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案

2025/09/05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一年级语文《阳光》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感受初夏阳光的温暖,萌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初步了解太阳能的应用

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并与同伴共享实验成果

重点难点

重点:积极参与实验,学会操作方法,感受阳光带来的乐趣

难点:初步了解太阳能的应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掌握初浅的风、火、煤、石油等自然能源的有关知识

物质准备:教具――活动前将太阳能设备图片张贴在活动室;自制的太阳能热水箱;学具――幼儿人手一份放大镜、凹面镜、浸过四氯化碳液体的实验纸

活动过程

一、体验阳光的温暖

1.幼儿热身运动。

2.幼儿裸着上身(可身穿背心),自由玩耍。

3.指导幼儿观察天空,向着太阳呼叫,体验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感觉。

二、探索阳光转化为热能

1.实验一:手拿放大镜在阳光下玩耍。

①提示幼儿不要透过放大镜直视太阳,以免灼伤眼睛。

②用放大镜玩一玩,你能发现什么(发现放大镜与太阳光的关系)

③把一张纸放在白光上,你又会发现什么在树荫下,幼儿席地而坐,自由交谈刚才的发现。

2.实验二:出示简易的太阳能热水箱。

①幼儿试试水温。

②然后把它放在太阳下,实验后试试水温,说出感受。

3.实验三:将放大镜放在太阳底下,再用实验纸放在放大镜的下面,发现纸会燃烧。

小结:小朋友都发现了在太阳光下用放大镜会使纸燃烧、箱子里的水变热了。

三、交流讨论太阳能的应用

提问:

1.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造了许多太阳能设备,你知道有哪些

2.太阳能设备用不用燃料,太阳能会不会用完

3.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利用太阳能制造什么

延伸活动

回家向爸爸妈妈了解有关太阳能的用途及知识。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目标,我们进行了风、水、煤、石油等自然能源的教学,幼儿已初步了解能源的有关知识及其运用。有了这一基础,让大班幼儿了解太阳能是可以接受的。

太阳光是幼儿常见的自然物,如何让幼儿理解太阳光转化为热能源,初步了解太阳能的初浅知识,根据幼儿认识特点,设计了室外科学活动,来帮助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理解。为达到寓教于乐,以“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形式,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追逐太阳、向着太阳呼叫。并通过提供放大镜、实验纸、太阳能热水箱、图片布置、环境设置等,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玩得愉快,学得轻松。

二、效果分析

整个活动构思巧妙,内容生活化,强调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每个环节在做做、玩玩的基础上加上想想说说,特别是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争相发言,孩子们把自己的一点一滴发现都说出来与老师、同伴分享。在最后环节中对实验的经过、发现进行交流讨论,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获取的、以往积累的种种零乱、模糊的经验加以组织提升,使其想象创造出更多的太阳能设备,不仅让幼儿获得一些环境的知识、懂得环保的道理,也发展了幼儿主动参与改善和保护环境所需要的动机、能力等环境素质。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篇短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朗读课文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中最后一段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竖提,与竖折)与一个偏旁(双耳朵)。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河像长长的锦缎”这一句话。

2、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

媒体运用班班通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阳光》这篇课文。你喜欢阳光吗?为什么?(学生说自己的亲身感受。)1,出示课文插图,每当太阳从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冉冉升起,大地上的万物便开始有了生机与活力,小朋友看,这幅图就有一个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能猜出来是什么字吗每天,是谁给我们带来光明太阳把金色的阳光洒向大地,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你喜欢阳光吗为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阳光下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板书)、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读,要求做到:

A、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B、多读几次,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C、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交流容易读错的地方。

D、出示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学习检查二类字:

A、将本节课的二类字写在黑板上,学生下来注音(多种形式学会认读)

B、学习词组

三、初读课文,深入感知

分小队朗读课文,思考:

1、阳光像什么?(金子)

2、金子是怎样的?(金黄色,闪亮亮,很宝贵。)

3、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

(颜色像,都闪亮亮的,很宝贵。)

4、为什么说阳光很宝贵?

①学生读句子:田里……山上……河面……

②指导感情朗读:

a、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画面。)

b、选择一句,自由朗读。

c、交流反馈,请三个学生读句子。

d、你最想向谁学习,学着他的样子再读句子。

e、再次反馈,交流朗读。

③拓展:还有谁因为有了阳光,就更好了。(小朋友,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5、阳光有没有跳进过你的窗户?学生说感受。

是的,阳光会你的窗户,我的窗户,他的窗户,阳光是大家的。

6、全文朗读,学生质疑。

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金子不能使禾苗变绿,不能使小树长高。是阳光带给万物生命。)

四、记形练字,拓展延伸

1,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读一读。

2,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3,交流:哪个生字最难记该怎么记呢

4,检查生字读音。

学写四会字。

①学习笔画(竖提,与竖折)。

a、自己寻找新笔画。

b、彩色电线演示新笔画。

c、书空笔画。

②写字练习。

5、扩展练习

1、组词理解:早、星、晨、春、香、阳、晚

2、找找有"日"的生字。

3、你喜爱阳光吗?写几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多种形式复习生字

二、观察图画,再读课文

课件展示阳光图片,观察图画,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1、听师范读: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11个新部首“走之儿”;B、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借助拼音阅读课文的能力;B、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C、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A、认识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B、学习阿海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题,导入新课

1.师:喜欢童话故事的小朋友听说过“小红帽”的故事吗?(生齐:听说过)你们还记得故事中都有哪些角色吗?

生:有小红帽、大灰狼、奶奶……

师:看来大家都有去读这些课外书,真棒!

2.现在,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排练“小红帽”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并认读生字“演”。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本课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在小组内说说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如:读半边“帽”、部首比较法“浪~狼”等)。

3.开展“开火车”和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4.利用课后“词语花篮”,可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词语补充在“词语花篮”内,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地读课文,根据你的理解完成填空。

阿海演一棵大树,演得很()。

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填空,再引导用课文的语句来说明。在此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朗读(范读、领读或引读)。

生1:可填“认真”,我是从阿海表演时的动作中知道的。

生2:我认为要填“精彩”,可以从大家对阿海的夸赞中看出来。

师:说的真好!这说明大家也和阿海一样认真!

2.引导学生思考:阿海表演的大树只是布最,为什么大家都说他演得好呢?

生1:因为表演那天,他穿着绿颜色的衣服,看上去很像一棵大树,说明他很认真。

生2:他在表演时是直直地站在台上,而手中举着带叶的树枝,还轻轻的左右摇摆着,说明他对表演很关心。

师:是啊,我们平时在做什么事时,也应该向阿海那样认真对待。

4.小组讨论交流:如果班里表演“小红帽”的故事,你愿意演一棵大树吗?为什么?

(在小组内说说,并派一位代表上能汇报。)

生1:我愿意演,而且我也要向阿海那样演。

生2:我不愿意演,因为那只是一个布景而已。

生3:我要演一棵大树,也要很认真地去演,让大家看一看我这棵大树的作用。

生4:我也要演这棵大树。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排练“小红帽”的故事,同时,可以评一评,比一比,看哪个角色演得?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课文,深化认识

1、小组分段开火车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3、讨论:你喜欢课文中的阿海吗?为什么?

(1)学生自由发言

(2)及时点评,引导学生体会阿海的宽厚无私和做事认真的态度。

4、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二、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13个生字,认读。

2、出示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认读。

3、逐指名拼读音节,并加以扩词,理解字义。

4、教师逐字在田字格中板演,学生认真观察,初步感知各字的书写笔顺笔画。

5、归类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半包围结构:左 右 布 还

(2)上下结构:直 真

(3)左右结构:认 让

(4)比较“直 真”与“认 让”的异同点。

(5)学生书空,并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仿写。

(7)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课时总结:

1、书写展示、评议

2、总结:有许多生字在字形上十分相似,大家一定要细心观察,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认真识记,在平时做作业的时候更加注意,不要写错字,以免成了“小马虎”。

板书设计:

演一棵大树

让 穿 站 举 摇摆

认真 演得真好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认读12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读12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卡片,课件。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课件:阳光洒满大地。

师:多么美好的阳光啊,我们每天都可以走到阳光下,同学们可以快乐地来到阳光下享受着美好,晴朗,温暖的阳光.而那些享受不到阳光的人又是多么遗憾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阳光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了解大致内容。

3.内容。

看到阳光,佳子来到草地上,看花开鸟飞,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佳子看到美好的阳光,心想:要是把阳光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多好。

到了家中,佳子打开裙子,里面什么也没有。奶奶对佳子说:好孩子,不要着急,阳光都跑到我心里来了。

4.归纳内容

佳子在草地上晒太阳,想到生病的奶奶,就用裙子包了阳光回家,回到家,阳光没有了,奶奶对佳子说:阳光跑到我心里来了。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边音:累了

前鼻韵母:闪动,抱紧,简要

后鼻韵母:着zhao(着地)zhe(走着)

其他:佳节,呀,啊,裙子,念叨

3.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佳子打开房门,趟过小溪,来到对面的草地上。

佳子跳起欢乐的舞,乌黑的头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佳子把阳光紧紧地包在裙子里带回家。

佳子简直要哭出声来。

好孩子,不要着急,阳光都跑到我心里来了。

4.讲识记要诀。

(1)口字部:呀,啊,咏,其中啊是左中右结构。

(2)木字部:楼,树。

其他:闪(中间一个人),动(左云右力),亮(上中下结构)。

作业

1.认读,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词语听写。

闪动,明亮,大楼,高树。

2.讲讲课文大致内容。

课文讲了谁呀?(佳子,奶奶。)

她们做了一件是么事?

佳子来到草地晒太阳,想到用裙子把阳光带回去,作为例外内送给奶奶.可是到了家,阳光不见了,奶奶搂住佳子说:还孩子,不要着急,阳光都跑道我心里来了。

二、学习课文

1.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讲一讲你喜欢的原因?

2.汇报学习。

学生读描写阳光的第1,2,3,4段。

请喜欢读的同学一起来读。

请他们讲讲喜欢的原因。

阳光照得屋子亮堂堂的。

天气多好啊!

大自然多美呀!

佳子乌黑的头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3.大家认为阳光这么美,想不想把这份美读出来。

4.学生读第4段。

请也喜欢读的一起来读。

5.评价他们的朗读。

请这几个同学讲讲自己喜欢读的原因。

6. 师引导:大家想不想读这么美的阳光,这么美的孩子。

作业

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学习苗苗关心,帮助他人的品质,养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感受文中散发的浓浓的亲情;懂得关心长辈,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老师拉开窗帘阳光进来)看他是谁?(阳光)你们喜欢阳光吗?阳光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给别人送过阳光吗?有一个小女孩要给别人送阳光,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送阳光》。质疑题目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生字认识,标出自然段)

3.指名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过多种形式的读,从读文中让学生感受,苗苗对奶奶的关心。)

三、细读,感悟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苗苗要给奶奶送阳光的原因,让学生从苗苗身上知道应该如何对待老人。)

体会:念叨的含义,说明了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一生把“不能”读得较重,还皱着眉头)

3.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重点指导①苗苗沐浴在阳光的情景。阳光是什么样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你觉得阳光美吗?阳光这么美,你能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吗? 指名读、男生、女生读。

②当苗苗看到裙子里充满阳光时会怎么想,然后又是怎么做的。

“一……就……”说明了什么?用“一……就……”说句话。

比赛朗读:苗苗想的那句话(读出苗苗强烈急迫的心情

4.指导学生阅读第四自然段

苗苗把阳光带回家后发生了什么?苗苗包得严严实实的阳光怎么没有了呢??

“严严实实”是什么意思?(生答)你会象这样说一个词吗?老师给你一点提示:出示“干净”“整齐”指导学生扩词。

苗苗把阳光丢了,心情怎样啊?(难过,生读)文文一开始多高兴啊,满心欢喜地给奶奶送阳光,可是,阳光不见了,苗苗的希望落空了,苗苗急得要哭了。谁再来读一读。(生读)是啊,奶奶晒不到太阳了,文文哭地多伤心啊!同桌互相读一读,感受文文心情的变化吧!(同桌互读,体会文文的心情

5.奶奶为什么说没有丢?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设计意图:体会:苗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奶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想苗苗学习,做一个孝顺老人,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6.回归全文:朗读(全体学生)

四、拓展延伸

1.通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你以后会给别人送“阳光”吗

五、总结

只有我们心中有阳光,才能给别人阳光,希望同学们能做个有爱心的人,把阳光撒满世界,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板书设计:

送阳光

奶奶 :病重 想要阳光

苗苗:送阳光 阳光不见了 已经送进了奶奶的心里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案 篇6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游戏:找朋友。(给生字宝宝找到它的拼音朋友。)

2、开火车读全文。

读悟

1、引读第一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金子”该怎样读?

2、太阳出来了,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说)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

(1)、汇报。

(2)、从“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这几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几个词该怎样读?

(3)、你见过锦缎吗?(出示课件和锦缎,让学生说说感觉。)

(直观的实物展示和课件相结合,加强了对难点句子的理解,使学生在独特的体验中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去朗读的热情。)

(4)、男女生赛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闭眼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你身上的感觉。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情境,让他们充分地体会阳光,在读中悟出阳光的美好。)

4、阳光这么可爱,请你捉点阳光保存下来。(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为什么捉不住阳光,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懂得阳光是捉不住的,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熟读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积累,读中评议。)

背诵

1、闭上眼睛想象课文的情景和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觉,边想象边练习背诵。

2、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带动作表演。(配乐)

小结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自由练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口头组词。

3、你还认识哪些“日”字旁的字?

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山、出”。引导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新的笔画“竖折”,书空。

3、范写。(“山”的第一笔是“丨”,要写在竖中线上;“出”字的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也要写在竖中线上。)

4、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写字的方法,加强个别指导,让学生在写字中体会到汉字的美。)

实践

1、讨论:题目是“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鼓励学生课下想办法搜集材料,利用班会时间展示、交流。

2、绘画:用自己的彩笔描绘阳光。(播放歌曲《种太阳》)

(这两项活动在教学中可任选其一。)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一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和识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小黑板、生字卡。

2、布置学生课前观察阳光,感受阳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总71电6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一个偏旁。

二、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和识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太阳从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冉冉升起,由红彤彤逐渐变得亮晶晶。你们看,红红的太阳照亮了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

2、板书课题,学习阳字,认识旁。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配乐)。

2、指5名学生逐段试读课文,评议。

3、同桌读。

(三)识字

这些生字娃娃排着队走遍了阳光照射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我们看看,他们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1、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读一读。

2、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3、交流:哪个生字最难记?

游戏:登山看日出。

(四)学习课外14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运用电教手段演示阳光像金子。

理解洒遍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习2、3、4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小组自读后,选择大家喜欢的段落进行学习、讨论、交流。

(3)汇报、展示、质疑。随机出示句子:

田里的禾苗,绿了。山上的小树,高了。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小组派代表说说对句子的理解,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小组派代表朗读,比赛读,评议。

指导朗读。

(4)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小组派代表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让学生感受河面上波光粼粼、想绿色锦缎般美丽。并思考:你觉得它(小河)还像什么?

汇报、评议,指导朗读。

(5)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我的家。

指小组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看插图,观察小女孩的神情,感受阳光的美好。

指导朗读。

(6)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齐读句子。

小组派代表质疑解疑。

指导朗读。

(五)有感情地练读、朗读

(六)扩展练习:说说阳光可爱吗?为什么?

五、作业布置:回家向爸爸妈妈说说阳光可爱吗?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也、长、山、出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总72电6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和识字。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二)学习五自然段

1、指学生朗读,评议。

2、小组讨论: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流、评议。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齐读课文,注意有感情。(配乐)

2、评选朗读能手。

背诵全文。

(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指插图,指导背诵。

(2)想象画面,同桌互背,指正。集体背诵。

(四)表演唱《七色花》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学生观察后,自由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学生示范写、评议。

2、展示学生作业,点评。

(六)读读说说

1、开火车认读带有日字旁的字。

2、教师随意指字,学生组词,比比谁是组词大王。

(七)扩展活动

画一幅画,表现阳光的美好。

五、作业布置:

阳光教学设计教案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各三个。

日( )

火( )

2、组词。

像( ) 拉( ) 长( )

早( ) 野( ) 金( )

3、有感情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日 火

七、课后反思: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

2、通过探究各种物体的影子,明白影子形成的原因

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明白影子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知道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

教具:手电筒

学具:球、玻璃、记录表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师:今天老师要请神秘的嘉宾到我们的教室来,左边的靠窗同学把窗帘拉开,大家猜一猜是什么来到了我们的教室?

生齐答:阳光

师:射进来的光线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观察并交流

阳光进入到我们的教室后,又带来了哪位什么嘉宾?

生找并回答(影子)

师:这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生:充足的阳光和物体

师:今天老师跟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这个影子。老师给每一组都准备了一只球和一块玻璃,(师拿出玻璃和皮球给学生看)大家到操场上以后利用这两个物体分别造出它们的影子,并把影子和物体画下来。还要把影子和物体的各自特征描述下来,最后初步归纳出影子形成的原因。在操作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2、画影子、研究影子(室外)

①学生四人小组合作造出球和玻璃的影子并画下影子。

②老师把学生带到教学楼的影子下面,师:我们现在站在大楼的影子里,你能看到太阳吗?(不能)要想看到太阳我们必须站在哪里?(站到影子的外边)

师:为什么呢?你想过吗?

③拿一根标杆立在太阳下,让学生给标杆的影子位置做好记号。

师:等下课我们再来一起观察这根标杆的影子

3、交流影子

①师:这形成的影子和物体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可以从形状、颜色、透光与不透光等各个方面来说

师:为什么影子和物体会有这些不同呢?

生回答

师:那玻璃的影子和球的影子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交流(球的影子颜色暗,玻璃的影子颜色亮)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讨论、交流

②师:影子、物体和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又是怎样的关系呢?你们能不能在刚才的画上把太阳的位置画下来呢?

学生开始画图

师:影子、物体和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

4、研讨影子形成原因

师:通过刚才我们在操场对影子的观察研究,你觉得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呢?

汇报形成原因:太阳光照到物体上受阻而在物体的后面形成了影子。

当学生回答阳光照到物体上时,被物体挡住了。师问:那光不会转弯吗?

师生共同探讨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利用窗帘让一束阳光进入到教室让学生观察阳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可以证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学生举例。(有点难,如中午十二点的影子、手电筒)

5、课外延伸

师: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原因,那么物体的影子会不会有变化呢?大家课后去观察观察刚才那把椅子的影子。