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小狮子》的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两只小狮子》的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两只小狮子》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不依靠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词。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明白狮妈妈话中的道理。
教学用具:
课件、小狮子头饰、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师:我认识了你们这么多的新朋友,真高兴。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去认识两个新朋友,看看他们是谁?
1、课件出示小狮子图。
2、指导读好狮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一)初读
1、正确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认一认、读一读。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课件出示两只小狮子,仔细观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二)观察第一只小狮子
1、说说他在干什么?滚、扑、撕、咬(板书)
2、课文里是怎么写的,读一读(生自由读)
3、你知道他还会练什么本领吗?
这只小狮子练这些本领练得怎么样,从课文里找出描写的词语。
板书:整天练习
(三)指导在田字格中写字:练、习
(四)观察另一只小狮子
1、说说他在干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大家学学他懒洋洋的样子。
2、用懒洋洋再说一句话。
(五)指导读好狮子与小树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思考:
为什么懒狮子不学本领呢?
(六)指导朗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狮子妈妈的话。
2、想想平时你做错了事妈妈是怎样教育你的,试着当狮子妈妈教育懒狮子。
3、同桌互相试试看。
4、如果你是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你会怎么想,打算怎么做呢?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这只懒狮子受到教育后,会怎么做?大家把它编成小故事,讲给别人听一听。
《两只小狮子》的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两只小狮子》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两只小狮子》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练习、刻苦、太阳、本领、怎样、生活、大王、应该”等词语。认识“整、咬、懒、慢、吞”5个字。
2、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
3、培养学生观察图画和理解词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应该从小锻炼生活本领,不依赖父母而生活”的道理。
学法引导
1、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有些动词,如“滚、扑、撕、咬”等,通过让学生看图,再做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明白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
2、理解狮子**的话。
解决办法
要通过看图、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深刻体会狮子妈妈说的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头饰、课文录音带。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狮子吗?你认为狮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狮子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两只小狮子》。
你想知道这篇课文中讲的两只小狮子又是什么样的吗?请打开书。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1: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一只小狮子正在练功,另一只小狮子正在晒太阳。)
2、出示课件2: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懒狮子和小树在对话,懒狮子表现出得意的神态。)
3、出示课件3: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狮子妈妈在教育懒狮子,懒狮子低下了头。)
(三)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四)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并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分段读课文,并领读生字。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说说狮子妈妈生下几只小狮子?(两只。)
过渡:这两只小狮子表现怎么样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
(2)边读边议:
①先看看其中的一只小狮子是怎么做的?
(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理解“滚、扑、撕、咬”,结合看图,让学生做做动作。
②小狮子为什么要学习这种本领?
(困为狮子是食肉动物,一是为生存,二是为与别的野兽作战,所以要学习滚、扑、撕、咬的本领。)
③另一只小狮子在干什么?用书上的话说说。
(懒洋洋,什么也不干。)
(3)看图小结:你们看,这只小狮子练功多认真呀!它那一扑,把地上的砂石土块都扑得飞起来了。而另一只小狮子呢,它懒洋洋地躺在地上,翘着大腿晒太阳,一副悠闲自得、无所事事的样子。狮子妈妈呢,它满怀喜爱地注视着它那刻苦练功的孩子。
过渡:另一只小狮子为什么这样做呢?小声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想想小狮子不练功的原因。
(2)分组讨论,班内交流。
①小狮子不练功的原因:一是怕吃苦头,这里的苦头指练习滚、扑、撕、咬;二是它的爸爸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它想凭借他们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②重点理解:“本领”:这里指滚、扑、撕、咬。
(3)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
过渡:小狮子这样想对吗?(不对。)狮子妈妈是怎样教育它的?
4、学习第七自然段。
(1)出示课件3,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狮子妈妈在对小狮子讲道理。)
(2)自由读,把狮子妈妈说的话画下来。
(3)狮子妈妈是怎样讲的?她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4)质疑解疑。
“生活的本领”:就是指生活的能力,生活上的事都会干。
“真正的狮子”:就是狮子应当具备的本领和能力都具备了才叫真正的狮子,是能够滚、扑、撕、咬,自己猎取食物,打击敌人。
(六)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七)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学习了《两只小狮子》,一只小狮子刻苦练功,而另一只小狮子什么也不干,只想*着爸爸、**的本领、地位生活。相信每个同学都喜欢第一只小狮子,并且要向它学习,从小学会自立。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练习、刻苦、太阳、本领、怎样、生活、大王、应该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自学生字,分析字形。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苦、阳、活、很、应”可启发学生用“组合法”“换偏旁”等方法进行识记。
“练”可让学生充分观察字形,发现容易写错的地方:第六笔是横折钩,不能写成竖钩。
“谁”形声字,“讠”表示问谁要说话,“言”(字边)表示声从zhuī。不要写成“住”。
“刻、该”与“孩”联系起来比较,利用偏旁区别字义。
3、重点指导:
练:右边不要写成“东”。
刻:与“该”区分开。
谁:右边是“佳”,不是“住”。
4、指导书写。
5、口头扩词。
(三)朗读指导
朗读训练可与词句学习结合起来。如第二段学生了解了一只狮子整天刻苦练功,另一只却懒洋洋之后,就可让学生练习朗读。“滚、扑、撕、咬”通过做动作看插图,学生就会念得加重快速一点,而“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通过看看图上跷着二郎腿躺在树阴下的狮子,引导学生读得慢悠悠一点。指导朗读第四段和第六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抬起头来、慢吞吞”、句尾的“!”和第二幅插图,让学生模仿懒狮子的动作、神态和腔调来读句子。
练习朗读。
(四)小结。
《两只小狮子》的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本领;另一只却认为凭着父母的本领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课文通过一勤一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学习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懒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指导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懒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明白狮子妈妈说的话的道理。
教学用具:
图片、苹果生字卡、磁带、磁铁、动物小狮子等。
课前准备:调动学生积极性,宣布比赛规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言:同学们,你们中谁见过狮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我们都知道,狮子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被人们称作兽中之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有两只小狮子,他们小时候的表现可不一样呢!那么它们是不是都能成为勇猛的动物,成为兽中之王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很有意思的课文。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狮”,怎样记住这个字?(反犬旁加上“老师”的“师”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提示: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要注意什么?
(1)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通、读顺句子。
(3)注意语气。
2、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圈划生字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认记生字。
出示苹果树,苹果卡。
(1)读准字音。翘舌音字:整、狮
前鼻音字:懒、练
后鼻音字:洋、将、应
(2)其余的生字,请同学大声读出来并组词。
重点组词:苦( ) ( ) ( )
学( ) ( ) ( )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指名举例说说后引导小组讨论交流。(注意师生、生生的互动)
小组成员汇报,并相机评价奖励。
(4)“小老师”考一考大家。
(5)考考“小老师”(实质考考全体同学的词句能力)。
四、课间活动(作用:大脑调节、文本过渡)
五、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图片 [表现不同的两只小狮子,一只(板书)“什么也不干”,另一只(板书)“非常刻苦”,它整天干什么?随即出示“滚、扑、撕、咬”并指名学生用小狮子演示动作]
2、邀请一小组读课文第2自然段。
3、指导读好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
A、小树看到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会怎么想?
B、读小树的话,要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C、 观察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样读懒狮子的话。(随即积累慢吞吞、懒洋洋等ABB型词语)
4、引入情境,重点指导读狮子妈妈的话。
A、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B、师来当懒狮子,你们当狮子妈妈,看谁能把狮子妈妈说的话读给我听,让我听了直点头。先练习练习吧!
B、学生同桌互练读狮子妈妈角色的语气。
C、(想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指导学生读好狮子妈妈帮助懒狮子时耐心的语气,读出狮妈妈的担心、希望的心情)
D、指名男女生赛读。
E、老师来当狮子妈妈,你们当懒狮子,等会儿用你们的语言告诉老师,你们是否听懂了狮子妈妈的话。
F、你们明白狮子妈妈的话吗?从狮妈妈的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出示“从小学会生活的本领,不依靠父母,长大才能自己生活”
六、课堂总结:(根据板书情况总结并揭晓比赛结果)
七、回家作业。
想一想: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 回家说给父母听听。
八、拓展延伸:
最后,廖老师和狮子妈妈一样也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希望在坐的每一个孩子能从小克服懒惰的心理,像勤狮子一样学会生活的本领,不依靠父母,长大过上美好的生活,做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27、两只小狮子
勤 狮子图 懒 狮子图
(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什么也不干)
从小学会生活的本领,不依靠父母,长大才能自己生活。
《两只小狮子》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应该”、“本领”、“真正”三上词练习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其义,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3、了解两只小狮子不同的表现,使学生知道应该从小锻炼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4、能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情境表演,引出故事:
1、森林里的动物们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谁可以当选“森林之王”。同学们,你们猜猜,大家最终选了谁?(狮子)
2、出示生字“狮”并教学。(左中右结构、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说怎么记。
3、在拓展阅读的基础上表演:
为什么动物们一致推选狮子做大王呢?老师请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许多有关狮子的资料,谁能用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语气来演一演?
学生戴着自己制作的头饰,结合自己搜集的有关狮子的资料模仿小动物的语气说说推选狮子做大王的理由。(课件演示狮子的图象)。
4、狮子凭借记得的本领成了森林之王,瞧,现在它们有了自己的宝宝,两只可爱的狮子王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两只小狮子的故事吗?
二、按要求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按屏幕上的'要求自学课文。(屏幕显示:)
狮
整
练
习
滚
扑
咬
苦
懒
洋
吞
将
靠
应
2、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
1、教学“我会认”中的生字。
A、屏幕出示生字:
1、自由大声读。
2、和同桌比一比谁读得更好,然后讨论一下哪些字的读要注意。(SHI
YING)
3、开火车读。
4、出出金点子,帮助大家记住这些字。
B、这些生字藏在了词语中,你还会读吗?○1同桌同学一起读,看读得快又对。○2当个小老师带领大家读。○3谁能从这些词语中找出ABB的词语?再举几个这样类型的词语。○4齐读。
2、同学们数清楚了吗?课文一共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评议读得怎么样。(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3、出示插图:
A、用自己说两只小狮子长得怎么样?
B、他们的表现有哪些不同?(看图说说,然后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个小节读懂的?)
C、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词语。
一只刻苦
整天练习
滚
扑
咬
一只懒洋洋
什么也不干
晒太阳
D、哪只狮子长大后会成为真正的狮子王?为什么?(勤奋、努力、珍惜时间)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哪只懒惰的小狮子吗?
E、指导朗读第二小节。(用语气和表情读出小狮子的不同)
四、教学生字
1、屏幕出示:练习
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怎样?在田字格中书写要注意什么?
演示字的笔顺。集体书空。扩词。
2、练习书写。
五、课时小结:
这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许多生字、了解了狮子的一些生活习性,还通过自己的聪明,
读懂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知道了只有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才能真正拥有本领。下节课我们就要一起看看小树和狮子妈妈是怎么说的。
《两只小狮子》的教案 篇5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新课还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新课程不应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因为如果只是以落实所谓的“知识点”为前提以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过程,以知识技能的熟练为目的,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冯教师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词语“滚、扑、撕、咬”、“整天”、“非常刻苦”、“懒洋洋”,学生更愿意参与,更能直观感受并内化词语意思,这样的语文实践远比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要好得多。
以“演”入情境。
新课标指出:“朗读要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利、有感情”要轻重起伏,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地朗读。” 本课的目标之一就是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表演能很快地让学生进入情境,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人物,像本课中教师让学生演一演懒狮子骄傲的样子再读懒狮子的.话,这样不用教师怎么指点朗读的技巧,学生已能读得有声有色,这是一种指导有感情朗读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以“演”促交际。
新课标着眼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频繁的要求,在口语交际方面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强调文明交往和合作精神。”而口语交际并不只是口语交际课的任务。教师必须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凭借教材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才能真正、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愿意、主动和别人交流的习惯。冯教师就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在进行分角色表演的同时,不忘利用这创造的良好情境,开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不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说的水平、参与讨论的热情,并懂得与人交往的礼貌。
最后,要指出的是,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每篇课文都适合演,也不是演得越多就越好,演要用得恰当,用得巧妙,才会在课堂上擦出精彩的火花!
《两只小狮子》的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只小狮子》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只小狮子》的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在语文实践中学习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朗读评价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
二、教学过程
揭题导学片段: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森林里去看看这两只小狮子,而且我们还要演一演这个故事呢!(出示头饰)想看吗?想演吗?
生:想!
(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的影响,而且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当学生看到漂亮的头饰,一个个都眼睛发亮,跃跃欲试,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阅读教学片段:
(1)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师:一只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谁来学学这几个动作?(板贴:滚、扑、撕、咬)(指名表演)
师:你觉得他表演得怎么样?
生:他这样太轻了,不能把小动物扑住,也不能把动物的皮撕开。
师:对呀,狮子可是林中的大王呢,它是一种非常凶猛的食肉动物,你能来演好这几个动作吗?(该生表演)
师:我们想把这几个动作演好都那么难,可这只小狮子是怎么样地练习的?
(课件示小狮子练习的情景:小狮子在不停地练习。)
生:不停地练呀,练呀。
生:很辛苦地练。
生:从早上一直练到晚上,都没有休息。
师:从早到晚不停地练习用课文中的词语就是(整天练习)。
师:它整天练习,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吃哪些苦头呢?
生:脚会累。
生:会摔倒。
生:刚开始会练不好。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
生:勤劳的狮子。
师:你能把它勤劳的样子读出来吗?(生读课文)
生:勇敢的狮子。
师:你能读出它的勇敢吗?(生读课文)
师:另一只狮子在干什么呢?
生:在懒洋洋地晒太阳。
师:谁来演一演它懒洋洋的样子?(指名表演)
师:真是只懒洋洋的狮子,谁能把它懒洋洋的样子读出来?(指名读)
师:同样是狮子,表现竟这样的不同,你们能读好这段话吗?(齐读)
师:看到这两只狮子,特别是这只懒狮子,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它怎么这么懒呀?
生:它这么懒,以后怎么生活呀?
(评析:这部分是课文理解的重点。在这段话中滚、扑、撕、咬、整天、非常刻苦、懒洋洋等词语都较难理解,而理解这些词语对于学生感悟下文苦头、真正的狮子以及课文的深层内涵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这些词语光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明白而且机械无趣的。在这里,教师恰如其分地用了表演的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滚、扑、撕、咬这几个动作和懒洋洋的表情及状态,形成两只狮子形象的鲜明对比。更用了评演的方式,引出对话让学生明白演好这几个动作都那么难而小狮子要从早到晚不停地练习,是多么地辛苦。这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理解了整天、非常刻苦含义。)
(2)小树问:那你以后怎样生活呢?
懒狮子说: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它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
师:他们第二次又说了什么?指名读,师读提示语,请其它学生注意倾听,准备点评。
(在读对话时师加上提示语骄傲地。)
师:谁来评评他们读得怎么样,你可以学学他们读得好的地方,也可以说说他们读得不够好的地方。
生:我觉得美子读得真的像在问别人一样,很好!
师:你能学一学吗?(生学着读)
师:还有谁来评?
生:我觉得福晋读得不好,他一点也不骄傲,不像懒狮子。
师:你能把它骄傲的样子读出来吗?(生试读)
师:谁能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指名试读)
(一生仰着头,斜着眼睛,竖着大姆指一副骄傲的样子)
师:你演得真像那只骄傲的狮子!你能上台来演给同学们看看吗?
---------------------------
(该生上台表演)
让其它学生自己试着演读
指名演读,集体演读。
师:你看到懒狮子这幅样子,你有什么看法?
生:我看他很不顺眼,什么本领也没有,还觉得自己很牛。
生:我觉得他很骄傲,骄傲肯定会落后的。
师:这只小狮子真的会生活得很好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不会,他会被送到动物园。
生:他会被豹子吃掉,因为豹子也是食肉动物。
师:是呀,动物世界也有竞争呢,谁有本领谁就是林中大王。
(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是课文感情朗读的重点,特别是第二次对话充分展现了一只骄傲的自以为是的懒狮子,读好这组对话对于学生理解懒狮子为什么这么懒,什么也不干是关键。为了让学生能读出懒狮子的语气,我加了提示语骄傲地,可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未能完全体会。于是,我又用了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果然,就有学生表演出了骄傲的表情和动作,这位学生夸张的表演引来了其它学生的纷纷效仿。全班一片沸腾,情绪高涨,一个个争着要演懒狮子。同时,我也发现,不用我怎么点拨朗读技巧,学生已能将对话读得很好。在这之中,学生也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他们觉得懒狮子这样很让人讨厌,还知道骄傲会落后,这远比教师一味地讲我们不要像懒狮子那样,效果要好得多。)
总结拓展片段:
师:接下来我们要演这个故事了,但是有个要求,你演谁就要把谁的话记住,想想怎样把它演得更像。(学生自选择一角色自由准备)。
选几名准备较充分的学生上台戴上头饰表演,师读旁白。
师:现在你就是勤劳的狮子、懒狮子、小树和狮子妈妈了。跟大家打声招呼吧!
生:你们好,我是勤劳的狮子。
生:我是那只骄傲的懒狮子。
生:大家好,我是小树。
生:你们好,我是狮子妈妈。
在演完课文内容时,师问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懒狮子):妈妈,我以后一定会好好练本领的。
师:真是只知错就改的狮子,妈妈你又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生(狮妈妈):那才是我的好孩子!
师:同学们,你们看了他们的表演,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我想问勤劳的狮子,你不停地练本领,都不休息,不累吗?
生:我累呀,可是我想成为林中的大王,所以我不怕累。
生:我问懒狮子,你说你会好好练本领,你能做到吗?
生:我能做到。
生:可你以前那么懒,会不会练了几天又想休息了?
生:我可以叫狮子妈妈管我呀。
师:看来很有改的决心。
生:老师,这里怎么没有狮子爸爸呀?
师:对呀,狮子爸爸去哪儿了?谁知道?
生:他肯定去捕猎了。
(在分角色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把文字故事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这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对刚上课时承诺的对现。在这部分我们也可以看到,教师还抓住这表演的契机,努力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让孩子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但得到了语言表达方面的锻炼,而且又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真可谓一举两得。)
教后反思:
有人说人生如戏,也有人说戏如人生,不管哪种说法更确切,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个苍白的生命是肯定无法演出多彩的人生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也都在扮演着特定的角色,有人流芳百世,有遗臭万年。孩子们是未来的主人,是成功,是失败,那得看你是否为他们的生命奠基!
新课标的出台,让人们更注重了语文的人文性,语文课堂不再是知识灌输的过程,它是生动活泼的,是有滋有味的。它更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还标指出,在第一学段,主要以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设计的这堂课的特色主要是以演为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习惯,努力让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演激兴趣。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提出,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要做到四小即小眼发光、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怎样让学生做到这四小呢?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的影响,要想学生人人参与教学过程,须采生动有趣的教法。而表演就是一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在这堂课,我就多处使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的注意力不断被吸引,情绪一直高涨。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有了这些积极的情感,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才能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以演助理解。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新课还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新课程不应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因为如果只是以落实所谓的知识点为前提以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过程,以知识技能的熟练为目的,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课教师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词语滚、扑、撕、咬、整天、非常刻苦、懒洋洋,学生更愿意参与,更能直观感受并内化词语意思,这样的语文实践远比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要好得多。
以演入情境。
新课标指出:朗读要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利、有感情要轻重起伏,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地朗读。本课的目标之一就是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表演能很快地让学生进入情境,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人物,像本课中教师让学生演一演懒狮子骄傲的样子再读懒狮子的话,这样不用教师怎么指点朗读的技巧,学生已能读得有声有色,这是一种指导有感情朗读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以演促交际。
新课标着眼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频繁的要求,在口语交际方面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强调文明交往和合作精神。而口语交际并不只是口语交际课的任务。教师必须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凭借教材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才能真正、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愿意、主动和别人交流的习惯。本课教师就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在进行分角色表演的同时,不忘利用这创造的良好情境,开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不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说的水平、参与讨论的热情,并懂得与人交往的礼貌。
最后,要指出的是,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每篇课文都适合演,也不是演得越多就越好,演要用得恰当,用得巧妙,才会在课堂上擦出精彩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