪》故事主要是讲四个小人物——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却每天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原地郁郁寡欢……
书中的“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
《谁杀了我的牛》故事讲述了一家穷人靠着一头奶牛过着日子,直到有一天,一对师生投宿,发现了这家人仅仅靠着奶牛在维持生活,并一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家徒四壁却仍然骄傲自得,于是这对师生把这头奶牛杀了,一年后,老师带着学生重返这个地方,周围景象依旧,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家穷人的破窝棚已经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崭新漂亮的房子,主人已经不认得这对师生,回忆往事,说一年前曾经拥有的那头牛给了他们一家人安全感,也赢得了邻居的尊敬。失去那头牛后,他家的生活跌到了谷底。但是,生活的窘迫逼着他们必须奋起,反而逐渐摆脱了贫困。
跟《谁动了我的奶酪》一样,书中的“奶牛”也是一个比喻,它象征着借口、托词、谎言、和理由。就跟书里说的一样,也就是它们将我们与平庸绑在了一起,影响了我们真实而快乐的生活。在生活中,限制我们的能力,为我们创造借口,让我们逃避责任的每一个念头,都是这头“奶牛”所造成的。其实,在现实中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成功的事业、健康的生活、充实的人生,却又沉溺于安适的生活状态,抱着“过得去就好”的想法度日,直到发现美好的事物都已成过眼云烟。“安适的生活”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奶牛”,如果不杀死它,我们将不思进取而止步于此,直到被这瞬息变化的世界淘汰。除非我们杀死他,否则我们将永远无法体会和现在所不同的生活,一生都会是固步自封的受害者。书中克鲁兹博士说的:我一直认为,成功的真正敌人并不像大多数人所以为的那样是失败,而是平庸————一种得过且过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功成名就,而一些人却是一生碌碌无为的重要原因。
《谁动了我的奶酪》所阐述的道理与《谁杀了我的牛》颇为相似,只是两本书阐述的角度不一样,《谁动了我的奶酪》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变是唯一的不变”,而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谁杀了我的牛》。确实,现在周围的环境在变,人们的思想在变,做法也在变,如果你不变,你就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害怕变化、不能接受变化、拒绝接受新的事物。那么就会在遭遇惨痛的挫折和失败后接受变化。而接受新事物的过程是漫长痛苦的。在这个变化多端、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可能就会被社会淘汰。
有的人总说:万变不离其宗,所以他总是以不变来应万变。这是不行的,我们要以变应变。当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当你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当你的工作发生了变化时,你必须得改变,改变你的心态和做事方法,也只有调整自己了,才能适应新的情况。当你的习惯发生了变化时,一切都会随之改变。那些因循守旧的人,那些总是一成不变的人,是不可能适应改变之后的新情况的。因为他们只想到一旦改变之后会出现不好的一面,而看不到改变之后会变得更好的一片。因此他们害怕改变。就如《谁杀了我的牛》里面的那一家穷人一样,如果他们一开始就能看到改变后的这些美好,我想他们也不会平庸那么久了。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小溪,因此这两个和尚总会在清晨下山去溪边挑水的时候相遇,每次相遇,他们都会相互问好。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他们每天山上山下的相遇中不知不觉地就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所以也没太在意,自己一个人挑水回来了。等到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连续好几天都是这样,一个星期过去了还是一样,就这样过了一个月。一个月以后,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那个庙里就他一个人,生了病也没人照顾,怪可怜的。我要过去看看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说去就去,把看望的东西一拿,就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到了山上的庙里,看到他的老友,不禁为之大吃一惊,他不但没有生病,而且还在庙前打太极拳,生龙活虎的,一点也不像很久没喝水的人。他觉得非常好奇,便问到:“我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见你下山挑水了,为什么你看起来好象精神很好的样子?难道你练的太极拳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笑着对他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个东西。”右边山上的和尚跟着他走到庙后的院子,左边山上的和尚指著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也是能挖少算多少。如今我终于可以喝到自己挖的泉水了,以后我也不必再下山挑水,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这个故事有点长,所蕴涵的哲理也一样令人沉思。记得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6
读了约翰逊博士写的一本书,深受教育。我发现书中许多意味深长的句子,和我的生活紧密相连。
记得学校广播比赛时,同学们都很紧张,我做到了冷静沉着,我觉得当时我成功了。因为我记住了《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这句话:“如果你无所畏惧,你将获得更大的进步。”
“在迷宫中搜寻比停留在没有奶酪的地方更安全。”这是书中的另一句话,我也记住了。原先因生病没来上课的中队长回来了,我这个代中队长“下岗”了,我不会等待中队长再次生病,不来上学。我会向新的目标迈进,不管那个目标是否容易达到。我勇敢地去尝试它。这也是一种成功。
“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这就是说,我们要有预见变化的能力。即使现在属于你的“奶酪”,也绝对不可能永远属于你。变化总是不断地给你带来好处和坏处。我们要随时做好寻找新“奶酪”的准备,甚至在你的“奶酪”还为消失前就向新的“奶酪”前进。
这本书并不像我们看的童话故事,成人不爱看;也不像成人的书,孩子们看不懂。
它打破了年龄界限,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启示。我想,这也是它成为一本好书的重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