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

2025/09/04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 篇1

案例说明

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美文需要美读。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语文课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是艺术,文学也是艺术,艺术是相通的,本堂课借助音乐的力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美美的朗读,体会到诗情画意之美。

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体会感人至深的亲情;

2、借用音乐,提高散文诗的朗读能力。

案例描述

一、导入:《母亲》音乐渲染,出示歌词,拨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

(阎维文演唱得非常动情,歌词里写的生活细节:拿新书包。打花雨伞。擦泪花等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歌词如诗行排列,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诗与歌的联姻。)

师:这首歌歌颂了什么?从古到今,歌颂母爱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学生举例:《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游子吟》)

出示画面诗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首诗句来自哪本著作?

(本诗句与本课题的内涵是一致的,与中心句:“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读,不够动情,尚未入情。)

二、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

(多媒体出示,突出“母爱,童真,自然”)

三、出示课题《荷叶母亲》

集体朗读,整体感知: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学生几乎能找出来,指点朗读,感情还是不够投入,文章的主旨很容易把握。)

师:请欣赏老师拍的荷叶图,去年我去厦门旅游时在南普陀寺院前拍的,请问:“寺院前种为何种荷花?以歌颂母爱的圣洁为题有何用意?”

(学生答:纯洁、高洁、圣洁。最后认为圣洁最恰当。体会作者以《荷叶母亲》为题来歌颂母爱的圣洁。)

四、配乐朗诵:

师:诗歌,如诗如歌,当诗歌配上乐曲进行朗读感觉会怎样?

1、配乐《胡桃夹子》,学生自读

师:配上这样的乐曲,行吗?

生:不行,此乐曲欢快,节奏感强,较深沉,很抒情。

(由于经常进行配乐朗诵,学生乐感有所增强,因此把握比较好。)

师: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

(学生找得很准,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2、再次配乐:《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学生集体读。

(学生感觉说可以,配上此乐曲后,与第一次朗读形入情入境、传情达意地朗读,我们真真切切感受着语言艺术之美,与第一次朗读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自我评价也不错,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重音、停顿均较明显。如最后一段学生很自然把声音上扬,读得很动情。趁此让学生评价几处读得很不错的语句,说说为何这样读。学生几乎都能说出来。)

五、自主阅读,小组合作:

用铅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分别用〈〉、()、[]表示,并通过小组合作: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读给组内听,教师进行指导。

六、动情的朗读

最后一节,与之前朗读形成对比,释疑“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人生的挫折、困难)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再次出示课前《母亲》歌词,产生共鸣。

(本环节学生的回答不够积极,很多学生眼神较困惑,教师设计思考题“是我们得到的'母爱太多还是我们缺少一份感恩心?”各别学生悄悄地说;“感恩不够。”课堂上沉默了半分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沉默中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为下文的再次朗读蓄势。)

七、请个别学生(学生推荐)进行配乐朗读。

(本环节设计以欣赏为主,学生多评价优点,以激发学生的配乐朗读兴趣为主。学生读得动情,学生听得入迷)

八、拓展延伸:《纸船》

(《纸船》与《荷叶母亲》同一主题,写法上相似,有助于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案例反思

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只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才是焕发生命的课堂。但是,怎样读得有效,一直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亦难。让我们如何做到更加精到的引领和指点,将语言文字的魅力传达给孩子们,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配乐朗诵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朗读,情感是第一位的。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音乐生活中无所不在,贝多芬说:“音乐最能爆发人类的精神。”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艺术,只要选择恰当,音乐就可以为诗歌朗读插上翅膀。

配乐朗诵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是一种很好的朗读方法。学生只有投入文章中,情感才能激发。音乐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将音乐运用于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前,音乐创设了情境。音乐能带给人们良好愉悦的心境,激发想象力,陶冶情操。课堂也因艺术的介入,而变得更为互动、活跃、高效。上课初配乐朗读,两种乐曲对比中,让学生揣摩到作者的情感,把握朗读基调。学生的配乐朗读再加上美丽的画面,如本课课件选择的荷叶画面色彩较淡雅,整体画面字体以荷花颜色为主,与文本语言风格和谐。让学生能感到诗情画意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朗读美文的兴趣。

要使配乐朗诵出彩,课前要精选乐曲,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使曲中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相似。教《秋天》配上《秋日私语》,教《济南的冬天》配上《安妮的仙境》,如选择的两首对比乐曲,一首选择儿童歌剧《胡桃夹子》,让学生较易把握,因为我们仅是借助音乐的翅膀,一首选择《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它传达的那种深沉的爱与文本较吻合,两者和谐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如果能为文本量身定做一首曲子那是多么好!

当然“乘着音乐的翅膀”,让学生美美的朗读,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如在休息时间经常无意识地放一些经典名曲,在早自修经常进行配乐朗诵欣赏。但它不愧是诗歌阅读教学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一组荷叶、荷花的图片。

2.大家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

3.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往事》《超人》《寄小读者》等。

四、检查预习。(多媒体出示)

1.读准字音。

并蒂 姊妹 菡萏 徘徊 敧斜 荫蔽

2.解释词语。

菡萏 欹斜 荫蔽 慈怜 并蒂莲

五、听读感知。(配乐朗读)

出示听读要求:

1.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哪一自然段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指名回答,多媒体出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最后一自然段。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学生齐读。

六、研读感悟。(合作探究)

1.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红莲的?分别描写怎样的红莲?

指名回答。

(师板书:初雨红莲、雨中红莲、叶下红莲)

2.请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时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

学生讨论、交流。

(师板书:烦闷、不适意、不宁、散尽、感动)

3.师生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课文中的有关语句。(重点研讨:不宁、散尽)

①作者的心情为什么烦闷?为什么不适意?

②作者心情不宁的原因是什么?

③作者不宁的心情为什么会散尽?

④当作者看到叶下红莲在雨中再也不摇动时,又有什么感受?

⑤多媒体再次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讨论交流:

A.“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B.你是怎么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

C.作者借荷叶来抒情有什么好处?

⑥师小结后,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4.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作者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在一起赏莲的情景呢?请大家自由读,并说说自己读后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并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③指导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七、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以花喻人,托荷赞母的散文。通过写大雨中荷叶遮盖荷花,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以抒发对母亲和母爱的赞美之情。(板书:母爱)

同学们,其实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就在那点滴的小事里,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这伟大的母爱吧!(多媒体出示一组赞美母亲的图片。)

八、拓展延伸。

1.学生欣赏图片并谈感受。

2.小结: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份伟大的母爱。母爱是温暖的,母爱是无私的,最后,让我们来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多媒体出示: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学生齐读。

九、布置作业。

1.这首散文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2.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3.背诵全文。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

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她1923年于燕京大学文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曾于1921年参加由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主张。

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

三、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并蒂(dì)瑞(ruī)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欹(qī)

(2)解释下列词语

菡萏:荷花。

欹斜:倾斜,歪斜。

并蒂: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亭亭:形容人或花木美好。

四、朗读课文,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2、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一写看红莲。心情:烦闷。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红莲首次登场。

二写看红莲。心情:不适意,徘徊。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文章结尾升华主题。)

3、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4、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五、结束赠言:

1、母亲的记忆是无暇的,她像一本渊博的日记,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

2、母亲的目光永远是高尚的,不容置疑,目光中,透露出慈祥。

3、母亲是绿叶,我们是鲜花,母亲用自己无穷的力量为我们遮挡住心中的雨点。

4、没有母亲,生命将是一团漆黑;没有母亲,社会将失去温暖。

5、母亲,伟大而高尚,她历经世间的苦难喜乐,她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就像那奔流向前的河。河,宽广而海涵,她恩赐给大地营养物质,她容纳百川并富足四方。就像那贤惠又勤劳的母亲。

6、岁月如流,日月如梭。母亲就是一条河,河是伟大的母亲,淌过痛苦之河的母亲们终会见彩虹。让我们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终成德才兼备的儿女,回去孝敬生我养我的母亲、回去报效家乡,报效祖国。让我们伟大的母亲,家乡,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六、巩固性练习:

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熟读背诵这首诗歌。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

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冰心老人的深情之作《荷叶 母亲》中的慈母之爱。(板书课题)

二、授新

1、学生介绍冰心情况,教师补充: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创作风格被称为“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自然。代表诗集《繁星》《春水》。

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并蒂、花瑞、菡萏、敧斜、慈怜、荫蔽

3、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

(2)教师提醒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

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

(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画面;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

(2)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教师板书)

(3)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去。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教师板书)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博大无边,“心中的雨”指人生的风雨坎坷,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坎坷磨难的人。)

三、小结

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具体形象而感情真挚。

四、练习

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母爱的光辉下,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的。

2、有感情的背诵比赛,评出优胜者。

五、作业

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荷叶 母亲

冰心

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 叶覆红莲

三种情绪: 烦闷、 不适意、 不宁心绪散尽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感动

2、感受母爱

3、以物喻人

教学流程:

课间播放《幸福拍手歌》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学生发言)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的人才是幸福的呢?(学生发言)

师:感谢于同学们这一份份真实的告白。其实老师觉得,幸福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幸福其实很简单。我认为一个容易被感动又能使别人感动的人,她也是幸福的人。因此,我认为著名的作家冰心,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她的文章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让人倍觉人生的温馨。

PPT:巴金说:我们喜欢她,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冰心寻找一份感动,也做一个幸福的人。

二、整体感知,寻找感动

1、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作者感动于一个怎样的画面?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为红莲遮拦了风雨。(显示图片)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段落6、7)

三、品析语言,感受感动

1、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该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题目才合适呢?说说理由。

(参考:荷叶护莲图、荷叶遮莲图、荷叶爱莲图)

师:老师觉得这个“遮”字似乎平淡了些,有没有比“遮”字更有感情的?

学生说理由时,追问:你觉得这两段中的哪些词句能体现这个“护”字所蕴含的感情呢?

2、品析重点字词:慢慢的,倾侧,覆盖,勇敢慈怜(结合朗诵指导)

3、有感情地齐读6、7自然段。

师: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弦。同学们也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荫蔽,那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回答——花瓣凋零、枯萎)

师:对啊,同学们想象中的红莲就好像文中写到的那朵谢了的白莲。就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白莲的句子。同学们认为这几个句子应该怎么读呢?

师:至于那朵白莲,作者并未交代是怎么谢的,你能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作一下猜想吗?简述猜想依据。

师:请以“夜雨中的白莲,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向白莲倾诉一下你的感慨。

师:看来与白莲相比,那一朵红莲是幸福的!其实仔细看来,它们都处于同样的环境之下,都遭受了风雨的侵袭。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风雨的语句。

(学生寻找风雨语句,指出红莲的状态和我的心情。)

四、提炼主旨,升华感动

在大自然的风雨中,那一朵白莲早早凋谢了,而这一朵红莲因有了荷叶的`荫蔽必将开得愈加灿烂。同学们,联系你们的生活实践,说说这场暴风雨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人生的风雨——挫折、困难

师:是啊,我们的人生也会遇到许多风雨,那么你会是风雨中的那一朵红莲还是那一朵白莲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红莲——因为有母亲的时刻关怀和安慰。)

师:是啊,如果我们是那一朵红莲,那母亲就是那一片为我荫蔽人生风雨的荷叶!作者感动于这一幅画面,更感动于这一份伟大的母爱。由此,作者道出了发自肺腑的感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满怀感情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五、回归生活,抒写感动

在作者冰心的笔下,我们寻找到了一份母爱带来的感动。其实,感动是无处不在的。楼下的树悄然绽放了一树的芬芳,夜晚月亮撒下淡青色的光,都可能会令我们感动。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流泻下心中的那一份感动。

请同学们仿造例句,抒写你心中对母爱的感动。(写后读一读)

六、拓展延伸,探寻感动

冰心简介(原名,作品)

同学们一定会问,冰心何以能写出那么多关于爱关于母爱的文章,是不是她的背后就有一位充满爱的母亲,一位像荷叶般勇敢慈怜的母亲?确实如此,冰心的母亲就是一位荷叶母亲。(出示文章,择有关章节介绍冰心母亲,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作品,关注作家作品与生活的联系。)

总结:感动,无处不在。学会感动,是生活所需。老师始终认为一个容易被母亲感动又能使母亲感动的人,便是一个幸福的人。而我们没有理由不做这样的人。愿同学们都能成为幸福的人!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听读释题,以题目为切入口整体感知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品读感悟,品味散文诗的语言,掌握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扩读悟情,体会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读,让学生“读入”(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2、教学难点

通过读,让学生“读出”(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 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母女图导入:(老师解说)

今天上课,我想向大家介绍这样一个小孩和这样一位母亲!

有一个小孩,当她满月的时候,“穿着水红绸子的衣服,戴着大红帽子,被抱到厅堂前”,她的母亲看着她“丰满红润的面庞”,觉得自己“非常骄傲”。(点击鼠标)

有一个小孩,“有一次病得重极了”,她的母亲“不敢轻易的离开床前一步”。(点击鼠标)

有一个小孩,喜欢“坐在母亲的膝上,倚在她的胸前,听她心脉和缓的跳动”,她的母亲喜欢和她“述说

幼年的事”。

有一次,这个小孩“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她的母亲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你知道这个小孩是谁吗?

这个小孩就是著名的女作家冰心。

从刚才的图片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冰心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冰心的文章《荷叶 母亲》!

2.听读释题:

我想给大家读读这篇课文,朗读之前请你们给我一些温馨提示,告诉我哪些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

我读的时候,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题目怎样理解!

(听老师朗读课文)

荷叶

母亲

怎样理解?这样吧,你们心有所思地读读看,读三次,要求一次比一次读得慢,慢慢地读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你怎么理解?

能不能根据课文的具体语句来理解呢?

3.品读感悟:

(1)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冰心想到把母亲比作荷叶呢?

(老师出示图片)你说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是吗?

一起读一读从“一回头忽然看见”开始到“水珠”,思考为这幅画取一个题目!

学生回答

你觉得这两段中的哪些字词能体现“爱” 或者“护”字所蕴含的情感呢?

大家想一想在朗读的时候要突出这些关键词,要怎么读呢?

读重:倾侧 勇敢慈怜(提示:都读重音吗?)

读轻:慢慢的

读缓:散尽了 流转无力

读急:忽然

老师总结:我们朗读时就是通过轻、重、缓、急的变化来表达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时既要有轻、重、缓、急的变化也要注意文章整体的美感,语调语速的变化要尽量自然。)

(2)这一朵红莲正是在这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如果没有了荷叶的荫蔽,红莲会怎样呢?

是啊,如果没有荷叶的庇

护,红莲可能会像文中写到的那朵白莲一样凋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

描写白莲的句子。

自评——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你要突出的是哪几个字;

他评——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来试试吧!)

(要读的慢些,把雨打莲花落时作者的惋惜、烦闷之情读出来。)

(板书:烦闷)

(3)这段最后一句描写红莲开了,作者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启发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惊喜——还是,却;满,亭亭提示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隐隐的担心、不适意

总结:惊喜中又有隐隐的担心,担心红莲会像白莲一般凋谢!

(板书:不适意)

(4)看来与白莲相比,那一朵红莲是幸运的!其实仔细看来,它们都处于同样的'环境之中,都遭受了风雨的侵袭。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风雨的语句。

(学生先找后读,先读第一句,再读第二句

A.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B. 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这大自然的风雨,打谢了那朵白莲,让作者心情烦闷,担心红莲,所以它也是作者心中的雨点,大家想想,这“心中的雨点”还比喻什么?

4.扩读悟情:

(1)是啊,我们的人生也会遇到许多风雨,当作者遇到人生的风雨时,母亲就如那张勇敢慈怜的荷叶一般呵护着她,不仅仅是因为看到荷叶护莲的一幕,更是因为母亲的关爱,作者心中的烦闷不见了,不适意消失了,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完成板书)

你觉得在生活中你会是风雨中的那一朵红莲,还是那一朵白莲呢?

(2)那请你说说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这个场景让你联想到生活中妈妈的什么动作?(课堂动作)

(3)当我们联想到妈妈在生活中对我们的种种爱护,似乎就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了,当作者看到风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想到母亲,深深地受了感动,文章最后两段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当人们想要表达强烈的感情时,怎么办?

(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两段,学生畅所欲言,适时表扬,加上小建议:反复)

5.齐读最后两段。

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朗读全篇课文!

6. 课后作业:

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回家让我们听冰心奶奶的话,去做这样一件事:

“攀住妈妈,左右亲她的脸”,

等她坐下,你就“坐在她的膝上,倚在她的胸前”,

“听着她心脉和缓的跳动”,

你说:“妈妈!‘请你将我小时候的事情,说给我听!’”

等妈妈说完了,你就给她朗诵《荷叶 母亲》!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一组荷叶、荷花的图片。

2.大家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

3.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往事》《超人》《寄小读者》等。

四、检查预习。(多媒体出示)

1.读准字音。

并蒂 姊妹 菡萏 徘徊 敧斜 荫蔽

2.解释词语。

菡萏 欹斜 荫蔽 慈怜 并蒂莲

五、听读感知。(配乐朗读)

出示听读要求:

1.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哪一自然段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指名回答,多媒体出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最后一自然段。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学生齐读。

六、研读感悟。(合作探究)

1.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红莲的?分别描写怎样的红莲?

指名回答。

(师板书:初雨红莲、雨中红莲、叶下红莲)

2.请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时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

学生讨论、交流。

(师板书:烦闷、不适意、不宁、散尽、感动)

3.师生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课文中的有关语句。(重点研讨:不宁、散尽)

①作者的心情为什么烦闷?为什么不适意?

②作者心情不宁的原因是什么?

③作者不宁的心情为什么会散尽?

④当作者看到叶下红莲在雨中再也不摇动时,又有什么感受?

⑤多媒体再次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讨论交流:

A.“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B.你是怎么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

C.作者借荷叶来抒情有什么好处?

⑥师小结后,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4.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作者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在一起赏莲的情景呢?请大家自由读,并说说自己读后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并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③指导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七、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以花喻人,托荷赞母的散文。通过写大雨中荷叶遮盖荷花,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以抒发对母亲和母爱的赞美之情。(板书:母爱)

同学们,其实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就在那点滴的小事里,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这伟大的母爱吧!(多媒体出示一组赞美母亲的图片。)

八、拓展延伸。

1.学生欣赏图片并谈感受。

2.小结: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份伟大的母爱。母爱是温暖的,母爱是无私的,最后,让我们来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多媒体出示: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学生齐读。

九、布置作业。

1.这首散文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2.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3.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