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的教学设计
文学网整理的绝句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绝句的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同学们,大家一定很熟悉诗人杜甫吧,你知道他写的哪些诗句呢?你们知道吗?杜甫的家乡风景秀丽,你们想不想看看那里的山水风景啊?请同学们看屏幕:(揭题齐读)引导学生解题,介绍杜甫和古诗资料。(学生思考,了解古诗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意境,认读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感受,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字音,可借助认字表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3、出示词语卡片认读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小组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做好“汉字银行”统计。
6、生字回归课文,再读古诗。
7、自由背诵古诗。
三、指导书写。
绝:左右结构,形声字,绝唱、杜绝。
鸣:左右结构,形声字,鸣叫、鸣笛。
含:上下结构,会意字,包含、含义。
令:上下结构,司令、命令。
岭:左右结构,形声字,山岭、群岭。
吴:上下结构,姓吴、吴国。
船:上下结构,学习“舟子旁”,木船、船家。
1、学生找出关键笔画,然后和教师一起书空。
2、学生先描写书上虚宫格内的生字,然后再书写在虚宫本上。
3、教师可把播放音乐作为对学生认真书写的奖励,给学生以良好的熏陶。
4、学生互评,然后展示。
5、再写。
四、处理课后习题。
1、读一读,写一写。
2、找一找,说一说。
3、找出诗中意思相对的词语,说一说。
4、背一背对子歌。自己说一说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相对的事物。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巩固生字。
3、编个对子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看画吟诗,吟诗想画。
孩子们,我们已经会很多古诗,老师想考考你们。行吗?我们就来个看画想诗。看到这幅画,你会吟哪句诗?(课件出示)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能看画吟诗。古代的诗人更了不起,读着他们的古诗,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画。这就是诗中有画。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诗人杜甫的《绝句》中去,去欣赏诗中美丽的画面。
二.初读古诗,复习生字。
(出示整首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绝句,这可是由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哦。
1.学生自读古诗。请你至少读3遍。第一遍读时,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第二遍读注意把诗读通顺,第三遍读,要求更高一些,要注意诗的节奏,开始吧。
2.复习生字。
(1)读生字。你看,可爱的黄鹂鸟带着生字宝宝来了,读一读吧。(课件出示生字,学生逐一认读)。
(2)读词:白鹭包含东吴西岭停泊漂泊泊车泊船(把后面的四个词再读一读)猜一猜,你知道这里的“泊”是什么意思吗?
3.指名读诗:老师很想听你们读诗,你们能读给我听吗?(四人读,一人读一行——个别读——集体读。及时评价)。
4.认识诗人。你知道杜甫吗?(生介绍杜甫。)
师小结:杜甫是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一千多年前,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再加上草堂周围景色很美,他的心情特别好。一个阳春三月的一天,他看到了草堂附近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小诗。
三.再读古诗,绘幅彩画。
杜甫究竟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边听边在脑子里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看谁看到的画面最美,好吗?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进美丽的草堂。(老师配乐朗诵。)师:孩子们,你乘着想象的翅膀看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根据学生汇报,结合课件,相机理解每一句诗意。
预设一:我好像听到了黄鹂在叫。你怎么知道黄鹂在叫呢?理解“鸣”。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想听听她的歌声吗?黄鹂在歌唱什么呢?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喜欢的话就读一读这句诗吧!
预设二:我好像看到了白鹭。(白鹭怎样飞上蓝天?说说白鹭飞翔时的样子。想象一下你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自由地快活地飞翔,飞过——飞过——飞向蔚蓝色的天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白鹭,你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是怎样的?读出这种感觉。)
预设三:我还看到了雪。(可提问:雪在哪?哪是怎样的雪?出示了西岭(岷山)的图片,让孩子们比较:“这座山与大家平时见到的山有什么不一样?”因势利导:这座山海拔高、气温低,积雪终年不化,所以杜甫将它称之为“千秋雪。”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是啊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诗人把看到的景色当作了画框中的一样。所以就称“窗含西岭千秋雪”。你看,这千年不化的积雪给春天又增添了别样的美!谁来读?
预设四:我看到了船。(可提问:你知道船是停着的还是行驶的?船准备到哪里去?东吴离四川有多远?)
师:孩子们,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来到了杜甫草堂(音乐)那正是阳春三月的一天,日光柔和,微风徐徐,诗人杜甫正在桌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他循声望去,看到了——不经意中又抬头看到了——这一切多么富有情趣,富有诗情画意啊!正当作者想着怎么写诗,他的目光又投向更遥远的地方,看到了——低头又瞧见了——这是一幅多么和谐优美的图画呀,诗人杜甫不禁诗兴大发,高声吟诵——齐读。(动态课件)
谁想当小诗人,再来吟诵吟诵,配上动作更好。(指导读)
四.拓展阅读。
师:透过杜甫这首绝句,我们欣赏了诗中的画,感受了诗中的情。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杜甫写的一首五首绝句。(出示〈迟山江山丽〉自己读一读吧。
1.朗读古诗。(自由读)谁会读?你就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小老师领读——齐读)默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向旁边的同学请教一下。
2.质疑问难。(预设一:“迟日”的意思:《诗经》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预设二:“融”什么意思?泥土湿润。)
3.理解诗意。展开你的想象,如果给你一支画笔,你准备画什么?
随机提问:你怎么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4.老师总结:春天到了,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祖国的山河多么美丽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觉。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有兴趣的小朋友把这首诗里藏着的画画下来。
7.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绝句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
2、板书课题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绝句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李清照和项羽,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月满西楼》,可要认真听哦!
课件播放歌曲。
歌曲听完了,谁来说一说你的感受?指生交流。
2、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
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李清照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你对她的了解?
指名交流后,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市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她也写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近她的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板书课题)
二、诵读古诗,悟情入境
课件展示: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生自由练读,指生展示读。
读得流畅,字正腔圆,也读出了节奏和美感。她之所以读得这样美,原来他注意了停顿。
课件展示: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指生展读。
2、读着读着,在这首诗中有没有一个人物跃入你的眼帘?
生交流:项羽
知道项羽这个人吗?谁来谈一谈你的了解?指生交流。
课件展示:
项羽: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3、在诗中,李清照用了一个字直接表达对项羽情感,我们看谁的眼睛最亮能找出来,到底是哪一个字呢?
生:思,李清照为什么“思”项羽?指生交流。
谁能用诗句来回答?
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项羽这位乱世英雄,一生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呢?其中《霸王别姬》被拍成了电影,下面我们一起欣赏!
课件播放:《霸王别姬》片段
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指生交流。
好一个“不肯过江东”!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愿苟且偷生,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概,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赞颂他。来,咱们一起来赞颂项羽:齐读古诗。
5、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李清照,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直接的关系。下面我们回到民不聊生的南宋!
课件展示: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正值国家危亡的`时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身为知府,没有奋勇抗敌,却临阵逃跑。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腐败无能的宋统治者也使李清照愤慨,于是在行至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写下了这首诗。
国破家亡,风雨飘摇,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不思恢复中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大声呼喊:齐诵《夏日绝句》!
短短的这么一首五言绝句,里面却藏着三个典故呢?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以后再讲。
三、融会贯通感情升华
看到北方大好河山沦落敌手,哪位爱国志士不想收复?陆游在生命弥留之际,还心系国家,他这样写:示儿(课件展示《示儿》,生齐读);林升看到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他异愤慨地写道:题临安邸(课件展示《题临安邸》,生齐读);抗金名将岳飞,一天之内收到13道金牌未改精忠报国初衷,他写道:满江红(课件展示《满江红》,生齐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让我们读出她豪迈的情怀吧!
绝句的教学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数字在诗中的独特含义: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2、培养幼儿根据古诗的韵律有表情的朗诵,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黄鹂、白鹭。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白鹭、黄鹂。
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
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二、理解古诗内容
1、结合图片提问
(1)小朋友看一看有几个黄鹂鸟呀?(两个黄鹂)
再看看有多少白鹭呢?
2、老师朗诵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窗含西岭千秋雪”。
西岭:一个地方的名字;
千秋雪:一年又一年,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3)“门泊东吴万里船”。
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
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
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船。
三、学习古诗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
上:飞上;
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泊:停泊、停靠。
3、启发幼儿学习用古诗的韵味有表情的朗诵。
4、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5、幼儿欣赏配音朗诵,学会有表情的跟诵。
四、结束
幼儿两人之间相互朗诵,感受古诗韵律。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
2、板书课题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绝句的教学设计 篇6
一、设计理念、汲幽露以揉濯。
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书本中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走进语文天地,汲取文化精华,形成良好的素养。为了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为了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大语文天地,我设计可本次语文综合性活动。
二、活动目的,积水成渊蛟龙生。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唐诗三百首》的基础上,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背景等各种介绍,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多媒体,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及听说读写能力。
三、课前准备,挖掘源头活水。
课前分成小组,发给各小组《唐诗三百首》等资料,学生也可以自己收集。(准备时间二周)
教师准备:课件(配乐、烟花掌声等)
四、教学过程,任凭百舸争流。
(一)、以《绝句》为引子,激发兴趣。
1、播放部分诗作,设疑:是谁写的?写了什么?谁能背诵?全班抢答。
2、教师小结:中国文学博文精读诗词,语言洗练优美,乃是精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诗的世界,看看谁能够当上当代的诗仙、诗圣。
(二)、课件为载体激活知识。
课件按钮内容:诗海畅游、我的眼睛、智力冲浪、写一写、评一评。
诗海畅游:
1、背诗(并向学生讲解,本诗的精妙之处,也可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2、读诗(读出情感)
我的眼睛:
学生谈自己对某一诗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感悟祖国语言的精妙。
智力冲浪:
看谁记得又快又多。(课件辅助)(现场)
写一写:
鼓励学生试写(激发学生的创作欲),使学生深刻体悟到自己所学的卑微,决心努力。
评一评:
以评比为契机,激励学习,又学生推选出本节课的诗仙与诗圣。
五、课后延伸,涓涓细流入江海。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灿烂辉煌的,这节快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许多诗,体会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但这只是沧海一粟,请同学们课后,多读更多的诗,相信通过学习,你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我们将举行中华诗词知多少的活动,老师期待着大家再次走进我们文化长河,去寻找更多美丽发光的贝壳!
绝句的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六、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