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2025/09/01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失物招领教学设计(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生字,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识字并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书上第二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小结:

这是一年一班小朋友在春游时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老师的手里会拿着一个垃圾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3、找学生读课题:

认读“失”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失物招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检测反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

4、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

读后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2、同桌相互考一考,看是否记住了字音,再互相说一说怎样记住字形。

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⑴ 读准字音:

借助拼音读生字。

教师强调读准:

后鼻音:同、工、请、双。

前鼻音:观。

翘舌音:失、专、准。

平舌音:才。

⑵ 巧记字形:

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

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如:

熟字带生字的方法:

失──先 观──现 工──江 准──推。

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的方法:

人──队 又──双 青──请 见──现 格──各。

比较“洞──同 请──青 各──格”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⑶ 理解字意:

练习用“级、同、工、专、队、才”组词说话。

⑷ 再现检测:

去掉拼音,练读生字、词语、句子:

自由读、开火车读。

词语:

班级 同学 周围 排队 请进 准备

句子:

① 放学了,三年级二班的同学,在操场站好排,准备回家。

② 刚才同学们还围在老师身边,上课铃声一响,他们就马上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4、复习巩固:

形近字比较,完成书后练习:

读读比比:

认(认真) 准(准备) 先(先进) 各(各自)

难(难题) 失(失去) 备(备课) 队(少先队)

四、指导书写,强化记忆

学习写“同、工、专”:

1、观察思考:

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写这三个字应注意的问题。

2、引导学生书空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练写。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并思考:

课文中的“失物”指的是什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想象,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学生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想象,有感情的朗读(指导读好带有感叹号、问号的句子),理解内容

课型 赏析课文 教具 课 件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提示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展示)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理解主要内容

(一)学习第4、5自然段

1、大家准备回家时,老师说了一句什么话?

学生认真读第四自然段,把老师说的话画出来读一读。

2、思考:从唐老师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 失物)

3、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话后,有什么反映?(引读:四十双眼睛......一齐喊:唐老师,我没丢东西!)

提示学生:句末是感叹号,学生们都摸过口袋,坚信自己没丢东西,所以回答的'口气很坚决。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到底是没丢东西?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第6自然段,交流一下他们丢的什么。

3、集体交流,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好老师的话)

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师示范——再指生读

失物——同学丢在草地上的垃圾(板书)

(三)学习第7、8自然段

1、那几位乱丢东西的同学领回自己的东西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指生交流,读出第7自然段)

2、思考:那几位同学的脸为什么红了?这几位同学是怎样处理这些“失物”的?

3、那么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了,有什么表示呢?为什么?

课件出示引读:⑴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 那几位同学的脸红了 看到 他们领回了自己的“失物”看到 他们把“失物”送到果皮箱 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⑵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同学自觉领回失物,并送到果皮箱,你为他们感到高兴吗?因为我们 看到那几位同学的脸红了 看到 他们领回了自己的“失物”看到 他们把“失物”送到果皮箱。

4、 指导学生用高兴喜悦的心情齐读第8自然段(四)结合课文内容,反思个人行为,启迪教育。

1、师生合作(学生读旁白和一年级一班同学一齐喊的话;老师读唐老师的话),再一次读课文,并想想你懂得了什么?

2、想一想,自己平日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学了这篇课文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3、师谈话小结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板书)我们不管到哪,不管是不是有人监督,都要自觉保持环境卫生,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要保护,大自然的环境也要保护好,让我们都成为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4、齐声朗读儿歌《争做环境小卫(wèi)士(shì)》

我爱花,我爱草,

我爱青青小树苗,

不摘(zāi)花,不踏(tà)草,

不折(zhé)树枝不乱(luàn)摇(yáo)。

花草树木是朋友,

我们都要保(bǎo)护(hù)好。

不随(suí)地吐痰(tàn),

不乱扔(rēng)果皮纸屑(xiè),

不在墙上涂(tú)抹(mǒ)乱画,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养(yǎnɡ)成保护环(huán)境(jìnɡ)好习惯(ɡuàn),

争做保护环境小卫(wèi)士(shì)。

四、课后实践作业

留心观察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垃圾,如果有,请把它们都送到垃圾箱,好吗?(下节课把自己的做法说给大家听听)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分析:

这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课文主要讲了一年级一班的唐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植物园参观,中午吃饭的时候,同学们随手扔到地上很多垃圾,老师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了学生,让学生领回了垃圾。文章题目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作“失物”。短文构思精巧,内容简单,但意义深刻,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有些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所以要以此文为典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文中受到启发,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录音播放“失物招领”启事)。大家注意听,广播里说什么?指名说后出示课题。

2.讲故事。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讲文中故事。一年一班的小朋友真的丢东西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画上记号,多读几遍。(读文时圈点批画,加强阅读和识字的整合。)

2.组内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需要互相提醒的字音有:“才”是平舌音,“准、专、失”是翘舌音。(利用上学期所学的拼音自学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

(1)检查认读。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自己还可以主动申请当小老师领读。(让学生树立“学习主人”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2)交流认读。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有可能会说:自己预习的,家长领的,在其他课外书上看的……交流识字展示了学生课外识字的方法、途径,对学生多渠道识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了学生自主识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到植物园参观,他们来到植物园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自己读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

(2)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结合课件,指导读好“很多很多”,“可专心了”。

2.过渡:中午,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草地上吃着自己带的午饭,准备回家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事。是一件什么事呢?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3~7自然段。

(2)谁来试着说一说。

(3)师:你说得很好!面对眼前这一群粗心的孩子,唐老师是怎么做的?

(4)重点指导读第4自然段。师:哪位同学能做个严肃的样子给大家看看?请大家面带严肃的表情朗读唐老师的话。注意读好老师严肃的语气。(“严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在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运用、表达的方法来理解。)

3.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是什么表现呢?教师引读:四十双眼睛________。四十张小嘴________。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又_______。指导朗读,读出同学们惊奇的样子。

4.一年一班的学生丢东西了吗?他们丢失了什么东西?

(1)指名读第6自然段。

(2)启发情感,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请你试着读读课文。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请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想像,将学生引入文中读文,更易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5.那几位乱丢东西的同学领到自己的东西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读第7自然段。

(2)自由朗读,思考:他们为什么脸红了?

(3)引发想像他们的心理活动,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你会喜欢他们吗?请你怀着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

6.指导学习第8自然段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教师给学生充分读、问、想、说的时空,让学生在读、想、议中展开想像,感悟读文,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想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拓展练习

1.落实课后的“读读比比”,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发现了什么,再交流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2.学生调查: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本教学设计努力与学生生活相连,提供学生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并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发现,自主感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师生对话力求民主、平等,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个性差异。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4.积累词句,感悟引号的特殊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感悟引号的特殊用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投影。

2、学生准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班的'值日生在教室里捡到了两块橡皮,请丢失的同学到老师这儿来认领。

2、揭题。刚才就叫“失物招领”。板书课题,生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准“失”的字音。谁知道什么叫“失物”?借给别人的东西叫不叫“失物”?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失物招领》。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相互读课文。

3、 看,有14个字娃娃、词语宝宝等着和我们交朋友,请自己读一读:

一年级 同学 参观 围着 工人 专心 准备 排队 刚才 请 四十双 各自

(1)学生自己拼读。

(2)谁来读?

(3)你发现它们的特点了吗?

翘舌音:失、专、准、双 后鼻韵:清 平舌音:才

(4)在字形上,你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换-换:情-清、认-队

加-加:又+又=双

减-减:洞-同

有一个偏旁没有学过,这叫折文儿。认识了这个偏旁,“备”、“各”该怎么记?(加一加)

还有一个“级”字,我们在作业和课本上经常看到,早就记住了,是不是?

(5)读读带有生字的词、句。看谁最先和字娃娃、词语宝宝成为最好朋友,一见面就能认出来。

4.读课文

(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就从你这儿开火车读。

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2)现在同学们有信心想全班朗读课文了,谁敢试一试?

一二学生试读课文,师生评议读得是否正确。

三、写字

1、认识字形。出示“同”等六个字,说说怎样记住它。

2、学写字。学生观察练习描红,看谁写的最漂亮,注意纠正学生写字姿势。

3、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师点评。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并能加以运用,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自己的理解融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

教学重难点;会认14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环节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指名读课题,正音。

2;提问;‘失物’是什么意思,我借给别人的东西叫‘失物’吗?

3;简介失物与拾物的意思及区别。

4;梳理学生的问题。

二;读书,学习生字。

1让学生自学课文。要求略。

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归纳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教师相应板书。

3;检查学习情况。

三;我会写。

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生字,注意写字的姿势要规范。

2;巡视。

四;教学效果测评

1;检查学生读字词的情况。

2;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点。

五;拓展性学习

小组讨论;你在游玩的.时候有与遇到过失物吗,遇到失物你会怎么做,

教学反思;本课讲述的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小生活,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自学,注意引导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识字教学要结合课文阅读进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进行学习,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要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3、认识14个生字,能基本会读。

4、会写“同工”两个字。

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课文图

一年一班的小朋友去植物园参观,有一件小事教育了他们,你想知道吗?

引出课题《失物招领》

(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失物招领)

二、自读课文

1、分好小节。

2、划出带识字的词语。

3、读通课文要求声音响亮。

三、交流反馈

1、课件出示生字:

失 级 同 观 围 工 专

准 备 队 才 请 双 告

开火车检查,男女分组读。

2、检查课文朗读:

分小节指名读,并从中划出难读好的词、句进行集体针对性练习。

四、学习

1、自读1、2小节:

了解课文写了哪些人,植物园是怎么样的`?

参观的基本情况。

2、师问:

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3、“专心”、“参观”两词体现集体性观念强,引导学生据词想像。

4、指名读,齐读,读:

好很大很大 很多很多(并展示植物园课件)。

5、植物园、园林工人要求学生读好这些词。

五、学习儿歌

1、造句识字或读句子识字。

2、用“准备”造句:

我准备送还鸟蛋。

小松鼠准备种松果。

鸭先生准备扫小路。

我们准备回家了。

3、学习会读字:

⑴ 卡片翻读。

⑵ 在课件上展示换个地方认字的词语:

失主 年级 同伴 观众 围棋

工人 专心 准备 排队 才人

请客 双手 各位

4、写字:

同 工:

⑴ 放手让学生看“口”的位置,“工”的位置。

⑵ 复习运笔。

⑶ 自己公写两上。

⑷ 在展示台下评点。

⑸ 同字和回字比较,工字可以从什么字变过来。

5、总结。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失、准”等14个生字,并能加以运用。

2、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继续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加以运用,理解课文。区分易混的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开火车读字卡,同桌组词。

2、指名读字卡,然后指名组词,自荐用上那个词说句话。

小组内进行读字、组词、说话练习。二、读课文,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去干什么?

3、植物园怎么样?同学们参观认真吗?你怎么知道的?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比比谁读得更棒。注意“可”要读出抑扬感。

5、接下来的3、4、5、6自然段朗读,师读旁白,学生只要读说的一句话,但要结合叙述加进动作、表情等等。

6、小组内练习,师巡视指导。

7、各自读第7自然段,说说如果当时是自己在场会怎样想,怎样做。

8、齐读第8自然段,师提示“会心的微笑”处要读得缓慢、高兴。

9、讨论“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适当扩展。

10、自荐读,比比谁读得更生动(从语音、语气、表情等方面评价)。

11、各自读课文,要求:

完整、仔细,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读读。努力读出自己的最佳样子。

12、反馈(选一两个段落即可)。

学生朗读,师读旁白。

讨论“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适当扩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努力做到课文的.三个“体现”。很好地体现了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有效地体现了寓教于乐,创设了符合儿童心里特征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乐学、会学,充分地体现了师生的创新精神,使得课堂教学不断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亮点”。因此,可以说,这节课又是一节师生共同成长的语文课。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生字,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识字并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一张失物招领)“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当你拾到了东西,没人领的时候,就需要帖这样一张“失物招领”)

老师这里就有一则“失物招领”,这上面都写了些什么呢?

1.出示书上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小结:这是一年一班小朋友在春游时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老师的手里会拿着一个垃圾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3.找学生读课题,认读“失”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失物招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1、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失物招领”讲了一件什么事?

(汇报自读情况)

3、检查预习:

小朋友们,自学的能力是越来越强了,那现在老师考一考你: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8个自然段)

4.检测反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

(1)、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失物招领”讲了一件什么事?

5.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2.同桌相互考一考,看是否记住了字音,再互相说一说怎样记住字形。

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生字。(教师强调读准后鼻音:同、工、请、双;前鼻音:观;翘舌音:失、专、准;平舌音:才)

(2)巧记字形: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如熟字带生字的方法:失—先观—现工—江准—推,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的方法:人—队又—双青—请见—现格—各比较“洞—同请—青各—格”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理解字意:练习用“级、同、工、专、队、才”组词说话。

(4)再现检测:去掉拼音,练读生字、词语、句子(自由读、开火车读)

句子:

①放学了,三年级二班的同学,在操场站好排,准备回家。

②刚才同学们还围在老师身边,上课铃声一响,他们就马上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4.复习巩固:形近字比较,完成书后练习:

读读比比认

(认真) 准(准备) 先(先进) 各(各自)

队(少先队)难(难题) 失(失去) 备(备课)

四、指导书写,强化记忆

学习写“同、工、专”

1.观察思考: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写这三个字应注意的问题。

2.引导学生书空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练写。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并思考:

课文中的“失物”指的是什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