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冬至儿歌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幼儿园冬至儿歌教案(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幼儿园冬至儿歌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冬至的由来;
2、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让学生懂得去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以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
二、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冬至)
2、介绍“冬至”的字源
(1)会意字。甲骨文表示丝绳的终结,是“终”的本字。金文将丝结简化为点;或另加义符日,表示一年时日的终结,当然是冬季了。篆文省去日另加义符,表示年末结冰的季节,以突出冬季。
冬,四时尽也。—《说文》无冬无夏。—《诗·陈风》
(2)最后,最终。
(二)介绍冬至小知识
1、你对冬至有哪些了解?
2、教师介绍冬至相关知识
(1)认识冬至
(2)冬至的起源
(3)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3、了解古代人如何过冬至?(祭祀活动;食的活动;礼的活动;娱的活动)
4、了解冬至食品,北方和南方冬至的.不同习俗。
(三)冬至注意事项:(1、注意防寒保暖。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3、保持良好的心境。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
(四)交流:每年你和家人是如何过冬至的?你有哪些感受?
(五)作业
1、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2、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
幼儿园冬至儿歌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冬至的特点和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2. 引导幼儿学唱关于冬至的儿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音乐感知能力。
3. 通过手工制作等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清晰、准确地学唱儿歌。
让幼儿知道冬至的主要习俗,如吃饺子等。
2. 难点
引导幼儿在学唱儿歌过程中,体会儿歌所表达的冬至欢乐氛围,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示范演唱法、操作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穿着带有冬至元素(如饺子、雪花等图案)的衣服走进教室,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穿得特别不一样,你们看看老师衣服上都有什么呀?这些图案都和一个特别的节日有关哦,这个节日就是冬至。”然后展示一些冬至的图片,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雪景、汤圆等,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有没有在生活中经历过类似的场景。
(二)讲解冬至知识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介绍冬至:“小朋友们,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都会吃饺子,因为饺子长得像耳朵,传说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被冻坏啦。还有的地方会吃汤圆,代表团团圆圆。而且呀,冬至到了,说明冬天已经过了一半,离春天也越来越近了哦。”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提问,比如“你们想不想吃饺子呀”“你们知道冬天为什么会冷吗”,引发幼儿的思考和回应,加深他们对冬至的认识。
(三)学唱儿歌《冬至到》
1. 教师先播放一遍儿歌《冬至到》的音频,让幼儿整体感受儿歌的旋律和节奏,然后说:“小朋友们,这首儿歌可好听了,它叫《冬至到》,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2. 教师逐句教幼儿朗诵儿歌歌词:“冬至到,冬至到,南馄饨,北方饺;暖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冬至到,冬至到,敬祖宗,把墓扫;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冬至到,冬至到,这一夜,最长了;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每教一句,就引导幼儿跟着重复,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含义。例如,解释“南馄饨,北方饺”是说南方人在冬至喜欢吃馄饨,北方人喜欢吃饺子;“敬祖宗,把墓扫”是告诉幼儿在冬至有些地方的人们会去祭拜祖先、扫墓等习俗。
3. 朗诵几遍歌词后,教师开始教幼儿唱儿歌。教师范唱一句,幼儿跟唱一句,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比如,在唱“冬至到”时,要强调“至”字的发音清晰;唱“暖暖和和吃一碗”时,要让幼儿把握好节奏的快慢,不要唱得太快或太慢。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演唱练习,如教师和幼儿对唱(教师唱一句,幼儿接唱下一句)、分组唱(将幼儿分成小组,一组唱一句,依次轮流)、集体合唱等,让幼儿在反复的演唱中逐渐熟悉和掌握儿歌。
(四)手工活动:制作饺子
1.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彩色的超轻黏土或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说:“小朋友们,我们刚刚学了冬至要吃饺子,现在我们来一起动手做饺子吧。”
2. 教师先示范如何用超轻黏土制作饺子:将黏土搓成圆球,然后压扁,再用手指捏出饺子的边缘褶皱,一个简单的黏土饺子就做好了。如果是用纸张制作,教师则示范将方形纸对折成三角形,然后在三角形的底边涂抹胶水,将两边粘起来,再捏出饺子的形状,并用彩笔给饺子画上装饰。
3. 幼儿开始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饺子。在幼儿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幼儿交流,如“你做的饺子是什么馅的呀”“你的饺子是不是要送给爸爸妈妈吃呢”,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五)活动总结
1. 幼儿完成手工制作后,教师组织幼儿一起展示自己制作的饺子,并请几位幼儿说一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例如,“我知道了冬至要吃饺子”“我学会了唱冬至的儿歌”“我做的饺子最漂亮”等。
2.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关于冬至的活动。我们了解了冬至的很多知识,学会了好听的儿歌,还做出了漂亮的饺子。希望大家回家后可以把冬至的儿歌唱给爸爸妈妈听,把我们做的饺子送给他们,和他们一起分享冬至的快乐哦。”
五、教学延伸
1. 在教室的美工区投放更多与冬至相关的材料,如白色的泡沫板(可以用来制作雪景)、棉花(模拟雪花)、彩色笔等,鼓励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继续创作与冬至有关的作品。
2.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包真正的饺子,体验冬至的家庭氛围,并请家长拍照记录,分享到班级群里。
幼儿园冬至儿歌教案 篇3
冬至是中国传统的24节气之一,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这一天,全国人民都要吃饺子“以防天冷冻掉耳朵”。为让小朋友既感受到冬至的节气,培养小朋友集体生活的乐趣,又能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所以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采用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吃饺子”,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句型:我把xx给xx吃。然后通过完成操作表演仿编句型,将单调的仿编活动变得有趣好玩。
活动名称:
香香的饺子
学生情况:
本班共8名学生,实际年龄在3-4岁之间,其中2名学生佩戴人工耳蜗,6名学生双耳配戴助听器。通过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本班孩子听觉能力为一级,听觉补偿效果基本达到最适;语言年龄平均为3岁。
活动目标:
1、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x给xx吃。
2、通过活动,让孩子学会分享劳动成果,培养幼儿热爱家人的感情。
活动重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
活动难点:
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x给xx吃。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在生活中吃过饺子,已经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儿歌《包饺子》、实物饺子、小朋友做好的橡皮泥手工饺子、水果模型、小动物模型、家庭成员的'手指偶
活动过程:
一、点名法检查助听器的工作状态。
听到名字的小朋友和老师击掌问好。
二、活动导入:播放儿歌《包饺子》,然后做手指操,直接引出主题。
羊妈妈,(双手比自己,一蹲一站)
包饺子,(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内、往外来回扳)
中间突起,(双手握拳)两边翘(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势)
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两只手半举并左右摇动)
师:儿歌里,羊妈妈包什么?
幼:羊妈妈包饺子。
三、出示实物饺子,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请幼儿观察、讲述饺子的外形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吃饺子的经历。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饺子长什么样子?
幼:饺子像小船,像元宝,还像橘子瓣儿……
师:你们吃过饺子吗?什么时候吃的?
师:冬至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吃饺子,要不然,耳朵都冻掉了。
师:饺子好吃不好吃?饺子里面有什么?
幼:饺子很好吃。饺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馅儿。有鸡蛋,有韭菜,有肉肉……
师:你们喜欢吃饺子吗?你们会不会做饺子?
四、请小动物吃饺子,练习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
师:“喵喵喵”,小猫来了,它说它闻到小朋友做的饺子真香!它也想吃饺子,谁想让小猫吃饺子?
师:小猫说:谢谢你,你的饺子真好吃。小狗小狗,你怎么了?你也想吃饺子吗?那么谁想让小狗吃饺子?
(引导幼儿练习表达:我把饺子给xx吃。)
五:学习仿编:“我把xx给xx吃”的句式。
通过“我爱我家”游戏,学习仿编句式。幼儿通过教师引导学习仿编句子。我们也请爸爸妈妈吃水果吧?如:我把苹果给爸爸吃。我把香蕉给妈妈吃……
六、老师总结,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饺子,体验自己动手制作食物的快乐。
活动反思:
语言教学的核心在于“运用”二字。本次活动通过创设丰富的情景,让幼儿在宽松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练习句型,大胆仿编。而且两个情景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对于他们并不陌生,更容易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冬至儿歌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 幼儿能够清晰、准确地学唱冬至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2. 了解冬至的习俗和特点,丰富幼儿的文化知识。
3. 通过学唱儿歌、参与活动,激发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引导幼儿学会冬至儿歌的歌词和旋律,能够有表情地演唱。
帮助幼儿理解冬至的相关知识,如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有吃饺子等习俗。
2. 难点
让幼儿在学唱过程中把握好儿歌的节奏,尤其是一些较复杂的节奏部分。
引导幼儿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儿歌,并且能够在演唱中体现出对冬至节日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示范演唱法、互动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1. 关于冬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包饺子场景、雪花飞舞的景象等。
2. 冬至儿歌的音乐音频及相关伴奏。
3. 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用于制作与冬至相关的小手工。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播放一段雪花飘落的视频,同时展示一些冬季雪景的图片,提问幼儿:“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季节呀?”引导幼儿回答出冬季。
2. 接着说:“在冬天里,有一个很特别的节日叫冬至,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冬至,并且学一首关于冬至的儿歌哦。”
(二)知识讲解与儿歌初听
1. 展示冬至相关的图片,向幼儿介绍冬至:“冬至这一天呀,是一年里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在冬至的'时候,很多地方的人们都会吃饺子,因为传说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被冻掉啦。”
2. 播放冬至儿歌《冬至到》的音频,让幼儿安静地聆听,同时引导幼儿感受儿歌的旋律和节奏。听完后,提问幼儿:“小朋友们,儿歌里都唱了些什么呀?”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分享自己听到的内容。
(三)学唱儿歌
1. 教师逐句教幼儿儿歌的歌词,例如:“冬至到,冬至到,南馄饨,北方饺;暖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每教一句,就引导幼儿跟着重复几遍,直到幼儿能够熟练说出歌词。
2. 教师再次播放儿歌音频,这次让幼儿跟着音乐轻轻哼唱,教师在旁边观察幼儿哼唱的情况,及时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错误。
3. 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巩固记忆歌词和旋律,比如分组演唱,将幼儿分成小组,一组唱一句,依次轮流;或者男女对唱,男孩唱奇数句,女孩唱偶数句等。
(四)互动游戏环节
1. “歌词接龙”游戏:教师说出儿歌的上一句歌词,邀请幼儿接下一句歌词,回答正确的幼儿可以获得一个小贴纸作为奖励。
2. “节奏模仿秀”游戏:教师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打出儿歌的节奏,让幼儿模仿,进一步增强幼儿对儿歌节奏的把握。
(五)手工制作与儿歌演唱结合
1. 给幼儿发放手工材料,引导幼儿一起制作简单的饺子手工,如用彩纸剪出圆形的饺子皮,用彩泥搓成饺子馅,然后粘在一起做成饺子。
2. 在幼儿制作手工的过程中,教师播放冬至儿歌的伴奏,鼓励幼儿跟着伴奏哼唱儿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熟悉儿歌,同时也将手工制作与冬至的习俗相结合,加深幼儿对冬至的印象。
(六)活动总结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冬至的知识和学唱的儿歌,提问幼儿:“小朋友们,冬至要吃什么呀?我们今天学的儿歌叫什么名字呢?”
2. 鼓励幼儿回家后把冬至儿歌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并且和家人一起分享冬至的快乐,进一步传播冬至的文化知识。
六、教学延伸
1. 在班级的美工区投放更多与冬至相关的手工材料,如白色毛线制作雪花、泡沫板制作雪人等,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继续创作与冬至有关的作品。
2. 请幼儿在家庭中与家长一起参与冬至的庆祝活动,如包饺子等,并请家长拍摄照片或视频带到幼儿园分享,增进家园共育的同时,让幼儿更好地体验冬至的节日氛围。
幼儿园冬至儿歌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冬至要吃饺子的传统习俗;
2、用橡皮泥团圆、压扁、包裹的技能制作饺子皮和饺子馅;
3、和朋友们介绍和分享自己做的饺子,体验冬至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冬至及饺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课件准备:《冬至》动画视频、包饺子视频、包饺子步骤图
材料准备:各色粘土、塑料刀(或食用面团、馅料)
活动过程
教师播放视频动画《冬至》,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的习俗,引出饺子主题。
熊猫奇奇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冬至都吃什么?
你喜欢吃饺子吗?
你知道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小结:冬至那天,一家人一起包饺子或汤圆,边吃边聊天,很是幸福。所以,饺子、汤圆就代表团圆,代表着对家人和客人的祝福。
出示小伙伴做饺子的图片,引起幼儿做饺子的兴趣。
出示一个制作好的饺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论。
饺子是什么样的?
你们在家里包过饺子吗?饺子要怎么包呢?
播放视频《包饺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包饺子的方法和步骤。
出示包饺子分步骤图,鼓励幼儿用黏土尝试包饺子。
1.制作饺子皮:选择喜欢颜色的橡皮泥,两只小手搓一搓,搓成圆球;再用手掌把圆球压薄,压成圆圆片。
2.制作饺子馅:选择喜欢颜色的橡皮泥,切碎或团圆。
3.包饺子:用皮包住馅,用大拇指和食指把两边捏在一起,一个饺子就做好啦。
鼓励幼儿独立制作饺子,教师巡回观察,给予指导。
鼓励幼儿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你的饺子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你的饺子是什么馅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做饺子的材料,让幼儿制作不同样式的饺子并展示。
家园共育:幼儿回家尝试和家人一起包一顿饺子,体会冬至的温馨气氛。
幼儿园冬至儿歌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内容:
1、综合:冬至我知道
2、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3、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附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幼儿园冬至儿歌教案 篇7
冬至是中国传统的24节气之一,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这一天,全国人民都要吃饺子“以防天冷冻掉耳朵”。为让小朋友既感受到冬至的节气,培养小朋友集体生活的乐趣,又能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所以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采用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吃饺子”,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句型:我把xx给xx吃。然后通过完成操作表演仿编句型,将单调的仿编活动变得有趣好玩。
一、活动内容
1、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x给xx吃。
2、通过活动,让孩子学会分享劳动成果,培养幼儿热爱家人的感情。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x给xx吃。
3、知识经验:幼儿在生活中吃过饺子,已经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4、物质准备:儿歌《包饺子》、实物饺子、小朋友做好的橡皮泥手工饺子、水果模型、小动物模型、家庭成员的手指偶一、点名法检查助听器的工作状态。
听到名字的小朋友和老师击掌问好。
二、活动导入:
播放儿歌《包饺子》,然后做手指操,直接引出主题。
羊妈妈,双手比自己,一蹲一站包饺子,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内、往外来回扳中间突起,双手握拳两边翘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势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两只手半举并左右摇动师:儿歌里,羊妈妈包什么?幼:羊妈妈包饺子。
三、出示实物饺子,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
请幼儿观察、讲述饺子的外形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吃饺子的`经历。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饺子长什么样子?幼:饺子像小船,像元宝,还像橘子瓣儿……师:你们吃过饺子吗?什么时候吃的?师:冬至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吃饺子,要不然,耳朵都冻掉了。
师:饺子好吃不好吃?饺子里面有什么?幼:饺子很好吃。
饺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馅儿。
有鸡蛋,有韭菜,有肉肉……师:你们喜欢吃饺子吗?你们会不会做饺子?四、请小动物吃饺子,练习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
师:“喵喵喵”,小猫来了,它说它闻到小朋友做的饺子真香!它也想吃饺子,谁想让小猫吃饺子?师:小猫说:谢谢你,你的饺子真好吃。
小狗小狗,你怎么了?你也想吃饺子吗?那么谁想让小狗吃饺子?引导幼儿练习表达:我把饺子给xx吃。
五、学习仿编:
“我把xx给xx吃”的句式。
通过“我爱我家”游戏,学习仿编句式。
幼儿通过教师引导学习仿编句子。
我们也请爸爸妈妈吃水果吧?如:我把苹果给爸爸吃。
我把香蕉给妈妈吃…
六、老师总结,活动结束。
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饺子,体验自己动手制作食物的快乐。
语言教学的核心在于“运用”二字。
本次活动通过创设丰富的情景,让幼儿在宽松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练习句型,大胆仿编。
而且两个情景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对于他们并不陌生,更容易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冬至儿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冬至这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和习俗。
2. 通过学习儿歌,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培养幼儿对季节变化的兴趣和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冬至相关的图片、手工材料(如彩色纸、剪刀、胶水等)、音频播放设备。
2. 环境布置: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冬至主题的装饰,如饺子、汤圆等象征性食物的'图片。
3. 儿歌材料:准备好《冬至》儿歌的歌词和音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 故事引入: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冬至的简短故事,如“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吃汤圆,庆祝最长的夜晚过去,迎接新的一年。”
2. 提问互动: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冬至是什么意思吗?冬至这天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二、学习儿歌
1. 播放儿歌:教师播放《冬至》儿歌音频,让幼儿先听一遍,感受儿歌的旋律和节奏。
2. 歌词展示:教师在黑板上或PPT上展示儿歌的歌词,逐句教幼儿朗读。
3. 跟唱练习:教师带领幼儿一句一句地跟唱,逐渐熟悉儿歌的旋律和歌词。
4. 集体表演:幼儿集体起立,随着儿歌的旋律,边唱边做简单的动作,如拍手、点头等,增加儿歌的趣味性。
三、手工活动
1. 制作冬至主题手工:教师分发手工材料,指导幼儿制作冬至相关的手工作品,如饺子、汤圆等。
2. 作品展示:幼儿完成手工作品后,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四、总结环节
1. 回顾儿歌:教师带领幼儿再次回顾《冬至》儿歌,巩固记忆。
2.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冬至的意义,如家庭的温暖、团聚的快乐等,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教学延伸: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儿歌和手工活动,一起庆祝冬至这个美好的节日。同时,也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幼儿园的冬至庆祝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冬至儿歌教案 篇9
活动意图:冬至(天冷,这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由此,白天开始一天天变长,夜间开始一天天变短。),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这一天,全国人民都要吃饺子“以防天冷冻掉耳朵”,为让小朋友既感受到冬至的节气,又能感受到自己动手包饺子的气氛和乐趣,培养小朋友集体生活的乐趣,我们特举行了本次集体活动。考虑到本次活动要在室内举行,孩子人数较多,避免老师在活动中不能完全照顾全体幼儿,以及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此次冬至节活动预邀请22名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
一、目的:
1、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2、通过包饺子活动,让幼儿了解饺子的文化,产生包饺子的兴趣。体验劳动的快乐。
3、让孩子学会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和小朋友、家人一起过节的快乐。
二、时间:
冬至日,12月21日(周三)。下午:14:00—16:30。
三、过程:
1、播放幻灯片《快乐冬至节》,请小朋友了解关于冬至的由来、习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知道每年的12月21日或者12月22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冬至。
2、准备阶段:(30分钟)
① 肉(已绞好的)、芹菜、鸡蛋(已炒好的)、韭菜、萝卜、白菜、葱姜、调味佐料、饺子皮(做好的)、案板,小碗若干、小勺若干、盛馅盆、淘菜盆、锅具等。
②小朋友在老师的指挥下,在教室用桌子组合操作台,小朋友分坐在操作台的四周。小朋友们表演手指操《包饺子》,为即将开始的包饺子活动营造气氛。
③生活老师把芹菜(每桌一小碟子葱姜)、韭菜、萝卜、白菜分配给提前预设的桌子,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摘除菜叶,削掉皮、淘洗干净。(此过程老师应组织得有趣。)
④生活老师把收集上来淘洗干净的芹菜、韭菜、萝卜、白菜、葱姜进行切碎。班级老师请小朋友逐个观看切菜的过程。
3、拌馅阶段:(10分钟)
由于提前根据家长准备的材料和菜品对小朋友进行了分组,每组按照饺子馅的不同进行不同程度的搅拌,每桌请一名家长把切碎的菜和肉(鸡蛋)放进盛馅盆并依次加入盐、味精、五香粉、饺子调料、酱油、鸡蛋等,进行搓和、拌馅。请小朋友依次参观。(并说明鸡蛋的用途为增强黏度,酱油为调色,好看、增强食欲)
4、包饺子阶段:(50分钟)
生活老师把饺子皮分给小朋友(2个/人次),班级老师把做好的四种口味的饺子馅分别放在小朋友的饺子皮上,然后,班级老师进行示范,小朋友依示范进行包饺子。(评出包得又快又好的`饺子,对小朋友进行奖励,奖小礼品一份)
5、水煮阶段:(30分钟)
生活老师集中包好的饺子,放进开水的锅里。水煮开添凉水一勺,共三遍,至直饺子熟透。请个别小朋友参观。回班后讲给小朋友们听。
6、吃饺子阶段:
生活老师把煮熟的饺子分发到每个小朋友的餐具中,请小朋友们品尝自己包的饺子。(此阶段气氛应更为活跃:这是谁包的饺子?盛的数量?)
四、回顾:
活动后,请小朋友们进行讨论包饺子的过程,老师总结。
幼儿园冬至儿歌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内容
1.综合:冬至我知道
2.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3.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通过儿歌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4.学包饺子。
活动安排
A、准备阶段:(30分钟)
①肉(已绞好的)、芹菜、葱姜、调味佐料、面团、刀、案板、小擀丈两个,小碗若干、小勺若干、盛馅盆、淘菜盆、锅排等。
②各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挥下,在各自教室用桌子组合操作台,小朋友分坐在操作台的四周。小朋友们表演手指操《包饺子》,为即将开始的包饺子活动营造气氛。
③生活老师把芹菜(每班一颗葱姜)分配给各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摘去菜叶,老师把分摘后的'芹菜整理后,在小朋友的监督下淘洗干净。(此过程老师应组织得有趣。如:有关芹菜颜色、生长[地面地上]、葱姜的气味、菜叶的收集和处理,小朋友选出监督员监督干活的质量等。)
④生活老师把收集上来淘洗干净的芹菜、葱姜(在活动室)进行切碎。班级老师请小朋友逐个观看切菜的过程。
B、拌馅阶段:(10分钟)
生活老师把切碎的菜和肉放进盛馅盆并依次加入盐、味精、五香粉、饺子调料、酱油、鸡蛋等,进行搓和、拌馅。请小朋友依次参观。(并说明鸡蛋的用途为增强黏度,酱油为调色,好看、增强食欲)(地点:活动室)
C、擀面皮阶段:(30分钟)、(与包饺子同步进行)
生活老师和班级老师进行分工,擀面杖,切成小面团。老师先示范,请小朋友依次摁成面片并成擀饺子皮。(2个/人次)(地点:活动室)(开始前,请班级老师给小朋友们洗手)
D、包饺子阶段:(50分钟)
生活老师把饺子皮分给小朋友(2个/人次),班级老师把饺子馅分别放在小朋友的饺子皮上,然后,班级老师进行示范,小朋友依示范进行包饺子。(评出包得又快又好的饺子,对小朋友进行奖励,奖小礼品一份)(各班根据自己班级包的饺子进行数数)(地点:各班教室)
E、水煮阶段:(30分钟)
生活老师集中包好的饺子,放进开水的锅里。水煮开添凉水一勺,共三遍,至直饺子熟透。请各班选出代表两名到厨房参观。回班后讲给小朋友们听。
F、吃饺子阶段:
生活老师把煮熟的饺子分发给各班的餐盆中,老师进行配餐,请小朋友们品尝自己包的饺子。(此阶段气氛应更为活跃:这是谁包的饺子?盛的数量?)
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南馄饨,北方饺;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敬祖宗,把墓扫;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这一夜,最长了;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包饺子手指操
小手摊开,咱们来包饺子吧(伸出左手手掌)擀擀皮(右手在左手上做擀皮状)和了和了(右手手指立起在左手手掌上做和馅的动作,就象手指在抓挠)包个小饺子(说一个字,用右手食指依次点着左手的手指)香喷喷的饺子给谁吃(用右手把左手指包起来,盖住,问孩子)(然后孩子说给谁吃,就把饺子递到嘴边)
冬至故事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