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一只萤火虫的旅行》读后感

2025/09/03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一只萤火虫的旅行》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一只萤火虫的旅行》读后感 篇1

最近我一直在读一本叫《一只萤火虫的旅行》的书,它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五十余年深入到昆虫世界中,用毕生的精力对昆虫的种类、习性、觅食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试验才写成的。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真实的领略昆虫的世界、昆虫的生活,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萤火虫》了。

萤火虫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夏天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紫金山散步,就经常看见它们在路边飞来飞去,一闪一闪的,就像黑夜里的小精灵,我可喜欢它们呢。不过,读了《萤火虫》这篇文章我才知道,别看萤火虫外表弱小,可它却是个食肉动物,是猎取野味的猎人,而且在获取猎物的时候,手段是罕见的恶毒。萤火虫最喜欢吃蜗牛,它先用毒汁把蜗牛麻醉,使它失去知觉,然后再用液汁把蜗牛肉变成流体喝下肚去,你要知道,在变成流体前,蜗牛还是活着的。呀!真是太残忍了!看来,以后我可要离这些小家伙远一点了。

昆虫的世界真是太奇妙了,我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昆虫记》,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在等着你呦!

《一只萤火虫的旅行》读后感 篇2

从开始读这本书,我就一直在想一个人,我的一位朋友。

的确,女人是如此需要友谊,就像需要空气一样。我们需要朋友在微小时刻的陪伴左右,更需要她在重要的时刻见证和参与,只有如此,我们才不会显得孤独和无助。

萤火虫姐妹花因为不同而心心相惜,也因为不同而争吵分离,但无论是理想、事业、爱情、家庭的改变,无论是少女、青年、中年的时过境迁,彼此之间深厚的友谊从来没有变过,萤火虫小巷里的`承诺也从没有变过。

永远是朋友。

跟着故事,体会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坚定不移的追求所想与随遇而安的妥协成全。时间是有限的,要刺激还是安逸,要成就还是成全,要站在台前还是躲在幕后,你选择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多少都得放弃。

没有谁不希望在外拼搏厮杀后回来永远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可父慈子孝、窗明几净从来不是平白无故就在等你的,那个背后为此默默付出的人,他所失去的,你可知晓。

没有人不渴望万众瞩目、功成名就,可是凌晨三点的街道有几个人见过,优秀从来都让人羡慕,而优秀背后的汗水、落寞、焦虑、畏惧…又有几个人能懂得?

工作还是生活?这是一个问题。

《一只萤火虫的旅行》读后感 篇3

今天我看了童话故事《一只萤火虫的旅行》。

萤火虫非常羡慕别人有许多朋友一起玩,可它一个朋友也没有。于是,它提着小灯笼去找朋友。它看见小蚂蚱,请小蚂蚱做它的朋友,小蚂蚱答应了。但小小蚂蚱的'弟弟走丢了,它得把弟弟找回来。天黑看不清路,小蚂蚱请萤火虫帮它照照路,一起去找弟弟。萤火虫却觉得麻烦,丢下小蚂蚱一个人飞走了。后来,萤火虫又看见小蚂蚁,请小蚂蚁做它的朋友,小蚂蚁也答应了,但要先把东西送回家。天太黑,小蚂蚁迷路了,请萤火虫帮它照照路。萤火虫不愿意,又自己飞走了。最后,萤火虫还是一个朋友都没有找到。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萤火虫为什么找不到朋友吗?因为他不愿意对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而是直接飞走。别人有困难都不愿意帮忙,还有谁会和它做朋友呢?一个人找朋友,最重要的,是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为他解难。如果能做到这样,谁还会找不到好朋友呢?

朋友,是我们快乐的创造;朋友,是我们随时的依靠。找一个好朋友,何尝不是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呢?我们只有真诚无私,乐于助人,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一只萤火虫的旅行》读后感 篇4

距读完《一只萤火虫的旅行》已过了半年,其中的内容已有些记不清了,但对这篇小说的感触却很深刻。

整篇小说的叙述都很平淡,仿佛是以上帝的视角冷漠地看完了清太的一生,但读完小说却心生感慨、同情。清太的故事反映了二战战后日本社会的惨象,战争给日本带来了极大的创伤,整篇小说几乎没有成年男子出现,因为有战斗能力的男人都被拉上了战场。清太一家,父亲入伍海军,生死不知,然后母亲死于美军轰炸,只剩下兄妹二人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作者极力描述战争给日本带来的伤痛。通过批判战争呼吁和平,这是日本战后盛行的一种和平主义文学,但这种文学让我同情又让我憎恨。《一只萤火虫的旅行》的作者只是在描述战争的惨烈、日本人民的`痛苦,但却从没在小说中提到日本的反省。文中的清太不止一次地为日本联合舰队的战败而愤慨。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这是正常人都有的表现。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获胜,但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却只会误导别人的思想。如果不了解历史的话,看《一只萤火虫的旅行》的人估计都会认为日本是被侵略国家。

一味描写战争残酷,丝毫不提为何爆发战争,是大多数日本反战文学的共有特点。

从这些反战文学中就可以找出日本人时隔七十多年依旧不对二战中犯下的罪责反省的原因了。文学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想,也引导着一个民族的观念,在日本反战文学中我只看到了受害者日本,而没看到侵略者日本。《一只萤火虫的旅行》只是这样的文学作品中的一部。

诚然,《一只萤火虫的旅行》的确是一篇优秀的小说,作者精湛的叙事手法,精彩的故事结构让人能感受到日本社会战后的萧条与痛苦,但这篇小说却否定了历史,让二战时饱受日本战火侵略的国家的国民看了难受!

《一只萤火虫的旅行》读后感 篇5

为了更多的去了解萤火虫,付新华走了许多地方,许多国家。付新华在冬天的时候,去海南三亚去观察萤火虫,去尖峰岭观察萤火虫,知道了,在不同时间,有不同萤火虫,不同时期萤火虫的幼虫也不近相同。在日本,我们了解到日本人对萤火虫的看法,从而知道更多关于萤火虫的秘密。唐朝时期人类对于萤火虫的感知。

那么萤火虫的生命这么艰难,我们对它做了什么?在书中的`最后,付新华走进湖北大耒山时,才知道,有那么多人,竟然去扑捉它们,为了自己的私立,为了自己的私心,过量的去扑捉它们,都有可能让某一种类的萤火虫消失。人与自然是需要和谐的,我们去观察它们,而不是去扑捉它们。作为我们人类需要如何做,去保护这些只有短短十几天生命的萤火虫呢?这是我们思考的,也是我们需要尽力去做的。付新华在用自己的经历和努力来告诉我们,他正在努力去做,努力去保护这些绽放荧光的生命。

翻看着书,久久不能平静,看似一本介绍萤火虫的科普书,但是更多是带给我们思考的东西。萤火虫一种带给人类美丽的动物,它的生命及其短暂,却又诉说着无穷的秘密。需要我们去探知,需要我们去观察。我和女儿一遍又一遍的读着,就像获得了宝贝一般,走进那些小小生命的世界。也在感知着作者付新华,对于萤火虫的痴迷,一个一心为了萤火虫的大男人,一个已经坚持了十五的观察道路,一个还会继续努力的道路。谢谢你带给我们这样去认知一个动物的世界,也谢谢你这样的坚持。而我和孩子能做的,就是不去破坏大自然,尽量维护大自然的和谐。

《一只萤火虫的旅行》读后感 篇6

夏日的夜晚,杂草丛生的土丘上,外婆家门口的桂花林里,院子里的梧桐树下乘凉,总能看到闪闪发光的小生命,它们可爱的翅膀在轻轻地拍打着翅膀。微风。我爱上了这个奇怪的小生命,它有着自己轻盈透明的身体。

暑假里,一看到《一只萤火虫的旅行》一书,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我在想,秦阿姨写的是什么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立即阅读它。不到三天,我就看完了这本书。

本书主要讲述了漫妹子与李顺儿、枣花、二牛等人之间的故事。看完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李顺儿。他的家庭很穷,父亲死于伤寒,母亲因为村民的一些八卦而残忍地抛弃了他。他嫁给了杨村的一个鞋匠。他只跟着他的地主爷爷,却也身患重病,整天咳个不停,一家人的重担就落在了这个10岁的'孩子身上。为了给爷爷治病,为了活下去,柴每天都到集市上卖柴换钱。

有一次,他的衣服在砍柴时被划破了。漫妹子的姑姑让他把衣服脱下来缝补,顺儿拼命拒绝。后来,他架不住漫妹子舅舅铁钳般的大手,慢慢地剥了下来。不料,他外套的肩部血迹斑斑,粘在了外套的内侧。

看到这里,我差点泪流满面。我为这样一个懂事坚强的顺子感到心疼和感动。在这样一个贫穷的年代,他们依然积极向上,为生活而奋斗,就像发光微弱的萤火虫,即使周围是黑暗的,他们也要发出自己的光来照亮周围。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希望我能像闪闪发光的萤火虫一样勇敢和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