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兵》教学反思
文学网整理的《菩萨兵》教学反思(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菩萨兵》教学反思 篇1
一个教师文化程度的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不同,对一些事物理解的不同,都会给解读课文带来巨大的影响,最终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同。
《菩萨兵》这篇课文说的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藏族同胞居住地,由于藏胞对红军队伍的误解,朱德同志急藏胞之所急,带领着红军战士为藏胞春耕,最终得到了藏胞的一致好评,被藏胞称为“菩萨兵”。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由于故事的时代背景,对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了解,所以为了上好这课,我事先让学生进行了预习,画出了一些关键词语让学生去查字典,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即可了解。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了朱德同志的三次对话,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去感受朱德同志为藏胞之所急的真正原因,其次,由于学生对农村的春耕并不熟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地讲解了一些知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朱德带领红军为藏胞无私春耕的真正含义。使学生与课文,作者进行很好地沟通。使学生对朱德总司令,红军战士从内心产生敬意,真正理解藏胞称朱德与红军战士为“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兵一样的兵”的含义。
世上的事物常常都是不完美的,教学更是如此,所以上完这课,我觉得到自己在指导学生对整篇课文的朗读时,并没有下足功夫,这样就使得在上完后,仍有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朗读课文,这,有待于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菩萨兵》教学反思 篇2
《菩萨兵》这篇文章纪录的是红军长征途中路经藏民居住地区发生的事情,结合学生上节课所提出的疑问,在本课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住头尾进行比较
授课时,我抓住藏民们对红军两中截然不同的反映展开,在第二课时的开头这样设计到(先出示课文后面的插图):“同学们,好好观察一下这幅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你看懂了什么?”学生看着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很容易便能描述出当时画面上的人物十分的高兴。我趁势把他们引回到文字中:“请你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描写的是图上的情景?”学生很容易便找到了是8、9两个自然段。并围绕藏民们说的话:“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进行比较,并提问:“红军部队刚到藏民居住地时,藏胞们都早早躲进了深山,不敢露面。怎么到后来的转变竟是如此之大呢?”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吃尽、苦头、一听说、就”来体会反动军队给藏民们带来的伤害,并让他们想像反动军队是怎么伤害他们的由此,我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对比上,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也为学生真正进入文章做好了铺垫。
二、感受朱德为藏民急之所急
其中,朱德总司令也是文章的关键人物,在二年级时学生已对朱德有了了解,在本课教学时也比较自然顺畅,从第一自然段中的“急坏”二字来展开分析朱德当时的心情,并让学生去文2到7自然段中找找朱德在急些什么呢?学生能从朱德的话中找到他所着急的事,为什么朱德总司令会如此着急呢?学生能联系文中的语句结合自己理解到的来谈,趁势我便问学生从中你感受到朱德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说到:为人着想、善良)但光着急也不行,还得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又让学生去找朱德面对藏民们不出山的反映,又是怎么做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自己用心地读书自然能找到答案的。当学生在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时很费时费力,学生只能从表面理解是一般的麦种的成长,而联想不到朱德及红军们的爱民之心在藏民心中生根,这问题有一定的深度,面对全班冥思苦想的眼神,我得重新设计问法:“你觉得红军对藏民们怎样?藏民们知道后会怎样?把朱德及红军们的关爱比做种子在藏民们心中牢牢记住。”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凑齐来理解。并从文中的语句中来体会这支军队不同于反对军队,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切,从藏民们最后的反映中去感受,再让学生自己揭开疑问“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呢?”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研读文本的重要性,一幅小小的插图便可以是个极好的切入口,而利用好开头与结尾的反差更是抓住了要害。当问题能提在节骨眼上的时候,对于一种答案多种问法,能灵活变通,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就变轻松了许多,课堂的效率也便提高了许多。这也是我以后的教学所要注意及努力的。
《菩萨兵》教学反思 篇3
《菩萨兵》这篇课文说的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藏族同胞居住地,由于藏胞对红军队伍的误解,朱德同志急藏胞之所急,带领着红军战士为藏胞春耕,得到了藏胞的一致好评,被藏胞称为“菩萨兵”。
文中写到了朱德的“两急”:一急藏胞在山里怎么受得了?二急耽误了春耕怎么办?我紧紧抓住朱德同志与翻译的三次对话,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去感受朱德同志对藏胞的关心,对春耕被耽误的急切心情,弄清急的真正原因。边读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如“乌云遮住了眼睛”等,通过理解,让学生更好地对朱德总司令、红军战士从内心产生敬意,从而理解藏胞称朱德与红军战士为“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兵一样的兵”的含义。
在读的过程中,我又采用了表演的方式,演一演朱德的急切心情,演一演藏胞们回家后看到春耕没有被耽误之后的心情和感动等等,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展思维的空间。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当学生在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时遇到了难处,对于种子和省略号的理解很不到位,大多数学生很难理解这里到底省略了什么?
《菩萨兵》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菩萨兵》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菩萨兵》教学反思 篇4
这篇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深入理解。因此,课前,我让孩子去查找了许多相关资料,了解这段历史。特别是,第一课时,我让孩子们畅谈自己的了解,给学生创造一个课堂氛围,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课的语言文字。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去理解“乌云遮住了眼睛”的深层含义。对“种子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两层含义,以及“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的理解也比较快。
原本我以为这节课会很枯燥,没想到,课堂上也擦出了“火花”,当一个孩子谈到“乌云遮住了眼睛”这句话,“乌云”就是天上的乌云,特别黑,让藏胞看不清楚时,立即有许多孩子举起手,反对他的意见,并谈出了自己的理解。让我觉得很欣慰。
《菩萨兵》教学反思 篇5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是这么做的:
一、朗读文本,在人物语言中感受朱德急藏民所急,想藏民所想的品质:
在这篇课文中,朱德说了三次话,
▲“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找出这三句话,然后全班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时主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我觉得这样有目的的放手读,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读懂!
二、填补空白,引发想像,进行说话:
1、在体会士兵爱民行动中,我抓住“热火朝天”引导学生想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看到了士兵们在忙碌地耕种:翻地松土的、插秧的、浇水的……;仿佛听到了战士们劳动时累得发出了“哼哼哟哟”的声音,也好像听到了战士们开心的唱歌声。
2、在最后一段藏民们由衷地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我让学生想像说话,藏民还会对红军说些什么?感谢之情,报答之语,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都说了出来,晓颖是这样说的:
村长代替全体村民说:“红军战士们,你们是真正一心为我们着想!以前认错你们了,真是深感歉意啊!你们是老百姓的救命恩人!我代替全体村民向你们深鞠一躬!我们藏民永远支持你们!红军万岁!朱德万万岁!”
3、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让学生想像:藏民们吃了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通过对比,从侧面感受红军战士对藏胞们的关爱。
有了以上几个环节的朗读与训练,学生对这篇课文掌握得较好!
《菩萨兵》教学反思 篇6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十分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菩萨兵》一文中人物语言的描写真挚朴实,可结合背景知识,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潜心体会人物的情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促进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题目为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理解菩萨兵,出示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问,这句话是谁说的,文中的菩萨兵指的是谁?学生很快就能答出,根据这一点,继续提问,刚开始这些藏民见到军队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后来又这样来赞扬这支军队呢,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划出朱德司令说的三句话,体会总司令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说这句话的心情如何,从而体会出朱德总司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篇课文还有一个难点就是,种子,在这个词语教学时,借鉴了一下,同事的教学方法,联系后面的课文来理解,这颗种子种进了人民的心里,来帮助孩子们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